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雙政
【模擬試題】
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1~4題。
北京花樹
③陳平原曾提出“北京學”的概念,希望從不同的角度來研究這座古城。這是重要的。不過這是外省人的感覺,目的是要把復雜的感受系統(tǒng)地整理出來。做研究是要有依據(jù)的,就得有原始的資料,而親歷者的自述,顯得頗為重要。土生土長的人,對于自己的過往的陳述方式,有書本里沒有的東西。和老一代作家比,新起的京味兒寫作者,可說還在前人的文脈里,但也漸漸在找自己的道路。我所接觸的侯磊,是個80年代出生的青年,他的北京記憶,有另一種滋味。由于他,我感到了京味兒寫作的延伸性,傳統(tǒng)的審美還活著,在他那里得到印證。
④老北京屬于平民的那部分氣息最為難得,京味兒的價值在于切掉了帝京貴族的贅肉,炊煙與吆喝里盡是百姓神采。侯磊在許多地方受益于前人,他筆下的世界,有許多我過去陌生的經驗,經由其感性的筆觸,打開歷史的一扇扇門,胡同故事傳遞著歷史演進中的斑斑痕痕。以往我們看到了太多的宏大敘述,卻遺忘了舊路與老屋里的惆悵目光和沉寂之影。尋找消失的存在,比起今天時髦的東西意義不差。
⑤《北京煙樹》是侯磊的新作,此書有一個人與一座城的錄像,個體生命的印記與許多日常生活在此活了起來。作者對身邊的一切,有著好奇心,那些關于冬日取暖,澡堂行跡,寫得饒有趣味,不是深味其間脈息者,難能有此文字。簋街的小吃店,駐店歌手,廟宇,人流,北新橋的文脈,勾勒得也有溫度,牽出的人與事,都在無意中注釋著時代。侯磊筆下的舊話,有的參考了歷代文獻,但也來自自己的觀察,娓娓道來間,告訴我們歲月深處的波紋。人間之雜色,命運之無常,刻在街市深處,也飄動在鴿哨悠長的吟哦里。我們外來的人看到的是熱鬧,作為老北京的后代,侯磊體味出的是人間雜味。
⑥古人覺得,王朝久遠之地,易遠夢成靈。老人們也善于演繹那里的奇幻之景?!侗本煒洹酚谑芯g總能透出神秘、有趣的一幕。像草木叢的狐貍、黃大仙,是有靈異之感的。那些老屋與廢園,藏著不可思議的精魂。一些傳說也讓我想起六朝里志怪與錄異的文本,出離··了儒生的模式。孩子們借此想象了世界,也將自己化為了飄動在時間里的蝴蝶,嗅到了花草間的流香。深宅里的神秘之氣,與城池的數(shù)字、形狀、布局不無關系。民間對于萬物的感知縮小到身邊的靈物那里,對于不可知的存在的體察,使語言也沾滿了詭異氣。
⑦看過去的一些作品,有一個現(xiàn)象很有意思——關于北京有深度的敘述,都是遠離故鄉(xiāng)的人寫就的。老舍在倫敦發(fā)現(xiàn)了北京,梁實秋在臺北醒悟了古都之美。當年靳飛在東京,想起家鄉(xiāng)的點點滴滴,遂有了《北京記憶》的面世。但侯磊一直生活在古城里,卻能將自己的經驗加以對象化的打量,是頗不容易的。所有新出的東西,都易變舊,一切存在成為舊物時,方有端詳?shù)膬r值,因為它藏著世間的秘密。寫作有時候乃秘密的解析,想起來也是對的。
⑨在什么地方讀到德國人黑塞的一句話,“離開自我是一種罪過”。此語背后的所指是,忠實于內心是何等的重要。對于大多數(shù)北京人而言,生命的點點滴滴,都印在時光的延伸點上。無論什么人,在“大而深”的古城里,都不過滄海一粟。從自己的世界才能反射出萬物,具體說來,百姓的衣食住行,系著生活的陰晴冷熱,其間也有不能言說的隱憂。為著自己的內心而找到溫故的詞語,就離真情近,與妄念遠,讀者是喜歡的。
(取材于孫郁的同名散文)
A.文章徐徐道來,推測起來應是作者孫郁為侯磊《北京煙樹》寫的一篇序言。
B.對于陳平原提出的以“北京學”的概念研究北京古城的說法,作者予以委婉的否定。
C.作者多處比較外省和北京作家寫北京的不同,意在凸顯本土寫作的重要作用。
D.一字之改,文題“北京花樹”暗含著對《北京煙樹》內容等豐富繁美的贊賞。
3.文章是怎樣將侯磊的身份與其著述特點聯(lián)系起來的?請結合全文加以分析。(6分)
4.“距離產生美”是瑞士心理學家布洛的一句名言,也是大眾耳熟能詳?shù)拿缹W原理。此語也適用于文學創(chuàng)作,文章中的老舍、梁實秋、靳飛的創(chuàng)作即為例證。請你再舉出本文以外的兩個文學創(chuàng)作事例,探析原因并概括本文作者對這一現(xiàn)象的看法。(6分)
參考答案、解析及評分標準:
1.C(出離:超出、超越)
2.B(并非“否定”,而是講這種研究“是重要的”,但需要以原始資料為依據(jù),從而突出侯磊著作的重要性)
3.答案示例:
侯磊身份:80年代出生、一直生活在古城里的老北京的后代,新起的京味兒寫作者。(2分)這一身份,使其著述(主要是《北京煙樹》)呈現(xiàn)以下特點:
(1)繼承并創(chuàng)新著京味兒寫作的文脈和審美傳統(tǒng);(見第③段)
(2)落筆底層,寫平民生活和百姓神采,即胡同故事;(見第④段)
(3)觀察與文獻結合,錄像古城,注釋時代;(見第⑤段)
(4)眼力非凡,發(fā)現(xiàn)獨到,神秘、有趣,語言有詭異氣。(見第⑥段)
【評分標準】
概括身份2分(“八十年代出生”“一直生活在古城里”“老北京的后代”三個信息齊全得1分,“新起的京味兒寫作者”得1分),勾連身份和著述特點1分;概括著作特點3分:答對1點得1分,答對3點得3分。
4.答案示例:
(1)舉例:莫言離開家鄉(xiāng)山東高密到部隊當兵,創(chuàng)設了“高密東北鄉(xiāng)”這一文學地理概念,寫出了“紅高粱”系列作品;馬爾克斯離開哥倫比亞的家鄉(xiāng),在外地從事新聞工作時,創(chuàng)設了“馬孔多”這一文學地理概念,寫出了《百年孤獨》。
(2)析因:離開家鄉(xiāng),有了時空距離,會對過往的一草一木、人事等進行沉淀、回想和審視、分析、提純,更會產生濃郁的鄉(xiāng)愁。此時下筆,往往既客觀冷靜,更會蘊情筆端,會寫出“典型環(huán)境下的典型人物”,有利于創(chuàng)作經典。(或結合文本回答:有距離的東西就會“變舊”,而舊物方有端詳?shù)膬r值,且久在高樓里的人,對身邊的存在是木然的,只有非凡眼力才會覺察,因此存在距離時,人們才可以發(fā)現(xiàn)世間的秘密,發(fā)現(xiàn)“美”。)
(3)作者看法:作者作了一分為二的辯證分析:先肯定這一現(xiàn)象的客觀存在,又未將其絕對化,以侯磊著作為例。
(評分標準:舉例2分,析因2分,概括本文作者看法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