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平 周紅英
根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統(tǒng)計,2020 年中國范圍內(nèi)胃癌新發(fā)病例數(shù)量約47.9 萬,胃癌的發(fā)病率及病死率于惡性腫瘤疾病排名分別為第4 名和第3 名,成為中國面臨的一項重大公共衛(wèi)生問題[1]。而胃癌的確診時間關乎患者的生存概率及存活時間,以胃癌篩查為手段不僅能提高疾病早期的檢出概率,還能提高預后效果及生存概率[2]。但需要注意的是,一般胃癌患者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無明顯臨床體征的問題,而影像學檢查在胃癌患者中的應用不可避免地面臨儀器設備、檢驗技術、人員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腫瘤標志物是癌癥的重要檢測指標,多項標志物聯(lián)合檢測時可持續(xù)、動態(tài)地觀察當前癌癥患者的疾病情況、治療情況及預后情況,對提高癌癥檢出效果、診斷效果均有積極意義[3]。本研究將血清細胞質(zhì)胸苷激酶1(thymidine kinase 1,TK1)、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和糖類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檢測用于胃癌患者診斷中,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22 年6 月—2023 年5 月福建省邵武市立醫(yī)院內(nèi)胃癌患者(n=95,觀察組)、胃部良性病變患者(n=100,對照1 組)與健康對象(n=100,對照2組)進行研究。觀察組中男性62 例、女性33 例;年齡40~72 歲,平均(64.68±10.52)歲;身體質(zhì)量指數(shù)(20.62±3.25)kg/m2。對照1 組中男性56 例、女性44 例;年齡42~72 歲,平均(65.47±11.29)歲;身體質(zhì)量指數(shù)(20.84±3.07)kg/m2。對照2 組中男性55 名、女性45 名;年齡43~70 歲,平均(65.18±11.79)歲;身體質(zhì)量指數(shù)(21.35±2.98)kg/m2。三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由福建省邵武市立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簽字同意。
納入標準:(1)觀察組患者由手術病理學檢查確診為胃癌。(2)對照1 組患者由影像學(胃鏡)及病理學診斷為胃部良性病變。(3)三組對象年齡均>18 歲,抽血前1周無特殊治療經(jīng)歷,保持正常生活狀態(tài)。
排除標準:(1)抽血前1 周有相關治療經(jīng)歷者。(2)伴其他惡性腫瘤疾病、放化療經(jīng)歷患者。(3)臨床資料不全患者。
三組均行血清TK1、CEA、CA19-9 檢測。檢測時取患者晨起空腹靜脈血樣6 mL,離心后得到血清。而后使用酶聯(lián)免疫法行血清TK1 檢測,使用電化學發(fā)光法行血清CEA、CA19-9 檢測。
(1)比較三組血清TK1、CEA、CA19-9 檢測結果差異。(2)根據(jù)觀察組胃癌患者病理特征差異,對不同層次胃癌患者的血清TK1、CEA、CA19-9 檢測結果進行比較。病理特征情況中,根據(jù)患者腫瘤直徑檢測結果可分為<2 cm、2~4 cm、>4 cm 三組;腫瘤疾病分期參考美國癌癥聯(lián)合會(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分期標準,可分為1期、2 期、3 期和4 期四組[4];同時區(qū)域淋巴結分為無區(qū)域淋巴結轉(zhuǎn)移、有區(qū)域淋巴結轉(zhuǎn)移(數(shù)量≥1)兩組;分化程度可分為低分化、中分化、高分化三組。(3)使用Spearman 相關性分析對血清TK1、CEA、CA19-9 檢測結果與胃癌患者病理特征之間的相關性進行分析。(4)繪制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對血清TK1、CEA、CA19-9 檢測對胃癌的診斷價值進行評價。
采用SPSS 22.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和單因素方差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Spearman 相關性分析進行診斷價值評價。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血清TK1、CEA、CA19-9 檢測結果高于對照1 組、對照2 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三組對象血清TK1、CEA、CA19-9 檢測結果比較()
表1 三組對象血清TK1、CEA、CA19-9 檢測結果比較()
注:觀察組TK1、CEA、CA19-9 與對照1 組比較:t=26.814、30.846、13.768,P<0.001。與對照2 組比較,t=31.913、30.250、42.104,P<0.001;對照1 組TK1、CEA、CA19-9 與對照2 組比較,t=15.506,P<0.001;t=3.949,P=0.001;t=36.624,P<0.001。
腫瘤直徑>4 cm 的胃癌患者的血清TK1、CEA、CA19-9 檢測結果高于腫瘤直徑為2~4 cm、<2 cm的胃癌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臨床分期為4 期的胃癌患者的血清TK1、CEA、CA19-9 檢測結果高于3 期、2 期、1 期胃癌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高分化的胃癌患者的血清TK1、CEA、CA19-9 檢測結果低于中分化、低分化胃癌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淋巴結轉(zhuǎn)移的胃癌患者的血清TK1、CEA、CA19-9 檢測結果高于無淋巴結轉(zhuǎn)移的胃癌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不同層次胃癌患者血清TK1、CEA、CA19-9 檢測結果比較()
表2 不同層次胃癌患者血清TK1、CEA、CA19-9 檢測結果比較()
上述結果進行Spearman 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血清TK1、CEA、CA19-9 檢測結果與胃癌患者的腫瘤直徑、臨床分期、淋巴結轉(zhuǎn)移均呈正相關(P<0.05),與胃癌患者的分化程度呈負相關(P<0.05)。見表3。
表3 血清TK1、CEA、CA19-9 檢測結果與胃癌患者病理特征的相關性分析
血清TK1、CEA、CA19-9 檢測對胃癌均有一定診斷價值,同時三者聯(lián)合檢測對胃癌的診斷價值是最高的(AUC=0.925,P<0.05)。見表4。
表4 血清TK1、CEA、CA19-9 檢測對胃癌的診斷價值
胃癌作為一種高發(fā)的消化道惡性腫瘤疾病,患者5年內(nèi)相對生存率約40%,有早診率低、腫瘤負荷大、異質(zhì)性強和患者預后差等特點[5]。及時篩查與早期診治對防控癌癥有不可忽略的重要意義[6]。尤其對胃癌患者而言,基于胃癌患者并無特異性臨床癥狀的原因,及早篩查和診治對保障患者預后效果及生命安全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對胃癌患者而言,胃鏡是診斷胃部相關疾病最主要的工具,然而該項工具在檢查時有侵入性、人力資源投入多、人群參與度較低等特點,再加上中國范圍內(nèi)人口數(shù)量較多但內(nèi)鏡醫(yī)師數(shù)量較少,因此很難直接利用胃鏡作為大規(guī)模篩查手段,更適合選擇高危人群進行胃鏡檢查,“血清學-胃鏡二步法”篩查策略由此成為適合中國國情的胃癌篩查策略[7]。對此,本研究中亦選用血清TK1、CEA、CA19-9 三項指標聯(lián)合檢測用于胃癌診斷中,對三者聯(lián)合診斷價值進行具體分析。
選擇血清CEA、CA19-9 兩項指標進行檢測的原因在于兩者本身就是《中華醫(yī)學會胃癌臨床診療指南(2021版)》[8]中推薦使用的血清學檢查腫瘤標志物,而腫瘤標志物在評估分期、判斷預后及動態(tài)監(jiān)測療效等方面均有一定作用,其聯(lián)合檢測可提高臨床診斷的靈敏度和特異度。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國早期胃癌篩查流程專家共識意見(草案)(2017 年,上海)》[9]指出,血清CEA、CA19-9 等腫瘤標志物在進展期胃癌中的陽性率僅為20%~30%,在早期胃癌中的陽性率低于10%,因此對早期胃癌的篩查價值有限,仍需聯(lián)合其他血清腫瘤標志物以進一步提高臨床應用效果。而血清TK1 檢測中TK1為胸苷激酶同工酶,位于人體細胞質(zhì)中且水平與DNA 合成有正相關性,因此能根據(jù)細胞周期變化發(fā)生改變,也即在人體發(fā)生細胞癌變時,血清TK1 水平會隨著腫瘤細胞的增多而不斷升高,可看作是腫瘤細胞增殖的一種標志物[10]。臨床研究即證實,血清TK1 在卵巢癌、肝癌、胃癌等惡性腫瘤疾病診斷中均有良好的應用價值[11-13]。這一點在胃癌患者中亦是如此。且臨床研究提示,血清TK1 水平較高提示惡性程度更高的胃癌、更差的療效和更高的復發(fā)率[14]。而本研究中將血清TK1 與血清CEA、CA19-9 聯(lián)合檢測用于胃癌患者的診斷中,結果顯示不同病理特征的胃癌患者在三者檢測結果上均有明顯差異,且三者指標與胃癌患者的病理特征各有其相關性所在,即三者均與胃癌患者的腫瘤直徑、臨床分期、淋巴結轉(zhuǎn)移均呈正相關,與胃癌患者的分化程度呈負相關,與其他研究結果相近[15]。這其中腫瘤直徑越大、臨床分期越高和有淋巴結轉(zhuǎn)移均預示胃癌病情越嚴重,而分化程度越低則提示腫瘤細胞與正常細胞的形態(tài)、功能差異越大,同樣預示胃癌病情越嚴重,所以三者指標的相關性結果充分說明了血清TK1 與血清CEA、CA19-9 與胃癌發(fā)生和病情發(fā)展之間的密切關系。同時本結果顯示,三者指標聯(lián)合檢測診斷胃癌時其診斷價值為最高,與其他研究結果相近[16]。再次說明血清TK1 與CEA、CA19-9水平均與胃癌的發(fā)生發(fā)展有密切關系,最終三者指標聯(lián)合檢測時能顯著提高胃癌診斷效能,對鑒定胃癌的病情發(fā)展、病理情況亦有積極作用。還有研究證實,血清TK1、CEA、CA19-9 水平還能用于評估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療效和預后[17]。說明三者指標聯(lián)合檢測對其他惡性腫瘤疾病的診斷可能也有一定效果,值得進一步研究。但總體而言,三者指標聯(lián)合檢測對胃癌患者診斷、治療、預后的評估價值仍然有待深入挖掘,三者指標聯(lián)合檢測對胃癌篩查干預的實用性也仍需廣泛實踐以證實。本研究體現(xiàn)了《中國胃癌篩查與早診早治指南(2022,北京)》[2]和《胃癌診療指南(2020 年版)》[3]以及《中華醫(yī)學會胃癌診療指南(2021 版)》[8]等相關指南和共識中的執(zhí)行標準。
綜上所述,血清TK1、CEA、CA19-9 聯(lián)合檢測對胃癌有較高的診斷價值,對鑒別患者病情發(fā)展、病理特征亦有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