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良成
龍柏的小枝十分密集。枝條上,翠綠色的葉子非常小,仿佛龍的鱗片一般,緊密排列
作為中華民族的象征和獨有的文化圖騰,龍常常被人們用來給許多真實的事物命名,植物也是如此。值此農(nóng)歷龍年來臨之際,讓我們一同走進植物中的“龍世界”,觀賞一番這些以龍為名的植物吧!
龍柏屬于裸子植物,沒有果實。但它成熟的種子外面包著一層肉質(zhì)的結(jié)構(gòu),就像一個個圓形的小果,是很多鳥兒喜愛的食物
傳說中,龍身似蛇,蜿蜒曲折,常呈向上攀緣的姿態(tài)。一些擁有類似形態(tài)的植物也因此被冠以龍名。
龍柏是圓柏的栽培品種,被廣泛種植,用于園林綠化和觀賞。龍柏是一種常綠喬木,它的樹冠呈圓柱形,好似龍的身體;其枝條在成長的過程中,呈現(xiàn)出螺旋上升的姿態(tài),宛若盤龍,故而得名。
盤龍參是一種蘭科草本植物,也叫綬(shòu)草。盤龍參在全國各地都有分布,生于山坡林下、灌叢或草地中。沒開花時,盤龍參看上去就像一株普通的小草;開花之后,它與眾不同的奇特形態(tài)一定會吸引你的目光——粉白或紫紅色的小花沿著纖細的花莖盤旋而上,宛如盤繞柱子的小龍。同時,它那螺旋狀密集排列的花朵也像一條美麗的綬帶,綬草的名字便由此而來。
盤龍參的花是典型的蘭花,花朵雖然很小,但艷麗可愛,還散發(fā)特殊的香味。每年7~8月份,這些小花從下到上依次開放,吸引昆蟲自下而上訪問每一朵花進行傳粉。同時,螺旋狀花朵形成的角度還可以規(guī)避自花授粉,真是一種“聰明”的植物!
穿龍薯蕷(yù)是薯蕷科草質(zhì)藤本植物。穿龍薯蕷的藤蔓很發(fā)達,常攀附在其他植物或巖石上生長,并且能延伸數(shù)米之遠。它的根狀莖為圓柱形,具有很強的穿行能力,即便是在非常堅硬的山地土壤中也能伸長,因此還有了穿山龍、穿地龍這樣的霸氣名字。
穿龍薯蕷的葉和果實也很奇特。它的葉片呈掌狀、開裂似龍爪,果實呈三棱形,棱上延伸成翅狀。每到秋季,結(jié)滿黃色果實的穿龍薯蕷宛如一條條栩栩如生的金龍,穿梭在山地林間。
穿龍薯蕷的根狀莖不僅形態(tài)特殊,還具有重要的藥用價值——其含有的薯蕷皂苷元,是合成類固醇激素藥物的重要原料。
在傳說中,龍身的各部分特點鮮明。人們發(fā)現(xiàn)一些植物的特征與龍的爪、鱗、須、牙等部位具有相似之處,便以這些部位為植物命名。
槐樹原產(chǎn)中國,栽培歷史悠久,也叫國槐,是北京市和很多北方城市的市樹。龍爪槐是槐樹的栽培品種,其樹冠像一把大傘,大枝和小枝向下垂落,并朝不同方向彎曲,形似龍爪,故得名龍爪槐。龍爪槐是各地公園的“常客”,在華北地區(qū)尤為多見。
龍爪槐不僅樹姿美麗,果實也很有特點。龍爪槐的果實為圓筒形的莢果,外形猶如串珠,成熟后也不開裂。每到秋季,一串串莢果掛在枝頭,晶瑩剔透,可愛極了。
龍鱗草,又名排錢樹,是豆科的一種灌木,主要分布于熱帶地區(qū)。這種植物的花比較小,每5~6朵花聚在一起,組成花序,每個花序又藏在一對葉狀苞片內(nèi)。這些苞片長得很有特點——它們接近于圓形,排列有序,看上去既像覆蓋龍體的鱗片,又像古代使用的銅錢。很多苞片排列組成長筒形,掛在枝條端,形如一條條帶鱗的龍。
龍鱗草的葉狀苞片并不是它的葉子,而是花序的組成部分,主要功能是保護包藏在苞片里面的花朵。這些苞片可以隨著植物生長環(huán)境溫度、濕度等條件的變化,自動調(diào)整展開或合攏的狀態(tài)。它們通常在中午溫度最高的時候合攏,使里面的花朵免受高溫傷害。因此,這種植物在民間還有個有趣的名字,叫午時合。
龍眼是無患子科的常綠喬木,原產(chǎn)于中國南方,栽培歷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漢代。龍眼的果肉呈白色半透明狀,細嫩多汁、軟滑香甜。通常,植物果實的果肉為它的果皮部分,由雌蕊的子房壁發(fā)育而成。值得一提的是,龍眼的果肉并非果皮,而是假種皮,為包在種子外面的一層肉質(zhì)附屬結(jié)構(gòu)。
在大家的稱呼中,龍眼往往指新鮮采摘的果實,將新鮮的龍眼曬干后的果干則被稱為桂圓。
龍須菜是天門冬科草本植物,雖名為“菜”,但它其實和常見的觀賞綠植文竹屬于同類。這種植物的葉片退化成細小的鱗狀,葉狀枝(一部分莖或枝變?yōu)榫G色針葉狀,代替葉進行光合作用)細如發(fā)絲,略有彎曲,常3~4枚在分枝上成簇生長,纖細而稠密,形似龍須,故而得名。
龍牙花是豆科的一種小喬木或灌木植物,原產(chǎn)于南美洲,目前在中國很多南方城市作為觀賞植物引種栽培。
龍牙花在每年初夏會開出艷麗奪目的深紅色花朵,花長4~6厘米。由于其花冠接近閉合狀,又窄又長、微微彎曲,模樣就像傳說中龍的牙齒一般。龍牙花開花時數(shù)量眾多,遠看好似一串串紅色的月牙挺立枝頭,近看又如一支支紅色的象牙突出于綠葉叢中,因而又有象牙紅之稱。
龍舌蘭是天門冬科多肉植物,原產(chǎn)于美洲熱帶,在中國華南及西南地區(qū)常被引種栽培。龍舌蘭的形態(tài)十分獨特,葉基呈蓮座狀,葉緣分布有刺狀小齒。因其葉片呈劍形,形態(tài)很像傳說中龍的舌頭而被命名。開花的時候,龍舌蘭的花序軸會從葉基中心抽出,粗壯高大,可達6米或更高,其上開滿黃綠色的花朵。奇特的是,龍舌蘭一生只開一次花,花開后植株便會枯死。
龍膽、龍葵、龍蒿……自然界中還有許多以龍為名的植物。那些被人們賦予“龍”名的植物,或艷麗奪目,或毫不起眼,或綠葉蔥蔥,或碩果累累……它們以各種姿態(tài)生長在大自然中,以無比蓬勃的生命力綻放著別樣的美麗。
(責任編輯 / 代竹蕊? 美術(shù)編輯 / 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