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創(chuàng)作的中篇小說《刑警老鬼》,是寫一個刑警隊長為了破案,嘔心瀝血,割舍自己的感情生活,甚至做好了犧牲自己的準備的故事。為了寫好這部作品,我曾經深入到刑警隊,有時候甚至跟著他們一起破案子、分析案情。告別的時候,我跟他們挨個擁抱,表達我的情感。其實寫作對象就應該是最好的朋友。我寫了足足有一個多月,很多時候寫不下去,不知道刑警隊長的結局是什么樣。我很少這樣,一般都是想好了開頭和結尾才創(chuàng)作的,這次卻陷入了盲區(qū)。我記得采訪刑警的時候,就覺得他們也是一群活生生的人,也有七情六欲,也有委屈的時候,但是更多的就是一種責任和擔當。我和他們聊天,有時候覺得很興奮。有一次他們出去吃飯就在飯館里和幾個毒販碰在了一起,而且按照要求應該刑警多于罪犯才能上前抓捕,但是他們就在一對一的情況下奮然撲了過去。我問過他們,那時候害怕不害怕,因為不知道這幾個毒販有沒有帶家伙。他們笑著對我說:“那時候顧不得想這么多了,就是一個字,抓!”
我不想重復自己,更想寫一種別樣的生活。因為生活的內容太豐富了,我就想到了寫干刑警工作的人——一個生活在基層的刑警。這幾年,文學創(chuàng)作關注老百姓的少了,寫作出現了貴族化和小資化的傾向。即便是寫生活,也總愛寫寫光怪陸離的場景,或者與老百姓完全沒有關聯的生活。我一直在琢磨,小說的筆觸寫社會,可社會的發(fā)展變得如此迅速,各種生活景象撲面而來。關鍵是作者如何捕捉到社會的敏銳點,以及老百姓的內心深處。現在的小說題材重復,手法也在撞車,故事不新鮮,人物不感動。一位參加過文學評獎的評委也對我發(fā)出感慨,即便是獲獎的小說也有題材相撞、故事差不多的現象。怎么就造成了這種尷尬局面呢?怎么寫著寫著就都朝一條路上走呢?讀者看完小說,總覺得在什么地方看過,或者看完了以后失望地說,還不如我看到的生活精彩。過去說,寫小說一定要有生活,現在則是一定要有精彩的生活,比讀者看到的生活更讓人震撼。我是寫小說的,知道要寫出震撼很難,做到比讀者看到的生活精彩也不易。其實寫都市小說表面載體是在講故事,實際上故事只不過是載體和平臺,在故事里面它的包含量很大,提供的信息量也很充足很多元。一些新思維、新的生活方式、新的社會導向、新的觀點都要包含在里面,只是作家把觀點和旨意全都糅在了故事層面上。我聽見一個文友說:作家在寫都市小說上比什么?比你有沒有一種啟發(fā)人、啟發(fā)社會的觀點。沒有觀點,就沒有文學的社會影響力。我在創(chuàng)作這部《刑警老鬼》的小說里塑造了一個執(zhí)著的人,他不自私,他甚至犧牲自己的家庭和愛情。我不希望刑警隊長孤獨,我給了他對生活的希望,對愛情的希冀。著名作家蔣子龍說過,一個作家關鍵要有想象力。小說創(chuàng)作就是這樣,它可以不受任何拘束,可以浮想聯翩,那么讀者才有了跟你享受的可能,才能產生共情。想象力不是走怪誕的路,是對生活的再理解,是把本來就很復雜神奇的生活再現。一個作家關鍵是如何把小說寫得更加精彩,更加富有陌生化和新鮮感,更加有文化韻味,更加有精粹的地域情懷。刑警隊長對生活和事業(yè)的執(zhí)著就是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小說構思,但蘊含著中華傳統(tǒng)文化做人做事的東西,我選擇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