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士超,馬帥軍,戚若晨,王國輝,張小燕,劉克普,范效錚,魏 迪,楊曉劍,秦衛(wèi)軍
(空軍軍醫(yī)大學西京醫(yī)院泌尿外科,陜西 西安 710032)
2022年10月,空軍軍醫(yī)大學西京醫(yī)院在竇科峰院士帶領下成功進行了國際首例多基因編輯豬-恒河猴肝腎聯(lián)合移植臨床前實驗研究,開放血流后移植肝、移植腎血液灌注良好,術后功能恢復良好,受體猴最終存活14 d。本次實驗方式采用受體猴腹腔異位肝臟移植+原位腎臟移植,然而豬猴之間由于種屬差異大,供豬腎動靜脈血管口徑與受體猴腎動靜脈血管口徑差異較大[1],且由于同時施行了腹腔異位肝臟移植,原位腎臟移植不能使用血管瓣,因此腎臟動、靜脈的吻合是本次手術的難點之一,為了保證正式手術的成功,本研究采用不同血管吻合方式進行了24次豬-豬腎臟原位移植實驗,探討不同血管吻合方式的效果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巴馬香豬由空軍軍醫(yī)大學西京醫(yī)院實驗外科提供,體質量8~11 kg,雄性,供體豬體質量略低于受體豬;顯微外科器械包,9-0顯微縫合線,7-0/8-0 PROLENE聚丙烯縫線。
供受體豬術前6 h禁食,術前4 h禁飲,常規(guī)進行耳部、大腿外側及術區(qū)胸腹部備皮,供受豬均進行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常規(guī)進行心電監(jiān)護,留置股動脈通路及1路靜脈通路。①供體手術:麻醉成功后常規(guī)消毒鋪單,取腹部正中開口,從胸骨劍突至恥骨聯(lián)合逐層切開,進入腹腔,將腸管推向左側,尋找右側輸尿管,向下游離至膀胱,向上至腎蒂,同方法處理左側輸尿管,繼續(xù)自髂血管向上游離腹主動脈和下腔靜脈,結扎細小血管分支,下腔靜脈游離至肝臟下緣水平,腹主動脈游離至腸系膜上動脈水平,結扎腸系膜上動脈,切取前10 min靜脈推注呋塞米1 mg/kg,肝素200 U/kg;于腹主動脈置入10號雙腔導尿管,置于腎動脈平面以上,氣囊內注入10 mL生理鹽水;下腔靜脈內插入硅膠管作為排出道。自導尿管內注入器官保存液,直至腎顏色變白,離斷輸尿管,分別結扎并切斷腎動、靜脈后,將供豬腎臟取出并檢查,在0~4 ℃生理鹽水中修整[2]。②腎臟修整術:高滲枸櫞酸鈉(預冷)中加入利多卡因1支+肝素1支,進行再次灌注,直至無血性液體自腎靜脈流出;沿腹主動脈、下腔靜脈血管分叉處將雙腎分開,并將腎臟周圍脂肪剔除,顯露出腎動脈、靜脈、輸尿管,結扎腎門處脂肪;修整好腎臟置于自制腎袋(內含冰沙)中保存待用。③腎臟原位移植手術:將受體分為傳統(tǒng)吻合組(n=12)和顯微吻合組(n=12),受體麻醉成功后取腹部正中切口,從胸骨劍突至恥骨聯(lián)合逐層切開,進入腹腔,將腸管推向左側,游離右腎上、下、外極及輸尿管,暴露右腎動靜脈,阻斷夾分別阻斷右腎動、靜脈,靠近腎門部予以剪斷,肝素鹽水沖洗血管殘端;傳統(tǒng)吻合組采用手工縫合方式,兩定點法,將移植腎動靜脈分別與受者原腎動靜脈行端端吻合,每一定點之間采用連續(xù)縫合;顯微吻合組采用顯微縫合方式,三定點法,在顯微鏡下將移植腎動靜脈分別與受區(qū)腎動靜脈行端端吻合,每一定點之間采用間斷縫合;吻合完畢后開放血流,出血點進行縫合止血;開放血流后行超聲檢查移植腎灌注情況。具體手術過程見圖1。
A:供豬血管暴露;B:供豬血管插管;C:供腎切?。籇腎移植血管手工吻合;E:腎移植血管顯微吻合;F:腎移植血管吻合完畢。 圖1 供受體手術過程
密切監(jiān)測供受體術中生命體征變化;記錄手術操作時間,供腎大小、血管直徑、腎臟冷缺血時間、腎臟熱缺血時間、移植腎血流灌注情況、并發(fā)癥情況。
供豬體質量(10.35±1.36)kg;供腎大小(7.32±1.94)cm×(4.45±0.74)cm×(1.52±0.31)cm;輸尿管長度(14.52±2.67)cm,直徑(0.63±0.11)cm;腎動脈長度(1.54±0.91)cm,直徑(0.53±0.19)cm;腎靜脈長度(2.96±0.67)cm,直徑(1.21±0.33)cm。豬腎灌注良好,色澤白潤,質地柔軟。
手術過程中各組血管吻合時間以及腎臟冷缺血、熱缺血時間見表1。開放血流后,傳統(tǒng)吻合組移植腎灌注良好率66.7%,其中3例出現(xiàn)靜脈血栓,1例出現(xiàn)動脈血栓,其余移植腎灌注良好;顯微吻合組移植腎灌注良好率91.7%,其中靜脈血栓1例,其余移植腎灌注良好(圖2)。對未出現(xiàn)嚴重并發(fā)癥的移植腎行超聲檢查,可見移植腎血流灌注良好,實質回聲均勻,皮質流速及阻力指數(shù)均正常(圖3)。
表1 手術時間統(tǒng)計指標
A:移植腎靜脈栓(傳統(tǒng)吻合組);B:移植腎靜脈血栓(顯微吻合組);C:移植腎動脈血栓。圖2 移植腎血管并發(fā)癥
圖3 超聲顯示移植腎開放血流后血流灌注
目前臨床上多采用髂窩異位腎移植方式[3-4],原位移植的方式并不常見[5-6],而在異種移植的動物實驗中,多采用非人靈長類動物作為受體,我國以恒河猴或食蟹猴為主要受體[7-8],但由于恒河猴或食蟹猴髂窩空間較小,移植腎臟置于髂窩內,極易引起腎臟血管的扭曲[9],同時受體猴的髂血管直徑較細,容易導致腎臟灌注不足,從而影響移植腎的功能。因此異種腎臟移植多采用腹腔異位移植或原位移植的方式進行[10-14]??哲娷娽t(yī)大學西京醫(yī)院2022年10月進行了國際首例豬猴肝腎聯(lián)合移植手術,術后受體猴存活14 d,手術采用腹腔異位肝臟移植+右側原位腎臟移植方式,然而豬猴之間由于種屬差異大,供豬腎動靜脈血管口徑與受體猴腎動靜脈血管口徑差異較大[1],且由于同時施行了腹腔異位肝臟移植,原位腎臟移植不能使用血管瓣,因此腎臟動靜脈的吻合是本次手術的難點之一。為了保證手術的成功率,我們采用不同血管吻合方式進行了24次豬-豬腎臟原位移植實驗,探討不同血管吻合方式的效果及并發(fā)癥。
在本研究中,我們選取了小體質量(10 kg左右)的豬作為實驗對象,因為對于異種移植來說,成年猴的體質量在15 kg左右,為了更好地模擬豬猴移植的過程,我們選取了相似體質量的豬作為研究對象進行本次試驗。原位移植過程中,血管吻合是手術成功最關鍵的環(huán)節(jié),同時術后多種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如吻合口狹窄,動靜脈血栓形成等均與其相關。由于人的腎臟動靜脈口徑較粗,吻合時多采用手工縫合,而對于豬腎尤其是小體質量(10 kg左右)的豬腎,其腎動靜脈口徑遠遠小于人類的腎臟動靜脈口徑。我們在試驗過程中發(fā)現(xiàn),小體質量豬腎動靜脈口徑差異較大,最小的動脈口徑只有0.2 cm,而腎靜脈容易出現(xiàn)變異,除了單只腎靜脈最為常見外,雙支靜脈也占有很大比例,同時靜脈管壁菲薄,受到牽拉容易出現(xiàn)損傷,因此操作時需要格外小心。由于腎動靜脈血管口徑較小,傳統(tǒng)吻合組采用了7-0 PROLENE線進行吻合,腎動靜脈均采用了兩定點法進行吻合,中間采用連續(xù)縫合的方式進行吻合;而顯微吻合組采用了9-0顯微縫合線進行吻合,腎動靜脈采用三定點法進行吻合,不同的是顯微吻合組在兩定點之間采用間斷縫合的方式進行吻合。從結果來看,傳統(tǒng)吻合組縫合時間顯著優(yōu)于顯微吻合組,因此腎臟冷缺血時間和總體手術時間均少于顯微吻合組。從移植效果來看,兩組移植腎開放血流后均可見腎臟灌注良好,移植腎顏色紅潤,質地較硬,但傳統(tǒng)吻合組吻合口出血發(fā)生率顯著高于顯微吻合組,進行再次修補后出血均可控制。但隨著時間的延長,12例傳統(tǒng)吻合組中3例發(fā)生移植腎顏色青紫,行超聲檢查后提示靜脈血栓形成,1例出現(xiàn)移植腎血管灌注不佳,移植腎質地較軟,行超聲檢查后提示腎動脈出現(xiàn)血栓;而12例顯微吻合組只有1例出現(xiàn)移植腎顏色青紫,行超聲檢查后提示移植腎靜脈血栓形成,移植成功率顯微吻合組顯著高于傳統(tǒng)吻合組。我們對其原因進行分析,可能與腎靜脈管壁較薄,其外膜表面纖維薄膜較多,在傳統(tǒng)吻合組靜脈外膜表面纖維薄膜剔除較少有關,同時連續(xù)吻合過程中可能將腎靜脈外膜卷入管腔,導致腎靜脈栓塞發(fā)生率較高;而在顯微吻合組,由于在顯微鏡下進行血管的修整,其表面纖維外模剔除較為徹底,其次間斷縫合不易將纖維外膜內卷。
但本實驗尚存在一些缺陷:①本實驗只進行了術中并發(fā)癥的統(tǒng)計,未進行術后及遠期并發(fā)癥的統(tǒng)計;②手術技術的對比與手術操作者存在較大關系,雖然本實驗手術操作者對手工吻合技術和顯微吻合技術均非常熟悉,但仍無法完全避免偏差的存在。
總體來說,本研究結果表明,通過優(yōu)化手術方式,可以減少小體質量豬原位腎移植的手術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提高模型構建的成功率,為豬-猴異種移植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