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曉娥,張 婷
(1.西安建筑科技大學(xué)冶金工程學(xué)院; 2.陜西省黃金與資源重點實驗室)
隨著易處理金礦資源的日益枯竭,含砷、含碳等難處理金礦石成為提取金的主要原料,此類金礦石必須經(jīng)焙燒處理[1-2]除去劫金碳、赤鐵礦和砷黃鐵礦的包裹,才能提高金的浸出率。但是,焙燒過程會形成赤鐵礦二次包裹金[3],導(dǎo)致金焙砂經(jīng)氰化浸出后產(chǎn)出金品位較高的焙燒氰化尾渣[4]。一般焙燒氰化尾渣金品位為1.5~5 g/t,但一段缺氧磁化焙燒脫砷—二段氧化焙燒深度脫硫產(chǎn)出的金焙砂經(jīng)氰化提金后,產(chǎn)出的焙燒氰化尾渣中金品位高達7 g/t以上[5]。另外,焙燒氰化尾渣中還含微量Au、Ag、Pb、Cu等有價金屬[5]和25 %~35 %的鐵,故此類渣是一種重要的二次資源,其資源化利用對于提高礦產(chǎn)資源利用率、節(jié)約土地資源及黃金工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在浸出溫度較高時,雖然Na2C2O4的溶解度遠小于(NH3)2C2O4和K2C2O4的溶解度,但Na2C2O4的價格比二者都便宜,故本試驗研究了H2C2O4-Na2C2O4浸出焙燒氰化尾渣中赤鐵礦的影響因素及浸出工藝條件的優(yōu)化與驗證。
焙燒氰化尾渣原料1中Au、Ag、TFe、Cu和Pb品位分別為13.03 g/t、40.70 g/t、30.10 %、0.28 %和0.38 %,用于單因素條件試驗;焙燒氰化尾渣原料2中Au、Ag和TFe品位分別為2.36 g/t、24.56 g/t和38.57 %,用于優(yōu)化試驗。
稱取適量焙燒氰化尾渣于250 mL燒杯中,按照給定液固比及草酸與草酸鈉的摩爾比加入草酸鈉、草酸和適量水,攪拌浸出給定時間,浸出結(jié)束后進行液固分離,濾渣洗滌、干燥、稱量、研磨后取樣分析其中鐵及其他金屬含量,計算鐵浸出率。
1)鐵含量的分析。采用硫磷混酸分解—重鉻酸鉀容量法測定焙燒氰化尾渣和除鐵渣中鐵含量。
2)金含量的分析。試樣逆王水溶解,活性炭吸附逆王水溶解金后的溶液,載金炭高溫灰化處理獲得海綿金,王水溶解海綿金后,溶液轉(zhuǎn)移至100 mL容量瓶中,并稀釋至刻度。采用原子吸收光譜儀測定金含量。
3)銀含量的分析。試樣利用鹽酸和氫氟酸溶解10 min后,加入硝酸和高氯酸至冒濃白煙,蒸至濕鹽狀后冷卻,加入少量水和高氯酸溶解鹽類后,加入硫脲溶液并移至100 mL容量瓶中,稀釋至刻度。采用原子吸收光譜儀測定銀含量。
4)銅、鋅和鉛含量的分析。試樣用硝酸-鹽酸-氫氟酸分解后,轉(zhuǎn)移至100 mL容量瓶中,稀釋至刻度。采用原子吸收光譜儀測定銅、鋅和鉛含量。
2.1.1n(H2C2O4)/n(Na2C2O4)
圖1 n(H2C2O4)/n(Na2C2O4)對赤鐵礦浸出效果的影響
表1 n(H2C2O4)/n(Na2C2O4)對浸出終點pH的影響
2.1.2 液固比
圖2 液固比對赤鐵礦浸出效果的影響
表2 液固比對浸出終點pH的影響
2.1.3 浸出溫度
圖3 浸出溫度對赤鐵礦浸出效果的影響
表3 浸出溫度對浸出終點pH的影響
2.1.4 浸出時間
圖4 浸出時間對赤鐵礦浸出效果的影響
表4 浸出時間對浸出終點pH的影響
表5 過量倍數(shù)對浸出終點pH的影響
圖5 過量倍數(shù)對赤鐵礦浸出效果的影響
2.2.1 試驗設(shè)計
表6 因素與水平
表7 設(shè)計方案與試驗結(jié)果
對表7數(shù)據(jù)進行多元回歸擬合,建立響應(yīng)面多項式回歸方程:
η1=90.28-1.75A+1.34B+8.18C+3.17D+1.31AB-1.31AC+0.295 7AD-2.32BC+1.17BD-2.66CD-1.26A2+0.169 1B2-1.70C2-0.674 1D2
(1)
2.2.2 回歸模型方差分析及可信度分析
利用表7中數(shù)據(jù)進行方差分析,結(jié)果見表8;響應(yīng)面優(yōu)化模型的可信度分析結(jié)果見表9。
表8 回歸模擬的方差分析及顯著性檢驗結(jié)果
表9 模型的可信度分析結(jié)果
表8表明:響應(yīng)回歸模型F值為16.74,概率P<0.000 1<0.001,證明該模型用于H2C2O4-Na2C2O4
浸出焙燒氰化尾渣中赤鐵礦過程是極為顯著的;C和D的P值<0.001,證明C和D對鐵浸出率影響極為顯著;BC、CD的P值<0.05,證明二者對鐵浸出率影響顯著;其他因素及相互作用對鐵浸出率影響不顯著。在本試驗所取的各因素水平范圍內(nèi),根據(jù)F值的大小,對鐵浸出率影響程度按從大到小順序排列依次為C、D、A、B。失擬性檢驗P=0.363 0>0.05,表明回歸模型與期望函數(shù)模型相符,回歸方程可信度高。
預(yù)測值η1和實測值η2之間的差異見圖6。數(shù)據(jù)點均勻分布在直線兩側(cè),進一步證明該回歸模型能較好地描述和預(yù)測H2C2O4-Na2C2O4浸出焙燒氰化尾渣中赤鐵礦過程。
圖6 模型預(yù)測值與實測值對比
2.2.3 響應(yīng)面交互作用分析
利用Design-Expert 8.0軟件繪制因素間交互作用的3D曲面和等高線,見圖7~12。三維響應(yīng)面圖能直觀顯示A、B、C和D等4因素之間的交互作用對鐵浸出率的影響,若響應(yīng)面更陡、斜率更大或等高線更接近橢圓,則兩個因子之間交互作用較強;若響應(yīng)面表面更平整或等高線接近直線和圓形,則兩個因子之間交互作用較弱[23]。
圖7 n(H2C2O4)/n(Na2C2O4)和過量倍數(shù)交互作用3D曲面和等高線圖
圖8 n(H2C2O4) /n(Na2C2O4)和浸出溫度交互作用3D曲面和等高線圖
圖9 n(H2C2O4) /n(Na2C2O4)和液固比交互作用3D曲面和等高線圖
圖10 過量倍數(shù)和浸出溫度交互作用3D曲面和等高線圖
圖11 過量倍數(shù)和液固比交互作用3D曲面和等高線圖
圖12 浸出溫度和液固比交互作用3D曲面和等高線圖
2.2.4 響應(yīng)面法優(yōu)化和驗證試驗
為了驗證該模型的可靠性,在優(yōu)化浸出條件下進行驗證試驗,浸出終點pH值為2.63,焙燒氰化尾渣質(zhì)量損失率為62.66 %,渣含鐵為1.92 %,鐵浸出率為98.14 %。與預(yù)測的鐵浸出率98.65 %相比,相對誤差僅為-0.52 %,進一步證明采用響應(yīng)面法優(yōu)化H2C2O4-Na2C2O4浸出焙燒氰化尾渣中赤鐵礦的過程是可行。
由于草酸鈉的溶解度較低,為了提高其溶解度,浸出過程液固比較大,為6∶1~8∶1,大于草酸-草酸銨和草酸-草酸鉀浸出焙燒氰化尾渣中赤鐵礦時的液固比4∶1,故浸出液中[Fe(C2O4)3]3-濃度小于草酸-草酸銨和草酸-草酸鉀浸出液中[Fe(C2O4)3]3-濃度,適合用光照處理生產(chǎn)FeC2O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