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側柏四季常青,氣魄雄偉,是北方地區(qū)園林綠化、防護林建設中的優(yōu)選樹種。側柏的適應性、抗逆性強,可在干旱貧瘠的環(huán)境中生長。若栽培管理不科學,將會減緩側柏生長速度,提高病蟲害發(fā)生概率,影響側柏苗木存活及生長質量?;诖?,探究了側柏的形態(tài)特征與生長習性,分析了側柏栽培管理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技術。
關鍵詞:側柏;栽培管理;側柏大蚜;雙條杉天牛;側柏紅蜘蛛
中圖分類號:S763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4)06–000-03
側柏是一種常綠樹種,具有耐寒、耐旱、耐貧瘠等優(yōu)勢。隨著北方地區(qū)綠化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側柏在道路綠化、園林建設、荒山治理等方面得到廣泛應用,已成為城市綠化、生態(tài)建設的優(yōu)選樹種。為提高側柏的成活率與生長質量,保護綠化成果,園林維護相關部門要結合北方地區(qū)的氣候環(huán)境,做好側柏栽培管理工作,靈活應用病蟲害防治技術。
1 側柏的形態(tài)特征與生長習性
側柏屬喬木,樹形高大美觀,樹齡長達百年,寓意著“吉祥”。側柏胸徑可達1 m,高度可達20 m以上。樹皮通常呈淺灰褐色,枝條向上四周伸展。幼樹多為卵狀尖塔形樹冠,后向廣圓形轉變。葉長為1~3 mm,呈葉鱗形[1]。
側柏喜光,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和萌芽能力,可生長于酸性、中性等土壤,能夠適應平地、懸崖峭壁等不同地形。若土壤過于干燥和貧瘠,側柏苗木生長速度將會放緩。側柏為淺根性植物,缺乏良好的抗風能力,但具有發(fā)達的側根,壽命較長。
2 側柏栽培管理技術
2.1 采種催芽
當前北方地區(qū)一般采用種子育苗技術。每年10月前后采集成熟后的側柏種子,母樹樹齡應為20~30年。及時晾曬采集的秋果,認真篩選種子,放置在干燥的環(huán)境中貯藏。播前進行消毒和催芽,將種子浸泡在0.5%高錳酸鉀溶液中20 min左右,殺滅種子攜帶的病原體[2]。采用40 ℃的溫水進行催芽,浸泡時間控制在12~24 h之間,避免長期浸泡,否則可能導致種子腐爛,影響后續(xù)出芽。在布袋中放入經過浸泡的種子,每天進行1次淘洗,控制種子含水率。
2.2 選地整地
為促進幼苗生長,應精心選擇育苗地,確保地塊地勢平坦,具有良好的肥力。北方地區(qū)一般在秋季整地,依據(jù)20~25 cm的標準進行深耕,施入60 000~75 000 kg/hm2
腐熟有機肥,增強土壤肥力,為幼苗生長提供良好條件[3]。
2.3 適時播種
北方地區(qū)通常在3~4月播種,可采用做床播種方式,依據(jù)長10~20 m、寬1 m和高15 cm的標準做床。在條播時,條幅可控制在15~20 cm。播后覆蓋適量細沙土,輕輕碾壓,確保種子密切接觸土壤。若地區(qū)容易出現(xiàn)春旱,播種后可覆蓋稻草,保持土壤墑情。
2.4 苗期管理
播后密切關注苗床土壤,調控土壤濕度,如果濕度過低,將會影響出苗率。一般10 d左右種子會出芽,出齊全苗后揭去覆蓋物,適量灌溉。及時清除苗床雜草,避免爭搶水分和養(yǎng)分。在生長期,應定期澆水,保持土壤濕潤。同時,關注幼苗密度,拔除長勢較差的幼苗。進入速生期,幼苗生長速度加快,所需養(yǎng)分增多,及時追施腐熟有機肥或硫酸銨、磷酸二氫鉀等肥料,依據(jù)150 kg/hm2的標準控制追肥量。入冬之前,應充足澆灌,為苗木過冬提供充足水分。
2.5 苗木移植
北方地區(qū)一般在春季移栽苗木,結合實際情況控制移栽密度。盡量將側柏苗木栽植于背風向陽區(qū)域,不要選擇土壤瘠薄、環(huán)境惡劣的區(qū)域,否則易降低苗木成活率。通常選用2年生苗木,苗高60~70 cm,地徑1.0~1.5 cm。為提高移植成活率,可帶原土起苗。先灑水澆灌土壤,在土壤濕潤狀態(tài)下起苗,避免因土壤干燥導致苗木根系損傷。在起苗時,先將苗木根部周圍土壤挖開,在土球底部開挖一周,利用麻袋片、蒲包片等包嚴土球。順利起苗后,認真檢查苗木情況,將斷苗、弱苗清除掉。針對出現(xiàn)損傷的苗木,須及時清理傷口表面的臟污,用小刀平整傷口表面,采用5%的硫酸銅溶液消毒處理傷口,避免傷口部位腐爛[4]?,F(xiàn)場作業(yè)人員要堅持輕拿輕放的原則進行裝車,避免破壞苗木根部土球。
2.6 挖坑栽植
在開挖栽植坑時,應提前確定坑的密度。如果密度過大則會影響苗木成活率。一般來講,依據(jù)1.5 m×
2.0 m的標準控制栽植密度。同時,合理控制坑的大小與深度,充分考慮移栽苗土球的大小,按照土球直徑+50~100 cm的標準控制坑的直徑。在栽植苗木時,先依據(jù)1∶20的比例拌和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與土壤,向坑中撒入藥土,每一栽植坑中拌入1.5 g多菌靈。在坑內放入提前準備好的苗木,確保苗木根部土球處于坑的正中心,扶正球體,使苗木根系舒展。選用肥力較好的壤土、砂壤土進行回填,為苗木生長提供良好條件,提高苗木成活率。在回填時,在坑內均勻覆蓋土壤,密實踩踏,確保土球能夠緊密貼合土壤。完成栽植作業(yè)后,應透水澆灌,滿足苗木根系發(fā)育的水分需求。
2.7 水分管理
栽后及時充足澆灌,間隔7 d再澆灌1次,之后結合氣候環(huán)境、土壤濕度與苗木生長狀況,靈活確定澆灌頻率。在澆灌過程中,應及時扶正倒伏的苗木,做好培土工作。如果地區(qū)經常出現(xiàn)陰雨天氣,要減少澆灌次數(shù),清理栽植地的積水,避免土壤濕度過大影響苗木根系發(fā)育。
2.8 支撐固定
側柏苗木的樹干較高,初次移栽期間根系尚未扎牢,在大風天氣易出現(xiàn)倒伏情況。因此,栽植后應進行必要的支撐固定。在樹干兩側的土壤中打入2根木樁,依據(jù)樁長1/3的標準控制打入深度,按照80~120 cm的標準控制地面高度,確保支撐樁、樹干處于同一直線。
2.9 割灌除草
側柏栽植區(qū)域的環(huán)境條件較好,易滋生灌木雜草,
影響苗木生長。因此,在栽植后3年內,應密切關注側柏栽植區(qū)域的雜草情況,及時除去灌木和雜草,避免雜草爭搶苗木的養(yǎng)分和水分,促進側柏苗木的健康生長。在撫育管理過程中,要割除苗木周邊1 m2范圍內的灌木雜草,控制灌木留茬高度在5 cm以內,連根鏟除各類雜草[5]。夏秋季節(jié)雨水較多,雜草滋生較快,應及時開展除草工作,改善土壤吸水性與透氣性。
2.10 定株疏伐
為促進側柏苗木生長,應在苗木4~6 m高度時開展定株疏伐作業(yè),依據(jù)“去弱留強、去密留疏”的原則伐除長勢較差的苗木,保留干形通直、生長粗壯的優(yōu)勢單株。同時,定期處理一株多干的苗木,將生長潛力較強的主干保留下來。側柏的冠幅偏小,若林木密度過大,將會影響側柏的生長質量。因此,在撫育管理過程中,綜合采用生態(tài)疏伐、透光疏伐等方式調整林分密度。
3 側柏病蟲害防治技術
3.1 側柏葉枯病
側柏葉枯病一般在春季發(fā)生,當年生新葉是病原體的主要侵染部位。葉片遭侵染后,翌年方才枯萎和脫落,具有較長的潛伏期。每年夏季前后,黑色顆粒狀物出現(xiàn)于枯死鱗葉和細枝上,若天氣較為潮濕,會以橄欖色杯狀物形態(tài)顯現(xiàn)。受害鱗葉的中部、莖部先失黃,之后全葉變黃枯萎。側柏細枝轉變?yōu)楹稚?,多呈斑狀,樹冠內部與下部受害較為嚴重。植株染病后,樹冠凋枯如火燒狀,大量病葉掉落,部分枝條枯死。若不及時防治,可出現(xiàn)全株枯死現(xiàn)象。側柏葉枯病的病原體在被害葉片中越冬,癥狀大多于3月顯現(xiàn),每年侵染1次。部分林區(qū)土層淺薄,缺乏良好的條件,側柏的長勢較弱,往往為發(fā)病中心。若林區(qū)林分密度較大,病害往往更為嚴重。此外,季節(jié)氣溫、降雨量也會對病害發(fā)生發(fā)展產生影響,若夏季溫度較高,雨水較多,次年病害更為嚴重。
針對葉枯病,應做好栽培管理工作,依據(jù)側柏生長習性調控土壤濕度,及時施肥,增強苗木長勢。同時,做好修枝間伐工作,改善苗木生長環(huán)境。在病害高發(fā)期,可噴施40%百菌清500倍液或40%多菌靈500倍液進行防治[6],或在6月中旬前后使用殺菌劑、煙劑進行防治。
3.2 紫色根腐病
紫色根腐病又稱紫紋羽病,苗圃或積水林地較為常見。病害發(fā)生后,苗木容易枯死,成年株的長勢衰弱,甚至死亡。側柏的根部與莖基部是病害主要發(fā)生部位,病菌侵入幼嫩新根后,向側根及主根逐漸擴展。初期有黃色不定型斑出現(xiàn)在病根表面,皮層一般為褐色狀態(tài)。病害加重后,濃密的紫色絨毛狀菌絲膜覆蓋根表面,且有紫色根狀菌索和小型半球狀菌核形成。進入病害后期,根部皮層逐漸腐爛。被害植株的葉片變黃,枝條節(jié)間長度與正常植株存在差距,植株長勢衰弱。病菌存活在病根上,菌核具有較強的抵抗力,存活時間較長[7]。土內或土表的菌索與健康樹根接觸后直接侵入,與其他苗木根部接觸后相互傳染。若林地缺乏良好的排水條件,低洼潮濕,發(fā)病率往往較高。
針對紫色根腐病,應嚴格檢查栽植苗木,剔除病害苗木。利用1∶1∶200的波爾多液浸泡可疑苗木的根部,持續(xù)1 h左右,或利用1%硫酸銅浸泡3 h左右。經過消毒處理后,使用清水對苗木根部進行清洗。育苗過程中要重視苗圃管理,提前開挖排水溝渠,避免出現(xiàn)積水。及時挖除病株,利用2.5%硫酸亞鐵溶液或20%石灰水對土壤進行消毒處理。部分林木病情較輕,可切除病根部,使用0.1%升汞水對切面進行消毒處理。
3.3 側柏毒蛾
側柏毒蛾是一種較為常見的食葉害蟲,側柏的嫩芽、嫩枝與老葉是主要為害部位。苗木受害后,枝梢逐漸發(fā)黃變干,干枯狀明顯,長勢衰弱,甚至3年內不長新枝。北方地區(qū)每年可發(fā)生2代,蟲卵及幼蟲在樹皮縫和葉片上越冬,翌年春季開始孵化活動,大量啃食苗木葉片,甚至食光嫩枝的韌皮部,吃光整株樹葉,最終導致苗木死亡。幼蟲一般在夜間活動,白天在樹皮下或樹內潛伏,晚上遷移。
針對側柏毒蛾,可利用害蟲的趨光性,采用黑光燈進行誘殺。每年在蟲害高發(fā)期設置黑光燈,集中誘殺成蟲。春季可采用人工方式刮樹皮,消滅潛伏在樹皮樹縫的幼蟲。幼蟲一般集聚在樹木上,可搖動樹木震落及消滅幼蟲。側柏毒蛾的天敵生物較多,工作人員可引入蜘蛛、寄生蠅等害蟲天敵,控制蟲害蔓延。鳥類、螞蟻、胡蜂等也是側柏毒蛾的天敵生物,在林區(qū)管理與病蟲害防治過程中,應注意保護這些天敵生物。此外,若當?shù)叵x害較為嚴重,可在幼蟲期噴施50%辛硫磷1 000倍液、40%乙酰甲胺磷乳油1 000倍液等
藥物[8]。
3.4 側柏大蚜
側柏大蚜是一種常見害蟲,主要為害側柏幼苗與側柏綠籬。蟲害嚴重時,側柏嫩枝上密布一層蟲體,害蟲排泄大量蜜露,不僅影響幼樹生長,還可能引發(fā)煤污病。北方地區(qū)側柏大蚜每年可發(fā)生10代,蟲卵在側柏枝葉上越冬,翌年春季蟲卵孵化,5月幼蟲開始遷飛擴散,每年5—6月、9—10月是害蟲的高發(fā)期。苗木被害后,容易因失水而干枯死亡。
針對側柏大蚜,可利用七星瓢蟲、蚜小蜂、草蛉等天敵生物進行控制。在日常管理過程中,要注意保護天敵生物。若當?shù)叵x害較輕,春季可使用清水沖刷蟲體,這樣既可以減少害蟲數(shù)量,又不會威脅天敵生物的繁殖存活。若蟲害較為嚴重,可使用20%康福多濃可溶劑5 000倍液或25%阿克泰水分散粒劑等藥液進行噴施防治。
3.5 雙條杉天牛
雙條杉天牛也被稱為“老水牛”,北方地區(qū)一年發(fā)生1代,每年3—5月出現(xiàn)成蟲。成蟲蛀蝕木質部,咬破樹皮后爬出。成蟲具有較強的飛翔能力,一般在14~
22 ℃的天氣下活動。幼蟲蛀蝕樹皮,之后對木質部進行啃食,導致木質部表面形成了多條彎曲扁平坑道,排出大量黃白色糞屑。苗木被害后,傳導功能會受到影響,樹皮易剝落,上部逐漸枯死,甚至整株死亡。近年來,北方地區(qū)的雙條杉天牛蟲害逐漸嚴重,長勢偏弱的側柏缺乏良好的抵抗力,受害往往更加嚴重。
針對雙條杉天牛,應做好苗木撫育管理工作,補充水分、養(yǎng)分,增強苗木長勢與抗性。冬季可將蟲害木、衰弱木等伐除掉,改善林分疏密度與透光條件,促進苗木生長。同時,全面清理枯枝落葉,減少蟲源。在進入產卵高峰期前,可對2 m以下的樹干進行涂白處理,防止成蟲產卵。如果發(fā)現(xiàn)苗木遭到幼蟲為害,可刮破樹皮對幼蟲進行搜殺,或對流脂處進行敲擊,使初孵幼蟲得到殺滅。此外,若蟲害較為嚴重,可在初孵幼蟲期向流脂處、3 m以下樹干重點噴施25%殺蟲脒水劑100倍液等藥物,保護或引入紅頭繭蜂、腫腿蜂等天敵生物,從而有效控制蟲害。
3.6 側柏紅蜘蛛
紅蜘蛛具有較強的繁殖能力,喜群居,對側柏苗木的危害極大。紅蜘蛛在土縫及雜草根部越冬,春暖時開始活動,主要側吸側柏葉片背面葉脈處的汁液。紅蜘蛛一年可發(fā)生十多代,每年3—4月為蟲卵孵化期。4月下旬天氣轉暖,紅蜘蛛沿著樹干向側柏苗木上遷移。側柏葉片被害后,逐漸發(fā)黃與脫落。紅蜘蛛具有較快的發(fā)育速度和極強的適應性,是不容忽視的一種蟲害。
針對側柏紅蜘蛛,可在蟲卵孵化前對樹皮進行刮除與燒毀,之后涂白樹干,使大部分越冬卵得到殺滅。越冬卵孵化后先聚集在地面雜草上,在早春季節(jié)可進行翻耕除草作業(yè),清理地面雜草。紅蜘蛛的天敵生物較多,可保護或引入捕食螨類、中華草蛉等天敵,這些天敵捕食量較大,可有效控制紅蜘蛛種群數(shù)量。若蟲害較為嚴重,可均勻噴施15%噠螨靈乳油2 000倍液、40%三氯殺螨醇乳油1 000倍液等藥物。
4 結束語
常綠樹種側柏在北方地區(qū)栽植廣泛,其具有凈化空氣、美化環(huán)境等作用,可有效改善城市生態(tài)環(huán)境。在側柏栽培管理過程中,要充分考慮當?shù)貧夂驐l件與側柏生長規(guī)律,科學開展育苗、栽植、撫育等各項工作。同時,總結當?shù)貍劝爻R姴∠x害發(fā)生特點,靈活應用多種有效防治技術,準確把握防治時機,避免病蟲害威脅側柏苗木的存活與生長。
參考文獻
[1] 楊亨珍.北方地區(qū)側柏高效栽培技術[J].農業(yè)科技與信息, 2023(2):108-110.
[2] 洪彥龍.側柏栽培技術及撫育管理[J].種子科技,2022,40 (14):106-108.
[3] 張立根.隰縣地區(qū)荒山造林中側柏種植技術的應用[J].天津科技,2022,49(1):55-57.
[4] 黨建業(yè).荒山造林中側柏栽植技術分析[J].河南農業(yè),2023 (2):21-23.
[5] 康春生.側柏育苗及撫育管理技術探討[J].江西農業(yè),2022 (2):89-90,93.
[6] 尹中偉.太行山林區(qū)石質山地側柏造林技術[J].山西林業(yè), 2023(1):36-37.
[7] 張小虎.側柏常見病蟲害及防治技術探析[J].種子科技, 2022,40(15):94-96.
[8] 李其圓,賈繼安.側柏病蟲害防治關鍵技術[J].世界熱帶農業(yè)信息,2023(6):87-89.
收稿日期:2024-03-01
作者簡介:劉佳(1992—),女,北京人,中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為園林工程及園林養(yǎng)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