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靈狐
我的老家在沿海,交通便利,經(jīng)濟不算太差。所以,在我小時候,大部分人在本地都能找到一份還算可以的工作,頂多去鄰近的城市,周末就能回家??梢哉f這是我們最熟悉的一種人生模式:在本省念大學,在離家近的地方工作,身邊人都用你最熟悉的口音說話,食物是你從小吃到大的,走在路上偶爾還能遇見幼時好友。
所以“外地”這個詞對我而言是非常模糊、陌生甚至帶著些許慌亂。我還記得當年班上有一個同學大學選了北京,所有人都圍著她問:“那邊吃什么?”“會不會很冷?”“你要怎么回家?”北京在我們心中遠得仿佛天涯海角,簡直不敢想象要去一個下雪的地方。去外地也成為一種艱難的象征。南方人習慣了四季如春,總覺得北地苦寒,得有多大的夢想和決心,才能促使一個人遠離溫暖的家鄉(xiāng)去一個天寒地凍、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生活?
尤其這一次春節(jié)回家,時隔三年,更凸顯了人在遠方的不易。我被問得最多的問題就是:“是不是因為北京特別好玩?”而我在加拿大工作的妹妹就被問得更直接了:“是不是因為加拿大收入很高,所以你才要跑那么遠?”
我和我妹兩個北境打工人只好揣著手使勁笑。
剛到北京時,我確實覺得還挺好玩的。因為氣候干燥,剛洗好的衣服很快就干了,這讓我驚奇不已,幾乎有小半年時間我逢人就要分享這個重大發(fā)現(xiàn)。而我妹妹初去加拿大,第一次在上學途中看見松鼠,也激動得吱哇亂叫——而現(xiàn)在,別說松鼠了,就算路上跑出一頭狼她都能熟視無睹。我也不會再為衣服速干而興奮不已,每每聽到爸媽說老家又進入雨季了,還覺得有些悵然。我的飲食習慣也從頓頓海鮮到了接納大白菜這種我原本一口都不吃的蔬菜。
經(jīng)常有年輕的小朋友問,畢業(yè)了是回家好還是離家好?最常見也最世俗的說法就是——一線城市機會更多。但其實,我并不認為一個人去遠方是為了一份更體面的工作或更優(yōu)渥的薪水。
越是需要你奮斗的地方,往往越不會讓你感覺舒適安全,但很奇怪,我卻始終是被這種不夠舒適、不夠安全的感覺推動著成長。你要立足,所以你不得不去探索,不得不從零開始建立關系,不得不學會做一個心大的人——因為沒有人會在乎你的那點小情緒。但好處是不會有七大姑八大姨對你品頭論足,而接踵而來的新鮮事物會讓你一直保持好奇,你也不得不變得大膽起來。獨立總是從自己租房、自己搬家、自己與房東吵架開始,進而有一天即便是一個人吃飯也能安之若素。你會被推著變成一個果決的人,你漸漸會發(fā)現(xiàn),這種將一切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感覺很真實,也讓你感到很踏實。
世界”對我來說原本是一個很抽象的詞語,唯有親身體驗過北京的四季交替,我才知道原來并不是所有樹木都像我老家那樣一年四季郁郁蔥蔥。世界不但廣袤而且參差、迥異甚至截然不同。不同,才是世界的面貌,也由此開始更容易接納異見與異象。你會理解為什么有人想法跟你完全不一樣,為什么有的人根本無法被說服。
所以我想鼓勵你至少去一次遠方。不一定去工作、去生活,可能只是去讀書、去旅行,哪怕只是短暫地匆匆一瞥,但至少要去一次很遠的遠方,去看一眼你所存在的這個世界與你眼前所看到的有多少不同。
(摘自《文藝風·愛格》2023年第4期,范李麗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