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寶文 魏玲 李籌忠
(1貴州省骨科醫(yī)院神經內科,貴州 貴陽 550000;2畢節(jié)市第一人民醫(yī)院針灸科;3貴州省人民醫(yī)院神經外科)
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ZV)感染引起的急性皰疹性皮膚病,部分患者皰疹消退后局部皮膚仍遺留神經痛,即為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PHN)。PHN主要表現為局部皮膚灼熱、敏感、針刺樣疼痛及麻木。疼痛劇烈且持續(xù)時間較長,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1〕。張愛民等〔2〕研究表明PHN的維持可能與脊髓自噬過度激活有關。劉永達等〔3〕也發(fā)現自噬活性的改變可能參與神經病理性痛的發(fā)生。章軍等〔4〕發(fā)現針刀微創(chuàng)治療組可以有效緩解患者疼痛,其治療效果高于毫針圍刺組。于云等〔5〕通過觀察30例接受華佗夾脊穴針刺法與30例接受針刀阻滯松解法治療PHN患者的臨床療效,發(fā)現針刀阻滯松解法對患者疼痛、焦慮、睡眠質量等方面的改善優(yōu)于華佗夾脊穴針刺法。鼠神經生長因子(mNGF)具有促進突起生長、神經元營養(yǎng)的功能,研究顯示mNGF聯合普瑞巴林、奧卡西平、紅光均具有很好的治療效果,但會產生頭暈、嗜睡、過敏等不良反應〔6~8〕。而針刀微創(chuàng)聯合mNGF夾脊穴位注射在治療PHN中是否通過調節(jié)細胞自噬活性發(fā)揮治療功效尚未報道。本研究觀察針刀微創(chuàng)聯合mNGF夾脊穴位注射治療對PHN模型大鼠的影響,探討脊髓背角自噬改變在其中的可能作用。
1.1實驗動物 100只體質量為200~240 g的SPF級雄性SD大鼠購自中生北動(北京)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SYXK(京)2020-0051〕。飼養(yǎng)環(huán)境為22~25 ℃、濕度50%~60%、周期光照12 h、自由飲水、進食。1 w后用于實驗。
1.2主要試劑和儀器 mNGF(廈門北大之路生物有限公司);非洲綠猴腎母纖維細胞(CV-1,美國ATCC細胞庫);白細胞介素(IL)-1β、IL-6、腫瘤壞死因子(TNF)-α、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檢測試劑盒(武漢博士德生物有限公司);免疫組化試劑盒(上海齊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TUNEL染色試劑盒(安徽佰歐晶醫(yī)學科技有限公司);酵母自噬相關基因6的哺乳動物同源體(Beclin1)、微管相關蛋白輕鏈(LC3)-Ⅱ、自噬調控多功能蛋白(p62)、磷酸化哺乳動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磷酸化核糖體40 S小亞基S6蛋白激酶(P-S6K)、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抗體(武漢博歐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NX-1R高速臺式冷凍離心機(天津鼎昊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蛋白電泳儀、轉膜儀、凝膠成像系統(tǒng)(美國Bio-Rad公司);透射電鏡(日本JEOL公司)。
1.3動物分組與造模 分組:100只大鼠隨機分為對照組、模型組、mNGF肌肉注射(肌肉注射)組、mNGF夾脊穴位注射(穴位注射)組、針刀微創(chuàng)聯合mNGF夾脊穴位注射(針刀聯合)組。模型制作:VZV感染CV-1細胞,培養(yǎng)2 d后用磷酸鹽緩沖液(PBS)洗滌并制成細胞懸液,進行帶狀皰疹病毒接種;腹腔注射2.5%戊巴比妥鈉(45 mg/kg)麻醉大鼠,將50 μl細胞密度為1.2×108個/ml的細胞懸液接種至大鼠左趾蹼中,對照組注射等量生理鹽水;接種3~4 d后,測定造模大鼠機械縮足閾值(MWT)降低表明造模成功。干預:肌肉注射組給予肌肉注射mNGF〔2.1 μg/(kg·d)〕,1次/d,共14 d;穴位注射組給予夾脊穴位注射mNGF〔2.1 μg/(kg·d)〕,1次/d,共14 d;針刀聯合組在穴位注射組基礎上進行針刀治療,1次/w,共2 w(操作方法:大鼠常規(guī)消毒、切點皮下淺筋膜下浸潤麻醉,戴無菌手套,于脊柱或神經敏感點垂直進針刀,刺破皮膚,針刀與皮膚平行,行橫向扇形切割,松解粘連帶,退出針刀,無菌紗布按壓3 min);對照組、模型組不做處理。
1.4行為學實驗測定大鼠MWT 采用電子測痛儀測定干預后1、7和14 d時機械痛閾值。用探頭垂直刺激大鼠后足底部,逐漸增加力度,待其出現舔足、抬足和躲避等行為時,記錄電子測痛儀顯示最大值。每隔10 min檢測1次,連續(xù)檢測5次。
1.5收集標本 MWT檢測結束后,將大鼠斷頭處死,取L4~L6脊髓組織,部分加入9倍生理鹽水制成勻漿,1 000 r/min離心10 min后,收集上清液,置于液氮保存?zhèn)溆?部分以4%多聚甲醛固定;部分置于-80 ℃冰箱中保存;部分胰蛋白酶消化制成細胞懸液。
1.6ELISA檢測脊髓組織炎癥因子IL-1β、IL-6、TNF-α水平 取凍存的脊髓組織上清液,按照ELISA操作說明書配制標準品和檢測溶液,加入抗體和顯色劑,在酶標儀450 nm下測定吸光度,根據標準曲線算出IL-1β、IL-6、TNF-α水平。
1.7TUNEL染色檢測脊髓神經細胞凋亡 4%多聚甲醛固定脊髓組織,制成石蠟切片。經脫蠟、抗原修復、阻斷內源性過氧化物酶活性、二氨基聯苯胺(DAB)顯色、復染、鹽酸酒精分化、返藍、脫水、透明、中性膠封片等,于顯微鏡(×400)下觀察,使用ImageJ圖像處理軟件統(tǒng)計凋亡細胞數量。細胞凋亡指數=(凋亡細胞數/總細胞數)×100%。
1.8免疫組化染色檢測脊髓組織Beclin1、LC3-Ⅱ、p62表達水平 取脊髓組織石蠟切片,經脫蠟、乙醇梯度脫水、高壓抗原修復后分別滴加Beclin1、LC3-Ⅱ、P62一抗(1∶200)孵育過夜,加入二抗(1∶500)孵育20 min,DAB顯色液顯色,蘇木素復染,乙醇梯度脫水、透明、封片,于顯微鏡(×200)下鏡檢。
1.9透射電鏡觀察脊髓組織自噬泡形成 取L4~L6脊髓組織,胰蛋白酶消化制成細胞懸液,接種于6孔板上培養(yǎng)48 h,收集細胞,加入4%戊二醛,4 ℃固定1 h,常規(guī)電鏡固定、脫水、包埋,制成超薄切片,于透射電鏡下觀察細胞自噬泡和亞細胞超微結構。
1.10Western印跡檢測脊髓組織Beclin1、LC3-Ⅱ、p62、p-mTOR、p-S6K、Caspase-3蛋白表達水平 取脊髓組織,加入適量裂解液提取總蛋白,二喹啉甲酸(BCA)法定量后制樣,十二烷基硫酸鈉-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SDS-PAGE)電泳分離蛋白,轉膜,室溫封閉2 h,分別加入Beclin1、LC3-Ⅱ、p62、p-mTOR、p-S6K、Caspase-3一抗(1:500)4 ℃過夜。加入二抗(1∶5 000)室溫孵育2 h,避光加入ECL發(fā)光液,Bio-rad凝膠成像儀記錄蛋白灰度并拍照,以β-actin作為對照,對各組蛋白進行相對定量分析。
1.11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16.0軟件進行χ2檢驗、方差分析。
2.1各組不同時間點PWT比較 與對照組相比,模型組給藥后相同時間PWT明顯降低(P<0.05);與模型組相比,肌肉注射組、穴位注射組、針刀聯合組給藥后7 d和14 d時PWT明顯升高(均P<0.05)。見表1。
表1 各組不同時間點PWT的比較
2.2各組脊髓組織炎癥因子IL-1β、IL-6、TNF-α水平比較 與對照組相比,模型組IL-1β、IL-6、TNF-α含量明顯增加(均P<0.05);與模型組相比,肌肉注射組、穴位注射組、針刀聯合組IL-1β、IL-6、TNF-α含量明顯降低(均P<0.05)。見表2。
表2 各組脊髓組織炎癥因子IL-1β、IL-6、TNF-α水平比較
2.3各組脊髓組織神經細胞凋亡比較 與對照組〔(3.17±0.59)%〕相比,模型組細胞凋亡水平〔(34.28±3.85)%〕明顯升高(P<0.05);與模型組相比,肌肉注射組、穴位注射組、針刀聯合組細胞凋亡水平明顯降低〔(22.69±2.43)%、(16.81±1.38)%、(11.76±1.54)%,P<0.05〕;針刀聯合組抗凋亡效果最佳(P<0.05)。見圖1。
圖1 各組脊髓組織神經細胞凋亡(TUNEL染色,×400)
2.4免疫組化染色檢測各組脊髓組織Beclin1、LC3-Ⅱ、P62蛋白表達 Beclin1、LC3-Ⅱ、P62蛋白陽性染色為棕黃色。對照組脊髓組織Beclin1、LC3-Ⅱ、P62少量表達;與對照組相比,模型組Beclin1、LC3-Ⅱ蛋白表達明顯減少,P62表達明顯增多(P<0.05);與模型組相比,肌肉注射組、穴位注射組、針刀聯合組Beclin1、LC3-Ⅱ表達水平明顯增多,P62表達水平明顯減少(P<0.05);針刀聯合組各蛋白變化量最明顯。見表3、圖2。
圖2 各組脊髓組織Beclin1、LC3-Ⅱ、p62蛋白表達(免疫組化染色,×200)
表3 各組脊髓組織Beclin1、LC3-Ⅱ、P62蛋白表達水平
2.5各組脊髓組織自噬泡的形成比較 對照組細胞核、線粒體等結構形態(tài)正常,細胞質內存在極少自噬泡;模型組存在少量自噬泡;與模型組相比,肌肉注射組、穴位注射組、針刀聯合組自噬泡數量明顯增加;針刀聯合組自噬泡數量多于其他組。見圖3。
圖3 各組脊髓組織自噬泡的形成(×8 000)
2.6各組脊髓組織Beclin1、LC3-Ⅱ、P62、p-mTOR、p-S6K、Caspase-3蛋白水平比較 與對照組相比,模型組Beclin1、LC3-Ⅱ、p-mTOR、p-S6K、Caspase-3水平明顯升高,P62水平明顯降低(P<0.05);與模型組相比,肌肉注射組、穴位注射組、針刀聯合組Beclin1、LC3-Ⅱ水平明顯升高,P62、p-mTOR、p-S6K、Caspase-3水平明顯降低(P<0.05)。見圖4、表4。
圖4 各組脊髓組織Beclin1、LC3-Ⅱ、P62、p-mTOR、p-S6K、Caspase-3表達
表4 各組脊髓組織Beclin1、LC3-Ⅱ、P62、p-mTOR、p-S6K、Caspase-3相對表達水平
mNGF可以修復受損的神經細胞,促進神經形成,并且有效改善疼痛癥狀,廣泛用于治療神經系統(tǒng)疾病。如周禮志等〔9〕發(fā)現mNGF可有效著緩解PHN患者疼痛、縮短治療時間,其效果強于腺苷鈷胺。夾脊穴位注射可以使多種感受器興奮,產生具有明顯抑制疼痛的電位,達到活血止痛的作用。黃彬〔10〕發(fā)現電針結合穴位注射mNGF治療Ramsay Hunt綜合征的療效高于電針組,明顯降低后遺神經痛的發(fā)生率。部分患者在帶狀皰疹急性發(fā)作期后,易造成皮下粘連,粘連組織會壓迫周圍神經,影響受損神經恢復。針刀治療可以松解局部粘連組織,減輕病變組織壓力,促進炎癥消退,達到消炎鎮(zhèn)痛、祛除麻木、恢復功能的作用。郭慧等〔11〕發(fā)現穴位注射聯合小針刀可有效減輕PNH患者的疼痛,具有較高的治療效果。本研究說明,針刀微創(chuàng)聯合夾脊穴位注射射mNGF能有效減輕PHN疼痛。
在正常狀態(tài)下,神經系統(tǒng)自噬水平較低,在病理刺激下,自噬狀態(tài)會被激活,從而啟動應激防御,促進神經元的生存。自噬涉及多種信號通路,其中mTOR信號通路在突觸可塑性的形成和維持中起關鍵作用,并且可以抑制自噬。Beclin1是自噬泡形成的特異性基因,與自噬啟動有關。LC3蛋白是酵母自噬基因Atg8的同系物,是最常用的自噬蛋白標志物,LC3-Ⅱ定位在自噬體膜上,其含量與自噬泡數量呈正相關。p62作為一種特異的泛素結合蛋白,可與LC3選擇性結合形成自噬溶酶體被降解,p62增多表明自噬受到抑制。陳雪玲等〔12〕發(fā)現雷帕霉素通過降低mTOR、下游效應分子p70S6K1和4EBP1的表達水平,激活自噬信號蛋白的表達,抑制弗氏佐劑誘導的大鼠炎性疼痛。Feng等〔13〕發(fā)現辛二酰苯胺異羥肟酸可減輕神經性疼痛,并通過抑制mTOR信號通路促進星形膠質細胞和脊髓背角神經元細胞的自噬通量。呂丹等〔14〕發(fā)現電針預處理能抑制mTOR信號通路,增加LC3Ⅱ、Beclin-1水平,降低p62水平,從而增強脊髓背角細胞的自噬功能,最終產生抗炎鎮(zhèn)痛的作用。本研究說明,針刀微創(chuàng)聯合夾脊穴位注射射mNGF通過抑制mTOR信號通路增強PHN大鼠脊髓背角自噬水平。
神經細胞凋亡是疼痛發(fā)生的重要機制,增強自噬能抑制神經元凋亡,而抑制自噬則會增加凋亡〔15〕。陳云婷等〔16〕發(fā)現,PHN小鼠脊髓組織中Caspase-3表達升高,神經細胞凋亡明顯增多。Chou等〔17〕發(fā)現膠質細胞源性神經營養(yǎng)因子可以降低IL-6、IL-1β、Beclin1、Caspase-3、Caspase-9的表達量,減輕由慢性縮窄性損傷誘導的周圍神經損傷引起的細胞凋亡和自噬。本研究說明,針刀聯合組通過增強PHN大鼠脊髓背角自噬水平抑制細胞凋亡,與上述研究結果一致。
PHN患者血清中IL-1β、IL-6和TNF-α過度表達,而高水平的IL-1β、IL-6和TNF-α可對神經系統(tǒng)造成損傷,引起疼痛〔18〕。徐俊濤等〔19〕發(fā)現,PHN模型大鼠脊髓中IL-1β和TNF-α水平明顯升高。馬洪濤等〔20〕發(fā)現富氫液可以增加LC3Ⅱ和Beclin 1水平,降低IL-1β和TNF-α水平,通過激活自噬減輕PHN大鼠的機械痛敏和炎癥因子的釋放。本研究說明,針刀微創(chuàng)聯合夾脊穴位注射射mNGF通過增強PHN大鼠脊髓背角自噬水平抑制炎癥反應,與上述研究結果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