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這是長征時期毛澤東創(chuàng)作的唯一一首律詩,作于1935年9月下旬,10月初定稿。也就是作于紅軍戰(zhàn)士越過岷山后,紅一方面軍長征即將勝利的途中。
作為紅軍的領(lǐng)導(dǎo)人,從長征開始以來,毛澤東始終為革命前途擔憂,在經(jīng)受了無數(shù)次考驗后,如今,曙光在前,勝利在望,此時,他激動的心情與強烈的自豪感化為一股巨大的創(chuàng)作熱情噴瀉而出,滿懷豪情地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痹姷拈_頭兩句點明主題。詩句中首先肯定“遠征”是困難的。因為在整個長征過程中遇到了無數(shù)艱難險阻,天上有幾十架敵機偵察轟炸,地上有幾十萬敵軍圍追堵截。但對于這些困難,紅軍戰(zhàn)士是怎樣看待的呢?紅軍的回答是“不怕”!這是多么響亮而有力的回答!表現(xiàn)了紅軍戰(zhàn)士在戰(zhàn)略上蔑視敵人和藐視困難的英雄豪邁氣概。如果說“紅軍不怕遠征難”這一句還是一般表述的話,那么詩的第二句:“萬水千山只等閑”便是具體描寫,也是對首句的強調(diào)。詩人把自長征途中遇到的千萬困難,只用“萬水千山”四個字加以概括,對“萬水千山”所概括的困難,紅軍的態(tài)度是“只等閑”。也就是“沒什么了不起的”“不在話下”的意思。“只等閑”,說明“不怕”,豈止不怕,而且從容不迫。突顯出紅軍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不怕困難、勇敢頑強、敢于勝利的革命奮斗精神。
詩開門見山地贊美了紅軍,這是全詩的總領(lǐng)、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詩雄渾博大的藝術(shù)基調(diào)。以下三聯(lián)則緊扣首聯(lián)展開。
頷聯(lián)、頸聯(lián)四句分別從山和水兩個方面寫紅軍對困難的戰(zhàn)勝,也是對前面兩句的具體描寫。在寫作手法上,詩人圍繞“紅軍不怕遠征難”這個中心思想,按照紅軍長征的路線,選取了四個具有典型意義的著名的天險,高度地概括了紅軍長征途中的“萬水千山”。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边@一聯(lián)緊承上聯(lián)的“千山”。描寫紅軍翻山越嶺銳不可當?shù)臍鈩莺秃肋~情懷,具體形象地拓展、豐富了紅軍“不怕”“只等閑”的內(nèi)涵。“五嶺逶迤”“烏蒙磅礴”:五嶺山脈綿延千里、烏蒙山雄拔陡絕,極力往大處說。但在紅軍的眼中,起伏綿延的五嶺山脈這樣的龐然大物只不過是翻騰著的細小波浪;高大的烏蒙山脈只不過是腳下滾動的小泥球。在這里,作者盡量往小處說。說得愈大,愈見越過他不容易,愈見“遠征”之難;說得愈小,愈見“紅軍不怕遠征難”、愈見是“只等閑”。作者曾自釋:“把山比作‘細浪‘泥丸,是‘等閑之意?!边@是非常新穎的比喻、奇特的想象,極度夸張,把紅軍藐視困難的思想具體化、形象化。這兩句就把紅軍戰(zhàn)士飛越天險、復(fù)奪雄關(guān)的神威,淋漓盡致地刻畫出來了,充分地表現(xiàn)了紅軍的頑強豪邁、不怕艱難險阻的英雄氣概。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边@一聯(lián)緊承前面的“萬水”,寫紅軍對水的征服。紅軍渡過金沙江和大渡河在長征史上有著重要的意義。
巧渡金沙江是1935年5月中國工農(nóng)紅軍在長征中的一個成功戰(zhàn)例。1935年5月3日至9日,紅軍避敵鋒芒,僅憑7只渡船在7天7夜間,2萬多人的紅軍部隊全部渡過金沙江。如果說巧渡金沙江是紅軍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最富有智慧、最成功的一次戰(zhàn)斗,那么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則是紅軍表現(xiàn)最勇敢、最頑強的一次戰(zhàn)斗。
這一聯(lián)與上一聯(lián)相比,寫法有所不同。“五嶺”“烏蒙”兩句主要是通過紅軍的主觀感受直接表現(xiàn)紅軍的英雄氣概,而“金沙”“大渡”這兩句則是通過寫景記事來表現(xiàn)紅軍的英勇精神,是從另一個方面具體形象地拓展、豐富了紅軍“不怕”“只等閑”的內(nèi)涵。
水拍云崖、橋橫鐵索,都是紀實。湍急的江水拍打著陡峭的崖岸,拆毀的大橋只剩下橫懸的鐵索,這就把驚險的場面描繪出來了,暗示出了“遠征”之“難”,暗示出了渡過它不容易。面對這異乎尋常的困難,由于紅軍有“不怕遠征難”的精神,灘多流急,驚濤拍岸,浪花飛濺,水霧蒸騰,勢若山崩的金沙江、只剩下十三根鐵索的大渡河上的瀘定橋都先后渡過了,在彼岸企圖阻擋我紅軍渡江過河的敵軍被擊潰了。頸聯(lián)這兩句表面上是寫金沙江,寫大渡河上的瀘定橋,實是寫紅軍所進行的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的戰(zhàn)斗?!敖鹕乘脑蒲隆?,側(cè)重突出其水激,描繪了金沙江水流湍急、巖峻浪高這種險惡的地理形勢,描繪了“驚濤觸岸層瀾碎”的景象,是寫實。然而紅軍卻巧奪渡船,全部順利過江?!霸蒲屡敝芭?,語義雙關(guān),一是狀寫紅軍因江水咆哮翻滾,洶涌澎湃,水石相擊,浪花飛濺,水霧蒸騰而產(chǎn)生的江水沸騰的感覺;二是表現(xiàn)紅軍因征服了金沙江天險而產(chǎn)生的歡樂心情,表現(xiàn)紅軍萬眾歡騰,高呼勝利的熱烈情景,使紅軍的感情與自然環(huán)境水乳交融?!按蠖蓸驒M鐵索”,側(cè)重突出其橋險,也是寫實。然而紅軍一鼓作氣飛奪瀘定橋,使蔣介石要讓紅軍成為第二個石達開的美夢破滅?!拌F索寒”的“寒”,它不是簡單地對當時寒冷天氣和鐵索屬性的實錄,它是重在渲染,重在烘托,既烘托出了大渡河鐵索橋凌空高懸,下臨無地,令人膽寒的艱險之狀,又渲染了紅軍戰(zhàn)士冒著敵人的炮火,浴血奮戰(zhàn),飛奪瀘定橋的驚險而激烈的戰(zhàn)斗氣氛。
這兩句雖然只是寫江之險、橋之險,沒有從正面具體描繪紅軍是如何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的,但紅軍堅韌不拔,英勇頑強的英雄形象從側(cè)面得到了展示。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這兩句寫紅軍翻越岷山的喜悅與歡騰,是對首聯(lián)的回應(yīng)。開端言“不怕”,結(jié)尾壓“更喜”,強化了主題,升華了詩旨?!案册荷角Ю镅钡摹案病笔浅猩衔亩鴣恚彩菍ι衔牡母星槭帐?。這個“更”字說明前面的翻五嶺、越烏蒙、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都是可喜的,而今喜悅的程度有所加強。這種“更喜”的原因之一,則在于紅軍越過岷山就意味著最后克服了極其艱苦的雪山草地,進入西北根據(jù)地,與陜北紅軍即將匯合。我們知道,紅軍繼強渡大渡河之后,又翻過幾座大雪山,走過人跡罕至、遍布沼澤的大草地,現(xiàn)在又跨過終年積雪的岷山,眼看就要完成最艱苦的行程,離陜北革命根據(jù)地已經(jīng)不遠了,這就意味著不僅甩掉了身后的幾十萬追兵,而且北上抗日的戰(zhàn)略目的即將實現(xiàn),革命高潮的“新局面”也即將打開。這就是說,腳踏著祖國的大地,背負著人民的希望,鐵流兩萬里,直向著一個堅定的方向,這一破天荒的革命大進軍即將勝利完成了,全體紅軍戰(zhàn)士怎能不歡欣鼓舞呢,所以“三軍過后盡開顏”。前文歷盡艱險,有驚心動魄之觀,到這里則一片歡騰、皆大歡喜作結(jié),生動地刻畫出既快活又自豪的紅軍形象,表現(xiàn)出詩人高度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詩的最后兩句是全詩的總結(jié),充滿著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句中的“更喜”和“盡開顏”,與詩的開頭兩句中的“不怕”和“只等閑”相呼應(yīng)?!氨M開顏”寫三軍的歡笑,這是最后勝利即將到來的歡笑,以此作結(jié),遂使全詩不懼艱險的大無畏精神和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得到了進一步的凸顯。
《七律·長征》這首詩境界浩大、氣象闊遠、意境雄渾、氣勢磅礴、感情奔放、構(gòu)思奇?zhèn)?。作者以高度凝練的詩句和生動形象的比喻,把兩萬五千里的萬水千山串在一起,高度概括了紅軍長征的戰(zhàn)斗歷程,熱情謳歌了中國工農(nóng)紅軍不畏艱險、英勇頑強、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它既是長征的史詩、中國革命的偉大史詩,也是崇高精神的贊歌,更是詩人毛澤東藐視困難、不畏艱險的大無畏革命樂觀主義的英雄氣概生動、深刻和形象的展現(xiàn)。它是浩瀚詩海中一顆熠熠發(fā)光的明珠,是中國文學(xué)史上一首不可多得的歌詠重大歷史事件的史詩。
《七律·長征》是革命戰(zhàn)爭時期傳播最廣影響力最大的毛澤東詩詞,也是最早傳播到國外的毛澤東詩詞。
閱讀毛澤東的這首《七律·長征》詩,我們不難體會到:品讀毛澤東的長征詩詞(包括毛澤東同志的其他詩詞),我們不僅能從中感悟波瀾壯闊的長征歷程和偉大的長征精神,領(lǐng)略到毛澤東同志的偉岸人格與非凡氣度、偉大的精神品格,而且可以得到藝術(shù)享受,增加我們的智慧和才智。同時還能激發(fā)我們的熱情與斗志,激勵我們走好新的長征路。作為祖國的未來與希望的青少年,我們要牢記習(xí)近平總書記“奮斗創(chuàng)造奇跡”的諄諄教誨,決不辜負習(xí)總書記的殷切期望,要充分意識到:自己是偉大的社會主義中國的一份子、是將來建設(shè)祖國的棟梁、代表著祖國年輕的力量。要努力做到:樹立崇高的理想,培養(yǎng)高尚的品德,掌握過硬的本領(lǐng),鍛煉強健的體魄,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
20世紀有兩首歌曲非常流行,曾激勵那個年代的許多青年努力學(xué)習(xí)、努力工作、奮力拼搏。一首叫《年輕的朋友來相會》,另一首叫《再過二十年我們來相會》。我認為這二首歌至今還有很大價值,為此我送給大家,希望各位喜歡并受到鼓舞和激勵。同時希望也相信:各位青少年一定會努力學(xué)習(xí),長大后努力工作,為建設(shè)偉大的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與聰明才智。幾十年后再相會的時候:問心無愧、成就令人欣慰!在建設(shè)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的光榮榜上有我們每一位。
關(guān)功仁 省教育廳退休干部。
(責任編輯 丁怡159637162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