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同旺
2022年6月,濟南市教育局出臺《關于實施基礎教育全學段銜接“泉引橋”工程的指導意見(試行)》,在全國率先推動基礎教育從幼兒園到高中的全學段銜接探索。經過調研,筆者深刻認識到學生從小學到初中的過渡具有極大的挑戰(zhàn)性。近期,山東省濟南市新世界小學秉承“雙向奔赴,凝聚合力”的小初銜接理念,探索出符合新發(fā)展理念的“逐夢工程”,通過“一體兩翼四助力”的銜接模式,助力學生平穩(wěn)度過銜接期。
一體——“夢想大禮包”課程
為進一步加強小初銜接,學校構建了“夢想大禮包”課程:聯(lián)合濟南第十二中學成立了小初銜接“逐夢”教育集團,聘請小學、初中校長擔任“雙負責人”,注重頂層設計,打造“橫向關聯(lián)互動、縱向進階銜接”的管理網絡;建立了以小學、初中骨干教師為主體的“逐夢”課程研發(fā)小組,構建了一體化聯(lián)合教研機制;成立了由六年級及初一年級教師、家長、社區(qū)工作人員為主體的“逐夢”工作坊,請工作坊成員負責小初銜接工作的具體實施,形成家校社聯(lián)動新局面。該課程關注學生原有經驗、發(fā)展速度和發(fā)展水平上的差異,從身心、生活、社會、學習等方面開展相關教育銜接活動,針對性地幫助學生適應初中生活。
兩翼——小學“送一程”,初中“接一站”
要想幫助學生順利實現(xiàn)從小學生活到初中生活的良好過渡,小學與初中應該通過多種方式與渠道,帶領他們了解關于初中的信息。
一方面,小學可以多“送一程”,例如,為畢業(yè)班學生開設初中預備課程或活動,向他們介紹初中的組織結構、教學方法、學科設置等內容;組織初中入學說明會,邀請初中學段的教師及管理人員來校開展講座,為學生和家長答疑;安排小學畢業(yè)班學生與初中生進行交流互動,幫助小學生獲取更多實際經驗和建議。
另一方面,初中可以多“接一站”,例如,向即將升入初中的學生提供詳細的初中學校資料手冊,以便他們查閱學校布局、學科設置、教學方式、課程特色等信息;組織學生參觀即將升入的初中學校,讓他們親身感受初中的環(huán)境和氛圍,幫助他們更加直觀地了解校園;為即將升入初中的學生安排初中導師,請導師負責解答學生問題,并為學生提供相應的支持和指導。
四助力——習慣、心理、家庭、社會
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升入初中后,家長和教師應當針對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學習動力不足、學習計劃和時間管理困難等問題,給予學生科學的指導和建議,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素質。良好的心理素質,如保持積極態(tài)度、合理調節(jié)壓力等,能夠讓學生更好地適應新的變化。為此,教師應肯定學生的努力和進步,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心,引導他們關注自己的優(yōu)點和潛力。同時,適當開展情緒管理的培訓課程,幫助學生學會識別、管理自己的情緒,并定期與學生進行一對一交流,了解他們的學習狀態(tài)與情感狀態(tài),為其提供針對性指導。
建立家校合作機制。一方面,家長與教師應保持定期交流,摸清學生在小初銜接階段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另一方面,學校可聘請家庭教育指導師,通過開展家庭教育培訓等方式,幫助家長了解學生在該階段的成長需求,并提供相關支持。
提供社交體驗契機。進入新環(huán)境后,學生需要盡快建立新的社交關系。學校應提供豐富多樣的社交體驗契機,增加他們與他人溝通的機會,如邀請學長向新生介紹學校的社團組織及活動,幫助新生融入新的社交圈子。
經過一年時間的探索,“一體兩翼四助力”銜接模式的部分設想已付諸實施。相信未來通過各位教育同人的共同努力,該模式能夠不斷完善,加快促進小初銜接的平穩(wěn)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