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忠(上海歌劇院院長,《羅恩格林》上海演出指揮):
從2016 年我到上海歌劇院擔任院長,至今已經(jīng)是第八個年頭了。這些年來,上海歌劇院創(chuàng)排歌劇的步伐一直非常穩(wěn)健。從威爾第的《阿依達》,到瓦格納的《漂泊的荷蘭人》,上海歌劇院想要站在高原上且繼續(xù)攀登高峰,必須依靠一部部不同類型的歌劇制作,來打好堅實的基礎。除了一些此前排演過的經(jīng)典歌劇之外,我仍然期望著上海歌劇院創(chuàng)排的西方經(jīng)典歌劇的劇目單能更加國際化,演員能運用更多不同國家的語言來進行歌劇排演。其中德語歌劇就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此次上海歌劇院與巴伐利亞國立歌劇院這樣的世界頂尖劇院合作推出瓦格許忠(上海歌劇院院長,《羅恩格林》上海演出指揮):
從2016 年我到上海歌劇院擔任院長,至今已經(jīng)是第八個年頭了。這些年來,上海歌劇院創(chuàng)排歌劇的步伐一直非常穩(wěn)健。從威爾第的《阿依達》,到瓦格納的《漂泊的荷蘭人》,上海歌劇院想要站在高原上且繼續(xù)攀登高峰,必須依靠一部部不同類型的歌劇制作,來打好堅實的基礎。除了一些此前排演過的經(jīng)典歌劇之外,我仍然期望著上海歌劇院創(chuàng)排的西方經(jīng)典歌劇的劇目單能更加國際化,演員能運用更多不同國家的語言來進行歌劇排演。其中德語歌劇就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此次上海歌劇院與巴伐利亞國立歌劇院這樣的世界頂尖劇院合作推出瓦格納將人聲當作器樂一般使用,以展示出人聲的極限, 譬如劇中的女高音就需要極寬的音域,幾乎橫跨女高音和女中音兩個聲部。此次請來的六位主演,是我們精心挑選的當今瓦格納歌唱家中最頂尖的陣容。
此外,《羅恩格林》中合唱的分量尤其重,合唱團幾乎需要不停地演唱,還必須與獨唱以及樂池中的交響樂團融合在一起,同時兼顧表演。從今年6 月起,上海歌劇院合唱團就開始一輪輪高標準、嚴要求的排練,以達到最佳舞臺效果。尤其是男聲聲部, 他們真的經(jīng)歷了一番考驗。經(jīng)過反復打磨,合唱團的每一位基本上都成了能獨當一面的歌劇演員。
通過《羅恩格林》的合作,我們與巴伐利亞國立歌劇院的合作計劃已經(jīng)談到了2025 年??梢哉f, 此番聯(lián)合制作版《羅恩格林》,是中國的歌劇院與國外歌劇院合作最緊密的一次,我們的合作方式是最新穎的,也是最具有前瞻性的。之前上海歌劇院與外方的聯(lián)合制作,舞美由外方制作,在上海歌劇院演出時舞美裝置需從國外運來,演出完后還要歸還,我們雖然出了錢,但是留不住舞美裝置;這一次,我們留住了版權、舞美、服裝以及燈光設計等。從整體上來講,此次《羅恩格林》的合作,上海歌劇院掌控了大局,合作也非常平等。
這次的成功合作,將會為我們打開更多世界頂流歌劇院與上海歌劇院合作的大門。我相信,這種合作模式的成功,也能為不久之后開幕的上海大歌劇院做出巨大貢獻。
斯特凡·溫克(Stefan Vinke,飾演羅恩格林):
德國英雄男高音斯特凡·溫克,畢業(yè)于科隆音樂學院。1999 年,他獲得了曼海姆國家劇院給予的“青年英雄男高音”稱號;2000 年,他又被德國歌劇雜志《歌劇世界》授予“年度男新人”獎。作為世界知名的瓦格納男高音,他出演過的角色包括“特里斯坦”“齊格弗里德”“湯豪舍”“帕西法爾”“羅恩格林”“黎恩濟”,以及《女武神》里的“齊格蒙德”、《諸神的黃昏》里的“齊格弗里德”、《漂泊的荷蘭人》里的“埃里克”和《紐倫堡的名歌手》里的“施托爾青格的華爾特”等。
我曾經(jīng)演過很多版本的《羅恩格林》。在我個人的理解中,《羅恩格林》是一部帶有神話色彩的歌劇,主角羅恩格林在故事中也是一個英雄人物。但我個人其實不太喜歡這一點,因為在劇中的某些場景里,這個人物會讓我自己有一種凌駕于別人之上的感覺。而在這次巴伐利亞國立歌劇院和上海歌劇院的聯(lián)合制作版中,人物的整體關系有了很大轉變。這也可能是我演了那么多版本的《羅恩格林》以來,第一次穿著與群眾一樣的衣服,而不是其他版本中那些彰顯神話人物身份的盔甲等。這個版本中的羅恩格林來自人民內(nèi)部,這是最大的不同點, 我個人比較喜歡這種處理。
《羅恩格林》對于我本人來說,主要的難點還是在于羅恩格林這個角色在整個三幕中,有大量的詠嘆調(diào)和重唱等唱段。第三幕的開頭有大家耳熟能詳?shù)摹盎槎Y進行曲”,其實唱到這個場景時,我無論從嗓子、體力還是腦力都已經(jīng)很疲勞了;但在那個點上我又不能有絲毫懈怠,因為大家對這首曲子太熟悉了,現(xiàn)場觀眾甚至會在臺下和著一起唱。另外一個難點則是羅恩格林這個角色所需要的音色, 因為所有的觀眾都對這位英雄充滿期待,因此我自己對音色的呈現(xiàn)也有很高的要求。加上這次上海歌劇院合唱團的聲音強而有力,非常有質(zhì)感,很符合歌劇《羅恩格林》所需的氣質(zhì),我必須有更好的表現(xiàn)。
《羅恩格林》這部歌劇的唱詞很難,因此這次演出有一部分演員在語言方面攻克了不少難關。好在,大部分角色演員都來自歐洲,也都曾有過出演《羅恩格林》的經(jīng)驗,語言的把控還是很好的。
這次的制作中,我與上海歌劇院合唱團和交響樂團進行了緊密合作,上海歌劇院的藝術家們都具有世界級水準,特別是指揮家許忠院長,讓我非常欽佩且深深折服。這是我第一次來到上海,雖然到上海歌劇院之后馬不停蹄就開始排練,只能在排練和演出的間隙,走馬觀花地瀏覽了上海的景色。上海這個城市給我的整體印象是非常大,而且高樓林立,有現(xiàn)代建筑,也有古色古香的老建筑,極具特色, 我非常喜歡上海。
夏洛特- 安妮·希普利(Charlotte-Anne Shipley, 飾演艾爾莎):
近年來,女高音夏洛特- 安妮·希普利在國際大賽中屢獲殊榮,并在眾多歌劇中飾演主要角色, 其中包括《波希米亞人》中的“咪咪”,《游吟詩人》中的“利奧諾拉”,《唐璜》中的“安娜”和“埃爾維拉”,《彼得·格萊姆斯》中的“艾倫·奧福德”, 《卡門》中的“米凱拉”,《費加羅的婚禮》中的“孔泰薩”,《圖蘭朵》中的“柳兒”,《奧賽羅》中的“黛
絲德蒙娜”,《魔笛》中的“帕米娜”,《三聯(lián)劇》中的“修女安吉麗卡”,《托斯卡》中的“托斯卡”等。2023 年5 月,她在由阿爾沃·沃爾默擔任指揮的愛沙尼亞國家歌劇院《羅恩格林》的演出中首次出演“艾爾莎”。
這也是我第一次來上海。沒來之前,我內(nèi)心其實有一些緊張,因為我一點中文都不會講,對中國文化的了解也不多。來到上海歌劇院之后,每一個人對我都那么友好和熱情,我懸著的心終于放下了。
當我剛來到排練廳時,上海歌劇院合唱團給了我極大的震撼。他們的聲音太好了!因為我之前唱普契尼的歌劇比較多,瓦格納的歌劇中也只演過《羅恩格林》這一部。在普契尼的歌劇作品中,合唱的分量沒有那么大,不會像瓦格納那樣要用到這么大編制的合唱團;銅管樂的運用也很多,因此整體的樂隊音量會更大一些。再加上這次上海歌劇院合唱團的聲音如此有氣勢,以至于我必須對我自己的聲音做出一些調(diào)整。
我對艾爾莎這個角色的理解是,她本身非常缺乏安全感,這跟我之前演過的其他女主角不同,所以我在演唱時也必須用音色為這個角色設定一個音樂形象。對我來說,《羅恩格林》這部劇的難點是必須改變自己的演唱風格,演唱過程中還要注意各種細節(jié)。而且我來自非德語國家,因此語言對我來說也是一次挑戰(zhàn)。
巴伐利亞國立歌劇院和上海歌劇院聯(lián)合制作的這版《羅恩格林》,是用一種比較新穎和現(xiàn)代的方式去演繹的。這是一次很好的嘗試,是導演對這部作品的一次新的解構。其實我一直覺得,艾爾莎和羅恩格林這兩個人的關系有些奇怪,因為羅恩格林不讓艾爾莎問他問題。我認為對于任何一個女性來說,如果自己的丈夫像羅恩格林一樣提出“不許提問”的要求,都是不能接受的。所以,在這樣的前提下,他們的關系也不可能是真正緊密的,以至于最后以悲劇結局收尾,這也凸現(xiàn)出艾爾莎身上的悲劇色彩。
海克·維塞爾斯(Heike Wessels,飾演奧爾圖特):
德國女中音海克·維塞爾斯畢業(yè)于富克旺根藝術大學和斯特拉斯堡國家音樂學院。她的職業(yè)生涯始于烏珀塔爾歌劇院和布倫瑞克國立劇院。2008 年, 她加入了曼海姆國家劇院,并出演了許多戲劇女中音角色,包括烏爾麗卡、瑪達萊娜、達莉拉、埃博利、安奈瑞斯、布蘭加內(nèi)、弗里卡、奧爾圖德、維納斯和孔德里等。2013 年,她在曼海姆歌劇院的《尼伯龍根的指環(huán)》中飾演了“齊格林德”,大獲好評。之后又接連在“尼伯龍根指環(huán)之夜”和《酒神的伴侶》中首次出演角色。
我在《羅恩格林》劇中飾演的奧爾圖特,是一個聰明又有一點狡詐的女性角色。從我個人的理解來說,奧爾圖特對她丈夫腓特烈的感情非常強烈,于是才會用一種不太正確的方式,想要幫助腓特烈獲得權力。奧爾圖特喜歡操控人心,但我認為其實她這么做是為了表達自己對丈夫的愛。這一點上來說,我個人的理解可能會和觀眾看到的不一樣,在我看來這是正向的情感。但是最后, 正義戰(zhàn)勝了邪惡,奧爾圖特這個角色也向現(xiàn)實屈服了。
我也是第一次穿著如此舒適的服裝在臺上飾演奧爾圖特。我的這個角色其實是比較嚴肅的,但是穿著的衣服又很休閑、隨性,反差比較明顯。對我來說,這次的版本是一次很新奇的體驗,我非常喜歡這樣的挑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