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走走,去魚峰山玩!”小時候昕到大人這樣招呼同伴,我就心生向往。那時我最喜歡聽大人說柳州的魚峰山,還有歌仙劉三姐。柳州是我心中遙遠的夢。后來到柳州市讀書,我才遂了心愿,購票逛了魚峰公園。
魚峰山不同于家鄉(xiāng)原始的山,魚峰山多了人工鋪設的石階步道,沒有荊棘攔路,不會滑倒,上山有著拾級而上的便捷,心情自然是好的。在山頂環(huán)視,原來高聳入云的樓棟都縮在腳下,巷道如尺子畫線一樣筆直,行人如米粒,車子如甲殼蟲似的來往。第一次縱覽到城市繁華情景,本來也該開心,但是望著望著,就有了愁思,接到天邊的高樓,沒有一扇窗戶屬于自己。于是下山,繼續(xù)低頭于書本之中。
魚峰山是我們的慣稱,它也叫立魚峰,因柳宗元稱其“山小而高,其形如立魚”而得名。借柳宗元朋友圈的廣為宣傳,后徐霞客到訪留下名篇,著名詩人郭沫若也在此留下墨寶。
魚峰山下有個小龍?zhí)?,因位于柳江南岸,又叫南潭。潭水源于泉水,與柳江河水相通,同漲同消,因此有“靈泉”之稱。潭東毗鄰馬鞍山,山下有靈泉寺,雖未聽到暮鼓晨鐘,但寂靜中可見香火裊裊。移步潭邊,如果不是錦鯉唼喋搶食漾出波紋,我還以為南潭就是鑲嵌在這里的一塊寂靜的碧玉。在澄碧潭水的映襯下,立魚峰就像一條大魚躍出水面,直上九霄,這就是“南潭魚躍”,柳州古八景之一。潭東南是最佳拍攝點,在這里可以拍到兩座魚峰山,一座真一座幻,一座靜一座動,一座上躍一座下潛。此等治愈系的情境,該是它吸引很多人到此的原因吧。
第一次到南潭是帶兩歲多的女兒來投食喂魚。那時我就注意到潭水中劉三姐騎魚升天的白色雕塑,心里很是羨慕,圣潔的劉三姐被魚兒托起沉重的肉身,擺脫那時惡魔橫行的人間,飛上云端去,飛到自己想去的遠方。劉三姐是個幸運兒。
現(xiàn)在魚峰公園和柳州其他公園一樣,已經(jīng)十多年免收門票了。那天去江濱公園附近赴個晚宴,去得早了,便去南潭走走。有些人遛彎兒,有些人坐在花圃邊,昕一個中年人喊麥。沒有山歌對唱,我便穿過人群,來到潭邊的放歌亭。亭子四面通透,在里面放聲歌唱,魚峰山和馬鞍山都能聽見?!棒~躍南潭魚峰玉立,仙游上界仙籟猶聞”,亭子的上聯(lián)寫景,下聯(lián)敘事,對仗極為工整,“魚”和“仙”重字也不顯噦唆。與之呼應的還有“三姐歌臺”的楹聯(lián):“籟韻未歇傳揚中外,仙姬猶在唱響古今?!边@些楹聯(lián)都是我想學習的。我一直認為楹聯(lián)是兩行詩,是中國獨有的最微型的文學體裁,撰聯(lián)者通常精通聯(lián)律,筆力不凡,遣詞造句極其精當,常常道出一個我們不能親臨而心中又神往的空靈境界。待轉(zhuǎn)到靈泉閣,我又注意到劉三姐騎魚升天的雕塑,天色都變成灰黑了,她還在水中央,一個姿勢被定格在那里,她的靈魂應該早就飛到天堂了吧!
“柳州有個魚峰山,山下有個小龍?zhí)丁=K年四季歌不斷,都是三姐親口傳?!眽炎甯柘蓜⑷愕纳硎辣娬f紛紜,現(xiàn)在得到普遍認可的是:她出生在宜州,成名在桂林,成仙在柳州。劉三姐天生麗質(zhì),出口成歌,還用山歌唱出了窮人的心聲。土豪劣紳利益被觸犯,就強納劉三姐為妾。劉三姐只能劃竹筏出逃,從宜州沿著龍江順流而下,經(jīng)過無數(shù)個慌慌張張的白天和夜晚才進入柳江,再輾轉(zhuǎn)到魚峰山巖洞中躲避。后來惡人追至,劉三姐跳崖,跳進我們編織的故事里,騎魚升天做了神仙,悲劇以喜劇收場。
故事傳說的版本大抵如此,我佩服劉三姐的才氣和勇氣。劉三姐那么苦,苦出身,苦出逃,苦如浮萍水上漂。用百度地圖導航,從宜州“劉三姐故里景區(qū)”到“魚峰公園”,駕車走最近的高速也有上百公里,時間近兩個小時。若是駛上322國道,時間近三個小時。當時劉三姐沒有導航,沒有高速路,沒有平坦的國道,她坐搖搖晃晃的小船,行駛得很慢,其間劉三姐還不能靠岸,因為岸上也不安全。大風大雨,急流除灘,她都得撐過去……也許劉三姐還有個兄弟或意中人跟隨,但是在靈魂被逼得都要飛出肉身的劫難面前,多一個男人在身邊,無非是多一個人受苦受難,多一個人魂飛魄散。時至今日的和平盛世,哪個女子再來重走劉三姐的出逃水路試試,其中艱險只需想想就會讓人卻步。而劉三姐她肯定知道自己在魚峰山還是避難,不可張揚,但她偏偏在這死神隨時降臨的時候還教大家唱山歌。
“辛苦變只雞,去樹底挖蟲。越挖土越硬,吃力多啊依?!贝虺嗄_放牧的童年,能讓我暫時忘記腳板疼麻的就是唱山歌。我奶奶唱過的很多壯歡(壯歌的一種)我都忘記了,唯獨這幾句訴苦歌我總記得。村里很多老人會唱壯歡,青年人也會,有時他們不唱壯歡,直接用漢語對歌。而每逢村里男方結婚請喝酒,最后送親的人離開時好戲就上場了。一群男青年會追出村口去,用歌聲挽留自己的意中人。“遠遠見妹白飄飄,不高不矮好人才。哥想同妹走平排,同去蓬萊做神仙?!蹦蟹揭煌#骄蛯^來了:“莫講蓬萊做神仙,哥見哪個都想連。妹我不是白饃饃,隨你拿來一鍋煎?!币话愣际菆D個開心熱鬧,真正能通過對歌娶到媳婦的,聽說只有歌王老蔣了。老蔣是另一個村的,離我們村也不遠。很多村請老蔣過去,報酬是免費吃酒席,然后對歌時老蔣就在旁邊給他們低聲念歌詞,男青年再大聲唱過去。如此對歌倒是不出糗了,媳婦卻還得媒婆拉線。
入夜,常常有外村的男青年到村口唱歌。村里的女青年一昕到歌聲就出門,夜色中也看不清對方是誰。我們一幫小孩子跟屁蟲一樣昕熱鬧,也沒人多說話,唱得有趣時我們就咯咯地笑。有一天夜里,我還在家里吃飯,就昕到歌聲了,緊接著是咚咚咚跑向村口的腳步聲,小滿爸的呵斥聲響起:“夜夜來吵耳,射死你們?nèi)ィ 痹捨凑f完就是“啪”的一聲震天響的鳥銃聲。有人說他是怕自己的女兒偷偷跟唱歌的跑了。而我還遺憾的是,我奶奶去世后幾年,歌王老蔣過世了,兩年后六斤的奶奶也過世了。六斤的奶奶能把自己的經(jīng)歷用壯歡唱出來,昕母親說,她就是唱兩個小時也唱不完自己編的訴苦歌。但我沒有昕過,也沒人錄下來。
“唐人惟子厚深得騷學”,如此的青年才俊被貶永州十年、柳州四年,柳宗元是最孤獨的,他有甩不開的隱疾傷痛。閑暇時,他用山水來療傷,他把泉石當作知己,把流水當作琴音,把靈泉中的青魚收進筆底。他希望眼前的山變成一條魚,帶著自己,沖天而起,飛回長安。他有海天一樣的茫茫愁思,更多的愁思是大荒如何才能變成良田。他釋放奴婢,開挖水井,興辦學堂,倡導醫(yī)學,種柳柳江邊……四年里,柳宗元的悲憤、隱痛、疾患猶如鯨魚被藤壺咬肉嗍血寄生,他自己沒法剔除,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到公事中,才能暫時忘記自身命運的多舛和不堪。最終詔書無用,柳宗元無法魚躍回京,來到知天命的年紀就倒下了,而柳州開始站了起來。
“靈氣西來柳邑千秋酬造化,泉流東去壯鄉(xiāng)萬象沐甘霖。”我把“靈泉閣”楹聯(lián)的“造化”理解為運氣、福分,而柳州人的福分首先來自柳宗元,柳州人的甘霖首先來自柳宗元。柳宗元的肉身是回去了,但他的靈魂留給了柳州,惠澤古今。
乘船到達柳州后的第六天,徐霞客就爬魚峰山。為魚峰山俊秀所陶醉,他在《粵西游日記十四》里更是把魚峰山和桂林山水作比較:“乃知是山透腹環(huán)轉(zhuǎn),中空外達,八面玲瓏,即桂林諸洞所不多見也。”他也寫到了小龍譚:“東瞰山下,有塘匯水一方,中洼而內(nèi)沁,不知何出?!绷攘葦?shù)語,就準確地描述出小龍?zhí)懂敃r的景況。
我最羨慕的是徐霞客?!按笳煞蛑驹谒姆健?,身為獨子的徐霞客得到已是耄耋之年的母親鼓勵,從二十二歲起,手持竹杖,頭戴母親親手縫制的峨冠出游,三十四年間足跡遍及大半個中國。
徐霞客被譽為“千古奇人”,《徐霞客游記》被譽為“千古奇書”。他騎上他的《徐霞客游記》,一直飛到當代。《徐霞客游記》不僅僅成為后人旅游的指南,還在文學和史學上占據(jù)重要的席位。
而我,還在尋魚中……
[作者簡介]張耀別,壯族,廣西作家協(xié)會會員。作品散見于《小說月報》《廣西文學》《故事會》《中華文學》《柳州日報》等。
責任編輯 藍雅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