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李恒昌,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鐵路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山東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作品散見于《中國鐵路文藝》《人民鐵道》《中國當代文學研究》《解放軍文藝》《時代文學》《山東文學》《評論》《人民日報》《工人日報》《文藝報》《中國藝術報》《文學報》等報刊。著有《大地上的血糧——莫言創(chuàng)作評傳》等文學作品和學術著作14部。
劉欽嶺是我的同事,也是一名潛水員,平時人們總是習慣稱他為“蛙人”或“老劉”。
2015年,我剛認識劉欽嶺的時候,說實話,對他的印象并不太好。他一米八多的個子,黝黑的皮膚,性格特別倔,遇到問題眼珠子瞪得比牛眼還大,說話聲音也特別大,有時和人說話就像吵架似的。但隨著認識的加深,我越來越欣賞和佩服他。因為,他的倔強之中蘊含著一種不服輸?shù)木?,他的大嗓門里包含著一種特別的認真。正是憑借這股子勁頭,幾十年來,讓他在大江大河里挑戰(zhàn)了各種不可能,成為具有金字招牌的中國鐵路“蛙人”。
劉欽嶺是1981年入伍鐵道兵后被選中,來到駐扎在浙江金華市的鐵道兵獨立舟橋團潛水大隊。那時正趕上如火如荼的改革開放年代,1984年1月1日,這支潛水隊伍隨鐵道兵集體轉(zhuǎn)業(yè)并入鐵道部,隨著全國鐵路、公路、水利基礎設施大規(guī)模建設,每年都有成千上萬座大橋拔地而起,我們的潛水員們承擔了很多水下工程作業(yè)任務。其中包括水下切割、焊接、監(jiān)測,甚至包括水下爆破。因為這項特殊的技能,他們還被稱為在水下放“煙花”的人。劉欽嶺40年的潛水生涯中,風餐露宿,四海為家,參加大大小小水上施工項目120多個,遍布全國25個省區(qū)市,僅鐵路大橋建設就有80多座。這些數(shù)字,他自己也算不清楚,是同事們幫他算出來的。
回憶這段特殊的歲月,他沉吟了片刻說道:“每當乘車經(jīng)過自己建設的大橋時,我都有一種自豪感,每當回憶起那一個個潛水故事時,我都會感受到人生的無怨無悔?!比欢?,讓他最難忘的還是在安徽省馬鞍山市執(zhí)行長江里的一次潛水任務的特殊經(jīng)歷。之所以難忘,是因為一個詞的出現(xiàn)——“差一點”?!安钜稽c”在水下沒上來。
那是1997年的夏天,馬鞍山二水廠改建工程要對長江泵房內(nèi)的輸水管道實施更換,需要潛水作業(yè)。潛水段接到任務后,段長吳金炎立即帶著劉欽嶺和另外九名潛水員前往。這可是萬里滔滔的長江啊,水文資料顯示“作業(yè)現(xiàn)場水深18米,流速2.0米/秒”。在這樣大流速的水域作業(yè),對潛水員的技能、體力和意志,都是極大的挑戰(zhàn)。
潛水輔助作業(yè)船上,段長吳金炎問:“誰先下?”
“我是隊長,又是黨員,肯定是我先下!”劉欽嶺搶先說道。
劉欽嶺穿上了重達74.2公斤的重潛裝具,非常謹慎地潛入滾滾江水中。當下潛接近作業(yè)位置時,供氣管和信號繩突然纏繞在江底雜亂無章的支撐架鋼管上,在強大的水流沖擊下,作為潛水員生命支撐的供氣管隨時有斷裂的可能。劉欽嶺瞬間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險,憑著多年豐富的潛水經(jīng)驗,他開始自行處理??墒前雮€小時過去了,仍然無濟于事,于是他向船上報告了這一險情:“段長,我遇到危險了,供氣管纏在鋼管上了,解不開?!彼庾R到這一次怕是再也上不去了,他想到妻子和年僅10歲的兒子,淚水禁不住流了下來,很快消失在水里。
吳段長聽到劉欽嶺的求救后,焦灼地對著對講機喊道:“你千萬要穩(wěn)住,我馬上安排人下去救你!”聽到這話,劉欽嶺一下子緩過神來:這個時候再下來人,自己不但不能獲救,隊友也可能會遭遇危險。于是,他急忙大聲向吳段長喊道:“千萬別讓人下來,我自己能行!”
吳段長一邊指導劉欽嶺沉著自救,一邊給另一名潛水員穿潛水裝具準備下水救援,這時劉欽嶺再次喊話:“沒事了,快解開了,不要下來?!眳嵌伍L這才舒了一口氣。
吳段長哪里知道,是劉欽嶺怕連累到隊友才謊稱沒事的,其實危險一點也沒有得到緩解。他再一次提振精神,咬牙舒緩一下心理的壓力,用盡全力展開自救,經(jīng)過一個多小時的努力,成功讓供氣管脫離了危險。上岸后,劫后余生的他和隊友們禁不住含淚抱在了一起……
在接下來的潛水作業(yè)中,劉欽嶺堅稱必須是他下去,理由是他對下面的情況已經(jīng)熟悉,有利于避開危險。然而,吳段長哪里放心他一個人下去啊,于是給他安排了一個助手配合執(zhí)行這次潛水任務,最后取得了成功。每每提及這段經(jīng)歷,劉欽嶺的眼角都會泛起淚花。他的不懈努力,連大江大河都不得不從心里佩服。
四十年來,劉欽嶺也遭遇過不少險情,有些險情是在水下作業(yè)中意想不到突然出現(xiàn)的,有些險情是他明知危險卻勇敢面對。2002年7月的一天,京福高速福建尤溪特大橋項目施工過程中,因鉆機鋼絲繩突然斷裂,造成重達10噸的鉆頭墜入直徑2.5米、水深45米的鉆孔內(nèi),常規(guī)打撈了許久也沒有打撈上來。如果長時間打撈不上來,就會出現(xiàn)塌孔,這根樁也就廢了,不僅會造成近百萬元的直接經(jīng)濟損失,最關鍵的是導致整個大橋工期延誤,影響全線通車的重大計劃。于是,他們想到了潛水打撈。
在樁基孔里潛水作業(yè),這可是潛水行業(yè)的大忌,在高濃度的泥漿里下潛,零視線不說,水下壓力也增大很多,更大的危險是隨時有塌孔的可能,也就是人們俗稱的“包餃子”,一旦塌孔,潛水員基本沒有生還的可能。行內(nèi)行外,想想都恐怖。
當時,國內(nèi)能在如此深的水中完成打撈作業(yè)的潛水員極少,建設施工單位聯(lián)系了好幾家潛水打撈隊伍都沒人敢去打撈。經(jīng)多方打聽,得知國內(nèi)有一支專業(yè)潛水隊伍,于是前往,極力懇請援助。接到通知,劉欽嶺從江西貴溪工地帶領七名潛水員連夜趕到現(xiàn)場。通過仔細觀察分析,他意識到這是從未有過的艱巨任務。然而,面對這項影響整個鐵路線通車的卡脖子障礙,他感到自己肩上的責任重大,他默默地為自己鼓勁:關鍵時刻,共產(chǎn)黨員必須沖上去!
他堅定地接受了這一任務,而且明確表態(tài)由他本人下潛,安排其他潛水員在地面配合。通過與鉆井隊人員分析研究,提出三條防護措施:一是將泥漿比重從1.2降到1.14,避免塌孔的同時減小下潛阻力;二是在74.2公斤重潛水裝具的基礎上再加一塊12公斤的配重鉛塊;三是加工一個鋼護筒下放到盡可能深的位置。盡管采取了一些必要的防護措施,由于護筒還有一段下不到位的距離,隊員們還是特別擔心,怕有生命危險。他反倒做起助手們的思想工作來,“相信我們自己!相信我!一定行!”
沒有金剛鉆,絕不敢攬瓷器活。他成功了!當劉欽嶺完成任務露出泥漿面的時候,大家提到嗓子眼的心即刻放下了,現(xiàn)場頓時歡呼起來!
劉欽嶺為什么有如此專業(yè)的技術?為什么總是能夠出色地完成各項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回顧我們單位的發(fā)展歷史就會發(fā)現(xiàn),這里面蘊含著深厚濃郁的紅色傳承。因為,這支隊伍是一支英雄的隊伍,發(fā)軔于1948年12月成立的東北野戰(zhàn)軍鐵道縱隊第三支隊,后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團第三支隊潛水大隊。這支隊伍曾護送大軍解放江南,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積極參與鐵路橋梁建設和搶修。當鐵路大橋水中設施被敵人炸壞或者被地震等自然災害摧毀需要緊急修復時,當水下基礎建設施工遇到難題時,就能看到他們的身影。他們憑借強大的技術能力,長期堅守大橋水中墩的檢測、搶修、維護崗位,為鐵路建設和發(fā)展作出了巨大的犧牲和貢獻。正如劉欽嶺自己所說的,他是在潛水英雄的感召下報名當潛水員的,也是在英雄事跡的激勵下成長為鐵路“蛙人”的。
這支英雄的隊伍,先后為國家培養(yǎng)了200多名潛水戰(zhàn)士,執(zhí)行潛水任務不計其數(shù),為國家鐵路建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最近幾年,部隊時期培養(yǎng)的30多名潛水員先后退休,培養(yǎng)新兵的重任一下子落到了他的肩上。他義無反顧地承擔起這一重任??上驳氖?,目前他的六名愛徒都能獨立執(zhí)行潛水作業(yè)任務,這支隊伍正在不斷擴大。他曾感慨地說:“培養(yǎng)新的潛水隊伍是我的義務,傳承老一輩的潛水精神是我的責任,紅色基因必須一代一代往下傳!”
2019年11月24日13時,在執(zhí)行山東臨沂兗石鐵路浚河大橋檢測任務中,潛水員籍震潛入水中配合水下機器人探測作業(yè),李壯和張騫在岸上配合。由于檢測點距離岸上較遠,檢測的內(nèi)容也較多,耗氣量加大,90分鐘過去了,岸上的大壓縮氣瓶氣壓降到了警戒位置,李壯按照正常程序,迅速打開12升備用潛水氣瓶。當打開氣閥的一剎那,發(fā)現(xiàn)氣瓶與供氣管的連接處傳來呲呲的漏氣聲。
“不好了,氣閥漏氣了!”李壯頓時緊張起來,立即向師父劉欽嶺匯報。
劉欽嶺趕快上前維修,發(fā)現(xiàn)是閥門存在瑕疵,一時無法修復,再看看籍震隨身攜帶的12升潛水氣瓶氣量也僅剩一半,立即下令:“氣體只夠籍震呼吸10分鐘,趕快通知籍震收拾設備升水。”
張騫立刻通過專用電話向水下的籍震喊話:“籍震,籍震,岸上氣閥出現(xiàn)故障,請趕快整理好‘臍帶’(供氣軟管),攜帶設備升水?!?/p>
“明白,明白,馬上整理‘臍帶’,攜帶設備升水?!奔鸹卮鸬?。
“籍震,籍震,不要攜帶設備了,馬上上岸,動作一定要快,因為你距離岸邊還有一段距離?!睅煾竸J嶺為確保籍震的安全,催促道。
“師父請放心,我會很快上岸,這些水下設備可是咱們的寶貝,我必須完好地帶回去?!奔鹉睦锷岬脕G下這些貴重的檢測設備。
接到通知后,籍震以最快的速度,麻利地收拾設備,由于水下設備較多,作業(yè)點又距離岸邊較遠,等籍震攜帶設備走到岸邊時,氣瓶里的氧氣幾乎耗盡。正是在劉欽嶺的帶領下,弟子們有驚無險地完成了任務。
劉欽嶺的事跡,引起了媒體的廣泛關注。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經(jīng)濟半小時》《朝聞天下》《午間新聞》《晚間新聞》《新春走基層》等欄目先后報道了他的事跡。
2022年3月31日,劉欽嶺和他的弟子一起走進中央電視臺國防軍事頻道《老兵你好》大型訪談節(jié)目。當主持人詢問他成功的密碼時,他回答了四個字,那就是“膽大心細”。他認為這就是他的“護身符”。面對全國觀眾,他說了一句非常動情的話:“選擇干潛水,一輩子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