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港,是一個平淡無奇的地方,準確來說,是一個無人問津的地方。這里沒有宏偉的高樓大廈、筆直的高速公路和智能的IT新城;這里只有連綿起伏的高山、一眼望不到頭的森林和充滿人情味兒的老房子。我,就出生在這里。
龍港,在浙江溫州,那里阡陌交通。印象中,這里有吃不完的粽子、炸魚,走不盡的蜿蜒小路,上不完的學(xué),以及要不完錢的乞丐。
人 "情
在這里,有形形色色的人:西裝革履的領(lǐng)導(dǎo)、提著包的上班族、匆忙趕校的學(xué)生,以及一邊悠閑聊天,一邊踩著縫紉機的老人家們……
我們住的都是落地房,鄰居之間總是互幫互助。比如:甲方家里的雞生了幾十個蛋,甲家一定會挑十幾個上好的蛋分給左鄰右舍,而鄰居也會給甲家送上自己種的水果、蔬菜之類的。亦或乙家的衣服壞了,鄰居剛好是做縫衣服的活,那么一定會大方地縫好乙家的衣服。當(dāng)然,鄰居之間也可以互相登門拜訪,但大部分都是小孩子太無聊找人玩,回家后,因太晚了,總也免不了被家長用棍子一頓“伺候”。這絕不是口說無憑,因為我就經(jīng)歷過好幾次。
家
早在幾年前,那座熟悉的、親愛的老房子就被無情的挖土機掘為了平地??粗呀?jīng)被圍墻隔絕的家,只能望而止步:難道這熟悉的房子,就沒有了嗎?一股悲傷涌上心頭,我鼻尖一酸,恨不得斥責(zé)自己:“為什么?為什么當(dāng)時不記錄每一刻,為什不把每個角落、物件都拍下來?”我們的房子呀,我早已熟悉了這里的一切,甚至可以閉著眼睛走上走下四層樓。可是,一切都來不及了!
這老家的房子原先是裝修過好幾次的,一開始一樓是和隔壁連在一起的,中間有一扇門,可以隨意進出。隔壁一樓是我們家的,原來有個可以推拉的玻璃門,我小時候會時不時撞上去,桌子上有三四臺老式電腦,我經(jīng)常與我的哥哥姐姐在那打游戲。電腦旁是一臺打印機,后來打印機、電腦都搬走了。其次我們家一樓是被一個人租走了,兩邊放了許多幾米長的、粗粗的膠卷,我經(jīng)常爬到上面去玩,因此那上面總有我的腳印。后院堆滿了雜物,還有一個魚缸,我常??粗切┐蠛隰~在里面游。
走過蜿蜒曲折的樓梯,左邊是個廚房,一張紅木做的餐桌放在樓梯邊上,往右一直走到盡頭,是我阿太的房間,里面一直有一股好聞的檀香味。美中不足的是,旁邊是一個洗手間。每次放學(xué)回家,我把鞋輕輕往鞋架上一放,然后躡手躡腳地走上樓,有時會突然嚇我媽媽一跳,但更多時候是溜回自己房間讓她等一陣子。
穿過蜿蜒的樓梯,便站在三樓的中心。左邊是爸爸媽媽的主房間,右邊是姐姐的房間。一臺空調(diào)、一個浴缸、一臺電視、一張床、一個衣柜、一個洗手間,這大概就是主要的物件了吧!記得那個浴缸還可以收聽全國各地的報道,也能聽歌,以至于我洗澡時不時地大吼幾嗓子。從三樓往下看,有一片水泥地,可以從二樓廚房鉆進去,我記得以前還往那里吐了一顆西瓜籽,后來竟真的長出來一個小西瓜!雖然是野生的,但我仍興奮不已。
打開兩扇門,會發(fā)現(xiàn)四樓極大,右邊是我的睡覺房,這里有一個朝南的陽臺,我經(jīng)常寫完作業(yè)就鋪張毛毯在這兒曬太陽。左側(cè)是一個雜物間,里面的一張蹦蹦床、幾套漫畫書承載著我童年的回憶。再往前走,是到了大陽臺,有兩個洗衣臺,還有一個魚缸。這里冬暖夏涼,冬天曬太陽,夏天就在那里打水仗。在陽臺的一角,滿是我小時候種的幾十盆多肉、一棵梨樹,四五株向日葵,那向日葵金燦燦的,天天朝著太陽笑、朝我笑。
別以為這房子只有四樓,其實有五樓呢!只要一把梯子,就可以上去,上去之后,有幾臺空調(diào)散熱機,還有滿屋的磚瓦,那角落滿是苔蘚,似乎是訴說著當(dāng)年的歷史。站在屋頂,可以嗅到一絲從鰲江吹來的海風(fēng)。頭頂是隔壁養(yǎng)著的自由飛翔的鴿子。從這里,可以看到整個龍港:文衛(wèi)路、建新路、百有街、龍躍路、龍翔路、人民路、海港路、西一街……真是數(shù)也數(shù)不盡。
生 "活
“冰——糖——葫蘆,糖——葫蘆!”“冰箱、電視、電腦、洗衣機、電瓶車、摩托車,高價回收——”隨著一聲聲熟悉的叫賣聲,說明新的一天已經(jīng)開始了,緊接著是隔壁的炒菜聲、自行車的鈴聲和媽媽叫我的起床聲。
我最喜歡、最享受的事情就是從儲蓄罐里抽些零錢,在大街小巷上閑逛了。我可以和隔壁的小狗玩耍,可以聽樹上的小鳥演唱,也可以去小賣部買零食吃。散步于青石巷,聆聽腳步踏在石板上的清脆回響,小溪的潺潺流水,江水拍打礁石的激情回響,青草的芬芳,人間的嘈雜,樹枝的搖曳,都在歡迎我。
踏入一家早餐店。龍港是一家高收入、低消費的城市。比如,這早餐店一籠小籠包在杭州要十塊錢,在這兒只要五塊錢,我點了二十個煎餃來應(yīng)付我的胃,只花了五塊,真是便宜!再往前走,有一家“十足”,過了“十足”,有許多服裝店;往右轉(zhuǎn),會有一個小門,打開門,另一幅景象出現(xiàn)了。這里充滿著人間煙火,燈紅酒綠,到處彌漫著烤羊肉串、炸魚的香味,這些都是小攤販,而門之外是另一條美食街,我總喜歡來這里吃串串,每次都是我哥帶我來這里吃,吃完后還可以點杯奶茶解膩,什么臭豆腐、烤魚、豆腐腦、羊肉串,都是我的最愛,而這些,在杭州,我就沒再吃過了。
在龍港,我讀過好多所學(xué)校,光是幼兒園就換過三個,接觸最多的就是國學(xué)教育這塊,幼兒園老師經(jīng)常讓背《百家姓》《詩經(jīng)》之類的,上了小學(xué)就沒再背過什么“天地玄黃,宇宙洪荒”之類的了。小學(xué)六年,這里有我最親愛的老師們,還有陪伴我六年的同學(xué)們,我真的好想他們!
我出生在瑞安,生活在龍港,生長在鰲江。真的,一直到現(xiàn)在,我再沒有吃到過那條美食街上的食物——也不再看到過那我住過的房子了。
龍港,我的故土,這里養(yǎng)育著我的阿太,如今也埋著我的阿太,是這片土地養(yǎng)育了我,我驕傲,我是龍港人!
(指導(dǎo)老師:陳治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