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崔向禎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說的是思念的深度,劉震云《一日三秋》是在講生活態(tài)度,即便身處淤泥,也要仰望星空。
“一日三秋”一詞取自小說中的牌匾,牌匾是小說主角明亮奶奶家里那兩百多年的棗樹芯做成的。這本小說以延津劇團的演員陳長杰、櫻桃還有他們的兒子明亮、李延生為主要人物,圍繞他們4個人展開敘事,以主角明亮從兒時到中年的經(jīng)歷為主線,融合了延津地方花二娘夢中尋笑話等傳說,徐徐展開了一幅幅魔幻現(xiàn)實主義畫作。
翻開書頁,跟隨劉震云筆下所描述的延津故事,會隨著一段一段發(fā)生的故事產(chǎn)生自己的想法,剛開始我以為這本書講的是六叔畫了幅畫的故事,后來以為是許仙李延生的故事,最后才知道是下一代人明亮的故事。
劉震云無疑是講故事的能手,讀《一句頂一萬句》時,我就有種手不釋卷的沉迷,沉迷其中的不單單是故事吸引人,還因為代入感,一種陷入其中被牽引著無法脫身的感覺。同樣這本《一日三秋》行云流水般的文字里,用玄幻、離奇、魔幻的手法,描寫出底層小人物的人生狀態(tài)。唱戲的,掃大街的,搓澡的,賣豬蹄的,在副食品門市部賣醬油醋的,糖果廠包糖衣的……他們都承受著生活的擠壓,渴望擺脫在世上的那種困窘和不能掌控自己命運的窘迫,他們背井離鄉(xiāng),忍辱負重,可是他們依然在靜等花開。
全書看完以后,感受到的是書中人物內(nèi)心深深的孤獨感、人生的幻滅感,但是人們對生活盼望的小火苗卻一直在燃燒著。主角明亮輟學后從做學徒洗豬蹄做起,到最后開了五家豬蹄分店,每件事都是那么平常,又沒有一件事是白經(jīng)歷的,一如我們的人生。就像明亮在延津?qū)ε笥颜f的:“活到這個年齡了,想起過去許多糟心事,當時樁樁件件,都覺得事情挺大,挺不過去了,現(xiàn)在想想,都是平常?!?/p>
回想以前我在生活中遇到?jīng)]有辦法解決的事情時,像是掉進了郁悶和煩躁的旋渦里,自己的情緒被影響很久。但是現(xiàn)在想到,平靜順心的生活才是偶然,既然如此就不要把它當作一個突發(fā)事件,糟糕的事情會隨著時間被撫平,當時以為很大的事情,“三秋”之后,已經(jīng)被解決,甚至不值得一提。
一首禪詩:“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莫將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不管此時我們在經(jīng)歷怎樣的路程,珍惜當下,強大自己,今后的“三秋”,一期一會,會坦然自若地面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