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漢
第一次聽到“中國對泰免簽”的消息,泰國女孩“班班”感到難以置信。她很快從震驚中回過神來,興沖沖地開始上網(wǎng)搜索中國旅游的詞條,并在“泰國版天涯論壇”pantip上發(fā)出了“中國去哪里看雪”的帖子。
很快,有人向她推薦了哈爾濱—一個她從沒聽說過的城市。去過中國旅游的“大神”們紛紛向她提出建議,從飲食和氣溫,到“連不上谷歌應該用什么網(wǎng)絡翻譯器”,讓她蠢蠢欲動。由于泰國非法勞工大量進入韓國,造成韓國政府大量拒絕泰國游客入境,很多想到東北亞賞雪的泰國青年,對韓國望而生畏。中國,成為了他們新的選項。
與此同時,“中泰互免”的消息,在中文網(wǎng)絡世界也如野火一般迅速蔓延。中國女孩婷婷一直想去泰國一趟,但是“割腰子”的傳聞讓她一度打了退堂鼓。在網(wǎng)上,她發(fā)了一則調侃的朋友圈:“我想去泰國,但是父母以死相逼不讓我去?!?/p>
中泰互免的消息,讓她重燃信心,網(wǎng)絡傳言的威力總是隨著時間遞減,而“說走就走”的誘惑,卻在心中愈演愈烈。唯一的阻礙,變成了相對昂貴的機票。隨著免簽的實行,機票的價格或許會降下來—至少她是如此希望的。
中泰之間,實際上曾經距離“雙邊互免”只有一步之遙。
2013年,在英拉執(zhí)政末期,中泰兩國實際上已經開始就互免進行談判。到當年12月,中國外交部領事司司長黃屏曾對媒體表示,中泰兩國的免簽協(xié)議“已經談完”,只等簽字達成。當時中國游客還沒有像后來那樣擠爆泰國,依托電影《泰囧》的熱映,中國赴泰游客潮剛剛開始顯現(xiàn)。
泰國希望中國游客能來得更多一些,而中國的意愿,則是希望先把泰國談下來,以此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推動中國和整個東南亞的雙邊互免早日啟動。
那時候,泰國是突破口。陰差陽錯,后來的泰國,卻成為了“新馬泰”三國中最后一個與中國達成互免的國家,比當初的預期,要整整晚了10年。
2013年末,反英拉的大規(guī)模示威開始白熱化,反對派領袖素貼發(fā)動“曼谷關?!边\動,泰國瞬間成為示威大軍與催淚彈的海洋,不再是一個安全的旅游目的地。第二年,英拉因為“違規(guī)調職案”被憲法法院趕下臺,不久之后軍方發(fā)動政變,徹底將為泰黨的看守政府推翻,泰國從此進入了長達9年的軍政統(tǒng)治時期。
泰國軍方奉行“管理優(yōu)先于發(fā)展”的宗旨,停止了與中方的免簽進程,只差臨門一腳的中泰互免談判,被無限期擱置。
再次重溫舊夢,已是10年之后。經過一場跌宕起伏的大選,上臺不足一個月的賽塔總理發(fā)揮了房地產公司老總的執(zhí)行力,光速通過了對華5個月的臨時免簽。賽塔想要一舉拿下英拉當年留下的中泰永久互免的成果,并將其作為振興經濟的政績,為政府和總理自己,加點分。
從一開始,中泰互免,就是一場盛大持久的“單相思”。泰國經濟,依賴旅游業(yè),依賴中國游客人潮的帶動。盡管沒有人將此事挑明,但事實就是—泰國對中國游客的渴望,遠遠大于中國對泰國游客的需求。
因此,泰國在這場延后10年的婚約中,成為了更加主動的一方,以至于釀成一場小小烏龍。
2024年1月2日,在泰國從事新媒體工作的中國人“老漢”,經歷了一場難忘的慌亂。
在泰國內閣會議結束后,總理賽塔突然對記者宣布:“中泰之間就要互免簽證了?!辟愃τ浾哒f:“此前中國突然對5個國家宣布‘單方面免簽’,其中沒有包含泰國,那時我之所以沒有出面表態(tài),是因為泰中兩國其實正在談判雙邊互免簽證……現(xiàn)在,好消息傳來了,中國同意對泰國免簽,從今年3月1日開始,兩國人民從此往來不再需要簽證了……”
大約是由于太過激動,泰國總理的發(fā)言,讓媒體產生了不同的理解。
此前從沒見過,一個中國政府對外政策的決議,居然先由外國政府領導人率先宣布,所以讓人有點不敢相信。
“老漢”回憶起當時的情景,依舊忍俊不禁。一些泰國媒體報道“中國對泰免簽”,另一些則從總理的發(fā)言中,摘取關鍵信息進行邏輯推演,直接歸納出了“泰國總理宣布,中泰互免簽證達成!”
是“中國對泰免簽”,還是“中泰雙邊互免”,成為了一場考驗理解能力的做題大賽。
很快,中國新聞社的報道做了“定調”—中泰兩國,談妥互免。于是這則消息被全球媒體瘋狂轉載,像野火一般傳遍整個網(wǎng)絡世界。
當天下午,中國官方的回應,卻令人大跌眼鏡。1月2日外交部記者會上,有記者提問—“泰國總理表示自2024年3月起中泰永久互相免簽。請問中方是否可以確認該消息?可否提供更多細節(jié)?”
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汪文斌回答:“中泰進一步加強人文交流,互免簽證符合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目前,雙方主管部門正就具體事宜密切溝通,我們期待有關安排早日落地生效?!?/p>
中方的這則回應,頓時引發(fā)了泰國網(wǎng)友的熱議。大批網(wǎng)友揶揄泰國總理賽塔太過著急,還沒有得到中方的確認便搶先公布“兩國互免”,鬧出了國際笑話。
而中國官方媒體,也不再援引早前的“互免”報道,悄悄改了說法,變成了“泰國總理宣布將對中國實行永久免簽”。
當然,中國所要表達的,自然并非“不簽”,而是“沒簽之前,別急著官宣”。
而泰國總理為何如此急迫地要宣布“中泰互免”?并不是泰國總理有意“生米煮成熟飯”,而是確實太高興了。
在中泰兩國的免簽談判中,泰國始終都是更為迫切、更為主動的一方。因為泰國需要中國游客的到來,為泰國的經濟復蘇提供“養(yǎng)料”。
疫情前的2019年,中國赴泰游客超過1100萬,占外國游客赴泰總數(shù)的1/4,為泰國貢獻了全年3%的GDP。
2023年初,中國宣布開放對泰團游,泰國原本信心滿滿地等待奇跡重現(xiàn),然而中國民眾消費意愿的下降、泰國旅游安全的負面?zhèn)髀?、昂貴的機票、繁瑣的簽證,讓中國游客赴泰人數(shù)出現(xiàn)斷崖式的下滑。
賽塔政府對華實行5個月的“臨時免簽”后,泰國再一次等待奇跡的發(fā)生,卻又一次沒能遂愿。
2023年,赴泰中國游客僅350萬人,為2019年的1/3,不及泰國年初預計的一半,甚至在入境總人數(shù)上中國都被鄰國馬來西亞趕超,屈居第二。
泰國政府使盡渾身解數(shù),到中國上海、成都開展“路演”,邀請中國媒體代表團宣傳泰國,開發(fā)中東、印度等新興游客市場—最后祭出大招,與中國推動雙邊互免簽證談判。
實際上泰國早就希望對華免簽,之所以要等到中國愿意互免才公布,只是為了實現(xiàn)“國格對等”的目標。而只要中方同意對泰免簽,泰國會毫不猶豫地向中國游客敞開大門。
因此,中泰互免簽證,表面上是一場平等互利的聯(lián)姻,實際上獲得更大利益的是泰國,握有選擇權和主動權的則是中國。雙邊免簽的實現(xiàn),是泰國賽塔政府的一項重大勝利,是中國對泰國的遷就與讓渡,與其說是一次雙向奔赴的婚約,不如說更像是泰國對中國的一次成功求婚告白。
也正因如此,賽塔總理才會在兩國尚未正式簽約的情況下,冒著被中方委婉打臉的風險,也要興高采烈地“提前劇透”。
因為這實在是太讓泰國激動,太想向整個泰國、整個世界進行炫耀和分享了。
幾天后,泰國外交部派使團來華,進行最后的“互免簽約”。
此時此刻,大家都讀懂了泰國的驕傲與激動,也讀懂了中國“婉轉澄清”背后對互免樂見其成的基調。沒有人再懷疑中泰互免真的能夠實現(xiàn),大家都開始琢磨,互免之后,會發(fā)生些什么?
中國網(wǎng)友的態(tài)度,是期待之中,帶著一些陳年的忐忑。
大多數(shù)人認同這是中國對外開放的成就,是“多一國互免,多一個朋友”的歷史功勛,同時也真誠期待著能踏上泰國的土地,好好“免簽游”一趟。
但是也依舊有不少中國網(wǎng)友,擔心“去泰國被割腰子”,擔心昂貴的機票,甚至擔憂泰國人會不會像在韓國一樣,將中國變成下一個泰國人非法務工的熱門目的地。
而泰國網(wǎng)友,對這一醞釀已久的聯(lián)姻,除了“我要去中國玩雪擼熊貓”的興奮之外,也存在著很多糾結與擔憂。
泰國人首要的擔憂,是“中國灰產”問題。
2022年,由于當?shù)乇O(jiān)管的趨嚴,大量在境外從事網(wǎng)絡賭博、電信詐騙的中國老板,從柬埔寨、迪拜向泰國轉移,炒高了泰國豪宅的價格,建立了許多黃賭毒俱全的“中式會所夜店”,對泰國社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泰國媒體將這些人稱為“中國灰產”,并認定泰國之所以被中國民眾視為“割腰子之邦”,就是被這些該死的灰產分子壞了事,因此對其極為反感。
對華免簽之后,中國灰產是否會更大規(guī)模地滲入泰國?這是泰國社會普遍擔憂的問題。
此外,泰國一些網(wǎng)友,擔憂免簽之后中國的巨大吸引力,將吸引眾多泰國人赴華旅游,造成泰國本土旅游收入的流失,加劇泰國對華的貿易逆差。
甚至還有一些泰國網(wǎng)友,出于對為泰黨單純的厭惡,將為泰黨賽塔政府對華免簽,描述成為泰黨對國家安全和經濟利益的出賣,煽動非理性的排外情緒,或者要求泰國與美國、歐盟進行對等互免談判。
這些不同的聲音,有些是真實存在的風險,也有很多是自欺欺人的胡言。
但無論是什么,在主流民眾“免簽真方便,我要去中國”的壓倒性的喜悅面前,都只是一些浮云而已。
畢竟,泰國人民也很現(xiàn)實,他們并不擔心虛構的地緣政治威脅,而更關心中國的大好河山,以及中國游客帶來的大把鈔票。
“免簽沒什么好擔心的,中國游客來泰國旅游,當然應該好好歡迎—至于真實的中國是個什么樣子,也要我們用自己的眼睛的見證,才能得出一個結論?!泵看卧诰W(wǎng)上和泰國網(wǎng)友“交流”時,班班都會這樣說。
2024年,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都與中國實現(xiàn)了互免簽證,東南亞國家之間的內卷與競爭,同樣激烈無比。泰國政府提出的“2024年接待800萬中國游客”的宏遠目標,想要實現(xiàn),同樣任重道遠。
或許,無論是喜悅,還是抵觸;是擁抱,還是質疑,這個世界都會變得越來越開放和互通,中國與東南亞之間一個“說走就走”的時代,終究會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