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兆華、劉亞欣、張而弛、廖志弘 /北京精密機電控制設備研究所
近年來,隨著航天任務快速增長,高密度發(fā)射、高強度研制與生產已成為常態(tài)化。現行的產品質量管理方法和手段已無法滿足客戶對短周期、低成本、高性能、高可靠產品越來越嚴格的要求。全面提升產品質量保證能力,實現“高質量、高效益、高效率”轉型發(fā)展,打造“全員、全要素、全過程、全數據”的一體化質量管理體系,深入推進產品質量保證體系建設,建立專業(yè)化的產品質量保證隊伍,優(yōu)化產品質量保證流程,最終在市場中贏得競爭,成為各航天領域企業(yè)亟需研究的重要課題。
北京精密機電控制設備研究所作為一家產研一體化單位,在以往的質量管理工作中,存在著在項目產品研制過程中質量管理體系未得到有效落實,設計開發(fā)策劃對項目產品研制生產的指導性不強,質量管理過程中實施有效監(jiān)督與把關的方式方法有限,外協(xié)外包產品質量控制要求不系統(tǒng)、不全面,跨項目管理橫向不一致等諸多問題。為此,研究所成立了專門的產品保證中心,組建了專業(yè)化的產品保證隊伍,構建了新的產品保證工作模式,策劃了產品保證試點項目并開展了實施應用。
精益產品質量保證管理是在產品設計、生產、試驗、交付、使用等全過程進行的一系列有組織、有計劃的技術和管理活動,是以技術風險識別與控制為核心,通過建立專業(yè)化的產品保證隊伍,依據科學配套的產品保證標準,開展覆蓋產品全生命周期的風險控制。研究所通過實施精益產品質量保證體系,依托專業(yè)化的產品質量保證隊伍,做實做細項目產品研制的前端質量管控策劃以及技術和管理兩個維度的過程質量管控,有效促進了質量管理體系在項目產品研制生產過程中的切實落地,實現了產品的全流程質量管控。
為建立和完善產品保證工作機制,健全產品保證組織,建立專業(yè)化的產品保證隊伍,形成產品保證標準和文件體系,加強產品保證技術支撐機構建設,實現高質量保證項目成功,研究所根據當前的組織架構及產品科研生產組織管理實際,從目標層面、推進層面、制度層面、產品保證階段、標準文件層面、數據層面等7 個維度,提出了伺服精益產品質量保證體系建設的思路與模型。
在目標層面,通過組建伺服產品保證組織機構,建立伺服產品保證工作系統(tǒng),提升產品技術成熟度,實現研究所由“精細”到“精益”再到“卓越”的質量管理目標。
在推進層面,通過構建產品保證隊伍直接負責、組織職能和專業(yè)化機構橫向支撐的矩陣式項目質量管理工作體系,以技術風險識別和精益過程控制為核心,不斷推進提升組織的效率和效益。
在制度層面,通過固化產品保證隊伍管理、技術支撐機構管理,產保實施過程管理以及外協(xié)供方控制管理等,形成產品保證體系運行的頂層制度,用于支撐產品在研制、批生產、預先研究和售后服務等4 個產保階段的產品保證工作。
在標準文件層面,建立頂層伺服精益產品保證體系,承接國標、國軍標、行業(yè)標準等相關標準體系框架結構,將產品保證管理、質量保證等相關要求作為現有質量管理體系的補充,產品技術類標準按現有標準體系管理,使產品保證文件體系作為研究所質量管理體系和技術類標準之間關聯(lián)的“紐帶”。
在數據層面,通過實施伺服產品全壽命周期數據包管理、伺服產品驗收數據正向確認,在推進產品保證模式建設過程中,借助先進、科學的質量管理方法、工具、手段,開展伺服產品數據分析和應用,實現研究所基于“數據驅動”的精細化質量管理目標。
根據目前的主業(yè)產品特點以及各類產品研制的多樣性,研究所選取了多類典型產品作為產品保證工作對象,再依據各類產品不同特點建立了個性化產品保證工作模式。為充分發(fā)揮研究所自身的技術支撐機構以及專家隊伍技術支持和專業(yè)把關作用,做好各類產品保證工作的專業(yè)技術規(guī)劃、技術方法研究,全面形成自身基礎設計和通用質量特性設計能力,研究所提出了要從源頭上保證產品質量,強化產品研制全流程管控和風險識別控制的精益產品質量保證工作原則,通過細化、量化產品設計開發(fā)流程、生產操作流程和具體每個流程節(jié)點的工作內容、工作標準,以檢查單等形式最終確保研制過程中每個風險點都能夠得到有效識別和控制。
為實現精益產品質量保證體系高效運行,研究所開展了組織機構和業(yè)務流程改革,成立了產品保證中心,負責組織開展和實施各類與產品質量保證相關的活動。產品保證隊伍主要由產品保證工程師和產品保證管理員組成。產品保證工程師從研究所專業(yè)隊伍、產品化隊伍中選聘,崗位設在各專業(yè)部門,主要負責本專業(yè)產品質量保證工作的策劃、指導和實施,接受產品保證中心和所在部門的雙重領導。
研究所伺服精益產品質量保證體系建立以來,在質量保證策劃覆蓋的各類產品類型中,選取了若干試點項目,開展了產品保證工作活動,包括組織產品保證工程師針對產品特點和研制階段編制產品保證計劃,對標產品保證試點工作內容,按周推進并按月分析。試點項目運行期間,以研制流程為抓手,參與產品研制的各單位的產品保證計劃累計完成率達100%,各項風險得到嚴格控制,產品保證工作計劃得到全面落實,新的產品保證工作模式的有效性得到成功檢驗。
在產品保證技術方法層面,新的產品保證工作模式以產品研制流程為抓手,從產品保證視角按產品類型梳理了多項典型產品保證技術流程,通過產品保證控制要素識別、各專業(yè)產品保證工程師文件會簽、文件審查、參與評審、現場檢查等方式,開展產品保證相關活動。同時,根據20 多類產品檢查單,提出產品保證活動的問題及建議,實現在產品保證工作過程中持續(xù)完善產品保證檢查要素,保證產品各項風險可控。
在產品保證管理要求層面,新的產品保證工作模式通過全面組織和規(guī)范產品活動過程記錄要求,建立起產品保證月度例會機制,堅持按月跟蹤試點項目工作進展、按月調整下達工作重點任務、按月統(tǒng)計分析產品保證機制建立的問題,解決難點瓶頸,牽引各單位將產品保證工作與質量重點工作緊密結合,發(fā)揮產品保證隊伍作用,將產品保證隊伍作為精細過程質量控制、深化質量要求并進行傳遞和落實的有力抓手。
研究所的產品質量保證體系框架承接了上級標準體系框架結構,可確保實現橫向一致、縱向貫通。結合伺服產品精密、智能、多電等特點,研究所全力推進伺服產品保證體系文件編制工作,單獨制定形成了幾十份產品保證頂層文件和產品保證過程、操作文件。這些頂層文件的制定不僅突出了伺服產品保證要素,還有效指導了研究所內各單位產品保證文件編制工作。研究所通過采用新的產品保證工作模式,將產品保證方法融入質量管理體系,使質量管理體系在具體項目和產品的質量管理過程中實現了細化和延伸。產品保證標準框架與質量管理體系、技術類標準之間的關系如圖1 所示。
圖1 產品保證標準框架與質量管理體系、技術類標準關系圖
研究所通過制定產品保證工作要求(即體系文件),將精益產品質量保證體系作為促進研究所專業(yè)和產品質量管理工作精細化落地的抓手,規(guī)范管理和解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此外,緊密結合研究所組織流程體系建設和新時代質量管理體系成熟度建設,精益產品質量保證體系深度厘清了研究所產品保證業(yè)務各方面關系活動和流程。
精益產品質量保證體系通過與投產部門聯(lián)動,細化了產品基于組織型驗收要求的新工作模式及職責,健全和優(yōu)化了驗收的機制和流程,實現了研制與批產配套單機、元件產品的縱向貫通,研究所內部承制與外協(xié)配套產品的橫向覆蓋。構建基于組織型驗收要求的新工作模式的具體步驟是:系統(tǒng)制定組織型驗收工作策劃,從由項目為主體的驗收轉向以產品(專業(yè))為主體的驗收;兼顧多項目驗收需求,統(tǒng)籌同類產品開展驗收;固化驗收隊伍,組建面向產品的組織型驗收專家數據庫,發(fā)揮產品化、專業(yè)、產品保證隊伍的產品保證職能;固化組織型驗收臺帳,對驗收執(zhí)行率進行通報。對于外協(xié)配套產品,采用“下廠驗收+非現場驗收”相結合的形式開展;加強協(xié)同,梳理預驗收材料清單,明確預驗收否決條件,推動形成驗收計劃(內部、外協(xié))、驗收標準、驗收團隊、產品質量控制要點的橫向一致。
以2022 年的統(tǒng)計數據為例,研究所采用新的組織型驗收工作模式后,全年完成組織型驗收計劃超千項,涵蓋多個項目和多類產品以及諸多內外部單位,大幅節(jié)省了經費開支,有效支撐了研究所科研生產交付任務。
為提升驗收工作效率,研究所選取成熟項目內部配套元件產品作為試點,探索與實踐產品過程確認工作方法。首先編制單機、元件產品生產過程確認機制的試點工作策劃書,通過識別過程確認控制活動,明確過程確認的把控時機和工作方式,然后構建過程確認工作機制,取消內部配套元件產品的驗收評審,踐行質量工作“做減法”,最終在確保質量的前提下提升驗收工作效率。
針對外協(xié)外包產品質量控制要求不系統(tǒng)、不全面的問題,結合精益產品質量保證體系模式建設,研究所全方位、全鏈路地組織和開展了外包產品全方位質量保證專題工作,主要包括外協(xié)質量管控要求源頭、關鍵過程管控、驗收入所復驗等方面,細化外協(xié)產品質量管控要求,明確產品保證活動和時機,按照研究所組織流程構建工作思路,針對外協(xié)管理構建前、中、后質量保證工作機制,在不同階段實施差異化質量管理措施,并作為已有質量管理體系要求的補充。
基于現行的外包工作流程,研究所外包產品全方位質量保證工作機制(見圖2)主要從幾個方面進行了管控創(chuàng)新:一是根據不同產品、不同外包類型、不同外包要求等,進行外包工作流程的細化;二是結合伺服產品特點和相關戰(zhàn)略合作供方固有協(xié)作方式,進行本地化約定;三是對研究所外協(xié)產品進行分類,精細化產品外包質量要求;四是明確各類外包任務所需要傳遞的文件類型;五是梳理明確質量要求模板和相關產品已形成研究所標準的質量控制要求的關系;六是通過表格化方式明確外包類型和控制要求的裁剪要求,指導開展產品外包工作。制(見圖3)。一方面,按月收集各部門文件審查、產品驗收、現場檢查等產品保證活動過程中的問題,形成產品保證問題庫并分析問題發(fā)生的原因,有效促進了相關問題的閉環(huán)。另一方面,提煉問題庫中典型問題,通過月度質量分析會和產品保證例會(“雙例會”機制),在各部門和各項目之間進行同類問題的舉一反三復查。另外,研究所還組織專題活動,提升產品質量,推動產品保證改進。
圖2 外包產品全方位質量保證工作機制示意圖
圖3 產品保證活動問題反饋閉環(huán)機制
研究所通過構建產品保證工作新模式,開展了試點項目產品保證工作實踐,為構建精益伺服產品質量保證體系奠定了基礎。確定新的產品保證工作模式是研究所精益產品質量管理的重要保障。后續(xù)研究所將深入探索產品保證機制,計劃在全所各項目中全面推廣應用,尤其要圍繞多領域、新產品開發(fā),持續(xù)推動質量保證體系在實施過程中的迭代與優(yōu)化,提升產
研究所通過實踐伺服產品保證新工作模式,逐步建立與健全了基層產品保證活動問題反饋閉環(huán)機品保證文件的有效性。同時,在“數字化質量”大形勢下,研究所還要建設基于數字質量的產品保證信息系統(tǒng),強化產品保證工作流程文件、過程記錄和檢查單的應用和管理,實踐產品制造過程的波動控制和參數尋優(yōu)方法,推動產品保證由管理方法向質量控制技術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