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黨的五大在武漢召開。黨的歷史上第一個中央紀律檢查監(jiān)督機構——中央監(jiān)察委員會成立。中央監(jiān)察委員會的成立,是黨的紀律檢查工作的重大創(chuàng)舉,在黨的建設史上具有深遠的意義。首屆中央監(jiān)察委員會的十名委員八人犧牲,只有一人看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他們用鮮血和生命詮釋對共產(chǎn)主義的信仰和對黨的忠誠。
中國共產(chǎn)黨從建黨之日起就十分重視加強黨的紀律建設,這對監(jiān)察委員會的產(chǎn)生提出了制度要求。一大通過的黨的第一個綱領包含了大量關于紀律要求和黨內監(jiān)督的內容。二大制定了第一部黨章,對黨的政治、經(jīng)濟、組織、工作等方面的紀律都作出了明確規(guī)定。三大采取了一些加強黨的紀律、強化黨內監(jiān)督的措施,以防止個人專斷和黨內非組織活動,保證黨的純潔性和先進性。四大通過的《中國共產(chǎn)黨第二次修正章程》修改了個別關于紀律的規(guī)定,使黨紀條款更加完善。此外,黨對違反黨紀的行為也進行嚴肅處理。例如,廣東區(qū)委將脫離黨組織、與黨對立的一大代表周佛海開除出黨。
在中共五大召開前,中共黨員數(shù)量和黨組織得到了迅速發(fā)展,黨員人數(shù)從四大召開時的994人猛增到五大召開時的57967人。黨的隊伍發(fā)展以及思想建設和組織建設,還遠遠不能適應迅速高漲的大革命形勢的需要。1926年7月,中國共產(chǎn)黨在上海召開第四屆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第三次擴大會議。會議要求從嚴懲治黨內滋生的腐敗現(xiàn)象。會后,中共中央頒布《中央擴大會議通告——堅決清洗貪污腐化分子》,這是中國共產(chǎn)黨歷史上第一部懲治貪污腐化分子的文件。
1927年,中共五大在武漢召開,選舉產(chǎn)生了黨的歷史上第一個中央紀律檢查監(jiān)督機構——中央監(jiān)察委員會,開啟了中國共產(chǎn)黨有組織、有依據(jù)、有制度地開展執(zhí)紀監(jiān)督的新階段。除了第一次設立專門的紀律檢查監(jiān)督機構,五大及相關會議還開創(chuàng)了多個“第一”:第一次將嚴格黨的紀律尤其是政治紀律提高到全黨義務層面;第一次提出集體領導并把民主集中制作為黨的指導原則寫入黨章;五大通過的《組織問題議決案》指出“黨內紀律非常重要,但宜重視政治紀律”,這是首次提出“政治紀律”概念。
此外,中央政治局會議根據(jù)五大的要求,通過了修改黨章的決議,首次增設“監(jiān)察委員會”章節(jié),賦予中央監(jiān)察委員會合法地位。黨章把嚴明政治紀律擺在監(jiān)督執(zhí)紀的首要位置,保證全黨在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維護黨的集中統(tǒng)一。
黨章還規(guī)定:中央委員和省委委員不得兼任中央和省監(jiān)察委員;中央和省監(jiān)察委員,可以參加中央和省委會,有發(fā)言權而無表決權,這表明黨已經(jīng)初步認識到了黨的紀律檢查監(jiān)督機構的重要性。
中共五大成立中央監(jiān)察委員會和黨章確立黨的監(jiān)察制度,是黨的建設史上的重要創(chuàng)舉。中央監(jiān)察委成立后,馬上開始按照黨章履行職責,重點是維護黨的政治紀律和組織紀律,其中包括對未能執(zhí)行黨的決議,或者沒有完成工作任務的黨員嚴格問責,并按照黨紀嚴肅處理。
執(zhí)紀者必先守紀。中央監(jiān)委成立后短短一年時間,十名委員中八人先后犧牲,一人下落不明,只有一人看到了新中國成立。他們用鮮血和生命詮釋對共產(chǎn)主義的信仰和對黨的忠誠。本專題聚焦首屆中央監(jiān)察委,書寫第一代監(jiān)察委員的傳奇故事。
黨的第一支紀檢監(jiān)察鐵軍——首屆中央監(jiān)察委十名委員,分別為王荷波、楊匏安、許白昊、張佐臣、劉峻山、周振聲、蔡以忱,其中王荷波為主席,楊匏安為副主席;楊培森、蕭石月、阮嘯仙為候補委員。他們恪守了紀檢監(jiān)察人紀律嚴明、忠貞不屈的本色,用生命詮釋了對黨的無限忠誠,譜寫了可歌可泣的贊歌。他們的后代也都恪守先輩們的囑托,傳承了優(yōu)良的家風家教。
王荷波:工友們送他一塊匾,上題“品重柱石”
王荷波(1882-1927),福建閩侯人。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中國工人運動的杰出先驅、中共第一位工人出身的中央委員、首屆中央監(jiān)察委員會主席。1927年犧牲,時年45歲。
1927年5月上旬,王荷波主持召開中央監(jiān)察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對當前和今后工作進行認真討論和周密部署,大家一致認為:監(jiān)察委員會要堅決履行五大賦予的“維護黨的一致和權威”的職責,特別要深入落實中共中央1926年8月作出的《關于堅決清洗貪污腐化分子的通告》各項規(guī)定,確保黨組織的生存和發(fā)展,維護黨的政治影響和權威。
5月下旬開始,在王荷波主持下,監(jiān)察委員會對掌握的黨員違規(guī)違紀線索進行查實。國民革命軍第14師黨代表包惠僧,沒有將部隊整編情況向上級黨組織報告,致使該部隊發(fā)生叛亂;蕭人鵠配合北伐軍作戰(zhàn)不力;永利鄉(xiāng)農(nóng)會干部私吞打土豪財物;陳九鼎領導武裝起義指揮不當?shù)?0多起失職、貪腐、違規(guī)行為,均被給予相應的紀律處分。一次,監(jiān)察委員會接到舉報:工農(nóng)義勇軍政治部主任王基永“叛變投敵”,有人建議給予王基永開除黨籍處分。王荷波多次找與王基永熟悉的同志調查了解,得知的情況是:1927年5月,軍閥許克祥發(fā)動“馬日事變”,瘋狂鎮(zhèn)壓共產(chǎn)黨人,王基永遭懸賞追捕,他只得隱蔽,與黨組織失聯(lián)。說他“叛變投敵”并無真憑實據(jù)。在事實不清的情況下,王荷波并未同意草率處理,直到后來湖南省委查明:當時王基永隱藏在親戚家,多方聯(lián)系黨組織未果,只得遠赴甘肅禮縣,繼續(xù)開展革命斗爭。
根據(jù)黨的規(guī)定,中央監(jiān)察委員會成員要前往各地開展巡視、監(jiān)察工作,但當時正值蔣介石發(fā)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不久,各級黨組織蒙受了巨大損失,委員、候補委員們很快被派到各地領導地方黨的工作,因而監(jiān)察工作難以很好地開展。
1927年10月,王荷波被捕,11月11日英勇就義,時年45歲。王荷波外孫趙迪說:“姥爺就義前,在獄中給家人留下的唯一囑托,就是請黨組織對他的子女加強革命教育,讓他們千萬別走和他相反的道路?!?/p>
王荷波育有一子二女。兒子王夏死于南京大屠殺,年僅19歲;兩個女兒在抗戰(zhàn)初期被周恩來派人接到延安,在延安學習成長并參加革命。趙迪是王荷波小女兒的長子,“聽母親說,連周總理都尊稱姥爺為‘大哥”。在趙迪心中,王荷波是一個傳奇:1922年,王荷波入黨,隨后組織和領導了一系列工人運動,“在擔任工會領導工作中,姥爺遵守章程、嚴以律己、辦事公正、公私分明,而且賬目清楚,從不亂花大伙兒的一分錢,深得群眾信賴。工人們把滿臉胡須的姥爺,親昵地稱為‘王胡。在他40歲生日時,工友們送他一塊匾,上題‘品重柱石四個大字……這或許是姥爺當選首屆中央監(jiān)察委主席的原因”。
在八寶山革命公墓,離王荷波墓不遠處,寄存著王荷波五弟王凱的骨灰。王凱女兒王皓光說,王荷波兄弟五人,他是老大。四個弟弟中除了一人早逝外,其余三人都在他的帶領下參加革命,“父親生前囑咐我們,要繼承大伯父的精神,不要違背他的遺愿。大伯父犧牲后,我父親也遭國民黨逮捕,在監(jiān)獄關押了十年。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父親沒有改變信仰”。
王更生是王荷波三弟王介山之子,他是一名普通工人,一直干到退休。“公私分明,不占公家一分一厘,我們從小就受到這樣的教育。父親曾任電信總局副局長,從不用公家的車辦私事,平時上班都是騎自行車;母親1939年參加革命,離休前是郵票廠的普通科員,她從未向組織提過任何要求,還經(jīng)常鼓勵我們,自己的路要靠自己走,”王更生說,“姥爺留給我們最大的精神財富就是四個字——干凈忠誠?!?/p>
楊匏安:“再苦再危險,我們也要革命到底”
楊匏安(1896-1931),廣東珠海人。1921年加入黨組織,是中國共產(chǎn)黨正式成立前的黨員之一,與李大釗并稱“南楊北李”。華南地區(qū)傳播馬克思主義第一人、首屆中央監(jiān)察委員會副主席。1931年犧牲,時年35歲。
1923年,國共合作,楊匏安受中共中央委派參加國民黨的改組工作,此后三年間任國民黨中央第二屆執(zhí)行委員、中央組織部秘書長和代部長?!八菚r一個月的薪金有300多大洋,絕大部分都交給黨作為活動經(jīng)費,只留下極少一部分作為家用。因此,我們家就不可避免地清貧、困難了,家人都必須去做工補貼家用?!睏钷税仓訔钗膫セ貞洠菏「鄞罅T工時,楊匏安還當過廣東政府財政部的代表,管理大量錢財。當時常有人上門送禮,他從不許家人接受。一次,省港大罷工委員會發(fā)放捐款后,有一枚硬幣遺留在了楊家,孩子們撿到后拿著玩。楊匏安發(fā)現(xiàn)后立刻嚴肅地對他們說:“這是公家的錢,一分一文都不能要?!苯又尯⒆觽凂R上把這枚硬幣送回罷工委員會。
1927年,楊匏安到武漢參加中共五大,當選中央監(jiān)察委員會副主席。11月,在“左”傾錯誤理論指導下,楊匏安受到不公正處分,被撤銷中央監(jiān)察委委員之職,他仍表示“公忠不可忘”。中央機關遷離武漢后,楊匏安在上海做地下工作。那時他身患肺病,七個子女有兩個因病缺醫(yī)而早夭。他白天在黨報秘密機關當編輯,晚上寫作、譯書賺稿費補貼家用;稿費很低,他還要常常幫家人推磨做米糍,由家人清晨上街叫賣。周恩來高度評價:“楊匏安為官清廉、一絲不茍,稱得上是模范?!?/p>
1930年,楊匏安被捕。周恩來冒險來楊家探望,楊母很受感動,卻不許兒子的這位友人再來,因為怕他有危險。由于沒有暴露身份,楊匏安在入獄8個月后被黨組織營救。獲釋回家后,有人說起:“我們做這些事,又窮又危險,小孩子沒有書讀,上街也提心吊膽的?!睏钷税矆远ǖ鼗卮穑骸霸倏嘣傥kU,我們也要革命到底?!睏钅格R上說:“全家都支持你?!?/p>
1931年,楊匏安再次被捕。面對國民黨高官厚祿的引誘,他寧死不屈:“死可以,變節(jié)不行!”蔣介石親自打電話到獄中勸降,楊匏安將話筒摔到了墻上。當時,縫紉機是家里賴以生存的工具,他設法傳出紙條叮囑家人“縫紉機雖窮不可賣”,千萬不能接受國民黨“那些人的錢和物”。1931年8月,楊匏安英勇就義。兒子楊文偉88歲高齡時還能背誦父親就義前口誦的那首詩:“慷慨登車去,相期一節(jié)全……”
在珠海楊氏大宗祠正廳,懸掛著“忠、孝、廉、節(jié)”牌匾,楊匏安從小便以此規(guī)范自身,也這樣教導自己的孩子。楊匏安犧牲后,家人紛紛走上革命道路:長子楊玄由周恩來送去參加革命;二兒子楊明去了延安;三兒子楊志先去了延安,后參加了解放戰(zhàn)爭;小兒子楊文偉則被祖母、姐姐帶到香港,繼續(xù)為黨組織搜集、傳遞情報。1986年,四兄弟在分離50多年后,第一次見面,感慨萬千:“我們這個家庭,很多人埋在哪里都已經(jīng)不知道了?!?/p>
許白昊:“為眾生而努力,為眾生而犧牲”
許白昊(1899-1928),湖北應城人。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早期著名工人運動領袖、首屆中央監(jiān)察委員會委員、中央工人運動委員會委員。1928年犧牲,時年29歲。
1917年,18歲的許白昊離家到武昌求學,從此再也沒有回過家鄉(xiāng)。他少年立志:“我愿淌干眼淚,洗凈大千世界,我愿灑盡碧血,參透昏聵人生。為眾生而努力,為眾生而犧牲?!庇捎诔D陱氖旅孛芄ぷ鳎S白昊極少與家人聯(lián)系,父親許宗模曾兩次坐船到漢口,只見到兒子一次。許宗模返回老家前,許白昊塞給他一些路費,當許宗模買好車船票后,發(fā)現(xiàn)剩下的錢只夠買一杯茶水。許宗模后來每次提起這件事,總說兒子真“精”,都算好了。許白昊當時擔任湖北省總工會財政部部長,手握巨款,但他沒有挪用一分一毫。
1922年,許白昊回武漢領導組建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武漢分部。為秘密聯(lián)絡工人骨干,發(fā)動工人運動,他挽高褲腿,穿著磨破的布鞋,扮起賣水工。家人回憶說,那時他從漢江挑水,要走八十多個臺階上岸,再走街串巷穿梭于工人棚戶區(qū)叫賣。日子雖苦,許白昊卻樂此不疲。白天,他深入工廠、鐵路、碼頭、學校及各勞工團體調查了解情況;晚上,他到工人識字班、工人夜校宣講革命道理……工運戰(zhàn)友項英曾描述他百般操勞的情形:“白昊同志當此工作緊張之際,每天差不多只能吃一頓飯,真是枵腹從公、廢寢忘食?!痹谠S白昊帶領和組織下,武漢地區(qū)的工會組織紛紛成立,當時新聞報道稱之為“秋花之怒放,夏水之暴漲”。
1927年中共五大會議期間,許白昊當選首屆中央監(jiān)察委員會委員。由于許白昊在國共合作時擔任過國民黨漢口特別市黨部監(jiān)察委員,因此他成為中國共產(chǎn)黨歷史上曾在國共兩黨中都擔任過監(jiān)察委員職務的唯一一人。
“七一五”政變后,許白昊成為國民黨重點追捕對象之一。黨中央決定調他到上??偣?,直接在周恩來的領導下開展工作。離開武漢前,他將總工會結余的七萬銀圓現(xiàn)金、存折和往來賬目一清二楚地做了移交。不久,聽湖北的同志說這筆經(jīng)費在使用中出了問題,他心急如焚,馬上和項英、劉少奇聯(lián)名寫信給中央,請求清查這筆款項,一定要給全省工人同志一個清楚的交代。在這封信里,“決不能疏忽”“該款必須清楚保存”“如該款開支賬目不明及用途不清不正,須湖北省委負責人絕對負責”等話語斬釘截鐵。
許白昊兩次入獄。第一次是1924年在武漢被捕,吳佩孚命令把他押解至洛陽親自審問,結果一無所獲。毛澤東親自寫中央通告,聲討軍閥罪行。外界一度傳言許白昊已被殺害,不少工會團體和革命組織還為他開了追悼會。不久吳佩孚下臺,黨組織趁機將許白昊營救出獄。第二次是1928年,許白昊和陳喬年等人在上海總工會交通處開會時,被英租界巡捕逮捕,第二天被押解到淞滬戒嚴司令部。6月6日下午,許白昊被殺害于上海龍華荒野,年僅29歲。
“我大爹(祖父的哥哥)許白昊自離開家直到犧牲,沒有回過一次家,也沒有往家寄過一分錢,唯一的孩子后來也在革命輾轉奔波中夭折了。”許白昊侄孫許振斌說,“許家到我這一代兄弟四個,都牢記著大爹的革命精神。他家書里的話已經(jīng)成為我們的家訓。每年清明節(jié),我們兄弟姐妹幾家人都要到祖墳前,一起朗讀家訓。”許白昊常年在外,許宗模曾寄信詢問他在外“究竟所做的是什么事情”,許白昊回信說,做的是正大光明之事,“決當做中國有用之人”。
蔡以忱:“為人要正直,要為百姓著想,不要找組織的麻煩”
蔡以忱(1896-1928),湖北黃陂人。1923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湖北地區(qū)早期革命活動骨干之一、首屆中央監(jiān)察委員會委員。1928年犧牲,時年32歲。
翻開《蔡氏宗譜》,每一頁眉角都印有“清廉堂”三個字,內含先祖家世、先祖清廉故事和蔡氏家訓。明朝嘉靖年間,蔡氏八世祖蔡完任“八府巡按”,他執(zhí)法如山、清正廉潔,受官民稱頌。蔡完逝世后,嘉靖帝追賜其“清官第一”稱號。自此,黃陂蔡氏宗祠便以“清廉堂”為堂號,清廉家風世代相傳。蔡氏子孫科名鼎盛、名人輩出。僅跟隨辛亥元勛蔡濟民參加武昌起義的就有21人,被譽為辛亥首義“蔡家軍”,蔡以忱的大哥蔡極忱就是其中之一。
蔡以忱1921年參加革命后,取名“一塵”明志,立志做一塵不染的革命者。血與火的洗禮,讓蔡以忱逐漸成長為一名優(yōu)秀的革命活動家。他先后擔任國民黨湖北省黨部執(zhí)行委員,中共湖北區(qū)(?。┪麄鞑恐魅危ú块L)、湖北省農(nóng)民協(xié)會執(zhí)行委員兼組織部部長等職。董必武評價:“蔡以忱是好手,能寫能說能做事?!?/p>
中共五大上,蔡以忱被選為首屆中央監(jiān)察委員會委員。鄉(xiāng)鄰問蔡以忱的妻子吳金梅:“以忱當了大官,你怎么不找他要一些東西?”吳金梅想起回鄉(xiāng)前蔡以忱的叮囑:“你帶著孩子,哪怕生活再困難,也要自己想辦法解決,不能找他們麻煩?!薄八麄儭敝傅氖菂墙鹈氛J識的董必武、陳潭秋等人。根據(jù)組織要求,蔡以忱沒有向家人透露共產(chǎn)黨員的秘密身份,直到新中國成立后,吳金梅才知道“他們”和丈夫都是共產(chǎn)黨員。
八七會議后,毛澤東到湖南領導秋收起義。臨行前他對時任中央委員的羅章龍說:“你找一個有作戰(zhàn)經(jīng)驗的軍事干部一道來湖南?!绷_章龍推薦了蔡以忱。羅章龍回憶:“蔡以忱是湖北省農(nóng)民運動自衛(wèi)軍的負責人,懂得一些軍事,所以要他去?!辈桃猿佬廊唤邮苤厝?,到湖南后任中共安源市委書記。毛澤東到安源后,蔡以忱根據(jù)毛澤東的意見,組織并參加了9月1日召開的秋收起義軍事部署會議(史稱安源會議)。
1928年7月中旬,蔡以忱被國民黨逮捕。10月25日犧牲。就義前,蔡以忱賦絕筆詩一首:“申鳴大義臣,仗劍掃煙塵;橫刀眉梢笑,忠貞掩昆侖?!辈桃猿?2歲就犧牲了,后輩們對他的印象不深,記憶最深的是他說的一句話:“為人要正直,要為百姓著想,不要找組織的麻煩?!?/p>
據(jù)蔡以忱之孫蔡亞生回憶:新中國成立后,董必武曾派秘書到武漢看望蔡家人,問蔡以忱的兒子蔡光海有什么困難,蔡光?;卮穑骸皼]什么困難?!?/p>
蔡亞生說,實際上那時蔡家年年缺糧,“但父親不愿找政府的麻煩,還讓我們盡量靠自己的力量解決。他說,國家這么大,有困難的人太多了,如果我們伸手向組織要這要那,會愧對祖先。祖父為革命拋家不顧,又是那么廉潔,我們后輩絕不能給他丟臉”。
張佐臣:首屆監(jiān)察委最年輕委員
張佐臣(1906-1927),浙江平湖人。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上海工人運動領導者之一、首屆中央監(jiān)察委員會委員。1927年犧牲,年僅21歲。
“四一二”政變后,時任中共無錫地方執(zhí)行委員書記的張佐臣被視為“洪水猛獸”,國民黨登報通緝他。危急關頭,張佐臣不顧自身安危,組織幸存的同志疏散、撤退,繼而轉道回上海,繼續(xù)領導總工會的工作。1927年4月下旬,張佐臣乘船到武漢,準備參加中共五大。在大會上,他被選為首屆中央監(jiān)察委委員,是首屆監(jiān)察委最年輕的委員。
回上海后,張佐臣在極端困難的環(huán)境里負責恢復、重建上??偣瑸楸4娓锩歉?、積蓄革命力量作出了貢獻。6月26日,剛成立的中共江蘇省委遭破壞,上??偣C關也被暴露。6月29日,張佐臣、楊培生等工會骨干被捕。盡管張佐臣用了化名,但還是暴露了身份。
在審訊期間,張佐臣遭到敵人的嚴刑拷打,但他毫不屈服。國民黨反動派束手無策,于1927年7月1日對他下了毒手。臨刑前,張佐臣與楊培生等四人神色自若,高唱《國際歌》,觀者無不為之動容。劊子手驚慌失措,臨時決定改槍殺為砍殺。張佐臣犧牲時,年僅21歲。
張佐臣在獄中時,曾囑托難友帶話給妻子:“不要難過,再嫁一個好人?!彼钠拮雍髞泶_實嫁給了一個好人——待他的女兒如同己出,同樣為革命事業(yè)犧牲。
楊培生:與入黨介紹人張佐臣一同當選監(jiān)察委員
楊培生(1883-1927),江蘇川沙(今屬上海市)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上海工人運動領導者之一、首屆中央監(jiān)察委員會委員。1927年犧牲,時年44歲。
楊培生年輕時是技術工人,薪水不低。1925年,42歲的楊培生認識了比自己小23歲的張佐臣,對他心生敬仰,與他成為忘年交。一天,張佐臣在開會時教大家唱《國際歌》,頓時打動了楊培生,他向張佐臣提出要求入黨,并說道:“我認為共產(chǎn)黨為平民辦事就是好,即使砍我腦袋,我也要參加共產(chǎn)黨?!?/p>
在張佐臣的介紹下,楊培生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27年,兩人一同當選中央監(jiān)察委員會委員。楊培生之孫楊士川介紹:“爺爺回滬后,立即和張佐臣一起,投入恢復上海總工會的工作。6月下旬,中共江蘇省委成立,這時,黨和工會工作都已轉入秘密狀態(tài)。為了避開敵探注意,他改名嫩枝。而當時的爺爺因為工作、生活十分艱苦,積勞成疾,開始頻頻吐血。”
楊培生以家庭為掩護,搬到上??偣孛軝C關居住,妻子周氏覺得孩子太小,不放心,他卻說:“干我們這種工作,天南地北都是家,別人連頭都被砍掉了,我們老牽掛著家像什么話?一個人能為天下勞苦工人的解放多做些事,打倒了反動派,大家安居樂業(yè),不就是頂好的事嗎?”楊培生忘我地投入革命工作,絲毫沒有考慮個人利益。他犧牲后,周氏到鐵廠為工人做飯、洗工作服,賺取微薄收入,養(yǎng)家糊口。孫女楊敏華說,當時祖父的四子、五子分別只有8歲、5歲,因家里貧困,他們也承擔起養(yǎng)家重擔,到書店里幫別人裝訂、切割書籍,“雖然家庭窮困潦倒,但奶奶和孩子們從沒有埋怨過祖父,他們尊重祖父的選擇,努力讓自己堅強、獨立”。
楊培生之孫楊寶用說,他小時候聽母親說,為了支持革命,祖父不僅傾其所有,還借了不少債。他犧牲后,周氏帶著幾個兒子努力分批還債,“最后一筆債是新中國成立后,祖母帶著我的母親,一起去威海路一家糧店還清的”。
孫子楊寶豐說,祖父犧牲時,父親楊漁春才5歲,“雖然父親很少講祖父的事,但看得出,他對祖父心存敬仰,也一直用行動讓自己不愧為烈士后代”。楊漁春老實本分,在工作中一直對自己嚴格要求、工作勤奮。楊寶豐記得,自己剛參加工作時,父親對他說:“勤懇工作、老實做人。”這句話,楊寶豐一直記在心上。
孫輩們都說:“祖父、父親無私奉獻、不計得失的精神,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這一代人?!?/p>
蕭石月:首屆中央監(jiān)察委犧牲第一人,任職僅19天
蕭石月(1900-1927),湖南常寧人。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湖南早期工運領袖之一、首屆中央監(jiān)察委員會候補委員。1927年犧牲,時年27歲。
蕭石月原名蕭連祜,家境殷實,少年立志“要為布衣打天下”。17歲時,他為救國離家,從此沒了音訊。1921年底,在毛澤東的介紹下,他加入黨組織,隨后在工人運動中與李立三、蕭勁光、李維漢等人結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直到新中國成立后,時任中央統(tǒng)戰(zhàn)部部長的李維漢給地方寫了信,蕭石月的家人、鄉(xiāng)鄰們才知道蕭連祜改名了,而“蕭石月”就是首屆中央監(jiān)察委員會犧牲第一人。
1927年5月,蕭石月當選中央監(jiān)察委員會候補委員。不久,“馬日事變”發(fā)生,蕭石月接到“將各縣工農(nóng)武裝集中起來向長沙進攻”的命令,于5月28日率錫礦山工人糾察隊到湘潭會師,途經(jīng)安化藍田,突遭國民黨許克祥部伏擊?!冻幱⒘摇酚涊d:“在敵眾我寡、突圍無望的情況下,蕭石月?lián)]舞雙槍擊倒了幾個妄圖活捉自己的敵兵,在剩下最后一顆子彈時,將槍口對準了自己的胸膛……”
蕭石月犧牲時年僅27歲,距離當選中央監(jiān)察委員會候補委員僅19天。李維漢評價:“蕭石月同志是一個忠實、沉著、樸實、熟悉群眾、了解廠情、遇事心中有數(shù),勇敢有為的青年黨員……”
蕭石月的故事在家族里廣為流傳。蕭石月后人說:“他對革命的忠誠,已成為我們家族的精神傳家寶?!?/p>
阮嘯仙:肅貪戰(zhàn)線的“鐵算盤”,群眾歡迎的“鐵包公”
阮嘯仙(1897-1935),廣東河源人。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廣東青年運動先驅、大革命時期著名的農(nóng)運領袖、首屆中央監(jiān)察委員會候補委員、人民審計制度的創(chuàng)建者和奠基人。1935年犧牲,時年38歲。
“阮嘯仙,真過硬,審計肅貪是能人,群眾見了哈哈笑,貪賊見到失了魂。”這首當年在中央蘇區(qū)傳唱的順口溜,是阮嘯仙正氣凜然的真實寫照。阮嘯仙是中國共產(chǎn)黨紀律檢查工作的先驅。在中共五大上,他當選中央監(jiān)察委員會候補委員;在中共六大上,他當選中央審查委員會委員——他是新中國成立前唯一連續(xù)在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紀律檢查機構成員的黨員。
1934年1月,在中華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上,阮嘯仙當選中央執(zhí)行委員,隨后被任命為中央審計委員會主任。在中央審計委員會主任任上,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健全審計組織,選配好各級審計工作人員,并規(guī)定了“不準偏聽偏信;不準弄虛作假;不準漏查和作不精確統(tǒng)計;不準徇私用情;不準吃館子或吃公飯,外出審查一律自帶干糧;不準收受被審人員任何物品”的“六不準”工作紀律。
根據(jù)中央的指示,阮嘯仙與中央工農(nóng)檢察部密切配合,組織肅貪“突擊隊”和清腐“輕騎隊”。他說:“凡是貪污腐敗分子,沒有一個會甘愿承認的,只有嚴格審核,把握證據(jù),才能逼使貪污分子繳械投降?!比顕[仙上任不久,就收到群眾揭發(fā)時任中央互濟會總財務部部長謝開松的貪污行為。謝開松是一個財務老手,善于編造假賬,阮嘯仙進行極為細致深入的調查與審計,終于在伙食費開支中找到突破口,發(fā)現(xiàn)了謝開松貪污公物、以少報多、涂改賬目等多項問題。在事實面前,謝開松不得不坦白貪污的事實。
謝開松案結束不久,阮嘯仙又連續(xù)主持清查了中央印刷廠會計科科長楊其茲吃喝嫖賭、克扣工人工資以及中央造幣廠廠長陳云祥的貪污問題,在黨內形成較大震懾。
從貪污案中,阮嘯仙發(fā)現(xiàn)蘇區(qū)機關及企業(yè)存在著制度漏洞。他給中央的報告中提出“只有加緊反對腐化,反對官僚主義,才能更有力地徹底消滅貪污現(xiàn)象”“任用親戚,尤其是階級異己分子,蘇維埃機關應該加以無情的打擊”“對工廠的工賬,我們提議應當每月向工人公布”等意見。毛澤東高度重視,要求必須盡快以蘇維埃政府法律的形式確立下來。
在阮嘯仙任上,29名貪污分子被送上了法庭,中央蘇區(qū)軍政機關每月減少開支20余萬元。阮嘯仙在蘇區(qū)官兵和群眾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大家都尊稱他是肅貪戰(zhàn)線的“鐵算盤”。
前方戰(zhàn)事吃緊,為了節(jié)省糧食支援前線,阮嘯仙不顧自己體弱多病,與大家一樣參加蘇區(qū)每人節(jié)省三升米的活動,還寫信囑咐家人:“在家要節(jié)儉,一支火柴也來之不易?!?935年3月,阮嘯仙在贛南指揮部隊突圍時不幸犧牲,時年38歲。同時犧牲的還有中央軍區(qū)政治部主任賀昌。陳毅驚悉噩耗后,于1935年4月寫下《哭阮嘯仙、賀昌同志》,表達他對戰(zhàn)友的悼念之情:“環(huán)顧同志中,阮賀足稱賢。阮譽傳嶺表,賀名播幽燕。審計嘔心血,主政見威嚴。哀哉同突圍,獨我得生全?!比顕[仙的家人很支持他從事革命工作。到中央蘇區(qū)前,阮嘯仙曾因上海黨機關遭到破壞,與黨組織失去聯(lián)系。那時他貧病交加,一度不省人事,百般無奈,只得給家人寫信請求救濟。沒多久,親友們湊來100元錢寄給他。他很快找到了黨組織。
阮嘯仙之孫阮欽彤是一名裁縫,在車間工作一輩子,直到1988年工廠倒閉。他說:“父親一生節(jié)儉,從不以烈士后人自居。我們兄弟姐妹幾個都是普通工人,父親從未想過用自己的烈屬身份為我們謀福利?!比顨J彤的父親留給子女們的遺物中,有三個筆記本,里面有這樣一首詩:“西去坦然疏牽掛,彌留戍語囑兒孫。勤勞自應遵前訓,廉潔無忘守德行!”2009年,阮嘯仙曾孫阮士君通過公務員考試,進入中央審計署駐廣州辦事處工作。他說:“爺爺說得最多的,是讓我們以曾祖父為榜樣?!闭劦綄χ艺\、干凈的理解,他說:“在審計工作中,我最大的感受是,和平年代,忠誠是每個人立足自己的崗位敢作有為,干凈就是能夠踏實、不投機?!?/p>
首屆中央監(jiān)察委僅存續(xù)一年多,卻對黨建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
在大革命失敗后僅一年多的時間里,中央監(jiān)察委員會的10名成員就有6名犧牲。到1935年僅剩2名:周振聲1928年在河南從事黨的地下工作時下落不明;劉峻山是唯一幸存者,見證了新中國的誕生,新中國成立后曾任江西省政協(xié)常務委員、副秘書長等職務,1985年病逝,享年86歲。
大革命失敗后,黨沒有精力及時補充監(jiān)察委員會成員,中央監(jiān)察委員會實際上只剩下機構的存在,基本上無法進一步開展工作。1927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發(fā)出《中央通告第二十六號——關于監(jiān)察委員會的問題》,提出“決議監(jiān)察委員會之存廢問題須在第六次全國大會解決”。
1928年6月至7月,在莫斯科召開的中國共產(chǎn)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中央監(jiān)察委員會被取消,代之以職權范圍相對弱化的中央審查委員會。從成立到廢止,中央監(jiān)察委員會存在了一年多的時間。在這短短的一段時間里,作為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一個中央級的專門紀律監(jiān)督機構,它對黨的建設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成立這一機構的實踐,是黨的紀律檢查機構建設的重要探索,為黨的紀律檢查制度建立和發(fā)展,奠定了重要的組織和實踐基礎。
中央監(jiān)察委員會的成立,是中國共產(chǎn)黨紀律建設開始走向正規(guī)的重要標志。監(jiān)察制度的建立,將嚴格黨的紀律作為全體黨員及全體黨組織的重要任務,能夠有效地清除黨內違紀分子和混入黨內的投機分子,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實施,保證黨的純潔性和革命隊伍的健康發(fā)展,提高黨的威信和戰(zhàn)斗力。
從黨內首部反腐文件發(fā)布、中央監(jiān)察委員會成立,到此后幾十年間黨的紀檢監(jiān)察機構經(jīng)過中央審查委員會、中央黨務委員會、中央監(jiān)察委員會、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和中央紀委國家監(jiān)委的歷史演變和實踐過程,深刻表明中國共產(chǎn)黨對紀律建設始終“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堅決態(tài)度。
(責編/陳小婷 責校/張超 來源/《用生命詮釋忠誠——首屆中央檢查委員會犧牲者尋訪》,長江日報編輯部著,人民日報出版社2017年9月第1版;《“財政部長”許白昊只留下一封家書》,尹潔/文,《環(huán)球人物》2022年第3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