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荔枝充足供應(yīng)的季節(jié),我讀了《長安的荔枝》。讀罷,剝開一顆荔枝,新鮮的果殼在指頭上留下堅實對抗的印痕,果汁從縫隙里溢出,果肉晶瑩飽滿地乍現(xiàn),隨即在舌尖化為水。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币郧?,我只知道杜牧這兩句詩飽含動態(tài),詩句從舌尖吐出,馬蹄下飛揚的紅塵似乎也被收進(jìn)余光里?,F(xiàn)在,這短短的十四個字成了一卷合上的書軸,只消輕輕打開,就能看見整個的盛唐?!堕L安的荔枝》所講述的故事不是關(guān)于美艷貴妃的,而是關(guān)于小吏的——歷史長河中一個如塵埃般的小人物。
如果你問我,小人物的故事重要嗎?我的答案是肯定的。我越來越喜歡看華麗幕布后面的真實,我相信是無數(shù)鮮活的小人物匯聚成了時間這條河流。
不由得想起呼蘭的一段脫口秀:后人只會拿那個史書說,劉備率軍二十萬攻打襄陽,人說,你爺爺是劉備嗎?說,不是。人說,那二十余萬里面有你爺爺嗎?說,也沒有。別著急,往下看,十萬百姓流離失所。
每個時代都有英雄豪杰,過去,我也常常為這些光環(huán)下的主角感到熱血沸騰,但漸漸地,不知是時代變遷還是自己年齡漸長的緣故,我注意到自己越來越多地談?wù)撈鹌胀ㄈ?,像是順?yīng)地心引力般,落回真實的地面。我更坦然地接受自己是小人物,是普通人,是蕓蕓眾生中的一員。
讓我們先來看看這個故事吧,看看故事里的小吏是如何面對他命中的劫難。
天寶十四年,長安城的小吏李善德突然接到一個任務(wù)——要在貴妃生辰之前,從嶺南運來新鮮荔枝十斤。荔枝的保鮮期只有三天,而嶺南距長安五千多里。
不可能完成的任務(wù)、緊迫的時間、孤立無援的境況,以及這個無名小卒不夠圓滑、不諳官場世事的性格,讓這個故事的緊迫感油然而生。這日子一天天逼近,如果不甘束手就擒,小吏就必須迎著時間的亂箭去闖一闖……讀者的心隨著小吏的一步步行動而繃得緊緊的,他們希望小吏路途順?biāo)欤M±粲匈F人相助,甚至希望時間能緩一緩、停一停,等等這個可憐的人。
相信你能猜到最后的結(jié)局:荔枝會抵達(dá)長安,因為貴妃的巧笑被烙在了詩句里。但這不是小吏的結(jié)局,它不夠真實,也不夠豐滿。作者虛構(gòu)一部小說,需要構(gòu)建真誠的共情,要讓讀者感慨小人物命運的顛簸,揪心小人物的如履薄冰,陪伴小人物在無助與絕望時看到希望……
小吏的結(jié)局很考驗作者的功力——既要避免成為一個童話,也要避免過分討好讀者。在貴妃與荔枝相遇之后,小吏如何保住性命?又如何因禍得福呢?我想把這些懸念留給你們,去讀讀這本書吧。馬伯庸從詩句的空白處創(chuàng)作了一個生動飽滿的故事,是令人敬佩的,而他給了這樣的小人物一個合理且安穩(wěn)的結(jié)局,更是令人感動。我想,這不僅是作者給予角色的善意,也是他對無數(shù)普通人的善意。
我從窗臺向外望,街道井然有序。恍惚間,書頁里的文字像塵埃一樣落向現(xiàn)實,籠罩了一層青色。小說自然是虛構(gòu)之物,但這樣的小人物難道不曾真實存在過嗎?那鮮活的生命里涌動的思想與情緒,我相信都是存在過的。那纏繞的無奈和堅硬的抗?fàn)?,我相信現(xiàn)在也依然存在著。
阿免
定居在南方小鎮(zhèn),一個留短發(fā)的普通90后,目前是普通的公司職員,也是一名長大了的兒童。12歲開始寫詩,但繪畫涂鴉的年份無從考證,始終熱愛以詩人和畫家的方式表達(dá)自我,擅長通過想象力、文字和圖案將平凡日常變得閃閃發(fā)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