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麗 陳誼君 施圣高 趙厚亞 肖耀忠 曹偉召 陳小倩 左軍
(上海上實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開發(fā)有限公司,上海 202162)
近年來,由于氣候、耕作制度和栽培方式的改變,水稻二化螟種群數(shù)量呈迅猛上升的勢頭,再加上水稻二化螟對常規(guī)藥劑的抗藥性不斷上升,水稻二化螟已成為長江流域水稻生產(chǎn)上的主要害蟲,嚴重影響了水稻的高產(chǎn)穩(wěn)產(chǎn)[1-5]。目前,化學防治仍然是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有效方法,但是,由于長期使用單一、固定藥劑,水稻二化螟的抗藥性不斷上升,為提高藥劑對該蟲的防效,種植戶盲目提高用藥濃度,陷入了農(nóng)藥“越打越重”的惡性循環(huán),這不僅提高了防治成本,還加大了水稻二化螟的防治難度[3-8]。在此背景下,筆者特于2022 年進行了不同藥劑防治水稻二化螟的田間藥效試驗,以期篩選出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有效藥劑?,F(xiàn)將試驗結果總結報道如下。
試驗在位于上海市崇明區(qū)的上實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園區(qū)的12QB8 田塊進行。試驗田排灌設施齊全,地勢平坦,土壤肥力為中等水平,前茬作物為小麥。供試水稻品種為‘香軟早粳’(品種權號為CNA 20161058.7),于2022年5月8日種植,種植方式為無人機撒播,種植后田間肥水管理及病蟲害防治等均正常進行。
供試藥劑為:(1)2%阿維菌素乳油,上海悅聯(lián)化工有限公司生產(chǎn)。(2)10%阿維菌素懸浮劑,上海悅聯(lián)化工有限公司生產(chǎn)。(3)5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科迪華農(nóng)業(yè)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生產(chǎn)。(4)美除(5%虱螨脲乳油),瑞士先正達公司生產(chǎn)。(5)24%甲氧蟲酰肼懸浮劑,科迪華農(nóng)業(yè)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生產(chǎn)。(6)國騰(20%四唑蟲酰胺懸浮劑),拜耳股份公司生產(chǎn)。(7)33%阿維·抑食肼可濕性粉劑,江蘇省南京惠宇農(nóng)化有限公司生產(chǎn)。(8)愛多樂(25%乙基多殺菌素水分散粒劑),科迪華農(nóng)業(yè)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生產(chǎn)。(9)斯品諾(34%乙多·甲氧蟲懸浮劑),科迪華農(nóng)業(yè)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生產(chǎn)。
試驗依據(jù)施用藥劑不同,共設7 個處理,其中,以不施藥為空白對照(CK),具體試驗設計見表1。試驗不設重復,每處理區(qū)面積為333.5 m2。
表1 試驗設計及安排
2022 年6 月13 日下午進行第1 次施藥(此時水稻二化螟處于卵孵高峰期,田間枯鞘率約為10%),2022 年6 月24 日上午進行第2 次施藥,均采用電動噴霧器進行均勻噴霧,施藥處理每次每667 m2藥劑兌水量均為40 L。施藥時田間保持3~5 cm 深的薄水層,施藥后保水3 d。各處理除了試驗設計不同之外,其他田間管理措施均保持一致。
第1 次施藥當天(6 月13 日),試驗田天氣陰轉小雨(施藥后4 h 未下雨),東南風,風力為3~4級,全天氣溫為19~23 ℃,平均氣溫為21 ℃,降雨量為0.8 mm,相對濕度為81%。第2 次施藥當天(6 月24 日),試驗田多云轉陰,西南風,風力為4 級,全天氣溫為24~30 ℃,平均氣溫為27 ℃。
每次施藥后,不定期觀察各藥劑處理區(qū)水稻生長情況,調查有無藥害發(fā)生。
每處理區(qū)采用平行跳躍式5 點取樣,每點面積為0.25 m2,分別在施藥前、第1 次施藥后7 d、第2 次施藥后12 d,調查枯鞘率和蟲口密度,計算防枯鞘效果。計算公式:枯鞘率=(調查枯鞘株數(shù)÷調查總株數(shù))×100%;防枯鞘效果=[(對照枯鞘率-處理枯鞘率)÷對照枯鞘率]×100%。
據(jù)田間觀察,各藥劑處理區(qū)的水稻生長正常,均未發(fā)現(xiàn)有異?,F(xiàn)象,且葉片和植株生長勢均與空白對照區(qū)的水稻相似,表明供試藥劑在本試驗用量下,均對水稻生長安全,藥劑的安全性較好。
由表2 可知,據(jù)第1 次施藥后7 d 調查,處理(5)的防枯鞘效果最好,為86.18%;其次是處理(4),防枯鞘效果為81.11%;其他藥劑處理的防枯鞘效果都低于80%;處理(2)的防枯鞘效果最差,僅為64.89%。此外,處理(5)的每667 m2殘留活蟲量最低,為0.05 萬頭;其次是處理(4),每667 m2殘留活蟲量為0.11 萬頭;其他藥劑處理的每667 m2殘留活蟲量都高于0.30 萬頭;處理(6)的每667 m2殘留活蟲量最高,為1.28 萬頭。據(jù)第2 次施藥后12 d調查,處理(5)的防枯鞘效果最好,為76.47%;其次是處理(4),防枯鞘效果為73.90%;其他藥劑處理的防枯鞘效果都低于70%;處理(6)的防枯鞘效果最差,僅為57.50%。
表2 多種藥劑防治水稻二化螟的試驗結果
此外,處理(3)、處理(4)、處理(5)的每667 m2殘留活蟲量較低,均為0.05 萬頭;其次是處理(1)、處理(6),每667 m2殘留活蟲量均為0.11 萬頭;藥劑處理中處理(2)的每667 m2殘留活蟲量最高,為0.16 萬頭。
試驗結果表明,在二化螟卵孵盛期每667 m2施愛多樂(25%乙基多殺菌素水分散粒劑)12 mL+24%甲氧蟲酰肼懸浮劑30 mL,對二化螟具有較好的防治效果,對水稻具有較好的防枯鞘效果,且持效期長,據(jù)第2 次施藥后12 d 調查,防枯鞘效果達76.47%。同時,在二化螟卵孵盛期每667 m2施2%阿維菌素乳油125 mL+ 國騰(20% 四唑蟲酰胺懸浮劑)10 mL,施藥后11 d 再每667 m2施斯品諾(34%乙多·甲氧蟲懸浮劑)30 mL,對水稻二化螟也有較好的防治效果,且其速效性和持效期都較為穩(wěn)定。因此,上述2 種施藥方式可在水稻生產(chǎn)中進行推廣應用。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水稻二化螟發(fā)生嚴重,在二化螟卵孵盛期每667 m2施愛多樂(25%乙基多殺菌素水分散粒劑)25 g+24%甲氧蟲酰肼懸浮劑30 mL 一次施藥較難完全控制水稻二化螟的發(fā)生為害,故施藥次數(shù)應根據(jù)水稻二化螟的發(fā)生量和盛發(fā)期長短來確定,且施藥時要全面周到,做到不重噴、不漏噴。同時,由于水稻二化螟的抗藥性不斷增長、抗藥性范圍也在不斷擴大,愛多樂(25%乙基多殺菌素水分散粒劑)等高效藥劑應進行交替用藥,以延緩水稻二化螟對相關藥劑產(chǎn)生抗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