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政學
柳州市柳南區(qū)龍漢嶺林場,廣西 柳州 545104
據(jù)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林業(yè)局統(tǒng)計,截至2022 年底,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以下簡稱廣西)油茶種植面積約58.67 萬hm2,油茶籽年產量超過50 萬t。在廣西油茶產業(yè)發(fā)展過程中,油茶良種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香花油茶是廣西近年來推廣的高產良種,具有速生、早實、高抗、高產、優(yōu)質等特性,被譽為“南方油茶高產的新希望”。因此,筆者對香花油茶種植技術要點進行研究,以期為香花油茶的推廣應用提供參考。
香花油茶是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林業(yè)科學院(以下簡稱廣西林科院)于2012 年在南寧市發(fā)現(xiàn)的山茶科山茶屬短柱茶組的油茶新品種[1-2]。該品種的花朵較普通油茶更大,且?guī)в袧庥粝銡?,故命名為香花油茶。香花油茶具有速生、早實、高抗、高產、優(yōu)質等特性[3]。
香花油茶萌芽力強,1 年可抽梢兩三次,生長迅速。根據(jù)百色市引種的實踐數(shù)據(jù),香花油茶5年生的試驗林平均株高達2.29 m,較同林齡的岑軟2 號試驗林高0.55 m[4]。
根據(jù)廣西林科院的數(shù)據(jù),香花油茶使用2 年生大苗造林,定植第2年掛果率達到81.05%,每株油茶產鮮果0.34 kg;造林第5年香花油茶可進入盛產期,而普通油茶造林7年后才進入盛產期[5]。
香花油茶根系發(fā)達,抗逆性強,對干旱、高溫、低溫等不良氣候條件具有一定抗性[6]。有研究表明,香花油茶對炭疽病具有一定抗性,屬中抗品種,鮮見因炭疽病而造成嚴重的損失[7]。
根據(jù)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林業(yè)局的測產結果,5年生的香花油茶林,每667 m2鮮果產量高達1 213 kg,油茶產量高達121.3 kg,明顯高于對照岑軟2號、3號油茶林[8]。
香花油茶的鮮果含油率高達10%,壓榨茶籽油酸價在0.8 以下,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達90%,達到一級茶油標準,油脂品質高。
廣西林科院已選育40 多個油茶品種,2019 年至今,已有6個品種被認定為自治區(qū)良種;2022年,義祿、義臣香花油茶被列入《全國油茶主推品種和推薦品種目錄》,義丹、義雄、義婭、義軒香花油茶被列入《廣西油茶推薦品種目錄》。
香花油茶喜溫暖、強光照環(huán)境,因此造林地宜選擇海拔超過600 m,相對高度在200 m以下,年平均氣溫在21 ℃,光照充足的平地、丘陵、山地等,盡量選擇東向、南向和東南向的坡地,以充分利用光熱資源。為保持山地水土和原有植被,丘陵、山地區(qū)域應選擇坡度小于25°的緩坡林地。造林地土層厚度宜大于60 cm,土壤肥沃、土質疏松,以土壤pH值在4.5~6.5的紅壤、黃紅壤林地為佳。香花油茶春季抽梢較早,如果遭遇倒春寒,易導致其嫩梢受損。因此,種植戶應高度重視倒春寒對香花油茶生長可能造成的不良影響,科學規(guī)劃造林區(qū)域。
種植戶應于定植前30 d 完成整地工作,同時要根據(jù)造林地的坡度進行全墾、帶墾或不整地。對于平地或坡度在15°以下的造林地,可進行機械作業(yè)全墾。對于坡度在15°~25°的造林地,可進行帶墾,一般控制帶寬1 m,帶間距3 m,并沿山體等高線開墾種植帶。種植帶翻耕深度不小于25 cm,割除的雜草雜灌可堆放在休閑帶上,并揀出種植帶內的石塊、樹根等雜物。為攔蓄雨水,種植戶可在種植帶下坡一側筑高約10 cm 的緩坡。如果選擇坡度大于25°的林地造林,則可不進行整地,直接種植苗木,而后在撫育管理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種植帶,以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有植被和林地水土條件。整地后開展挖穴工作,廣西油茶造林要求“大苗、大坑”,因此要挖大穴,規(guī)格為60 cm×60 cm×50 cm。挖穴時,種植戶要將表土與心土分開堆放,以利于土壤熟化和后期定植時分層填土。
挖穴后在穴底施入基肥,一般每穴施入有機肥或農家肥10 kg。為避免肥料帶蟲卵或病原菌,種植戶必須確保基肥經過充分堆漚、腐熟。回填表土,并將其與肥料攪拌均勻,回填全部心土,并將高出地面部分整理成饅頭形。
種植戶應使用通過良種認定的義臣、義祿、義丹、義婭、義軒或義雄香花油茶品種作為主栽品種,再選擇其他2個品種作為搭配品種,控制主栽品種株數(shù)占總株數(shù)的70%~80%。例如,將義祿香花油茶作為主栽品種,配植義丹或義臣香花油茶,以確保二者花期、果期基本一致。
種植戶應盡量選擇選用2年生以上的扦插容器大苗,要求苗木經過檢疫,且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無機械損傷、根系發(fā)達、頂芽飽滿,苗高大于50.0 cm,地徑大于0.6 cm。
在廣西,香花油茶約在1 月抽梢。因此,種植戶可于前1 年12 月定植,此時期也是廣西香花油茶的主要種植時間。此外,種植戶可在香花油茶夏梢抽梢前定植,一般為7 月。對于百色市等雨旱分明的區(qū)域,也可在10 月定植。定植前,在種植穴土包中央挖一個30 cm×30 cm×30 cm 的坑。在雨后或者陰天,剪掉苗木根部的無紡布袋,將苗木直立放入坑內,回填土壤10 cm 深后將苗木原根部土包邊緣踩實;繼續(xù)填土5 cm 深,再次踩實;之后回填土壤至高出苗木原土痕3~5 cm 即可。定植后,澆1 次定根水,在種植穴邊緣筑高約5 cm 的樹盤,有條件的地區(qū)可在樹盤上覆蓋防草布,以減少雜草生長。一般香花油茶苗木株行距為2.0 m×4.0 m 或2.5 m×4.0 m,每667 m2定植66~83 株。
定植30 d 后,種植戶要及時檢查苗木成活情況。如果發(fā)現(xiàn)病苗、枯死苗等情況,要及時在雨后或陰天用造林同期苗木進行補植。
2.5.1 灌溉
油茶幼樹對干旱具有一定的抗性,但嚴重干旱將影響茶籽的產量。因此,定植后如果遭遇嚴重干旱天氣,要及時澆水。有條件的地區(qū)可修建水渠,引山泉水灌溉;或者在定植后修建滴灌設施,定期澆水,以確保香花油茶高產穩(wěn)產。
2.5.2 間種
定植后第2 年至成林,種植戶可在平坦或緩坡林地中進行間作,如間作矮棵的豆類作物、綠肥、中藥材等,同時以耕代撫,既有利于抑制雜草生長,又有利于培肥林地土壤。間種作物要與油茶植株保持50 cm 以上的距離,耕作時要避免損傷油茶植株。在作物收獲后,除作為綠肥的秸稈外,其余殘留物都要帶出林地,避免給病蟲害創(chuàng)造適宜的生存環(huán)境。
2.5.3 松土除草
種植戶可在定植6 個月后進行1 次松土除草,松土深度為5~10 cm,注意要避開苗木基部15 cm 內的范圍。除草后,種植戶可將雜草鋪放在地表任其腐爛。隨松土除草進行擴盤,使樹盤逐年擴大。定植第2~4年,每年5—6 月和8—9 月各松土除草1 次。種植戶可采用人工方式除草,如無必要盡量不使用化學除草劑,以避免農藥殘留超標。
2.5.4 施肥
種植戶可在定植6個月后追1次肥,每株施用油茶專用肥[m(N)∶m(P2O5)∶m(K2O)=20∶5∶5]50 g,其有機質和中微量元素質量分數(shù)大于15%。從定植第2 年起,每年追肥2 次,分別在1—2 月和4—5 月,為香花油茶生長提供充足養(yǎng)分。每株施肥量可逐漸從50 g增加至100 g,至最高1 000 g,確保滿足香花油茶不同生長期對養(yǎng)分的需求。通常可采用溝施方式施肥,在樹冠垂直投影邊緣挖環(huán)狀溝,施肥后覆土壓實。
2.5.5 整形修枝
苗木高60~70 cm 時進行打頂,以促進樹冠生長。香花油茶幼林期枝條生長迅速,且樹冠枝條密度大,因此不宜短截,以免發(fā)出更多小枝,造成樹冠過早郁閉,影響后期掛果。林農可在苗木萌發(fā)側枝后,剪掉病蟲枝、細弱枝、枯死枝,保留不同方向的3~5 根主枝進行培養(yǎng)。當幼樹高2.5~3.0 m 時進行整形修枝,使樹冠形成自然開心形,并剪除樹冠內過密的內膛枝、病弱枝和徒長枝,增強樹冠的通風透光性。
2.6.1 松土除草
對于香花油茶成林,林農可在每年10 月松土除草1 次,松土深度達到10 cm 即可。此后,如果林地土壤板結,可于油茶果采收前進行墾復,翻耕深度控制在20 cm左右。
2.6.2 施肥
香花油茶成林期施肥要抓住3 個關鍵時期。一是每年3月中旬的花芽分化期,林農可在3月上旬每株施用油茶專用肥500 g。二是每年7—8 月的果實膨大期,林農可在6 月底至7 月初每株施用油茶專用肥500~1 000 g。三是每年11—12 月,林農可每株施用充分腐熟有機肥5 kg,以增強油茶抗寒能力,補充果實生長所需要的養(yǎng)分。一般采用溝施方式施肥,在樹冠垂直投影邊緣(上坡處)挖寬20 cm、深20 cm 的環(huán)形溝,施肥后覆土壓實。
2.6.3 修剪
香花油茶成林樹冠形成后,林農需要及時對其進行修剪,目的是調控枝條密度,并去除病弱枝。一般可每5年進行1次修剪,注意應根據(jù)植株生長情況確定修剪強度。對于長勢健壯的植株,應輕剪樹冠,以維持樹冠掛果枝數(shù)量;對于長勢衰弱的植株,可重剪枝條,以促進其萌發(fā)新梢,更新樹冠枝條。修剪時,要剪除病蟲枝、細弱枝、徒長枝、枯死枝及內膛過密枝。在修剪的基礎上,可每10年進行1次枝條回縮處理。
2.6.4 化學調控
如果香花油茶成林出現(xiàn)生長營養(yǎng)過于旺盛、花芽數(shù)量少的情況,林農可用多效唑、赤霉素等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進行調控,以抑制枝條生長、促進花芽分化,提高油茶產量[9]。林農可于每年3 月中下旬香花油茶花芽分化期,在葉面噴施質量濃度為1 000 mg/L 的多效唑溶液或赤霉素溶液,促進花芽形成,提高花芽分化率和果實品質[10-11]。
香花油茶對炭疽病、軟腐病、油茶毒蛾等油茶常見病蟲害抗性較強。因此,香花油茶生長過程中雖有病蟲害發(fā)生,但對其植株生長及油茶產量的影響較小。在撫育管理中,林農應加強營林技術的應用,增強香花油茶的樹勢。同時,應積極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綠色防控技術,盡量不使用化學防控技術,嚴禁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以免影響油茶的商品性。
香花油茶果實成熟期為11 月中旬,當果實的果皮色澤變亮、光滑,茶籽飽滿、呈油亮的白黃色時即可采收。香花油茶植株較高,且果實體積較小,采收時應進行人工采摘,在樹冠以下的主干上懸掛密網(wǎng)接取落果、落籽,避免折斷枝條或敲打茶樹,影響樹勢。
林農要及時將采收的果實攤開晾曬,待果實裂開后脫粒,并用烘干機進行烘干處理,以確保油脂品質[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