摘要祥瑞文化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獨樹一幟的組成部分,孕育了眾多富有神秘色彩和理想化寓意的藝術題材,其中嬰戲圖便是這一文化背景下的璀璨瑰寶,嬰戲圖雖以現(xiàn)實生活中的兒童為描繪對象,但在祥瑞文化的熏陶下,這些兒童形象被賦予了豐富的吉祥內涵,成為了承載民眾祈愿與祝福的祥瑞藝術形式。
關鍵詞祥瑞文化;嬰戲圖;吉祥內涵;藝術形式
祥瑞崇拜是古代統(tǒng)治者利用自然現(xiàn)象和異象來昭示其政治合法性和施政有道,比如皇帝被稱為“真龍?zhí)熳印?,以此來區(qū)分統(tǒng)治者和平民百姓的身份。隨著文化的演變,祥瑞文化逐漸從政治層面擴展到民間,成為了百姓寄托信仰、祈福納祥的文化娛樂形式,在這一過程中佛、道、鬼、神等題材的藝術形象應運而生,比如麻姑獻壽、八仙過海、天師鐘馗等,此外還衍生出了一種以孩童形象表達吉祥寓意的紋飾題材——嬰戲紋,這正是祥瑞文化在民間藝術中的生動體現(xiàn)。
1嬰戲題材的發(fā)展
嬰戲題材屬于人物畫的分支,在目前出土的文物中,最早的嬰戲圖當屬三國時期朱然墓中的漆盤作品《童子對棍圖》,盤中央有兩小童各持一長棍對武,形象憨態(tài)可掬、動感十足。但是早期的大多數(shù)作品還是將兒童作為人物畫中的陪襯,至唐代才獨立成科,出現(xiàn)了只有童子形象的畫作,這些嬰戲圖作品通過豐富多樣的色彩、細膩的線條和生動的形象展現(xiàn)了兒童的天真無邪、活潑可愛以及他們對世界的好奇與探索。
嬰戲紋在瓷器上的體現(xiàn)出現(xiàn)在唐代,目前發(fā)現(xiàn)最早的嬰戲題材的瓷器是出土于唐代長沙窯的《釉下褐彩嬰戲紋執(zhí)壺》,畫片中一童子手持蓮花扛在肩上,身上穿著肚兜、披著飄帶,眼睛向天空望去。唐朝時期佛教盛行,該畫片中也蘊含著許多佛教元素,比如寓意“蓮花化身”的童子,還有只有神仙才會有的“飄帶”都隱喻著這個童子并非凡人,同時也傳遞出“連生貴子”的吉祥寓意。在宋代嬰戲圖以寫實為主,注重表現(xiàn)兒童的真實生活和情感狀態(tài),而到了明清時期嬰戲圖則更加注重形式美和裝飾性,常常以寓意豐富的吉祥紋樣和圖案來裝飾瓷器、繡品等工藝品。在嬰戲圖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藝術家運用多種技法和材料來展現(xiàn)兒童形象的生動性和趣味性,例如繪畫藝術家運用細膩的筆觸和豐富的色彩來表現(xiàn)兒童的皮膚、服飾和表情,在陶瓷制作中還會通過捏塑、雕刻等手法來塑造兒童的立體形象。
2祥瑞文化在嬰戲題材中的體現(xiàn)
嬰戲圖最初承載著人們祈子求福的民俗愿望,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審美變遷逐漸融入更多吉祥寓意,成為表達生命追求和生活理想的藝術符號。在明清時期的瓷繪嬰戲紋中我們可以看到孩童形象被賦予了豐富而深厚的文化內涵,無論是形態(tài)的塑造、表情的刻畫還是動態(tài)的呈現(xiàn)都凝聚著藝術家的智慧和民眾的期盼,這些瓷繪嬰戲紋作品不僅展現(xiàn)了瓷繪藝術的精湛技藝,也反映了社會文化觀念和審美趣味的發(fā)展,它們以孩童為媒介,傳遞著人們對生命、家庭、幸福等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既滿足了人們的功利性需求,又滿足了人們的審美需求。在嬰戲紋中我們可以看到儒、釋、道三家思想的影響,儒家思想強調家庭和諧、尊老愛幼,佛教和道教則強調超脫世俗、追求精神自由,這些思想都在嬰戲圖中得到了體現(xiàn),這種寓意深遠的嬰戲圖作品在民間廣為流傳,成為人們祈求吉祥、表達祝福的重要方式。
在祥瑞文化的影響下,嬰戲圖的題材內容日益豐富,除了常見的兒童嬉戲、玩耍場景外,還出現(xiàn)了許多具有特定吉祥寓意的嬰戲圖作品,例如以《百子圖》為代表的嬰戲圖作品通過描繪眾多兒童的歡樂場景,寓意著多子多福、家族興旺的美好愿望,此外藝術家們還會將各種吉祥元素融入畫面中,如蓮花、蝙蝠、壽桃等,這種融入吉祥元素的手法正是祥瑞文化在嬰戲題材中的直觀體現(xiàn)。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理念也在嬰戲題材中有所體現(xiàn),科舉考試被視為古代士人追求榮耀和理想的黃金之路,家族中若有子弟能“狀元及第”或“五子登科”,不僅是對其才華的極高認可,更是家族榮耀的象征,寄托了父母對后代的殷切期望。嬰戲圖中描繪兒童生活趣味的藝術形式也自然融入了人們對孩童未來科舉順遂的美好祝愿,在嬰戲圖中“五子登科”是常見的吉祥寓意,它源自五代后周時期竇禹鈞家中五子均科舉及第的傳說,同時結合了《易經(jīng)》中“五”作為吉祥數(shù)字的概念。除了“五子登科”外,嬰戲圖中還有眾多與科舉相關的內容,如孩童搶奪狀元帽、扮演狀元“跨馬游街”等都生動地反映了古人對家族子弟科舉成功的渴望。畫家們還常常將梅、蘭、竹、菊等傳統(tǒng)繪畫元素融入嬰戲圖中,寓意孩童具備高尚、堅貞、儒雅的品格,可以為將來的科舉之路奠定堅實基礎,這些嬰戲圖作品不僅展示了畫家的藝術才華,更深刻地反映了古人對家族榮耀、子弟成才的深厚情感與美好祝愿。
3結語
祥瑞文化在嬰戲圖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提供了多元化的靈感來源與豐富的吉祥象征意義,其在嬰戲圖中的展現(xiàn)深刻反映了古代社會對孩童成長和未來的高度重視與深切期望。嬰戲圖不僅生動再現(xiàn)了兒童純真無邪、活潑靈動的形象特征,更深層次地蘊含了長輩對子嗣的深厚情感與美好愿景,這些愿景與祥瑞文化緊密相連,共同體現(xiàn)了古代社會民眾對于吉祥征兆、美好事物的崇尚與不懈追求。
參考文獻
[1]陳維艷,王丹.祥瑞文化視閾下傳統(tǒng)嬰戲圖吉祥內涵解讀[J].美與時代(中),2020(9):114-116.
[2]曹立緯,許磊.淺談嬰戲題材在釉上粉彩中的運用[J].佛山陶瓷,2013(1):44-45.
[3]秦樹景.圓夢吉祥嬰戲紋——明清瓷繪嬰戲紋民俗意蘊探析[J].民俗研究,2015(2):148-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