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全龍,侯辰光,吳 磊,冀光峰,梁建斌
(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 300450)
在海上油氣田,天然氣以氣井氣或伴生氣的方式被采出后,一般要進行壓縮,使壓力增至與流程應用要求相符合的水平,然后再通過管線輸送到陸上,或用作氣舉、注氣或作為平臺燃料。為了確保整個操作過程中的穩(wěn)定性、合理性,天然氣壓縮機型號選擇中必須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使其符合相關生產作業(yè)的技術標準、促進生產水平的提升,進而減少能源消耗,實現(xiàn)生產效益的增加。因此,研究海上油氣田天然氣壓縮機的選型設計工作具有深遠意義。
根據(jù)方案規(guī)劃,將在渤海某區(qū)域新建一座中心處理平臺A,該區(qū)域的油田物流將全部輸送至A 平臺進行分離和處理,分離出的伴生氣經壓縮機增壓后部分進入該平臺的燃料氣處理系統(tǒng),為平臺主電站提供燃料氣,剩余氣量與處理后的含水原油一起混輸至中心處理平臺B。本文簡要介紹海上油氣田常用壓縮機的不同類型及參數(shù)適用范圍,闡述各種型式壓縮機的優(yōu)缺點。
目前,油氣田常用的壓縮機為活塞式壓縮機和離心式壓縮機兩大類。
往復式壓縮機常用于進氣流量300 m3/min 以下,特別適用于小流量、高壓力的場合,通常每級最大壓縮比為3:1 到4:1。其特點是效率高,耐久可靠,壓力范圍寬,流量調節(jié)方便;適應性較強,排量范圍較廣,且排氣量受排氣壓力波動的影響很小。
離心式壓縮機常用于進氣流量為14.6~5660 m3/min,主要優(yōu)點是轉速高、體積小、重量輕;排氣平穩(wěn),沒有氣流脈動;結構簡單,維修方便。主要缺點是排氣量和排氣壓力的適應性差,最小流量和最高壓力不能同時滿足;熱效率較低;工作特性隨工作條件變化較大,運轉狀況穩(wěn)定性較差;氣體性質對其影響較大,變工況性能不如活塞式壓縮機好。
兩類壓縮機的排氣量調節(jié)范圍有較大的差異:活塞式壓縮機一般可在30%~100%調節(jié);離心式壓縮機一般在70%~100%調節(jié),不同類型壓縮機的適用范圍如圖1 所示。
圖1 壓縮機適用范圍
在中心平臺A,所有自產及外輸來的井口物流均進入生產分離器處理,分離出的天然氣經冷卻、滌氣后進入天然氣增壓系統(tǒng),增壓后一部分天然氣送往燃料氣系統(tǒng),供給平臺主電站使用,燃氣系統(tǒng)接收壓力為4 MPa;另外一部分天然氣送入海管,與處理后的含水原油一起混輸至中心平臺B,外輸所需壓力最高為7.2 MPa。A 平臺伴生氣壓縮工況的特點為:①氣體處理量最大約36×104Sm3/d(250 Sm3/min),屬于中、低范圍;②外輸所需壓力最高為7.2 MPa;③逐年流量變化較大;④壓比較為適中。
根據(jù)流量范圍適應性、排氣壓力以及逐年流量變化大等特點進行分析,推薦采用往復式壓縮機(表1、圖1)。
表1 平臺天然氣壓縮機逐年運行參數(shù)
配置壓縮機組首先是選擇基本機型、壓縮級數(shù)和所需的馬力。而要確定這些,則需知道氣體的流量、入口壓力、出口壓力和氣體的組分。處于開采中的氣田,一般情況下初期會有較高的氣產量,到中后期產量逐年衰減。該A 平臺天然氣組分見表2,天然氣壓縮機的流量、入口壓力、出口壓力等逐年運行參數(shù)見表1。
表2 平臺天然氣組分
根據(jù)壓縮機逐年入口流量及壓力,可選擇的壓縮機配置方案有:
(1)方案1:選用往復式壓縮機兩臺、一用一備,采用兩級壓縮;對全部氣體進行統(tǒng)一壓縮,滿足海管外輸壓力;之后對部分氣體進行降壓處理,以達到燃氣系統(tǒng)所需壓力。壓縮機單臺額定處理量約36×104Sm3/d、額定軸功率約1450 kW。
(2)方案2:選用往復式壓縮機兩臺、一用一備,采用三級壓縮;其中第二級的出口壓力為4 MPa,并從該級間抽取所需氣體量送往燃氣系統(tǒng);剩余氣體進入第三級氣缸增壓至海管外輸壓力。壓縮機單臺額定處理量約36×104Sm3/d(第一、二級缸)和21×104Sm3/d(第三級缸),額定軸功率約1250 kW。
(3)方案3:選用往復式壓縮機兩臺、一用一備,采用兩級壓縮,將伴生氣增壓至4 MPa 后送往燃氣系統(tǒng),壓縮機單臺額定處理量約36×104Sm3/d、額定軸功率約1050 kW;同時設往復式壓縮機兩臺、一用一備,一級壓縮,將其余伴生氣增壓至海管外輸壓力,壓縮機單臺額定處理量約19×104Sm3/d、軸功率約200 kW。
海上平臺天然氣外輸壓縮機選型中,需要對海上平臺、天然氣實際生產中的流量和壓力等多方面因素予以綜合考慮,同時要結合資源配置與占地的合理性,確保能滿足天然氣實際開發(fā)、外輸要求。此外,所選擇的天然氣外輸壓縮機類型也要滿足經濟性與合理性的要求,以便減少平臺成本支出。
3 種選型方案的機組軸功率和綜合對比如表3、表4 所示,其中方案3 的設備總費用為3500 萬元,包括大設備(1000 萬元/臺)、小設備(600 萬元/臺)以及甲板面積增加引起的費用(300 萬元)。
表3 3 種選型方案的機組軸功率對比 kW
表4 3 種選型方案的綜合比較
針對壓縮機選型方案進行研究分析:
(1)在總體投資方面,方案1、方案2 明顯優(yōu)于方案3,并且方案3 對于設備的總占地面積增加較大,對平臺的整體面積和結構設計影響更大。
(2)方案2(三級壓縮)存在的問題有:需要從級間抽出較大量氣體,且氣量逐年變化較大,這會使機組氣缸間的運行力不平衡,引起高振動等問題;由于第三級氣缸的處理規(guī)模低于前兩級較多,在實際運行中如果因燃氣消耗量低于設計值或某些特殊工況,會造成進入第三級氣缸的氣量超出或較多超出其設計規(guī)模,氣缸活塞桿有可能因超出其設計能力而損壞。因此,該方案存在一定安全問題。
(3)對于方案1,因全部氣體都被增壓到外輸壓力,即都滿足外輸要求,因而對于各種潛在工況的適應能力更強,運行保險系數(shù)更高。
根據(jù)A 平臺伴生氣的流量范圍、排氣壓力以及逐年流量變化大等特點進行分析,宜采用往復式壓縮機。將可選擇的壓縮機配置進行綜合比選,鑒于從技術性、運行安全性、合理控制設備占地和重量、及節(jié)約經濟投資等角度考慮,選擇方案1。即在A 平臺上設往復式天然氣壓縮機兩臺、一用一備,單臺額定處理量約36×104Sm3/d,增壓方式為二級壓縮。壓縮機流量采用調節(jié)余隙、控制卸荷閥開關等方式,在不打回流的情況下可以滿足從第1 年~第18 年的流量調節(jié)范圍;在第19 年—第20 年,因流量較低,采用打回流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