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明
(晉能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應急指揮中心,山西 大同 037001)
塔山煤礦三盤區(qū)8309 工作面位于井田西翼,工作面為南北走向布置,東部為5310 巷(已掘進到位),西部為井田邊界,南部為西翼膠帶大巷,北部為西翼運輸巷[1-2]。
8309 工作面回風順槽長度為950 m,運輸順槽長度為964 m,切巷長度為185 m,順槽及切巷沿4 號煤層底板布置。工作面回采的4 號煤層總厚度為3.58 m,有效厚度為3.27 m,煤層內(nèi)含砂質(zhì)泥巖夾矸2 層,煤層頂?shù)装鍘r性如表1 所示。
表1 山4 號煤層頂?shù)装鍘r性表
8307 工作面瓦斯絕對涌出量14.66 m3/min,相對涌出量5.36 m3/t。工作面采用U 型通風系統(tǒng),工作面設計供風風量為1 787 m3/min。工作面回采至150 m處時,工作面內(nèi)上隅角、機道以及總回風流中瓦斯?jié)舛瘸霈F(xiàn)異常,實測上隅角平均瓦斯?jié)舛龋w積分數(shù),下同)為1.2%,回風流平均瓦斯?jié)舛葹?.5%,總回風流中平均瓦斯?jié)舛葹?.1%,對工作面回采影響大[3]。
由于傳統(tǒng)U 型通風時上隅角出現(xiàn)窩風現(xiàn)象,且采空區(qū)漏風量大,在負壓作用下漏風風流將采空區(qū)瓦斯帶入上隅角處,這是造成上隅角瓦斯超限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對8307 工作面通風系統(tǒng)進行優(yōu)化,決定采用“U+L”型通風系統(tǒng)。
1)5310 巷與5309 巷預留保安煤柱寬度為25 m,首先在兩巷之間每隔50 m 施工一個通風橫貫,橫貫垂直兩巷布置,橫貫寬度為3.0 m,高度為3.5 m,橫貫頂板及巷幫與5309 巷支護方式相同。
2)通風橫貫施工完后,對所有橫貫安裝風流調(diào)節(jié)裝置,再安裝1 套直徑為216 mm 的瓦斯抽采支管,在5310 巷內(nèi)安裝1 趟直徑為800 mm 的瓦斯抽采主管,每節(jié)管道長度為6 m,采用無縫鋼管結構,兩端焊制法蘭盤,相鄰管道之間采用螺栓對接安裝,主管道與三盤區(qū)西翼1 號臨時瓦斯抽采泵站連接[4]。
3)回采前調(diào)整原工作面風流方向及風量,2309巷作為主進風巷,5309 巷作為輔助進風巷,5310 巷作為主回風巷,形成“U+L”型通過系統(tǒng),如圖1 所示。調(diào)整2309 巷進風風量為1 400 m3/min,輔助進風巷進風風量為500 m3/min。
圖1 8309 工作面“U+L”型通風系統(tǒng)平面示意圖
4)工作面回采前打開第一個通風橫貫調(diào)節(jié),使工作面回采時回風風流沿通風橫貫進入5310 巷內(nèi),當?shù)谝粋€通風橫貫進入采空區(qū)后,對5309 巷進行沿空留巷。當工作面回采至第2 個通風橫貫時,及時拆除第1 個密閉內(nèi)抽采管路并進行密閉,同時打開第2 個橫貫抽采管路閥門。
為了確保沿空巷圍巖穩(wěn)定性以及對采空區(qū)矸石、有害氣體起到有效隔絕作用,對8309 工作面沿空巷采取柔模墻擋矸支護及邁步式錨索棚加強支護。
2.2.1 柔模澆筑支護
傳統(tǒng)沿空留巷主要通過安裝擋矸裝置、金屬網(wǎng)、風筒布等阻隔采空區(qū)矸石及有害氣體,但是支護成本費用高、隔絕效果差、施工難度大,所以決定對沿空巷支設柔性模板,并通過混凝土澆筑形成柔模墻進行支護[5]。
1)柔性模板為三維紡織結構,模板外部為纖維布結構,采用加強筋固定,內(nèi)部采用拉筋支撐;封閉空間采用高性能混凝土充填,每塊柔性模板充填后尺寸為長×寬×高=3.0 m×1.5 m×3.5 m。
2)在每塊柔性模板上布置2 排錨桿固定孔,每排3 個,孔距為1.0 m,第一排錨桿固定孔與頂板間距為1.0 m,第二排錨桿固定孔與底板間距為0.5 m。
3)工作面每推進3.0 m 進行一次柔模澆筑,工作面回采后首先對上隅角后方采空區(qū)頂板支設2 排單體柱進行臨時支護。然后在留巷段位于采空區(qū)一側支設模板。
4)模板支設完成后,向柔模內(nèi)澆筑混凝土,當澆筑高度達0.5 m 時在模板下排固定孔安裝3 根長度為1.6 m、直徑為22 mm 的螺紋鋼錨桿,該錨桿兩側采用螺紋結構,在錨桿兩端頭安裝長度為0.45 m、寬度為0.25 m 的“W”型鋼帶。當混凝土澆筑高度達2.5 m時安裝第2 排錨桿,如圖2 所示。
圖2 8309 工作面沿空巷支護示意圖(未標單位:mm)
5)模板澆筑高度達3.0 m 時,為了保證柔模能夠充分與頂板接觸嚴實,采用注、停間隔時間的方法進行接頂施工,每注入0.5 m3混凝土停1~2 min 進行透水,以保證柔模接頂包注滿,依次類推直至模板頂部接頂包完全充填嚴實。
2.2.2 邁步式錨索棚支護
1)為了防止采空區(qū)頂板垮落時導致沿空巷頂板出現(xiàn)垮落現(xiàn)象,在采空區(qū)一側頂板上布置2 排邁步式錨索吊棚,吊棚沿沿空巷走向布置,布置間距為1.0 m,排距為1.5 m。
2)錨索吊棚中工字鋼梁長度為3.0 m,錨索長度為8.3 m,直徑為21.8 mm,錨索共計2 根;第1 排錨索棚與柔模墻水平距離為0.3 m,第2 排錨索棚與柔模墻水平距離為1.8 m,兩排錨索棚采用邁步式布置,邁距為1.5 m。
1)順層瓦斯抽采鉆孔布置在5309 巷煤壁側巷幫上,鉆孔垂深為50 m,孔徑為93 mm,鉆孔水平間距為5.0 m,鉆孔布置在工作面頂板往下1.5 m 處。
2)每2 個順層瓦斯鉆孔為1 組,對其安裝抽采花管,與橫貫內(nèi)支管連接進行瓦斯抽采,第1 個抽采孔布置在工作面前方20 m 處,當工作面回采至與第1 個孔間距為3.0 m 時,及時對第1 組孔進行封堵,并對第2 組孔安裝管路進行抽采。
1)中位鉆孔鉆場布置在通風橫貫內(nèi),每隔2 個橫貫布置1 個鉆場,鉆場內(nèi)布置7 個中位鉆孔(編號1—7 號),鉆孔施工在橫貫頂板上。
2)中位鉆孔采用扇形布置,鉆孔深度為60 m,孔徑為93 mm,鉆孔以10°仰角布置,鉆孔終孔位置位于回采煤層頂板往上7.0~8.0 m 范圍內(nèi),鉆孔內(nèi)安裝1 根直徑為75 mm 的抽采花管,外端通過法蘭、閥門與橫貫內(nèi)支管連接。
1)在5309 巷工作面?zhèn)让罕谏厦扛?0 m 布置1個梯形狀高位鉆場,鉆場外口長度為5.0 m,內(nèi)口長度為2.0 m,垂深為3.0 m,高度為3.0 m,沿煤層頂板布置。鉆場內(nèi)頂板采用錨桿(索)支護,幫部采用單錨桿支護,鉆場內(nèi)支設2 排木柱加強支護。
2)在鉆場內(nèi)位于采空區(qū)側巷幫上布置高位裂隙瓦斯抽采鉆孔,共計布置1 排孔,每排4 個(編號為1 號、2 號、3 號、4 號),鉆孔深度為100 m,直徑為93 mm,所有鉆孔向采空區(qū)方向布置。其中,1 號鉆孔仰角為10°,向工作面煤柱側偏5°;2 號鉆孔仰角為15°,向煤柱側偏角為15°;3 號鉆孔仰角為20°,水平偏角為25°;4 號鉆孔仰角為25°,水平偏角為35°,如圖3 所示。
圖3 8309 工作面綜合瓦斯抽采施工平面示意圖
3)鉆孔布置好后,在鉆孔內(nèi)安裝瓦斯抽采花管,并與橫貫內(nèi)支管連接,當工作面回采距鉆場10 m 時,鉆場停止瓦斯抽采,并對所有鉆孔進行封堵。
1)沿空留巷在支設柔模墻時,每支設10 塊模板,安裝3 趟直徑為150 mm 的采空區(qū)瓦斯抽采管,3 趟管延伸采空區(qū)內(nèi)長度不低于5.0 m。
2)將3 趟管路與橫貫內(nèi)支管連接,當沿空留巷長度達5.0 m 時開始對采空區(qū)進行瓦斯預抽;當沿空留巷長度達30 m 后,安裝第2 組采空區(qū)抽采管路繼續(xù)進行瓦斯抽采。
截至2021 年2 月14 日,8309 工作面已回采結束,通過對工作面通風系統(tǒng)優(yōu)化以及采取綜合瓦斯抽采技術后,取得了以下顯著應用效果:
1)工作面采用“U+L”型通風系統(tǒng)后解決了U 型通風工作面回采時上隅角瓦斯積聚、風流不暢等問題,后期回采時現(xiàn)場實測留巷口處最高瓦斯?jié)舛葹?.2%;同時減小了采空區(qū)漏風量以及通風風阻,漏風率不足3%。
2)利用沿空巷為回風巷,使工作面頭尾順槽兼作進風巷,解決了U 型通風時回風順槽瓦斯?jié)舛雀?、機電設備安裝隱患高等技術難題,保證了工作面通風安全。同時沿空留巷通過柔模澆筑技術阻斷了負壓通道,避免了采空區(qū)內(nèi)有害氣體在負壓作用下向沿空巷內(nèi)涌出,通過對沿空巷內(nèi)瓦斯?jié)舛缺O(jiān)測發(fā)現(xiàn),沿空巷內(nèi)平均瓦斯?jié)舛仍?.6%以下。
3)通過對工作面回采煤層、頂板裂隙以及采空區(qū)分別采取瓦斯抽采技術后,大大降低了工作面回采時瓦斯涌出量,回采時現(xiàn)場測定落煤點最高瓦斯?jié)舛葹?.8%,架后5.0 m 范圍內(nèi)瓦斯最高濃度為1.3%。
塔山煤礦三盤區(qū)8309 工作面通風系統(tǒng)經(jīng)優(yōu)化后,解決了傳統(tǒng)通風系統(tǒng)風阻大、采空區(qū)漏風量大、上隅角瓦斯?jié)舛雀叩燃夹g難題;利用中高位裂隙鉆孔、順層鉆孔及采空區(qū)埋管等技術手段全方位對工作面進行瓦斯抽采,杜絕了回采期間瓦斯事故發(fā)生,對工作面安全高效回采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時為其他高瓦斯礦井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治理、煤層瓦斯抽采等提供了實踐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