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深圳市鹽田區(qū)教科院附屬田東小學,立刻被一面五顏六色的“數學墻”吸引。這條數學長廊用不同的顏色畫出了畢達哥拉斯樹、歐拉公式、蝴蝶定理等數學知識,用趣味性語言呈現李白喝酒、蘇步青遛狗、韓信點兵、蝸牛爬井等小故事中蘊藏的數學內容,讓學生們跟隨這條長廊,“移步換景”,體會數學之悅、之美、之趣、之理、之謎、之用。
“為什么螞蟻是建筑專家的老師?為什么蜘蛛是八卦陣的主設計師?”長廊向學生們“拋出”了不少有趣的數學問題。孩子們三五一群,分享著黃金分割點的美妙、莫比烏斯環(huán)的神奇,探討著李白的酒壺里原本有多少酒、蝸牛幾天能爬出井口……
自2021年起,田東小學以數學特色文化建設為抓手,積極探索環(huán)境育人、課程育人、活動育人、文化育人的教育創(chuàng)新與變革,讓學生通過數學了解世界、感受世界,實現全面發(fā)展。
為此,田東小學一方面在數學名師宋乃慶帶領的專業(yè)團隊的指導下,從組織架構、有效途徑等方面規(guī)劃數學文化建設路徑,另一方面著力營造多元、立體的數學文化環(huán)境。學校不僅設置數學文化長廊,還在校園里增加了不少數學“道具”,學生們可以在隨處可見的電腦觸摸屏上人機互動參加數獨、華容道等游戲對抗賽,可以用數字轉盤鍛煉自己的四則運算能力……校園里還陳設了幾個大大的正方體、長方體框架,讓學生真切感受一立方米有多大;臺階上、走廊里鋪滿了數學運算公式,讓學生們沉浸式學習數學、感知數學。
課堂是教育質量提高的主陣地。教師們不斷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方式,運用情境化、項目式等方式,將數學文化滲透到日常教學中,讓學生們每時每刻接受數學的熏陶,進而理解數學、熱愛數學、研究數學,學會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培養(yǎng)高階思維能力。
同時,學校成立鹽田區(qū)首個“少年數學院”,為學生成長搭建平臺。學校制定了“小院士”評選細則,根據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與平時表現等定期選出100名“小院士”,并為其專門設計“小院士”課程。該課程針對不同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融入趣味游戲、實操等內容,設計相應的數學課程,游戲課程、魔術課程、高階思維課程層層遞進,帶領孩子們玩轉火柴棒、五子棋、魔方、數獨、漢諾塔等,讓數學生活化,讓生活數學化,進而培養(yǎng)學生們的高階數學思維,培養(yǎng)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
“我們以數學特色文化為抓手,最終的目標是推動學生的綜合發(fā)展?!毙iL楊松說。
學校在進行數學課程與項目活動設計時,將數學內容與美術、語文、歷史、音樂、體育等多學科有機融合,著力推動學生的多元發(fā)展。其中,“數字畫”有機整合數學480r+OfiAGm75HLxEqujsA==和美術,帶動學生感受數學之美,提高審美素養(yǎng);漢諾塔PK則是對智力、體力和毅力的挑戰(zhàn),讓學生們磨礪意志、增強耐心。
數學文化建設也完善了評價體系。在《關于構建階梯式成長激勵體系,增強少先隊員光榮感的指導意見》《廣東省紅領巾獎章實施細則》和《深圳市少先隊“紅領巾獎章”實施細則》等相關文件的引領下,田東小學結合數學文化建設實際,推出了“紅領巾數學銀行”制度。學生們人手一本“存折”,記錄著自己日常各方面表現所獲得的“銀行幣”數量。學生們可以利用4個數字幣通過加減乘除等運算法則完成24點游戲,兌換一枚“24數學銀行金幣”。而后,可以用“24數學銀行金幣”兌換小到一塊橡皮、一支鉛筆,大到一個地球儀、一個鬧鐘的獎品。每一枚“銀行幣”都代表著學生在學習、交往、禮儀、運動等方面的良好表現,激勵著學生們多元發(fā)展、全面成長。
在這里,數學不止于數學。學生們將數學學習的鉆研精神、創(chuàng)新思維和不懈毅力運用在體育、藝術等方面,拿下一個個足球、網球、跆拳道項目冠軍,在信息技術實踐、戲劇展演、故事創(chuàng)作、國學演講等比賽中大放異彩,向多元、多彩的成長道路邁進。
“1.01365=37.8→1.02365=1377.4”,校園的墻壁上寫著,“如果‘1’是我們努力的標準,那么數學告訴你,每天努力多一點,你的人生將不同?!碧飽|小學也是如此踐行著,以數學為抓手,每天多努力一點,讓成長與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