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爾第1866 年完成的大歌劇(Grand Opera) 《唐卡洛斯》(Don Carlos ),是他晚期創(chuàng)作鼎盛時期的作品之一。法國文學家與戲劇腳本作者約瑟夫· 梅里(Joseph Méry)和法國劇院經(jīng)理與腳本作者卡米爾· 杜洛克(Camille du Locle),根據(jù)著名德國劇作家、詩人和哲學家弗里德里?!?席勒 (Friedrich Schiller)的德語戲劇《西班牙王子唐卡洛斯》(Don Carlos, Infante of Spain )改編創(chuàng)作了法語歌劇《唐卡洛斯》,之后它很快被譯成意大利語。威爾第曾多次對作品進行修改,并推出過一些不同的版本。許多人認為這部五幕歌劇是威爾第最偉大的作品,但劇情的撲朔迷離和諸多問題,使它在20 世紀上半葉從未見諸舞臺,直到1950 年作品才得以在大都會上演。
由巴黎帝國歌劇院(Théatre Impérial de l’Opéra,即巴黎歌劇院)委托制作的《唐卡洛斯》, 于1867 年3 月在勒佩萊蒂埃廳(Salle Le Peletier) 首演(注:勒佩萊蒂埃廳從1821 年直至1873 年被燒毀時為巴黎歌劇院所在地)。1867 年意大利皇家歌劇院(Royal Italian Opera)在科文特花園首演了意大利語版本,后來英國皇家歌劇院在1933 和1958 年分別上演了不同的意大利語版本,又在1996 年上演了與巴黎夏特萊劇院(Théatre du Chatelet)合作的法語版本。英國戲劇與電影導演尼古拉斯· 海特納(Nicholas Hytner)的這個制作于2008 年首演,2023 年6 月丹· 杜納(Dan Dooner)的第4 個復(fù)排版上演(杜納曾為英國皇家歌劇院的其他幾部作品擔任復(fù)排導演)。
這一涉及愛情、忠誠、友誼和王室、政治、戰(zhàn)爭、宗教的故事十分錯綜復(fù)雜,它雖涉及歷史上的真實人物,但大部分為虛構(gòu)。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的長子卡洛斯與他深愛的法國公主伊麗莎白已訂婚,但她父親為確保法國和西班牙間的和平,把她嫁給了西班牙國王。卡洛斯的朋友羅德里格安慰激勵意志消沉的王子,發(fā)誓對他永遠忠誠并與他一道致力爭取西班牙統(tǒng)治下的佛蘭德斯獲得自由,但在羅德里格被國王委任為知己時兩人的關(guān)系一時有些緊張。與此同時,愛上卡洛斯的伊麗莎白的伴侶埃博利公主在知道卡洛斯對繼母的戀情時,向國王秘密揭露。大審判官讒言國王羅德里格推動佛蘭德斯人爭取自由,卡洛斯被捕,羅德里格被殺。最后,國王父親的鬼魂出現(xiàn),告訴眾人唯有在天堂才可避免苦難。
出色演員陣容中的璀璨明星
挪威抒情戲劇女高音麗茲· 戴維森(Lise Davidsen)飾演法國國王女兒、瓦盧瓦的伊麗莎白。事業(yè)輝煌的戴維森是當今國際歌劇界瓦格納和施特勞斯作品的主要詮釋者,當觀眾獲知她將首次飾演威爾第作品中的角色時更是翹首以待,而他們的熱望也得到了令人興奮的回報。
以嗓音異乎尋常的優(yōu)美強大而著稱的戴維森, 在這一以抒情為主的角色中刻意控制音量,使自己不會壓倒其他歌手。戴維森的聲音擁有神奇的多樣性與豐富色彩,明亮華麗的高音震懾耳鼓、中低音深沉醇美。開始時,她以極其微妙與細膩輕柔的演唱表現(xiàn)出少女的快樂、熱情與浪漫,隨后為表現(xiàn)失去愛的痛苦心碎及成為王后之后的全力以赴,戴維森的演唱放射出近乎超自然的生命力。從高音到中低音域,戴維森所有樂句的表達完美無瑕,最低音域中的空靈漂浮極其優(yōu)美,釋放出溫暖熾熱的持續(xù)高音,輕松地籠罩于合唱團和樂隊之上,令人驚嘆。開場楓丹白露場景中與卡洛斯的二重唱“何等的愛, 何等的熱情”熱切而有分寸;二幕里伊麗莎白告別忠誠侍女時“別哭,我的同伴”的悲傷詠嘆調(diào)真摯深情、催人淚下。在五幕最為苛刻的大詠嘆調(diào)“深知虛空的你”中,她以聲音的全部色彩釋放出了角色在悲傷和困境中所壓抑的所有情感,弱音令人顫抖,吐詞的感性使人陶醉,巔峰時超能量高音的巨大聲浪在劇場內(nèi)產(chǎn)生的共鳴與撞擊,令人震撼—— 這是當晚最大的亮點。觀眾在聆聽這首長詠嘆調(diào)時完全屏住呼吸,甚至沒有一聲輕聲咳嗽,鴉雀無聲的劇院里直到詠嘆調(diào)最后一個音結(jié)束后才爆發(fā)出觀眾長時間極其熱烈的掌聲與歡呼。
戴維森以出色的演技,完美詮釋了伊麗莎白從開始時的無憂無慮、與卡洛斯的一見鐘情,到不情愿地嫁給西班牙國王時的憂心忡忡,再到成為虔誠和嚴格遵循道德規(guī)范的謹慎忠誠王后的轉(zhuǎn)變。舞臺上承受情感煎熬但被責任感壓倒的伊麗莎白,盡顯帝王般的高貴尊嚴,戴維森的表演是角色情感旅程的完美呈現(xiàn),她是劇中當之無愧的明星。
戴維森2019 年在皇家歌劇院《費岱里奧》中的利奧諾拉和2022 年維也納歌劇院《彼得· 格萊姆斯》中的艾倫· 奧福德均搶走了喬納斯· 考夫曼的風頭,今年1 月她在皇家歌劇院《湯豪舍》中的伊麗莎白亦使其他同場的角色黯然失色。之后的幾年里她將在大都會和拜羅伊特劇院出演瓦格納歌劇。有專家認為,她是繼瑪麗亞· 卡拉斯(Maria Callas)之后最偉大的戲劇女高音。在欣賞過的杰出女高音中,我感到戴維森的非凡之處在于,她那高音在沖及頂峰時依然輕松華美,毫無刺激耳鼓的“利刃”之感,是其他人無法企及的。
飾演卡洛斯的是美國男高音布萊恩· 賈格德(Brian Jagde)。賈格德2015 年在英國皇家歌劇院的《蝴蝶夫人》中以平克爾頓一角首秀后,又在其他幾部歌劇中飾演主要角色。他的高音洪亮優(yōu)美, 演唱不乏英雄主義和激情,且因職業(yè)生涯初期的很長一段時間里作為男中音演唱,使他的中低音域豐富深沉??逅归_場的詠嘆調(diào)最為夢幻敏感,但賈格德注重音量而非優(yōu)雅,導致聲音過大,在與伊麗莎白的愛情二重唱中欠缺熱情,很難讓人感覺到這是一位極富理想主義的王子。但隨劇情發(fā)展和逐步深入角色后,他自信地表現(xiàn)出了一定的浪漫魅力和理想主義。賈格德的第一個真正令人興奮的高音是在三幕里卡洛斯向喬裝為伊麗莎白的埃博利公主傾訴愛意之時;最后一幕中他與伊麗莎白告別時的二重唱“我們會在一個更美好的世界里見面”優(yōu)美堅定,與羅德里格的二重唱也非常振奮人心。賈格德在分析角色時說,卡洛斯“很多時候都是一個軟弱的角色……我的目標就是找到力量, 這很有挑戰(zhàn)性”。賈格德有自然的舞臺表現(xiàn)力,比較令人信服地描繪了失去心上人的卡洛斯在羅德里格的鼓勵下,將痛苦消極轉(zhuǎn)變?yōu)榕c他共同推進佛蘭德斯自由的積極,喚起觀眾對他困境里某些軟弱之處的同情。他在為佛蘭德斯人向國王請愿和對峙時表現(xiàn)出充分的自尊和性格強大的一面,但與戴維森的伊麗莎白間的互動缺乏磁場——賈格德的卡洛斯瑕瑜互見。
意大利男中音盧卡· 米凱萊蒂(Luca Micheletti) 首秀英國皇家歌劇院,出演卡洛斯的忠實朋友波薩侯爵羅德里格。米凱萊蒂曾在多部作品中出演主要或重要角色,也曾在一些音樂節(jié)上演唱,他清澈的嗓音柔和優(yōu)雅,充滿活力的演唱優(yōu)美動人,在與菲利普二世抗衡時表現(xiàn)出足夠的力量,與卡洛斯充滿熱情的二重唱里優(yōu)美的中音與賈格德明亮的高音完美融合,激動人心。最后一幕在監(jiān)獄探望卡洛斯的場景里一首詠嘆調(diào)“對我來說至高無上的日子已經(jīng)到來”雖充滿激情,但高音未能完全承受住挑戰(zhàn), 從而未能完美表現(xiàn)垂死的痛苦。不過同一幕中“聽著,卡洛斯”中一些低沉樂句營造出非常情緒化的動人場景。他飾演的羅德里格安靜謙遜、自信而充滿活力,但肢體動作與賈格德飾演的卡洛斯相似, 僅限于一些普通的和有時并無真正意義、稍嫌僵硬的手勢。米凱萊蒂的抒情嗓音對威爾第男中音來說偏輕,但尚年輕的他還會成長發(fā)展,可說是一次不俗的首秀。
被譽為威爾第典范女中音的俄羅斯女中音尤利婭· 馬托奇金娜(Yulia Matochkina) 飾演愛上卡洛斯的國王情婦埃博利公主。曾在俄羅斯的幾個國際聲樂大賽中獲獎的馬托奇金娜,自2008 年成為馬林斯基青年歌劇演員學院(Mariinsky Theatre Academy of Young Opera Singers)獨唱演員后,隨劇院到訪過一些歐洲國家演出,這是她在英國皇家歌劇院的首秀。她充滿力量的聲音優(yōu)美醇厚,二幕中的“面紗之歌”雖輕盈有余但裝飾音的敏捷靈巧不足,三幕被卡洛斯拒絕后在“你徒勞逃脫了我的憤怒”中發(fā)誓要報仇的熾烈十分精彩,四幕里她在音域豐富廣泛的大詠嘆調(diào)中詛咒自己的美麗和驕傲,并決心嘗試拯救卡洛斯時,充滿情感的演唱充分展示出角色的性格,高音飽滿、鏗鏘有力,色彩陰暗的低音區(qū)又絲絨般柔滑。雖然她最后的高音稍欠力量而略顯美中不足,但依然贏得了觀眾的熱烈掌聲。馬托奇金娜巧妙演繹了從單相思、嫉妒與憤怒,到?jīng)Q心復(fù)仇但之后又悔恨的埃博利公主。如她自己所說,“埃博利角色所包含的一切都充滿了巨大能量”,她飾演的埃博利公主完美襯托了戴維森的伊麗莎白。
飾演國王菲利普二世的是加拿大男低音約翰·雷利亞(John Relyea)。雷利亞的歌劇生涯長達30 余年,足跡遍布包括英國皇家歌劇院在內(nèi)的世界一流大歌劇院,2022 年他還曾在英國國家歌劇院《萊茵的黃金》中飾演沃坦。雷利亞色澤黯淡的音色十分獨特,渾厚宏偉而富特殊光澤。他在四幕的大詠嘆調(diào)“她從來沒有愛過我”中注入了一些沙啞嗓音,以加劇表現(xiàn)國王內(nèi)心的悲情抑郁,很難不令人同情他的孤獨怨艾。這位暴躁專制、冷血殘酷的國王,其帶著威脅徘徊時的自憐與憤怒時的暴虐對比鮮明。他在懷疑王后與卡洛斯有染時咄咄逼人,但之后立即后悔對她的無端指控,顯示出他人性的一面。這是歌劇中最偉大的男低音角色之一,雷利亞以感人歌唱和出色表演頗有深度地詮釋了國王,令人十分印象深刻。
嗓音宏偉陰暗的烏克蘭男低音塔拉斯· 施通達(Taras Shtonda)飾演令人毛骨悚然的大審判官。年邁失明的大審判官步履蹣跚、渾身顫抖,在與國王對峙時的無情專橫充滿邪惡與威脅,制造出極為緊張的舞臺氣氛。施通達將角色的惡毒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匈牙利- 羅馬尼亞男低音亞歷山大· 科佩齊(Alexander K?peczi)飾演以神秘僧侶現(xiàn)身的卡洛五世(Carlo V)的鬼魂。他的嗓音響亮深沉,演唱威嚴十足亦不乏溫和。青年藝術(shù)家項目2022-2023 演出季演員、加拿大女高音莎拉· 杜弗蘭(Sarah Dufresne)在三幕異教徒被燒場景里,自幕后傳出的“飛向天堂,飛翔,可憐的靈魂,享受主的平安”, 短短一段非常甜美。同為青年藝術(shù)項目演員的蘇格蘭男高音邁克爾· 吉布森(Michael Gibson)扮演的萊爾馬伯爵,輕快抒情的歌聲令人非常愉悅。杜弗蘭和吉布森均在劇院的一些作品中飾演過支持角色,出演要求更高的角色只是時間問題。英國女高音艾拉· 泰勒(Ella Taylor)飾演的伊麗莎白的侍童特巴爾多的唱演也很不俗。
戲劇性對比強烈的舞臺
故事在英國舞臺與服裝設(shè)計鮑勃· 克勞利(Bob Crowley)設(shè)計的顏色為黑、紅和金的簡潔現(xiàn)代布景和16 世紀西班牙服裝,以及馬克· 亨德森(Mark Henderson)設(shè)計的燈光下展開。不同場景中的背景、色彩與燈光的強烈對比,意在增強戲劇性沖突: 教堂的外觀金碧輝煌,但飾有兩個天使塑像祭壇的陰暗內(nèi)部令人感到幽閉壓抑。具有鄉(xiāng)村風格的宮廷花園里,身穿黑色長裙的女士們手持紅扇載歌載舞, 國王的昏暗書房和卡洛斯的監(jiān)獄同以鏤空的鐵灰高墻作背景,大審判官的紅色長袍帶來恐懼和壓迫感。以斜光制造的陰影令人回味,某些孤立照明增強了戲劇性氣氛和強度。在羅德里格對國王大膽闡明自己立場、反對他對佛蘭德斯的暴虐統(tǒng)治時,背景燈光從淺紅漸遞為鮮紅,以表現(xiàn)血腥與恐怖。劇中唯一令人賞心悅目的布景是開場時楓丹白露的積雪林地和綠色針葉樹。三幕教堂前舉行公眾慶祝游行和燒死異教徒的場景有些混亂,很難判斷人群中孰為同情者,孰為敵視異教徒。
克勞利占主導地位的黑、紅和金色增強了故事不可調(diào)和對立的強度,華麗但有些俗氣,不若2014 年薩爾茨堡音樂節(jié)(Salzburg Festival)德國戲劇與歌劇導演彼得· 斯坦因(Peter Stein)制作的布景那般既簡潔典雅又恢宏大氣。
動人音樂充滿激情
歌劇院樂團在首秀的法國指揮家貝特朗· 德· 比利(Bertrand de Billy)的棒下完美控制了音樂的節(jié)奏和音量,技巧高超、演奏精湛。德· 比利對樂譜令人驚嘆的色彩、波動的戲劇性脈搏給予了必要關(guān)注,成功展現(xiàn)強調(diào)了威爾第這一作品獨特的戲劇性與激情,并為演員的大詠嘆調(diào)提供了富有表現(xiàn)力所需的空間。小提琴、木管樂器和作為強大支撐的銅管樂器關(guān)鍵時刻的精彩獨奏,出色展現(xiàn)出音樂的細微差別與宏偉氣勢。伴隨充滿戲劇沖突的音樂如此動人,因而并未使人感到歌劇“馬拉松”般冗長。不過某些情節(jié)的處理略欠史詩般的震撼宏偉和悲劇性的陰暗沉重,明顯的如四幕中國王與大審判官之間對抗時緊張壓迫性氣氛的音樂力度不夠令人震懾。威廉· 斯波爾?。╓illiam Spaulding)指導下的氣勢磅礴的合唱一如既往地為歌劇大大增輝。
對許多人來說,這部歌劇音樂少有威爾第其他作品中的“熱門旋律”,只有在不止一次地欣賞后, 方能體會其美妙,而對第一次聽歌劇的人來說,欣賞這部作品則更需要有后天培養(yǎng)的品位。
各種沖突是《唐卡洛斯》劇中人物塑造的核心, 并為推動故事發(fā)展起了關(guān)鍵作用。對戴維森和馬托奇金娜來說,作品提供了深入探究和表現(xiàn)威爾第兩個十分復(fù)雜和富戲劇性張力女性角色的機會——兩個角色的心理和性格都很全面,具有一定良知的埃博利公主也非惡人。描繪歷史是令兩位女演員興奮的部分原因。馬托奇金娜曾在包括大都會的幾個世界大歌劇院演唱過埃博利公主,她在演出的采訪中說:“席勒的戲劇涉及政治和社會沖突以及許多宮廷陰謀,但這部歌劇主要關(guān)注的是人物。迷人的女性(埃博利公主)利用美麗和魅力影響政治,但因與國王有染而付出了代價和痛苦?!贝骶S森飾演的伊麗莎白與她的瓦格納角色一樣令人贊美驚嘆,她對伊麗莎白身處愛著王子但必須嫁給國王之間的痛苦與困境表示同情:“英國和挪威都是王室國家, 我們不是王室成員,但能從外部看到身為王室人員需要如何做又如何被許多他人所控制?!边@種約束以及天主教會在其最黑暗的一段時期的控制是《唐卡洛斯》的核心。
海特納后現(xiàn)代主義的制作令人回味,克勞利的布景表現(xiàn)出16 世紀天主教會強加給西班牙致命的順從。威爾第這部歌劇以無可救藥的矛盾為結(jié)局: 羅德里格被殺,唐卡洛斯欲出逃,伊麗莎白準備告別世界,老皇帝卡洛五世的鬼魂現(xiàn)身。在欣賞過的版本中,我最喜歡薩爾茨堡考夫曼領(lǐng)銜《唐卡洛斯》的演出。他在導演手法不同的版本中的卡洛斯均令人印象最為深刻,而戴維森在海特納版本中的傳奇表演亦超越了其他的伊麗莎白,令人難以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