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喜平
(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qū)藉口林業(yè)站 甘肅 天水 741000)
月季(Rosa chinensisJacq?)是中國古老的花卉品種,為薔薇科(Rosaceae)薔薇屬常綠低矮灌木,有“花中皇后”之稱。因其每月都有花開又得名“月月紅”。月季花色多為紅色或粉色,稀有白色和黃色[1]。月季花因其花色美﹑月月開等特性,主要用作觀賞,常見于園林綠化。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月季的產量和品質都有了較高的需求。月季既可盆栽也可地栽,其中扦插繁殖是月季最為常用的繁殖方式。本文初步總結了月季無根扦插的栽培技術,分別從月季的生長特性﹑整地﹑扦插定植﹑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采收幾方面進行探討。
月季屬于半常綠灌木,喜好陽光充足的環(huán)境[2]。同時,對溫度較為敏感,喜歡溫暖的環(huán)境,白天以15~26℃為宜,夜晚以10~15℃為宜;若溫度高于30℃以上,會縮短花期,進入半休眠狀態(tài)。月季在生長的過程中需要施加肥沃﹑疏松﹑飽含腐殖質的肥料。土壤的酸堿度在6~7生長最為旺盛。月季對水分的需求較大,空氣濕度最好保持在75%~80%。連續(xù)開花后需修剪枝葉,去除開敗的花朵,同時增加肥料以延長花期。
種植前對所栽種的土地進行處理,徹底清除土壤中的殘膜﹑根茬﹑石子等雜物,同時進行暴曬,消滅土壤中的病原微生物[3]。根據(jù)土壤的特性施入合適的肥料,對土壤進行改良。對于偏堿性土壤應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機肥﹑腐殖土﹑藥渣等有機質肥料;偏酸性土壤施加草木灰﹑石灰等以中和酸性。施加肥料后進行深翻,深度控制在40 cm以上,以增加土壤內的有機質,改善土壤結構,提高保水﹑增肥的能力。土壤整理完成后,需要使用高錳酸鉀400~600倍液進行消毒,先用清水澆濕土層表面,然后噴施高錳酸鉀400~600倍液,再用塑料薄膜密封7 d左右。
選擇插條時需要注意選擇健壯無病害的枝條,最好選擇1年生的枝條,這時的枝條再生能力最強,扦插成活率高。2年生的枝條再生能力有所降低,多年生的枝條再生能力最弱[4]。插條上最好保留2~3個飽滿芽,粗度0?35~0?5 cm,上剪口距上芽1~1?5 cm,下剪口位于葉或腋芽之下,有利于生根。每個插條上最好保留上部的2片復葉,每片復葉上有2~3個小葉,有助于進行光合作用,為插條提供營養(yǎng)物質。
插條剪下后立即放入清水中,以防止葉片萎蔫。待插條全部剪完后整理成捆,放入稀釋800倍的殺菌劑中浸泡10 s左右,然后蘸取生根粉后進行扦插。
月季一年四季均可定植,根據(jù)生長特點調整花期,3~8月為最佳定植期[5]。扦插的深度控制芽點在地表1~1?5 cm,芽點和葉片垂直向外,略微向外傾斜。栽種行距為40~50 cm,株距為12~15 cm,8?25萬~9萬株/hm2。扦插后澆透水,并在扦插苗兩側罩雙層遮陽網(wǎng),扦插后7 d內要保持葉面上有水珠,1周后可逐漸減少噴水量,2周后撤去一層遮陽網(wǎng),3~4周插穗可生根,待插穗基部長出4~6條5~8 cm長的根系時撤去遮陽網(wǎng),以后可5 d左右噴1次透水。扦插苗可根據(jù)市場需求定期換苗,一般為2~4年。
月季花最適宜生長溫度是18~20℃,因此,每年在4~5月﹑9~10月時花朵最大,花色艷麗。隨著溫度升高,當溫度持續(xù)在30℃時,花朵小,味淡,觀賞價值低,易受病蟲的侵害。在高溫或低溫的狀態(tài)下,月季花會進入休眠狀態(tài),可能會出現(xiàn)落葉現(xiàn)象。
月季的生長離不開水分,但是對水分需要進行合理控制才能促進月季的生長。春季多為雨季,因此春季管理時需根據(jù)降雨量做好排水工作,如果不是太干旱,半月左右澆1次水。夏季氣溫為35℃以上時,月季處于半休眠狀態(tài),因此,要控制月季開花。高溫會使月季植株水分蒸發(fā)加快,所以要及時澆水,防止月季干燥脫水枯死,遇高溫天氣時,可每天澆足水1次或早晚各澆水1次。
月季在種植過程中需多次施肥,可分為基肥和追肥?;室话阍诙拘藜艉笾撩妊壳斑M行,多施加腐熟農家肥。施足基肥,第1次開花才會花大色艷,花朵整齊。開花前用磷酸二氫鉀追肥1次,磷肥﹑鉀肥少施,枝條木質化但沒出現(xiàn)花蕾時,按5∶1施磷肥與鉀肥,出現(xiàn)花蕾后,不再施肥。進入夏季高溫季節(jié)后,盡量少施肥或者不施肥。秋季管理時還需間隔1月對月季施基肥2次。
根據(jù)月季的長勢情況﹑田間雜草生長狀況和氣候條件等情況,對月季田間進行中耕除草3~5次,深度控制在10~15 cm,以增強土壤的透氣性,改善土壤板結狀況,促進根系的生長。同時進行中耕培土,將落葉﹑雜草等植物殘體進行腐熟,增加土壤養(yǎng)分,還可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
第1次花開敗后,要剪掉開敗的花,將花蕾以下2~3個葉片處剪掉,有助于新芽的生長,時間一般在5月中下旬。同時對于長勢不同的枝條應采取不同的修剪方式,長勢旺盛的輕度修剪,以抑制其生長;長勢一般的要剪去上部枝條;長勢弱的要重剪,以促進萌芽壯枝。這樣可以保持株型均勻發(fā)育,枝條整齊。第2次花開后在夏季修剪,此時不宜過分修剪,但如果交叉枝﹑徒長枝和過密的分枝過多,可以適當修剪,以增加月季通風透氣性。入冬前,需要對月季進行高干修剪,保留主枝,抹掉花芽。修剪下來的枯枝﹑病枝要及時焚燒或進行深埋處理。
在月季種植的整個生育期,要注意各個時期病害的發(fā)生情況,可根據(jù)病害發(fā)生特點及氣候變化情況,采取多種防治措施,及時進行干預。本著“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采取以農業(yè)防治措施為主,結合生物防治措施,最后采用化學防治措施的方式,這樣既可以達到防治病蟲害的目的,又可以緩解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壓力。
白粉病為真菌病害,多發(fā)于春季,發(fā)病初期表現(xiàn)為幼嫩葉片頂端出現(xiàn)白色粉末狀小點,隨著病情的加重,整個葉片發(fā)生褶皺翻卷,蔓延至整棵植株。預防措施:控制栽種密度﹑增加光照﹑施加磷肥。發(fā)病后剪除病葉病枝并銷毀,可噴施國光三唑酮或霜脲氰﹑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或30%醚菌酯可濕性粉劑1000~500倍液進行防治。藥物噴施交替進行,每周1次,連續(xù)3~4次。
黑斑病是月季常發(fā)的一種病害,主要發(fā)生于夏季,發(fā)生部位為葉面,出現(xiàn)不規(guī)則黑褐色病斑,邊緣具有分枝狀菌絲束,呈放射狀,嚴重時造成落葉,花期縮短,花形變小。預防措施:控制澆水量﹑選擇合適的栽種密度。發(fā)病后要及時剪除病葉病枝,可噴灑波美5度的石硫合劑或勞恩格潤佳多+破千菌。
蚜蟲于早春繁殖迅速,吸取嫩葉﹑嫩梢﹑花蕾上的汁液,導致葉片卷縮,嫩梢彎曲,花蕾變形,嚴重影響月季的生長發(fā)育,降低了花的質量。防治措施:在冬眠期剪除帶有蚜蟲卵的枝條;釋放天敵瓢蟲,瓢蟲可在蚜蟲聚集地產卵,孵化后以蚜蟲為食,達到控制蚜蟲的目的;噴施抗蚜威或敵敵畏或氧化樂果或滅掃靈,每周噴施葉面﹑葉背﹑花蕾﹑嫩枝等部位。
薊馬主要為害花苞和嫩葉,其喜歡淺色系的花朵,導致花苞枯萎,不能正常開花,嚴重破壞了月季的品質??捎谩白o花神”或“艾綠士”1000~1500倍液噴施正反兩面嫩葉及花苞。
薔薇葉蜂又稱黃腹蟲,其幼蟲咬食葉片,為害嚴重時只剩葉梗和葉脈。防治措施:可采用40%辛硫磷乳油或5?7%氟氯氰菊酯乳油2000~2500倍液噴施葉片正反兩面,每周1次,連續(xù)1~2次。
采收一般在花蕾充分膨大的時期進行。剪切時要注意保留合適長度的花枝,同時保留產花枝下部2個以上帶5枚小葉的全枝。剪口呈45°傾斜。月季采收時應避開中午高溫時間點,最好在早上或者傍晚時分。在采收時還要充分考慮品種特性﹑采收季節(jié)﹑氣候變化﹑運輸路徑等,確定采收時花蕾的開放程度。采花前準備好潔凈﹑裝有保鮮液的采花桶,確保采摘后花朵可立即插入保鮮液中,盡快運輸冷藏,有利于保持花朵的新鮮度。
扦插繁殖是培育月季的主要繁殖方式,但要想扦插繁殖培育成功,需要對月季進行細化管理。扦插前要選擇合適的枝條作插穗,并選擇合適的母樹和枝條著生部位,扦插后要控制空氣與土地的溫濕度,另外還要有充足的光照,促進插穗生根,提高其成活率。定植后,加強月季的田間管理及病蟲害防治工作,可有效延長花期,提高花朵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