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丹羽,李耿
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珠寶學院,北京 100083
二里頭遺址位于河南省洛陽市東部的偃師區(qū),被考古學界較普遍地認為是夏代王都遺址。其中,綠松石的大量使用是二里頭遺址墓葬玉器的一大特點,據(jù)統(tǒng)計,二里頭遺址出土綠松石器數(shù)量占其玉器總量的90%以上[1],可見綠松石器在我國的悠久歷史和重要地位。
目前,我國是世界綠松石資源的主要出產(chǎn)地,中國的綠松石儲量占世界綠松石資源總量的70%。雖然我國綠松石具有很大發(fā)展?jié)摿?,但以“中國綠松石之鄉(xiāng)”湖北省十堰市竹山縣為代表,存在著產(chǎn)業(yè)發(fā)展緩慢,產(chǎn)品同質(zhì)化,缺乏競爭力等問題。本文將二里頭綠松石器分為管珠類綠松石裝飾品和嵌片類綠松石禮器,從工藝特征、造型特征、風格特征三方面總結(jié)了二里頭綠松石器的審美特征,并結(jié)合竹山綠松石特點,圍繞社會背景、文化內(nèi)涵、材料搭配、原料特點等方面提出現(xiàn)代綠松石首飾創(chuàng)新設計的新方法,以進一步啟發(fā)現(xiàn)代綠松石首飾的創(chuàng)新設計。在“國潮”興起的背景下,增強首飾設計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提升我國綠松石首飾的國際競爭力。
石之美者為玉,早在新石器時代,綠松石便因其獨特的顏色被用于人體裝飾。至二里頭時期,綠松石更被用作禮器,作為上層階級的標志物,可謂是我國綠松石器發(fā)展歷史的巔峰時期。根據(jù)出土遺物的造型和功能,二里頭綠松石器可主要分為兩大類,即管珠類裝飾品和嵌片類禮器。
目前二里頭遺址出土的綠松石管珠可分長管形、圓珠形、扁圓形和不規(guī)則形四類[2],多直接用于人體裝飾。綠松石珠有的單獨使用(圖1),如多出土于墓主人頭骨側(cè)面的綠松石珠,應為耳飾;也有穿系為串飾品的(圖2),如出土于出于墓主人頭骨下的項飾[3]。最早在新石器時代中期的裴李崗文化便出現(xiàn)了幾何形的綠松石珠、墜等飾件[4]。至現(xiàn)代,隨著文玩市場的火熱,以竹山綠松石市場為代表,珠墜類的珠子,手串,無事牌等綠松石產(chǎn)品所占比重仍較大[5]。
圖1 二里頭出土綠松石珠(郭丹羽拍攝)Fig.1 Turquoise beads
圖2 二里頭出土綠松石串珠(郭丹羽拍攝)Fig.2 Turquoise bead string
由于綠松石原料個體較小的特點,二里頭綠松石嵌片一般使用鑲嵌技術作為禮器的主體材料或作為禮器的裝飾。綠松石嵌片多呈長方形,四邊基本均有研磨痕跡[2]。方形嵌片一般多片相接形成面狀,作為禮器的主體材料,如二里頭遺址出土的三件鑲嵌綠松石銅牌飾(圖3)和綠松石龍形器(圖4),便是將綠松石嵌片呈面狀鑲嵌在青銅或某種有機質(zhì)底座上。銅牌飾和龍形器出土時均與銅鈴共存,且出土墓葬均為貴族墓葬,推測為夏王室祭祀及大型宴饗禮儀中身份特殊的高級貴族使用的舞具,與禮樂制度有關[6]。
圖3 夏代二里頭出土鑲嵌綠松石獸面紋銅牌飾: a.M11:7.;b.M4:5.;c.M57:4.(郭丹羽拍攝)Fig.3 Turquoise-inlaid bronze plate with beast-mask motif unearthed in Erlitou site
圖4 夏代綠松石龍形器(郭丹羽拍攝)Fig.4 Dragon-shaped object inlaid with turquoise
此外,也有呈點狀單獨鑲嵌于骨器、玉器上的綠松石嵌片,多為禮器的裝飾,嵌片多呈近圓形,如二里頭出土的鑲嵌綠松石玉鉞(圖5),將圓形綠松石嵌片用作玉鉞的裝飾。玉鉞是軍事酋長發(fā)號施令的權杖,也是最高巫師用以通神的法器,更是王者用以彰顯王權的圣物[8],屬于禮器的范疇,嵌片類綠松石的禮儀性可見一般。
圖5 二里頭鑲嵌綠松石玉鉞[7]Fig.5 Jade axe inlaid with turquoise
綠松石器的制作工藝與其他質(zhì)料的玉器制作工藝基本一樣,也是從制石工藝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主要有切割、琢磨、鉆孔、拋光、鑲嵌等工藝流程[9]。二里頭時期綠松石制作工藝已具有較高水平,如在玉材切割方面,新石器早中期主要采用線切割技術,在玉石器上可見采用砂繩切割出凹槽的痕跡。二里頭綠松石加工采用先進的片切割技術,使用硬度較大的石片或竹片為工具,能夠切割大而薄的玉片,提高了生產(chǎn)效率[10]。
此外,管珠類綠松石裝飾品多穿孔以便串掛。主要以管鉆方法加工,采用竹、骨等管狀材料,輔以拉弓,進行轉(zhuǎn)動,形成規(guī)則的孔洞[10]。管鉆的特點是孔面近圓、規(guī)整,邊緣棱角分明,孔壁平直、光滑,最為美觀[11]。筆者整理二里頭綠松石器的審美特征如圖6。
圖6 二里頭綠松石器的審美特征(郭丹羽繪)Fig.6 Aesthetic features of Erlitou turquoise objects
嵌片類綠松石禮器使用的鑲嵌工藝,可分為點狀孔洞式鑲嵌技術和面狀聯(lián)片鑲嵌技術。孔洞式鑲嵌技術多是指在骨器、玉器等材質(zhì)上穿孔,后嵌入等大等厚的綠松石片,綠松石片多為近圓形。二里頭綠松石使用的嵌孔技術最早出現(xiàn)于大汶口文化晚期的海岱地區(qū),這也是我國綠松石鑲嵌工藝的起源??锥词借偳都夹g后發(fā)展至平面式粘嵌,平面式粘嵌就是用黑色膠狀物將綠松石片粘嵌在皮革、骨簪等材質(zhì)上,是面狀聯(lián)片鑲嵌技術的雛形[12]。二里頭綠松石面狀聯(lián)片鑲嵌技術即將長方形為主的嵌片多按照上下走向呈面狀鑲嵌在銅框架或其他有機質(zhì)框架上。值得注意的是使用了楔狀嵌片拼合技術。楔狀嵌片即橫剖面呈上大下小的嵌片,嵌片下面用作粘附于器物母型表面,邊沿制成內(nèi)向斜面,從而使嵌片與嵌片間形成空隙,可以增加粘合劑與綠松石嵌片的接觸面積,使其牢固固定。此外,使用楔狀嵌片拼合技術也可使各嵌片與嵌片表面上為無縫接合,增加美觀與牢固性[13]。中商文化之后,青銅器代替綠松石器成為中心禮器,綠松石嵌片以線條形式鑲嵌在青銅器上,成為青銅器的裝飾,如河南省博物院藏青銅神獸(圖7),為春秋楚地之物。青銅神獸上遍布色澤鮮艷的綠松石鑲嵌而成的線狀龍鳳紋、渦紋。漢代至明清時期,受北方游牧族群文化喜愛金飾的影響,流行將綠松石嵌片呈點狀用于黃金飾品或器具的裝飾(圖8)[4]。
圖8 明代金鑲寶石白玉龍穿牡丹帽頂[14]Fig.8 Bejewelled gold hat finial with white jade dragon amidst peony
從造型看,二里頭綠松石器最大的特征便是注重對稱。嵌片類綠松石禮器作為祭祀和禮儀用的莊重和嚴肅場合的用玉,利用對稱的造型特征可以給人以莊嚴感。因此,嵌片類綠松石禮器多是用綠松石片在主體紋飾間沿直行鑲嵌而成,造型上講究對稱和規(guī)整。如二里頭M4:5 銅牌飾(圖3b),以規(guī)則的長方形綠松石嵌片鑲嵌出中軸線,其余嵌片形式多樣,規(guī)格不同。但左右兩邊嵌片形狀、位置均高度對稱。此外,管珠類綠松石裝飾品也多為左右對稱的扁圓柱體或圓柱體[2]。
其二,面狀聯(lián)片鑲嵌的嵌片類綠松石禮器具有方正規(guī)整的造型特點。點線面是造型中的最基本要素,嵌片類綠松石禮器中的點多由長方形綠松石嵌片構(gòu)成,線多由綠松石嵌片連接形成豎線,而面多由豎線平鋪形成。二里頭綠松石嵌片一改史前綠松石嵌片的不規(guī)則形狀,多琢磨為長方形,給人以莊重感;嵌片組成的豎線給人以森穆感;綠松石器通過聯(lián)片成面,形成較大型的器具,突破了綠松石材料在體量上的限制。
其三,二里頭綠松石器的造型充分體現(xiàn)了因材施藝的特點。由于綠松石于礦帶中一般呈薄片狀充填于裂縫或者節(jié)理中,原料較為薄而細小,二里頭出土的管珠類綠松石裝飾品一般選用有厚度且較大的原料進行制作,嵌片類綠松石禮器原料可能來源于片狀綠松石石核[2]。使用鑲嵌方法突破了綠松石原料在體量上的限制,體現(xiàn)了我國原始先民物盡其用的樸素造物觀。
二里頭綠松石器的整體風格古樸莊重,蘊含著禮的精神特質(zhì)。如前所述,從造型上來看,無論管珠類綠松石裝飾品和嵌片類綠松石禮器,均注重對稱,形制規(guī)整,具有莊嚴肅穆的審美特征。從色彩上來看,嵌片類綠松石禮器的整體顏色效果是相對統(tǒng)一的,以藍綠色的冷色調(diào)為主,強調(diào)了色彩的統(tǒng)一與秩序性。此外,嵌片類綠松石禮器中獸面紋的表達,形象兇猛而威武,亦給人一種凝重神秘之感[15]。
據(jù)科學研究分析,夏代二里頭綠松石礦源并非單一,目前已確定的礦源為陜西省商洛市洛南河口和湖北省十堰市鄖縣的云蓋寺[2]。而商代晚期的安陽殷墟綠松石器的主要礦源又增加了湖北省十堰市竹山縣[16],說明早在夏商周之時,湖北省十堰市就已經(jīng)成為我國綠松石器的主要礦源,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綠松石資源。
目前,鄖縣云蓋寺礦口已封礦,竹山縣成為十堰最主要的綠松石礦產(chǎn)地,礦床規(guī)模較大,截止2022年,竹山縣綠松石市場年綜合產(chǎn)值近50 億元[17],竹山縣也被譽為“中國綠松石之鄉(xiāng)”。竹山綠松石在我國綠松石中具有代表性,故選取為研究對象。此外,竹山的綠松石發(fā)育優(yōu)良,色彩純正??h內(nèi)綠松石原礦顏色上多呈現(xiàn)純藍色、純綠色和過渡型的淺藍色、淺綠色;花色上,有純色的均質(zhì)體,亦有網(wǎng)花狀的連生體[18]。
十堰市竹山縣的綠松石具有很大發(fā)展?jié)摿?,但從類型上來看,品種較為單一。成品以雕琢擺件與首飾為主,首飾又可分為鑲嵌類和珠墜類。鑲嵌類多琢磨為幾何形凸面型,鑲嵌成吊墜、戒指、耳墜;珠墜類以文玩產(chǎn)品為主,多為串珠、手把件、三通配件。從題材上來看,產(chǎn)品同質(zhì)化嚴重,缺乏創(chuàng)新設計。多為模仿傳統(tǒng)的吉祥紋飾和宗教題材,直接套用如觀音、佛、如意、龍、鳳、動植物等元素[19]。
竹山綠松石具有巨大發(fā)展?jié)摿?,綠松石產(chǎn)品設計的創(chuàng)新提升迫在眉睫。結(jié)合二里頭綠松石器特點,圍繞社會背景、文化內(nèi)涵、材料搭配、原料特點等方面進行綠松石首飾創(chuàng)新設計,進一步提高我國綠松石產(chǎn)品的個性化、民族化。
(1)結(jié)合社會背景,符合時代潮流。
夏代是我國歷史上最早的奴隸制國家,其社會有著濃厚的禮制風尚和等級觀念。二里頭面狀聯(lián)片鑲嵌的嵌片類綠松石禮器,其造型特點為注重對稱和方正規(guī)整,并配以獸面紋。此外,管珠類綠松石裝飾品也多呈左右對稱的幾何形。二里頭綠松石器整體符合夏代奴隸社會莊嚴、神秘的氣氛,讓我們窺探到夏代先民在器物創(chuàng)造中理性思維逐漸形成的痕跡,從而實現(xiàn)了器物的莊重風格和現(xiàn)實社會權力等級制度威嚴的統(tǒng)一[15]。今天,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充滿了生機和活力。竹山綠松石具有亮度、飽和度較高的藍綠色彩,如同當下流行的馬卡龍色、糖果色,給人青春活潑之感??舍槍ΜF(xiàn)在逐漸成為珠寶消費主力的年輕女性群體,進行清新、自由、活潑風格的個性化綠松石首飾設計,不僅符合當下審美時尚潮流,又可打破竹山綠松石多為風格粗獷的文玩產(chǎn)品的同質(zhì)化現(xiàn)象,增加竹山綠松石首飾創(chuàng)新性。
(2)傳承文化內(nèi)涵,發(fā)揚文化特色。
文化具有無限張力,有著巨大的發(fā)展空間。二里頭遺址作為夏代王都遺址,可謂是“最初的中國”[20]。二里頭出土的嵌片類綠松石禮器屬于巫儀的專屬法器,具有禮儀性[4],也為殷商禮樂制度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同時,二里頭管珠類綠松石器作為人體的裝飾品也具有極強的裝飾性。綠松石的禮儀性和裝飾性一直延續(xù)至清代,清朝時被視為天國寶石,象征幸福、吉祥,只有皇室中人才可佩戴,被視為皇權的象征[21]。如綠松石被用于清代皇室貴族穿著朝服、吉服時所佩戴的朝珠,成為皇帝在祭月時佩掛的專屬朝珠材質(zhì)[22]。
據(jù)出土綠松石遺物來看,古時我國綠松石器呈現(xiàn)出由中原地區(qū)逐漸向邊疆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擴展的趨勢。據(jù)史料記載,唐文成公主入藏時,曾帶入大量綠松石,用以裝飾西藏拉薩著名的大昭寺覺康佛像[23]。如今,綠松石的裝飾性和禮儀性在西藏文化中得到了延續(xù)。綠松石在西藏被視為靈魂的容器,具有平安、吉祥的寓意,被制成藏民必佩的各種飾物[21],也被用于裝飾各種藏傳佛教所用器物。綠松石器的發(fā)展反映出中原文化與邊疆少數(shù)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綠松石器成為民族間交流交往的橋梁。
(3)搭配多種材料,增加藝術效果。
二里頭綠松石器將綠松石與金屬材料或非金屬材料等各類材質(zhì)相結(jié)合,呈現(xiàn)強大的包容性,在色彩搭配和構(gòu)圖造型上,表達出單一材質(zhì)無法達到的效果。二里頭鑲嵌綠松石銅牌飾創(chuàng)造性的將綠松石與青銅材質(zhì)相結(jié)合,開創(chuàng)了青銅鑲嵌技術,可謂是開創(chuàng)我國珠寶首飾金屬鑲嵌的先河[24],是我國金玉組合的開端。對綠松石與金屬材料的搭配創(chuàng)新具有啟發(fā)性。如將鈦金屬與綠松石相結(jié)合。鈦金屬具有輕便、硬度高、抗腐蝕不易氧化、親膚等特點,且經(jīng)氧化處理后表面可形成五彩斑斕的色彩[25]。將鈦金屬與綠松石相結(jié)合,可使古樸的綠松石煥發(fā)出現(xiàn)代時尚之感。如瑞士著名珠寶設計師Suzanne Syz 設計的The Wizard of Summer earrings(圖9),將點綴著圓形切割鉆石的鈦金屬和雕刻編織紋的綠松石相結(jié)合,實現(xiàn)了時尚感和復古感的完美結(jié)合。
圖9 Suzanne Syz的作品The Wizard of Summer earrings[26]Fig.9 Suzanne Syz "The Wizard of Summer earrings"
此外,二里頭綠松石器也結(jié)合了非金屬材料,如管珠類綠松石裝飾品可能也是使用皮、麻等有機質(zhì)進行穿繩連接,這對綠松石與非金屬材料的搭配創(chuàng)新具有啟發(fā)性。如方修提出將綠松石與植鞣牛皮相結(jié)合,利用植鞣牛皮的可染性、可塑性、鏤空和編織工藝等,豐富綠松石首飾的產(chǎn)品質(zhì)感和形式[27]。
(4)充分發(fā)揮原料特點,做到因材施藝。
如前所述,二里頭綠松石器在造型特征上充分體現(xiàn)了選材的物盡其用、因材施藝。綠松石作為一種不可再生的礦物資源,在設計時也要考慮其資源節(jié)約,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除造型外,也可結(jié)合竹山綠松石所具有的豐富色彩和獨特紋理進行創(chuàng)新設計。
從色彩來看,綠松石具有藍色至綠色的多色性,Cu2+導致綠松石的藍色調(diào),F(xiàn)e2+導致綠松石的綠色調(diào)。在我國傳統(tǒng)色譜中,用青色統(tǒng)指藍綠色。故綠松石色彩含義可與“中國青”的內(nèi)涵相關聯(lián)。綠松石之藍即“中國青”之藍,可與天空、水相聯(lián)系,作為“天人合一”的視覺象征。綠松石之綠即“中國青”之綠,與草葉等植物顏色相近,“五行”中“青”亦與“木”相對應,說明青色代表生命、生長等意思[28]。二里頭鑲嵌綠松石器作為祭祀時所用禮器,從其“中國青”之藍綠色和古代農(nóng)業(yè)文明“靠天吃飯”的局面推測,可能是祭祀天地、自然神所用,表達了夏朝先民的自然崇拜。據(jù)此,可將“天人合一”、“生生不息”的古代自然觀與綠色環(huán)保的現(xiàn)代自然理念相結(jié)合,迎合現(xiàn)代首飾環(huán)保理念,貫徹可持續(xù)發(fā)展觀。
從紋路來看,竹山綠松石常含有黃鐵礦及褐鐵礦構(gòu)成的多種花紋,如烏蘭花、唐三彩、蛛網(wǎng)紋、水草紋等(圖10),二里頭管珠類綠松石裝飾品亦有著漂亮的鐵線花紋?,F(xiàn)今,竹山綠松石交易市場上過于吹捧純凈的“高瓷”、“高藍”,綠松石上的鐵線花紋常被視為原石的缺陷??衫眠@些獨一無二的紋路,進行巧妙設計,突出其“缺陷”之美,符合現(xiàn)代女性自信,勇于接納自我“瑕疵美”的審美理念?;诖朔N觀點,筆者設計了一款名為《瑕》的胸針(圖11)。以綠松石上的“瑕疵”鐵線與汝窯瓷瓶上的“瑕疵”開片為主要設計元素,交相輝映。胸針以兩圈光暈襯托瓷瓶,表達出“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之意。造型上,參考二里頭綠松石器對稱規(guī)整的造型美,胸針整體造型采用了對稱形式,同時為了結(jié)合新時代的社會背景,符合時代潮流,在對稱中又產(chǎn)生一些變化,使風格自由靈動而不僵硬。材料上,主石綠松石不必追求質(zhì)地純凈,意在突出其鐵線紋理,符合二里頭綠松石器因材施藝的特點、現(xiàn)代綠色環(huán)保的自然理念以及接納“瑕疵美”的現(xiàn)代審美理念。金屬選擇18K 白金,為作品增添時尚之感。工藝上,主石綠松石采用包鑲工藝,使寶石的固定更為牢固。
圖10 綠松石常見特殊花紋類型[29]a.烏蘭花;b.唐三彩;c.蛛網(wǎng)紋;d.水草紋;e.水波紋;f.雨點紋Fig.10 Common pattern tape of turquoises
圖11 《瑕》胸針(郭丹羽設計)Fig.11 "Blemish" Brooch (Designed by Guo Danyu)
針對目前竹山綠松石首飾發(fā)展?jié)摿Υ蟮贩N較為單一,題材同質(zhì)化嚴重等問題,本文從我國綠松石發(fā)展的鼎盛時期汲取經(jīng)驗,歸納總結(jié)了二里頭綠松石器在工藝、造型、風格上所形成的獨特審美特征,由此得出四點啟發(fā):一、設計要符合時代潮流,結(jié)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社會背景,進行清新、自由、活潑風格的個性化綠松石首飾設計。二、設計要注重文化,傳承綠松石器的禮儀性和裝飾性,發(fā)揚其在各個民族中的吉祥寓意。三、設計要注重材質(zhì)搭配,將綠松石與金屬材料或非金屬材料等各類材質(zhì)相結(jié)合,增加其藝術效果。四、設計要發(fā)揮原料特點,將竹山綠松石所具有的豐富色彩和獨特紋理與現(xiàn)代環(huán)保、瑕疵美的設計理念相結(jié)合,做到因材施藝。本文意在拋磚引玉,希望通過竹山綠松石首飾的創(chuàng)新設計,未來可以進一步將中華傳統(tǒng)符號融入現(xiàn)代首飾,打造出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新要求,具有民族特色和個性化的珠寶首飾,增強我國首飾設計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
參考文獻 / REFERENCE
[1] 陳雪香.二里頭遺址墓葬出土玉器探析[J].中原文物,2003, (03): 23-37.
[2] 秦小麗.二里頭文化時期綠松石飾品的生產(chǎn)與流通[J].中原文物, 2022, (02): 64-74.
[3] 辛愛罡.二里頭文化非鑲嵌類綠松石制品的功能分析[J].中原文物, 2015, (06):46-51
[4] 張昌平.概說古代中國綠松石器的發(fā)展及其禮儀性[J].江漢考古, 2022, (04): 35-44.
[5] 曾義平, 劉向陽, 林海燕.產(chǎn)業(yè)轉(zhuǎn)型升級過程中綠松石創(chuàng)新設計初探[J].寶石和寶石學雜志, 2018, 20(S1):228-230.
[6] 高西省.二里頭青銅樂器、舞具組合助祭初探—從鑲嵌綠松石龍紋銅牌與銅鈴組合談起[J].文物, 2022,(09): 36-45.
[7]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鑲嵌綠松石玉鉞[EB/OL].[2023-09-16].https://www.eltxdmuseum.com/zhenpin/c/49/239.html.
[8] 李秀強.中華文明史的玉器時代與王權起源[J].濟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30(05): 59-65+158
[9] 孔德安.淺談我國新石器時代綠松石器及制作工藝[J].考古, 2002, (05): 74-80.
[10] 王匯文.二里頭鑲嵌綠松石銅牌圖像與制作工藝考[J].裝飾, 2016, (08): 84-85.
[11] 曹天亮.環(huán)嵩山地區(qū)二里頭時期聚落石器鉆孔工藝研究[J], 南方文物.2022, (02):213-219.
[12] 劉文強.史前綠松石鑲嵌工藝的起源和發(fā)展[J].藝術設計研究, 2021, (06): 84-90.
[13] 鄧聰, 許宏, 趙海濤, 等.中墨綠松石嵌片制作技術對比研究[J].江漢考古, 2022, (04): 114-122.
[14] 湖北省博物館.金鑲寶石白玉龍穿牡丹帽頂[EB/OL].[2023-09-16].https://hbsbwg2.cjyun.org/p/5388.html.
[15] 朱志榮, 石迪.論夏代玉器的審美特征[J].學術研究,2009, (03): 134-137+160.
[16] 張登毅, 李延祥.安陽殷墟出土綠松石礦源初探[J].文物, 2022, (05): 78-82.
[17] 武園伊, 劉子源, 高婧珂.基于區(qū)塊鏈技術的竹山綠松石溯源監(jiān)管協(xié)同演化博弈[J].寶石和寶石學雜志(中英文), 2023,25, (03): 74-89.
[18] 徐飛.湖北十堰綠松石探究[J].上海工藝美術, 2017,(03): 30-32.
[19] 何萌, 張榮紅, 方修.基于現(xiàn)代生活美學的綠松石首飾設計—以湖北竹山綠松石為例[J].寶石和寶石學雜志, 2019, 21(03): 48-55.
[20] 王震中.論二里頭乃夏朝后期王都及“夏”與“中國”[J].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學報, 2022, 42(01): 59-89+144-145+147.
[21] 張佳琪.從“一帶一路”看綠松石的文化溯源及推廣營銷[J].內(nèi)蒙古科技與經(jīng)濟, 2019, (03): 33-34+37.
[22] 李芝安.清代朝珠述論[J].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 2013,(06): 102-110.
[23] 石振榮, 蔡克勤.綠松石玉古文化初探[J].寶石和寶石學雜志, 2007, (01):41-42.
[24] 張榮紅, 黃琳, 王心雨.基于比較視野下的中國古代綠松石文化屬性探析[J].寶石和寶石學雜志(中英文),2022, 24, (05): 205-212.
[25] 何雪梅, 許心愿.走近鈦首飾[J].自然資源科普與文化,2023, (02): 42-45.
[26] Suzanne Syz.The Wizard of Summer earrings[EB/OL].[2023-09-16].http://www.suzannesyz.ch/2019/08/12/thewizard-of-summer-earrings/.
[27] 方修, 張榮紅, 何萌.植鞣牛皮在綠松石首飾創(chuàng)作中的運用[J].寶石和寶石學雜志, 2019, 21(03): 56-63
[28] 欒黎荔, 陳玲, 張紅敏.基于中國傳統(tǒng)色彩之青色的配色應用[J].學術界, 2013, (S1): 106-108.
[29] 何翀, 曹扶芳, 狄敬如, 等.國家標準《綠松石 分級》解讀[J].寶石和寶石學雜志, 2018, 20(06): 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