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志敏,黃超,肖仲華,趙雪媛,張彪,,王松林
(1.深圳同創(chuàng)環(huán)??萍加邢薰荆瑥V東 深圳 518051;2.華中科技大學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學院;3.湖北省工業(yè)建筑集團公司,湖北 武漢 430074)
填埋是我國主要的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處置方式。通過垃圾填埋場開挖、篩分利用和污染治理,實現(xiàn)塑料回收、腐殖土回收、建筑骨料回收和土地資源開發(fā)利用,達到節(jié)能減污降碳協(xié)同增效。滾筒篩是填埋場開挖資源化工藝過程中的常用設備。在滾筒篩工程設計、結構及工況條件優(yōu)化中,存在篩分設備設計條件模糊、工作參數(shù)過度依賴工程經(jīng)驗的問題。EDEM軟件是基于DEM離散元理論開發(fā)的數(shù)值仿真軟件,可模擬滾筒篩的運行工況,并對設計、結構及工況條件進行參數(shù)優(yōu)化,減少設備研發(fā)及改進成本。本文通過EDEM模擬實際工程中垃圾滾筒篩的篩分過程,并對滾筒篩工況條件進行優(yōu)化。
陳腐垃圾在滾筒篩篩分前,需經(jīng)歷上料、布料、人工分選、磁選和振動篩分等過程,去除大件干擾物、金屬和建筑骨料等。
滾筒篩主要由上料裝置、擋料板、滾筒篩框架、滾筒篩支撐架、帶孔篩筒、收集裝置、電機等組成。課題研究依托的滾筒篩電機功率為11kW,篩孔孔徑為40mm。垃圾滾筒篩作業(yè)時,通過調節(jié)電機功率實現(xiàn)滾筒轉速的調節(jié)。
為獲取陳腐垃圾特征,依據(jù)《生活垃圾采樣和物理分析方法(CJ/T313-2009)》,采用四分法對陳腐垃圾進行成分分析,共獲得20個垃圾樣本。通過數(shù)據(jù)分析,主要成分為塑料,占比約45.47%;紙張類占比約5.07%;其他有機類占比約19.71%;其他無機類占比約26.92%;金屬質及玻璃類含量較少,分別占比1.36%和1.46%。陳腐垃圾容重平均值為244.50kg/m3。
采用標準篩對滾筒篩進出料進行顆粒級配實驗。結果顯示,經(jīng)人工分選、磁選、振動篩后垃圾進料依然以橡塑類為主,占比53.65%,其次為小顆?;旌项愓急?1.08%,金屬類經(jīng)磁選后明顯減少,僅占比0.9%。在滾筒篩進料中,90%的橡塑類顆粒分布在40mm以上,經(jīng)滾筒篩篩分后橡塑的含量明顯的降低,橡塑類占篩下物比重8.42%。紡織、木竹、灰土及磚瓦陶瓷類占比也有小幅度下降。篩下物主要成分為小粒徑混合類,占比74.45%。滾筒篩進料粒徑集中在>10mm,占篩上物的86.83%,其中>60mm最多占比33.97%。經(jīng)垃圾滾筒篩篩分后,篩下物粒徑集中分布在2mm-40mm,占篩下物的86.88%。篩下物中仍有0.86%的粒徑大于40mm的垃圾顆粒。
根據(jù)上述物理特性分析結果,將垃圾顆粒按照組成成分及粒徑進行建模。經(jīng)過預處理后,滾筒篩進料成分中金屬類、廚余類和紙類占比極少,不對該三類垃圾進行建模。顆粒模型按生活垃圾進料主要組成分為7類,分別為灰土類、混合類、橡塑類、磚瓦陶瓷類、木竹類、紡織類和玻璃類,編號為A1-A6(圖1),其中灰土類和混合類共用A1球狀模型。模型類別及粒徑設置如表1所示。根據(jù)粒徑級配實驗結果,分別選用10mm、15mm、30mm、50mm、80mm等尺寸對生活垃圾各組成成分進行建模。建模依據(jù)為粒徑級配實驗中各組份的粒徑分布,如表1所示進料中橡塑類分布于10~20mm、20~40mm、40~60mm、>60mm四個區(qū)間,占比分別為1.85%、6.14%、24.76%和67.25%,根據(jù)滾筒篩進料物理成分分析橡塑類占比53.65%,由此可將模型尺寸設為15mm、30mm、50mm、80mm四個部分,各尺寸模型總質量按照粒徑級配比例設置。
表1 生活垃圾顆粒模型設置及參數(shù)
圖1 建模設置
根據(jù)垃圾滾筒篩的整機結構進行等比例建模。滾筒長度為8m,半徑1.2m,出料口安裝高度1.5m。篩孔為長條形方孔,展開尺寸為40mm×900mm,篩孔密度排布為8×91。在Rhino 7中進行模型構建,滾筒篩模型如圖2所示,導入EDEM中進行求解運算。
圖2 滾筒篩建模圖
在EDEM參數(shù)設置時,涉及進料的剪切模量等參數(shù)設置,鑒于生活垃圾各組成成分復雜,測得混合組分的力學性能困難,力學參數(shù)設置為常規(guī)材料的力學性能,如混合塑料類采用聚乙烯材料的力學性能參數(shù)。同時含水率是影響篩分效率的關鍵因素,不同含水率的顆粒碰撞恢復系數(shù)和摩擦系數(shù)會有變化,如濕潤土壤碰撞系數(shù)接近為0,碎石之間碰撞系數(shù)為0.38~0.68,在EDEM參數(shù)設置時,應考慮含水率和顆粒種類對碰撞恢復系數(shù)的影響。以進料成分及粒徑分布為依據(jù),對垃圾顆粒進行建模,模型類別及粒徑級配具體參數(shù)見表1。采用Hertz-Mandlin(no slip)基本接觸模型,通過設定各組成成分總量控制進料時間為10s。
顆粒質量流速控制在1.16kg/s,進料時間10s,滾筒篩轉速設為18r/min,探究滾筒篩傾斜角度對篩分效率的影響,傾斜角度梯度設置為1°~15°。進料模型中,小于40mm的質量占比為42.34%~45.26%,與實際粒徑級配測得的結果相近。通過顆粒累計曲線判斷,選取篩下物累積質量達到穩(wěn)定狀態(tài)時的數(shù)據(jù),作為篩分效率的計算依據(jù)。結果發(fā)現(xiàn),在進料量一定時,當傾斜角度改變,篩下物累積質量達到穩(wěn)定狀態(tài)所需的時間差距不大,均在13.5s左右。且當傾斜角度增大時,篩下物累積速率降低。
圖3反映了滾筒篩傾斜角度與篩分效率之間的關系。當滾筒篩的傾斜角度在6°~9°時,篩分效率較高,在傾斜角度為7°時,篩分效率最高為98.47%。當傾斜角度小于等于3°時,觀察到物料在滾筒篩的前端堆積,在滾筒內的停留時間長,篩上物收集效率極低。當傾斜角度大于9°時,生活垃圾顆粒在滾筒內運動速度較高,生活垃圾未充分經(jīng)過滾筒篩的篩分,直接從篩筒末端流出,篩分效率降低。當傾斜角度為10°時,篩分效率仍有84.6%,其原因是滾筒篩長度較長,給物料提供了足夠的過篩時間。當傾斜角度大于14°時,滾筒篩的效率急劇下降,此時,顆粒水平方向的速度影響遠大與水平方向的速度。滾筒篩傾斜角度綜上所述,7°為該滾筒篩的最佳傾斜角度。
圖3 不同傾斜角度滾筒篩分效率
在連續(xù)進料50s過程中,觀察不同傾斜角度滾筒篩的篩分情況。在傾斜角度小于3°時,滾筒篩前端顆粒出現(xiàn)堆積,篩分效率低。當傾斜角度逐漸增加,傾斜角度為5°~7°,在前端累積顆粒減少,篩分效果較好。當傾斜角度過大,可以明顯觀察到前端累積物料進一步減少,但篩下物收集率低,物料未經(jīng)過篩選便運動到篩上物收集處。
根據(jù)物理成分分析實驗,進料中橡塑類占比53.65%,密度大的無機混合類占比約38%,可將入射顆粒簡化為橡塑類和無機混合類兩種類型。設置傾斜角度分別為1°~15°,初步計算時長100s,每0.1s記錄一次數(shù)據(jù),對過篩時間超過100s的進行延長計算,記錄篩上物全部從篩筒分離出所用的時間。
如圖4所示,在轉速為18r/min,進料量為11.6kg/s時,過篩時間隨傾斜角度的增大而減小。傾斜角度為1°和2°時,停留時間超過180s,物料在滾筒篩前端堆積。傾斜角度為7°,轉速為18mm時,過篩時間為49.7s,篩分效率為98.47%,是本垃圾滾筒篩的最佳工況。綜合考慮篩分效率,角度設置為5°~9°,可以使篩分效率在86%~98%,過篩時間為43.4~69.8s。
圖4 過篩時間與傾斜角度的關系
當傾斜角度為7°時,探究不同轉速對物料過篩時間的影響。結果發(fā)現(xiàn),當轉速增大時,物料過篩時間逐漸減小。當轉速為9r/min時,篩分效率為82.99%,物料在滾筒內做小幅度滾落運動,但過篩時間超過150s,持續(xù)進料時物料易發(fā)生堆積。在轉速9~18r/min,滾筒篩轉速增大,過篩時間大幅減小;在轉速大于27r/min時,過篩時間減小幅度放緩,其原因是轉速增加離力增大,部分物料做近似圓周運動前進速度放緩。
(1)通過物理成分分析實驗和粒徑級配實驗,得出滾筒篩進料主要成分為橡塑類、磚瓦陶瓷類及小顆?;旌项悾謩e占比53.65%,16.79%及11.08%;出料主要成分為無機混合類占比74.45%。進料粒徑主要分布于大于40mm,占比57.57%;出料粒徑主要分布于2~40mm,占比71.02%。
(2)綜合考慮篩分效率和過篩時間,傾角7°及轉速18r/min,篩分效率98.47%,停留時間49.9s,是該工程滾筒篩的最佳工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