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 例
保教主任是幼兒園教師團隊的領頭羊,是園本教研的組織者,是聯(lián)系園長與基層教師的紐帶,更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導師”。保教主任的多面性決定了其專業(yè)需求的復雜性與管理統(tǒng)籌的全面性。
作為幼兒園的中層管理者,保教主任擔負著全園保教管理工作。伴隨著學前教育發(fā)展與硬件設施設備完善,幼兒園的繁榮發(fā)展與質量提升間接引發(fā)了經驗豐富保教主任的空缺,“年輕一代”的一線教師被提拔擔任起保教主任職務。角色的驟然轉變打得不少新手保教主任猝不及防,無法做到得心應手。
特別是一線教師晉升的保教主任當慣了“執(zhí)行者”,思維立場停滯于如何出色地執(zhí)行工作,卻忽略了自發(fā)的思考與管理,致使在工作中常?!肮艿锰唷庇帧肮艿锰珳\”。工作不順心極大打擊了保教主任的自信心,也令保教主任百思不得其解。那么,“底子薄”的保教主任究竟如何快速實現(xiàn)從“執(zhí)行者”到“管理者”的過渡呢?
此外,令我感到困惑的問題還有,保教主任是園所的中層位置,夾在園長與一線教師之間。保教主任的保教管理工作既要向園長詳細匯報,又要開會組織教師們知悉學習。但園長經常認為新手保教主任匯報工作不細致,教師們也說保教主任傳達上層的意思不清楚,插手的事情太多,讓人常常感覺溝通很“心累”。那么,保教主任如何才能做好園長與教師之間聯(lián)系的紐帶呢?(高英,武漢市青山區(qū)第二幼兒園新橋園)
保教主任作為全面負責保教工作、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管理者與引領者,對幼兒園的發(fā)展至關重要。然而由于園所擴建和教師隊伍新老更替,很多一線教師被迅速提拔到管理崗位,他們責任重、壓力大、儲備不足,出現(xiàn)各種不適應的問題,正如信中提到的“猝不及防”“無法做到得心應手”“心累”等。
我也曾經歷過這樣一段壓力巨大、焦慮彷徨、實屬不易的時光,但是我也很感激這段歲月的錘煉與成長。歷經了各種驗收評估、大型活動、教研組織、日常保教管理,在前輩們的引領下,在每日的學習與反思中,我摸索出了一些規(guī)律和方法,或許能對你有所啟發(fā)。
如何快速地熟悉并勝任崗位,如何使自己的管理行為得到園長和教師們的認同,如何有條不紊地推進保教工作,如何形成團隊的凝聚力……這一系列問題往往困擾著我們。作為責任重、頭緒多的新手保教主任,在萬事開頭難的局面下,理清管理思路至關重要,把握好以下兩層關系和四個體系,會讓工作有章可循、忙而不亂。
處理好“上下”兩層關系,成為上下貫通的橋梁
保教主任作為幼兒園中層管理干部,承擔著對園長負責、對廣大教職工負責的雙重角色。具體而言,對上,應該積極主動領悟幼兒園辦園理念和方向,全力貫徹全園工作計劃,協(xié)助園長不斷提高辦園質量;對下,要有以人為本的教師觀,當好業(yè)務的領頭雁,促進師幼協(xié)同發(fā)展。如何在“上”與“下”之間找到最佳連接點、平衡點呢?
和園長達成工作思路的一致,增強管理團隊的合力。
走向保教主任的崗位,要清楚地認識到自己已經不是一名普通的教師,而是一名保教工作的管理者、教師隊伍建設的引領者。因此,保教主任對園所保教管理的目標、教師隊伍建設的思路、課程發(fā)展的規(guī)劃等,都應有清晰的認識與正確判斷。分析判斷的依據(jù)之一是園長的教育理念和辦園思路:大到幼兒園整體的發(fā)展方向、課程建設的理念、教師發(fā)展的期望、家園共育的目標等,小到區(qū)域創(chuàng)設的重點、班門口信息欄目的要求等。在沒達成一致前,僅憑自己的經驗和推測布置工作,很容易出現(xiàn)漏洞。教師們很快就能發(fā)現(xiàn)領導層的要求不一致,心里就會有疑慮:到底聽還是不聽?聽誰的?教師的執(zhí)行力會大打折扣,整個管理團隊的領導力、信任度和威信也都會受損。那么如何做,才能與園長的工作思路保持高度一致呢?
首先,及時請示,把握工作的原則和節(jié)奏。保教主任的首要任務是制定《保教工作計劃》,制定計劃前,要認真解讀園長的《全園工作計劃》,把握園長對教師、課程、家園共育、大型活動、教師培養(yǎng)等方面的期望與要求。理解不到位的地方還要再次主動和園長討論,分清楚事情的輕重緩急,合理安排好工作推進的步驟。此外,幼兒園各層面的計劃非常多,這些都需要和園長分階段逐一深入討論與確定,包括時間節(jié)點、人員分工、步驟和預期效果。當我們作為一線教師時,只是跟隨園所的計劃要求去執(zhí)行,成為保教主任后,更應該主動去思考為什么要這么安排,怎樣做才能更貼合教師與兒童發(fā)展的需要,結合新情況、新問題應做出哪些改變。多一些思考,才能讓計劃更加周密、科學。
其次,及時匯報,形成閉環(huán)管理常態(tài)。保教主任每天都有大量的工作要檢查、指導、溝通、協(xié)作,各項工作的進度和效果要及時向園長匯報,不要拖延。主任上崗時間越短,匯報的頻率就應該越高,最好每天都能主動和園長溝通。有的新手上崗后,會一廂情愿地替領導做決定,想當然地直接處理問題,事后也不向園長匯報,還以為這是高效率、主動承擔任務的表現(xiàn)。殊不知幼兒園的工作是一盤棋,很多問題會牽扯到前勤與后勤的配合,牽扯到全園的工作節(jié)奏、規(guī)章制度等,又或者是還有其他更好的解決方案。一定要多多聽取各方意見,避免一意孤行。及時請示匯報,虛心求教,能有效規(guī)避各種風險和不足,更能獲得園長的理解與支持,工作成效也更理想。
再次,及時溝通,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保教干部每周都有一定時間的查班要求,需要定期邀請園長共同查班,達成觀點和思路的一致。很多關于教育理念、教師指導的方法、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的具體要求等,都是在鮮活的教育現(xiàn)場達成一致的。比如,有人喜歡在活動室里懸掛吊飾,通過吊飾來呈現(xiàn)幼兒的活動過程,體現(xiàn)人人參與;有人則不喜歡,認為吊飾多了顯得空間擁擠局促。針對具體問題,要積極向園長表達自己的觀點、疑惑甚至不同意見,然后達成共識。這樣在面向教師下達任務或提出要求時,教師的努力方向才會更加明確。
帶好教師團隊,成為教師成長的引領者和服務者。
帶隊伍是保教主任最重要也是最有挑戰(zhàn)性的工作。世界著名管理專家杰克·韋爾奇曾說:人的問題是經營管理的一等任務,在用人方面,怎樣對待人的問題是管理者領導能力和駕馭能力的高度體現(xiàn)。這種藝術性同樣體現(xiàn)在教師團隊的管理上,尤其是在保教主任上崗之際,與教師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非常重要,這是發(fā)揮領導力的基礎。
首先,和教師建立積極的情感連接。和教師沒有建立起積極正向的連接之前,不要輕易地去批評指責,哪怕提建議時,也需要特別注意分寸?!澳阒∈裁?,取決于你存儲了什么”,當你沒有儲蓄愛與信任,就無法支取接納與順從。和教師什么時候能建立好的情感連接呢?是在教師取得成功的時候嗎?不,不是的,其實是在教師最需要幫助的時候。比如說,遇到重大任務、活動評優(yōu)、家園矛盾時,領導要挺身而出,運用自己的經驗幫助教師分析,找到解決的方案。陪伴并幫助教師克服困難取得成功,這是建立積極連接的關鍵。記得有位教師受特殊兒童及家長的困擾,身心俱疲,甚至產生了離職的想法。在她無助的時候,我陪著她觀察兒童、約見家長、散心、尋找方法,終于各種問題被一一解決。那是個艱辛的過程,但是彼此陪伴、信任、需要,這種愛的連接,讓我們的團隊更加有凝聚力,我和教師的心也貼近了。
其次,換位思考,給予教師呵護和愛。保教主任經常要布置各種任務,布置前先想想這件事是不是教師能力范圍內的:是跳跳能夠到的,還是超出了最近發(fā)展區(qū);是能力問題,還是態(tài)度問題。多換位思考,才能把工作安排得合情合理。有的教師喜歡做幕后英雄,有的教師喜歡沖鋒陷陣,對待孩子要因材施教,對待教師也一樣。另外,要多關心教師的心理動態(tài),及時談心談話。生活中的關懷和照顧往往更讓教師覺得親近,比如生日的一句問候、生理期的一杯姜糖水、加班時的一碗面條,這些都滲透著對教師們的呵護。干部以身作則,對教師充滿了感情,才會有教師的心悅誠服。
再次,寬嚴并濟,做事有理有力有節(jié)。新手保教主任上崗后,面對教師違反規(guī)定的行為往往覺得比較棘手。就像有的主任說的:“我要是批評她,她會在心里說我,‘當了主任就換了一副高高在上的嘴臉’;不批評她吧,以后這些規(guī)則要求就會被視若無睹……”如果遵循下面三個步驟,或許效果會好很多。第一次發(fā)現(xiàn)問題時,詢問原因,私下提示并給予調整的空間,給教師留足面子。第二次又發(fā)現(xiàn)了,需要做一次正式的對話,從師德、管理制度、專業(yè)發(fā)展、團隊影響、幼兒發(fā)展等不同的角度深入分析,包括原因、后果、周圍人的心理感受以及如何改正,主要目的是找到問題解決的辦法,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地溝通。如果再有第三次,那就照章辦事。一般來說,提示之后教師會主動改變,偶爾再犯也能誠心接受批評,不會有干群對立的情緒產生。當然對于一些“高壓紅線碰不得”的原則,在學期初學習各種規(guī)章制度時就要加以明確。要敢“管”,也要善“柔”,既要堅持規(guī)章制度的剛性原則,又要發(fā)揮管理的人文關懷,寬嚴并濟,才能有效發(fā)揮管理的效能,才能成為教師心服口服的引路人。
落實四個體系,高效率地推進保教工作
計劃體系、標準體系、督導體系、評價體系,是保教管理工作推進的四大支柱。新上任的保教主任把握好這四個相輔相成、有機結合的體系,將極大增強團隊的執(zhí)行力和工作成效。
計劃體系讓工作忙而不亂。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計劃體系包括了保教工作計劃、教研計劃、月計劃、周計劃、專項工作計劃、重點工作的逐日計劃,還包括各種詳細的、周密的活動預案,例如家長開放日方案、新年活動組織方案等,要體現(xiàn)前瞻性。例如,我們在做學期保教工作計劃時,就要求對閱讀節(jié)故事表演、新年節(jié)目、大班畢業(yè)典禮等內容做一些構想,從而引導教師在日常教育活動中有意識地加以滲透,避免到了最后加班突擊。再如,重要任務來臨前,為了幫助教師合理安排工作節(jié)奏,還會組織制定逐日計劃,將工作分解到不同時段、不同人負責,避免了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場面。計劃體系讓全園形成一盤棋,讓每個團隊成員心中有數(shù),讓行動從容淡定而方向明確。
標準體系讓工作有章可循。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保教工作的推進離不開各種標準的設定,包括一日生活常規(guī)安排、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標準、區(qū)域材料的配備要求、大型活動組織流程、教育活動評價標準等。這些需要保教主任學習研究在前,同時通過教研引領、業(yè)務學習、日常督導等不斷地加以推行、鞏固、完善。尤其是規(guī)模較大、教師流動率較高的幼兒園,更需制定標準體系。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無論換了誰承擔哪個角色,都能保障工作有章可循、穩(wěn)定有序。
督導體系讓工作落到實處。“員工只做你檢查的,不做你期望的”,是我們熟悉的管理現(xiàn)象。作為中層干部,絕不是動動嘴皮子、寫寫計劃就可以了,一定是在日常工作中,和教師奮斗在一起,指導并參與他們的日常工作。通常,業(yè)務干部每周不少于16小時進班指導,包括對幼兒的一日生活、教育活動、游戲活動、戶外活動、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教育計劃等多方面的督導。督導對工作計劃和執(zhí)行到位的影響重大。比如,在觀摩檢查時,我們發(fā)現(xiàn)一日生活常規(guī)中存在很多問題,給教師指了出來。這些具體的問題在后期有沒有改進、改到了什么程度、遇到了什么新問題,都需要保教主任有目的地去檢查,同時結合共性問題,組織相應的反饋、教研培訓或調整保教管理措施。
評價體系激發(fā)教師內驅力。評價體系是關乎教師發(fā)展的一件大事。一方面,在園長的帶領下,做好各層面評價,包括家長評、同事評、幼兒評、領導評,還有階段性的績效考核等;另一方面,作為保教主任更要關注過程性的觀察、評價及鼓勵。首先,結合評價內容,設計檢查記錄表,例如《幼兒作品欄檢查記錄表》《幼兒進餐情況檢查記錄表》等,用一些簡單的記號隨時做記錄,為評價留下依據(jù)。其次,根據(jù)評價內容的特點,分為學期評價、月評價、周評價、日評價、環(huán)節(jié)評價等,階段性和連續(xù)性評價相結合,貫穿學期始終,注重過程性評價。第三,結合工作目標,進行專項教育評價工作,比如“環(huán)境創(chuàng)設觀摩與評比”“間操展示”等,將教研與評價活動相結合,也能強有力地推進工作。第四,評價內容要客觀全面,為后續(xù)發(fā)展提供依據(jù)和方向。評價后通過個體約談、集體反饋等方式及時肯定鼓勵教師的進步、工作的亮點,讓教師感受到領導的關注與信任,從而不斷激發(fā)教師內在的積極性、主動性。
在邁向保教主任這個重要的新崗位時,如果能夠靜下心來,認真地思考保教主任崗位的核心價值,從上下兩層關系和四個體系入手,或許前行的路上會少一些困擾,多一些信心。打鐵還需自身硬,我們要在實踐中不斷反思學習、探索開拓,把自己磨礪成為管理崗位上的一名精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