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以下簡稱《愛國主義教育法》)正式實施,從此愛國主義教育有了法治保障?!稅蹏髁x教育法》第15條明確要求“國家將愛國主義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因此,如何更好地落實《愛國主義教育法》,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成為廣大教師當前關注的重要話題。
為什么要愛國?我想,愛國無須理由。愛國主義自古以來就流淌在中華民族的血脈之中。精忠報國的抗金名將岳飛,“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學成歸國的航天科學家錢學森,英勇的志愿軍戰(zhàn)士黃繼光……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成為了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國家從來都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國家發(fā)展與一國的歷史文化傳統(tǒng)緊密相連,與每個人的命運息息相關。國家作為一種物質(zhì)的存在,在特定的地理空間,一方水土為我們提供了生存、生長與發(fā)展最基本的物質(zhì)條件;作為一種生命的存在,在延續(xù)五千年的生命鏈條中,華夏DNA賦予了我們獨有的生命特質(zhì);作為一種心理的存在,在祖國厚重而溫暖的懷抱中,我們有了安全感和歸屬感;作為一種文化的存在,在連綿不絕的文明血脈中,我們找到了精神的歸宿和價值的基點。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愛國主義教育,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需要我們每一位教師做愛國主義教育的先行者,愛國故事的講述者,愛國行為的示范者。
首先,愛國主義教育要解決國家認同的問題。國家認同是愛國主義教育的核心所在。國家認同教育要解決好多維結構體系的建構,實施以語言文字與歷史記憶為載體的民族認同教育;以文化財富與道德規(guī)范為載體的文化認同教育;以政治制度與公民身份為載體的政治認同教育,把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相統(tǒng)一。
其次,愛國主義教育要處理好“小我”與“大家”的關系。從國家層面來說,個體是小我,國家是大家;從世界層面來說,中華文明從來都強調(diào)人在天地人系統(tǒng)中的責任擔當,主張“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習近平總書記更是提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因此,這就需要培育青少年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培養(yǎng)兼具民族情懷和國際胸懷的愛國者,培養(yǎng)兼具大國心態(tài)和理性思考的愛國者,培養(yǎng)兼具自立自強和共生意識的愛國者。
第三,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要創(chuàng)新方式方法,遵循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規(guī)律,創(chuàng)新愛國主義教育方式方法,整合學校家庭社會愛國主義教育資源,把愛國融入青少年的現(xiàn)實生活之中。從愛家開始,擴展到愛家鄉(xiāng)、愛校園、愛國家、愛世界,讓愛國主義教育既有高度更有溫度,唯有如此,愛國主義教育才能真正取得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