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潤民專欄
高級經濟師,長期從事石油經濟研究與國際原油價格預測
當前,歐佩克+內部對價格和產量的分歧十分明顯,后續(xù)國際原油價格如果進一步下滑,歐佩克+能否快速達成新的更大力度的減產政策面臨極大的不確定性。
11月30日,歐佩克與非歐佩克舉行第36次部長級會議。會后,歐佩克秘書處發(fā)布公告稱,一些歐佩克+國家自愿額外減產合計220萬桶/天,以支持市場穩(wěn)定和供需狀況;此次自愿減產是對2023年4月宣布的、后延長至2024年底的“自愿減產”的補充,是基于2023年6月4日舉行的第35次歐佩克部長級會議決定的產量水平的額外減產。
此次達成的自愿減產生效時間為2024年1月1日起,至2024年3月31日止,期滿后將根據(jù)市場供需狀況逐漸恢復。
會議原本計劃11月26日舉行,后推遲至11月30日,但最后結果依然是一個與市場預期相差甚遠的缺少嚴格約束力的“自愿減產”。這樣的結果,唯一能說明的是,歐佩克及其盟友做了一次不合時宜的減產決定。
當前國際原油價格仍處于之前多次觸發(fā)減產之上。進入2023年以來,歐佩克及其盟友4月宣布了2023年首輪自愿減產,自2023年5月開始至2023年底止;俄羅斯繼續(xù)執(zhí)行3月宣布的自愿減少50萬桶/天的出口。此輪自愿減產前,國際原油價格跌破關鍵位置,布倫特原油一度非常接近70美元/桶。而自愿減產決定宣布后,國際原油價格經歷了短暫的沖高又再次回落至年內低點,即使6月宣布進一步加大減產140萬桶/天,也依然沒有很快把國際原油價格拉升到產油國期待的水平。直至全球石油庫存出現(xiàn)顯著下降,顯示供需狀態(tài)趨緊,國際原油價格才在逐漸攀升,一度創(chuàng)年內新高,特別是布倫特原油近月期貨合約結算價格摸高至96.55美元/桶。但隨著主要經濟體經濟數(shù)據(jù)趨軟,全球石油庫存由降轉升,市場悲觀情緒開始抬頭,國際原油價格再次大幅回落,跌破沙特的預算平衡油價,但仍遠遠高于年內低點。此時此刻,歐佩克再次祭出“自愿減產”,在策略上可能是防患于未然,但也可能為時尚早,價格還遠沒有跌到歐佩克及其盟友眾多成員國難以承受的底線水平。
歐佩克+內部成員國對產量和價格的訴求分歧在擴大。作為歐佩克組織的最大產油國,沙特對歐佩克組織的產量政策的主導作用毋庸置疑,但隨著伊拉克、阿聯(lián)酋等國產量持續(xù)增長,再加上其他一些產量份額相對較低的成員國如安哥拉、剛果、尼日利亞等對提高產量份額意愿強烈,沙特面臨日益嚴峻中的挑戰(zhàn)。如果伊朗原油出口制裁解除、利比亞實現(xiàn)產量增長目標,再進一步疊加美國、圭亞那、加拿大等國產量持續(xù)增長。不僅僅是沙特,甚至整個歐佩克組織及其盟友組成的產油國聯(lián)盟,希冀通過限產獲得遠高于勘探開發(fā)生產成本的原油價格的愿望將難免落空。此次“自愿減產”相對于2023年4月的“自愿減產”而言,基本上只是自愿減產成員國產量政策的延續(xù),沙特繼續(xù)將自愿減產100萬桶/天延長3個月,俄羅斯將之前的50萬桶/天的出口量,從在經歷了短暫的數(shù)月調整至30萬桶/天之后再次恢復并延長3個月,其他“自愿減產”成員國僅僅是產量的輕微調整并延期3個月。如果僅僅是為了這個結果而需要推遲會議,那反映出歐佩克+內部對價格和產量的分歧十分明顯,后續(xù)如果國際原油價格進一步下滑,歐佩克+能否快速達成新的更大力度的減產政策面臨極大的不確定性。
隨著市場對未來全球石油需求和供給變化走向的分歧不斷加大,在價格與份額之間,維持什么樣的價格水平和份額比例更加有利于歐佩克及其盟友獲取更高的石油收益,給歐佩克+提出了一個新的難題,“減產保價”與“開打價格戰(zhàn)”之間或許只需要一個小小的動作就能實現(xiàn)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