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中學生物學新授課學案設計的一般流程出發(fā),重點對新授課學案中的“課堂學習”板塊進行了不同類型的構建,結合課堂教學實際對學案的設計和使用提出了有效方案。
關鍵詞:新授課;建構學案
文章編號:1003-7586(2024)04-0030-03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B
近年來,學案及學案教學在各個學校、各個學科之間的普及,對教師引導學生學習、減輕學生負擔、提高教學效率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同時,學案的設計和使用上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很多教師對“到底什么是學案、學案到底要怎樣設計、學案的使用方面”存在不同的觀點。筆者現(xiàn)對新課教學中學案的編寫體例、構建和使用方面談一些自己的看法,以期提高生物學新授課教學中學案的設計水平和使用的效率,全面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1 新授課學案設計的編寫體例
中學生物學學案的設計,就新授課教學來說,其編寫體例如圖1所示。
該學案編寫體例,嚴格上來說并不是學案設計的常規(guī)流程,但學案的編寫還是要遵循一定體例的。一個完整的學案設計,分為學習目標、課前準備、課堂學習、課后復習等4大部分,每一部分中均要體現(xiàn)出設計意圖、呈現(xiàn)形式、注意事項等。最主要的課堂學習環(huán)節(jié),分為知識建構、典型例題、反饋練習、學法指導、拓展思考5個部分,課后復習分為鞏固練習和自我反思兩部分。
2 新授課學案的建構
從上述學案設計的編寫體例看,學案的編寫中最重要的是“課堂學習”的設計。本文以建構主義為理論支撐,以問題解決為基本策略,按照對新授課的內(nèi)容的不同定位,從上述編寫體例出發(fā),以結構性知識、生理性知識、學科基本理論、實驗教學等4個板塊對新授課教學學案中的“課堂學習”板塊進行了如下的構建。
2.1 結構性知識的學案建構
結構性知識,如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書《生物學·必修1·分子與細胞》(以下簡稱“教材”)第3章“細胞的基本結構”,可以按以下結構進行構建(見圖2)。
在“細胞器之間的分工與合作”這一節(jié)中,我們可以按上述思路進行學案的構建:利用“問題探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通過類比認識細胞內(nèi)的各個“車間”及其分工形成對細胞器結構的初步整體性認識結合“顯微鏡觀察線粒體和葉綠體”的實驗,思考問題形成對有關重要細胞器的結構再認識學生形成對細胞生命活動的整體認識。
2.2 生理性知識的學案建構
新授課中,有些生理性知識,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學生可以從實驗或生產(chǎn)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從宏觀上認識生理過程,再通過分析結論,形成完整的生理性知識,再結合生產(chǎn)生活實際進行討論(見圖3)。
在教材第5章第3節(jié)“細胞呼吸的原理和應用”一節(jié)中,對照上述學案構建的流程,可以進行如下設計:從“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的方式”的實驗人手,從宏觀上認識呼吸作用對有氧呼吸進行合理性的假設,分析有氧呼吸的具體過程,得到相關結論對呼吸作用形成完整的生理性知識再討論無土栽培中涉及呼吸作用的相關問題,進行具體分析并對相關知識進行深化理解。
2.3 學科基本概念的學案建構
生物學學科基本概念的新課教學,可以在找出基本理論要點的基礎上,嘗試解決生產(chǎn)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再回過來用基本概念演繹相關的實驗現(xiàn)象,進而對學科基本概念有更為深刻的理解(見圖4)。
例如,在“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這一部分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從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基本內(nèi)容入手,引導學生找出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基本要點,再來嘗試解決相關概念圖的實際問題。學生總結后,用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相關知識來解釋相關的生產(chǎn)生活、實驗中的一些現(xiàn)象,如樺尺檴的進化問題。
2.4 實驗教學的學案建構
以實驗思路轉化為實際操作為主線的學案設計,關鍵是將實驗思路轉化為實際的操作。如觀察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等,可以按以下思路進行構建(見圖5)。
3 對新授課學案構建的一些想法
不論是上述學案編寫體例說明,還是新授課學案幾種類型的意義建構,都是在長期的教學研究實踐中提煉出來的,并且有一定的理論支持。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對于新授課學案的設計,無論是剛走上工作崗位的年輕教師,還是有著豐富教學經(jīng)驗的老教師,總會有一些自己的想法,是經(jīng)驗也好,教訓也好,反思也好,不管如何,可以提供給大家以作討論的話題。
3.1 關于學案的結構問題
學案的結構并不固定,應該根據(jù)不同的知識內(nèi)容和能力要求,作相應的調(diào)整,基本格式為:學習課題學習目標學習過程鞏固訓練。筆者認為,學案是學生上課學習的一個載體。針對課前的基礎知識,有的人提出,以問題或填空的形式將本節(jié)課要掌握的基礎知識羅列出來,讓學生預習。姑且不論課前預習所花的時間是否能得到保證,僅從知識的學習過程來看,這種知識的羅列是否有必要?是否會對課堂上學案的使用造成一些先入為主的印象,從而影響學案的使用?部分人的觀點是,基礎知識以學生的預習為主,讓學生在課前自行消化,這樣可以節(jié)省大量的時間在課堂上進行問題的深入挖掘以加深對基礎知識的理解。然而這樣的做法使課前知識的預習就變成了一種機械的記憶,甚至導致學生游離于課堂上的問題之外,與課堂上的問題串脫節(jié)。所以,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可以在課堂上與學案中的問題挖掘有機地結合起來予以理解和記憶,否則大部分的新授課教學中啟發(fā)式、探究性、問題解決等模式都將變成解釋性和驗證性的教學。
3.2 關于學案設計的層次性問題
教師要清晰地掌握班級每個學生的現(xiàn)有水平,分步驟、分時間地達到應有的水平。學案所反映的學習目標是否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現(xiàn)有水平?如何在學案的設計上體現(xiàn)層次性并依靠問題的設計來實現(xiàn)?這些問題中蘊含的信息要有層次性,思維的力度要有層次性,解決的方法也要有層次性。學案的設計要能體現(xiàn)出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一種過程。
3.3 關于學習內(nèi)容在學案上的體現(xiàn)方式問題
解釋性、概念圖、問題串都是學習內(nèi)容一種體現(xiàn)方式,沒有優(yōu)劣之分,關鍵在于如何運用。當然,概念圖和問題串之類的體現(xiàn)方式,能更大程度的達到新課程的4個目標,在大多數(shù)學習內(nèi)容的體現(xiàn)上相比枯燥的解釋性教學更具有實踐價值。
3.4 關于學案設計中問題串的形成問題
在學案的設計中,問題串既可以形成一個學案的主線,也可以幫助學生尋找組成復雜內(nèi)容的中心問題,提高學案對學習主體的吸引程度,亦有利于對教材內(nèi)容的深度挖掘。問題串的形成具體聯(lián)系到新課教學的情境、問題、探究、結構這4個要素,在實際應用中,問題可以由情境引出,情境可以引出問題,從而構成問題串。情境和問題的設計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待解決的問題接踵而至??此剖菍W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生成的問題,實際上也是教師的一種精心的預設。但過度的預設會影響學生知識的生成,過多的知識生成同樣會影響預設的實現(xiàn)。學生知識的生成與老師的預設同步才是學案教學的成功。
4 新授課學案的使用
學案是學生利用其進行學習的一種載體。教師精心編制的一份優(yōu)秀學案,可以增強課堂上教與學的目的性,節(jié)省大量的時間,對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和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都有著極大的提高。學案是一種藍本,學案的使用則是師生共同時這個藍本的具體實施,不能讓一份精心編制的學案僅僅成為學生課前的預習作業(yè)和課后的鞏固練習。編制一份優(yōu)秀學案,僅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一個前提,而發(fā)揮好一份學案的作用,才真正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具體保證。
4.1 課堂教學不能偏離學案
教師在使用學案教學的時候,課堂教學不能偏離學案。一份優(yōu)秀的學案,備課組的教師在編制時一定要對學習內(nèi)容、方式進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對問題的呈現(xiàn)方式都作出周密的安排。這就需要教師們在使用學案時,對教學流程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仔細考量預設的問題與知識生成的同步率,做到心中要有學案,眼中要有學生,手中要有方法。否則無法完成一個學案規(guī)定的教學任務。
4.2 課堂教學中問題的呈現(xiàn)要有技巧
教學過程中設計的問題要逐漸深入、不著痕跡地予以引導,水到渠成地進行問題的轉換,以形成合理的問題串,即通過問題串的形式尋找組成復雜內(nèi)容的中心問題。問題串是對課堂內(nèi)容的一種深度挖掘,要從本質上對學習內(nèi)容進行挖掘,從而有助于對問題的加深理解,并不是一味地加深。教師要把握好問題的呈現(xiàn)方式和呈現(xiàn)時間,問題如果不能層層深入、步步跟進,那問題所帶來的教學效果將會大打折扣。當然,問題串的使用過程中,還要注意留給學生思考、討論和反思的時間,把學生的問題整合到問題串中,引導學生把教師設計的問題內(nèi)化為學生自己的問題等。
4.3 學案使用中要充分利用好小組合作和實物投影
在學案中,教師會設計一些難度比較大的探究性問題,不論是科學史,還是生理、生態(tài)類的學案,教師都可以讓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就某些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和討論,學生可以在此過程中進行合作學習。
4.4 學案的發(fā)放時間問題
一般學校規(guī)定,學案提前一天發(fā)給學生,要求學生完成其中的一些預習內(nèi)容。但就生物學學科而言,新授課的教學中,涉及很多的探究,如果學生預先對照課本對學案的探究內(nèi)容進行了預習,那么就課堂上的探究就會失去意義。所以,一般不建議提前將學案發(fā)放給學生,作為學生課前的預習案,僅限于課堂教學和課后復習。
4.5 處理好學案和教材的關系
事實上,目前的教材編寫已經(jīng)充分考慮到了學生的學習過程,教材就是一種學生學習的“學案”。教材中一些學科內(nèi)容的呈現(xiàn)和學科思想的滲透,都體現(xiàn)出學案的性質,并且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教材中的一些大段的文字資料或圖片資料,可以讓學生進行合理參考,此外,教師可以利用投影進行體現(xiàn),避免學生在使用課本時對學案中要探究的問題不假思索得到答案。
基金項目:常州市區(qū)教育科學“十四五”規(guī)劃立項課題“基于深度學習的中學生物核心問題教學研究”研究成果(CJK2202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