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雜交水稻之父”,
亦是一位草根農校教師。
是“共和國勛章”獲得者,
亦是一位赤腳農民。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畢生的夢想,
就是讓所有的人遠離饑餓。
2024年5月22日,是袁隆平逝世三周年紀念日,
國士無雙,緬懷袁老!
他的起點是一座大山
他用很多年才走出去
20歲時,懷揣對“田園樂”生活的向往,袁隆平報考了農學專業(yè)。23歲參加游泳選拔賽差點入選國家游泳隊,同年被選入空軍預備班,結果國家只要高中生,袁隆平再次回到學校。24歲他服從分配到湘西雪峰山腳下的安江農校任教,那一年是1953年。1960年前后,由于受自然災害影響普遍吃不飽飯的情況讓袁隆平深切體會到了什么是“民以食為天”。他回憶那時說“肚子空空,身體沒力,雙腿沒勁晚上睡覺,被窩冰涼始終也睡不熱,身體沒能量嘛。”也就從那一刻開始,他將“所有人不再挨餓”奉為終生的追求。袁隆平沒有食言,從1964年開始研究雜交水稻起他把大半輩子都交給了稻田。1973年實現三系配套,1997年開始了“中國超級雜交水稻”的研究,歷經數次失敗創(chuàng)造出中國糧食連翻增產的奇跡。袁隆平說過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中國人要把飯碗牢牢地端在自己的手里!”
功成名就之后
他在探索和創(chuàng)造什么
從2012年起,袁隆平帶著自己的科研團隊向第四期超級稻發(fā)起攻關,目標是平均畝產1000公斤。兩年后,這個目標又一次達成了,他從不掩藏野心,即便在暮年也是如此。2014年的一個采訪中,袁隆平說道“1000公斤滿足了,壓力也大了。我現在還是老驥伏櫪,還是想攀高峰,更攀高峰。”
雜交水稻畝產量突破1000公斤后,他開始把重點轉向海水稻。這種水稻可以生長在鹽堿地上,一旦海水稻能夠推廣,糧食產量又將大大增加,這是一個已經有很多人都在探索的事物,并沒有那么強的先驅意義,但這又是一個如此重要的問題。中國鹽堿地眾多,這關系到能不能生產更多的糧食。
袁隆平曾講過頒授“共和國勛章”時的一個細節(jié),習近平主席問水稻有什么進展?袁隆平答道,我們正在向畝產1200公斤沖刺!
直到2021年3月,袁隆平仍在海南工作,每年十一二月,他都像候鳥一樣遷徙在海南,為水稻育種工作操勞,待到來年春天。
風吹過稻田
我又想起您
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袁隆平在長沙逝世。三年來人們一直用自己的方式在懷念他?!叭艘褚涣7N子,要做一粒好種子?!痹∑侥箞@一捧捧鮮花寄托無盡的思念。
在西南大學校園的雕塑下留下的是學生對先輩的追憶。
無論何時,無論何地,我們真的好想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