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聯合職業(yè)技術學院常州衛(wèi)生分院 丁玨
基于數據中臺的志愿服務平臺可以實時抓取可協調的資源,從根本上提高志愿服務供需方的精準對接,科學高效地量化志愿者的服務時長及服務質量。本文闡述當前衛(wèi)生職業(yè)院校志愿服務現狀并提出如何基于數據中臺設計并實現供需對接、精準量化、有效激勵的志愿服務平臺。
2021 年,省教育廳辦公室關于在教育系統深入開展學習貫徹《江蘇省志愿服務條例》的通知中強調各級各類學校要為志愿服務組織搭建平臺,積極創(chuàng)新志愿服務形式。志愿服務平臺的搭建與信息化的技術密不可分,依托信息技術手段,基于數據中臺,將各類志愿服務資源進行有效對接,搭建有助于醫(yī)藥衛(wèi)生類志愿服務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發(fā)展的“佑康志愿服務”平臺。
目前,衛(wèi)生職業(yè)類學校在組織學生進行志愿服務活動時,往往以自上而下的方式發(fā)布志愿服務項目內容,卻忽略了志愿者本身的服務意愿,從而導致有些志愿服務項目招募不到足夠人員,無法有效地對接志愿者服務意愿與服務項目的需求。
學校團委作為學生志愿服務的管理部門,組織學生在參與志愿服務的過程中,因為缺乏及時高效的信息化溝通平臺,學生志愿者只能被動地按照學校要求進行活動,志愿服務出現問題或者需求,不能第一時間得到有效的反饋和解決,他們的訴求長期得不到滿足,久而久之便會萌生拒絕參加活動的念頭。
志愿服務時長是學生參與志愿服務中的真實有效的服務記錄[1],志愿服務時長的真實精準,事關志愿服務的公平公正、誠實信譽和社會認可,是維護志愿者權益、實施志愿者激勵的基本前提。大多數衛(wèi)生職業(yè)院校在計入學生服務時長時,以傳統的紙質簽到形式進行統計,服務時長無法做到科學精準的計算,從而影響學生參與志愿服務的積極性。
數據中臺構建包括數據技術、數據治理、數據運營等數據建設、管理、使用體系,實現數據賦能新業(yè)務、新應用的中間、支撐性平臺[2]。以數據中臺為基礎結構,可以提高學生志愿者與被志愿服務對象之間的對接效率,實現學校志愿服務資源數據的有效存儲與管理,為養(yǎng)老院、社區(qū)等各類志愿服務場所提供全面、及時、準確、可用、安全的醫(yī)藥衛(wèi)生服務。
(1)標準性。即數據標準(Data Standards)是指保障數據的內外部使用和交換的一致性和準確性的規(guī)范性約束。平臺搭建要遵循通用的行業(yè)標準,包括從網絡協議、應用接口標準等,真正實現標準化。
(2)先進性。采用先進、成熟以及可靠的技術,遵循當前國際/國家的相關標準或規(guī)范,具備優(yōu)良的系統體系結構以及先進合理的設備配置,以此確保整體系統的先進性。服務器和網絡方面以優(yōu)化通訊流量提高系統的管理性和安全性為重點[3]。
(3)開放性?;跇I(yè)界開放式的標準,對系統中的各種網絡協議、數據接口以及硬件接口等進行統一的規(guī)劃,為未來系統擴展奠定了基礎。開放的標準接口可兼容第三方應用,真正實現兼容開放。
(4)安全性。提供較強管理機制和控制手段,如提供系統備份、數據恢復、事故監(jiān)控和網絡安全保密等技術措施。
(5)可擴展性。平臺建設需要考慮隨著應用的逐步完善以及今后應用的增加,系統還可以進行不斷擴展的要求。保證現有的系統能平滑過渡到升級后的新系統,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和保護現有的投資讓其產生最大的應用效益。
佑康志愿服務平臺的構建目標是依托數據中臺中有效數據的抓取,將志愿服務雙方的需求與供給實現精準對接。志愿服務供方和需求方登錄平臺注冊后,便可以進行信息交換,需求方在平臺發(fā)布服務需求,供方根據項目需求,從數據中臺中搜索符合條件的志愿服務者,便可以提供線上線下的志愿服務。為調動學生志愿服務的積極性,平臺還設置志愿服務時間銀行,自動記錄志愿者的服務時長,作為后期星級志愿者評定的依據之一。為確保志愿服務的質量,平臺還提供在線服務信息反饋通道,以此構建供需對接、精準量化、有效激勵的“線上線下一體化”學生志愿服務體系。
3.2.1 功能架構
通過構建數據中臺發(fā)揮數據歸集、治理、共享、應用服務能力,達到提升志愿服務手段、提高數據質量、挖掘數據潛力目標?!坝涌抵驹阜铡逼脚_主要有服務端和管理端兩大功能模塊構成。
(1)服務端。平臺的服務端主要由志愿服務信息發(fā)布、項目預約、活動展示、互動交流四大模塊組成。
1)信息發(fā)布:志愿服務供需方通過身份認證后,可以實時發(fā)布志愿服務的供需信息。通過信息發(fā)布,組織者可以第一時間了解需求方的服務要求,并依托平臺有效時間內匹配相關的志愿服務者進行線下志愿服務活動。
2)項目預約:志愿者可根據自己的專業(yè)特長、服務意愿來進行志愿服務項目預約,待管理員審核通過后,即可以完成志愿意向對接。同時,志愿服務組織者可實時發(fā)布招募成員信息,志愿者通過接收服務信息來獲知招募信息,并考慮是否選擇參加該項服務活動。同時,志愿者還可以預約參加未開始的志愿服務項目,活動開始前平臺通過自動推送信息來提醒志愿者準時參加活動。
3)活動展示:志愿服務活動結束后,以新聞報道的形式將活動的主題、內容以及活動過程圖片發(fā)布在“佑康志愿服務”平臺,用生動形象的圖文并茂形式展現學生志愿服務活動的風采,以此激勵更多的學生加入志愿服務的隊伍中。
4)互動交流:志愿服務供需雙方依托平臺進行溝通交流,如溝通確認服務的意愿、服務內容的細節(jié)等,服務結束后需求方對志愿者進行多元化的評價,對服務的質量進行及時的反饋。同時,志愿者的服務過程中的信息、行程軌跡、服務體會等還可同步分享到佑康微信公眾號。借助佑康志愿服務平臺,學生志愿者可與志愿服務指導老師進行實時互動和溝通,及時解決在服務過程中遇到的專業(yè)難點,以此提高志愿服務的質量。
(2)管理端。平臺的管理端主要由志愿者數據庫管理、志愿服務項目管理、志愿服務信息統計[4]、志愿服務系統管理四大模塊組成。
1)志愿者數據庫管理:志愿者登錄志愿服務平臺,利用手機號進行用戶注冊,管理員審核通過后,系統會建立該志愿者的個人檔案信息數據庫。數據中臺提供高強度身份認證,提升安全性的同時也增加客戶端的易用性,減少用戶重復登錄輸入密碼的煩惱。支持用戶參數傳遞,為構建異構系統單點登錄提供基礎能力,支持用戶驗證協議,異構系統可以調用API,完成認證。平臺還提供完善的用戶權限管理,通過權限的劃分實現分層次管理。針對具有相同權限的用戶可建立角色,使用角色來統一管理大量用戶的權限,一個用戶可具備多個角色權限。系統支持自定義定制、增加、修改、刪除角色,支持動態(tài)角色人員的創(chuàng)建,并對每個角色組授予相關權限。
2)志愿服務項目管理:依托數據中臺,佑康志愿服務平臺采用可視化應用集成管理,聚合所有志愿服務項目至統一入口,實現服務的注冊、接入、管理、發(fā)布全生命周期管理。通過平臺,志愿組織者、志愿服務供需方可隨時查看服務項目的進展情況,并能實時跟蹤志愿服務的全過程,運用項目管理中的評價反饋,適時對志愿服務項目進行監(jiān)督,及時解決志愿服務中遇到的各類矛盾,以此確保志愿服務項目的順利進行。
3)志愿服務信息統計:為了更好地統計考核志愿服務者的服務情況,同時基于使用平臺應用數據的分析,平臺提供在線志愿服務人員統計、平均志愿服務時長、活躍程度、平臺訪問頻次、移動應用訪問總量等。如志愿者選擇服務項目并成功預約后,活動開始平臺自動記錄志愿服務時長,形成個人志愿服務時間銀行。數據中臺按照事先設定的積分統計公式及星級認定標準自動計算志愿者的積分及星級,志愿者可以在個人中心中查看,符合星級認定標準的志愿者將在學期結束后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如果該志愿者因特殊情況無法按時完成相關志愿服務活動,可以請他人代替,志愿服務時間銀行將對應的扣除其服務時長,實現志愿服務時長的精準量化。
4)志愿服務系統管理:數據中臺采用多層級的組織形態(tài),針對復雜的多層級組織結構管理需要,支持多層級被服務方的多種組織形態(tài);平臺中敏感信息可以隱藏,重要信息不外泄,確保志愿服務供需方的個人信息不被擴散,并支持后端的通訊錄全量導出。同時對于志愿服務的名稱、LOGO 等信息均可進行個性化設置和修改,根據實際需求對平臺中項目展示的界面等進行更換,體現醫(yī)藥衛(wèi)生志愿服務的品牌特色。佑康志愿服務平臺運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確保系統運行的穩(wěn)定性和安全性,并基于數據中臺的數據抓取、整合、分析、統計等功能,實現系統的信息化管理,確保平臺有序、高效地運行。
3.2.2 數據運維
佑康志愿服務平臺的數據運維可以分為大數據平臺層和數據分析展示層。其中,大數據平臺層架構可分為三層,數據計算引擎、大數據基礎工具與數據服務,通過大數據平臺層,提供數據全生命周期的數據服務能力。包括大數據計算引擎,提供基于Hadoop、Spark 的離線計算引擎,滿足海量數據場景下的數據離線計算。數據集成套件,完成數據的ETL 過程,數據從業(yè)務庫通過抽取、轉換、加載到目標數據庫[5]。數據治理套件完成數據的質量控制,有效檢測源數據的完整性、一致性等一系列的數據質量問題,并提供數據建模的能力及數據地圖。數據開發(fā)套件提供自定義的開發(fā)語言,可滿足對用戶提供離線、實時的任務調度機制。數據層提供數據的API 封裝、預約、推送等功能。
數據分析展示層則是對平臺運行中產生的數據進行分析及可視化的展現。利用BI 數據進行數據分析和處理,并利用合適的查詢和分析工具快速、準確地為志愿組織者提供圖表展現與分析,并為志愿服務提供決策支持。其核心是通過構建數據分析模型,有效整合數據、組織數據、為分析決策提供支持并實現其價值。
佑康志愿服務平臺網站首頁采用紅色的主色調,凸顯出“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網頁的主欄目為志愿活動、志愿項目、服務預約、在線交流等內容。
1)志愿活動:訪問者可以查看近期組織的各類醫(yī)藥衛(wèi)生的志愿服務活動,同時對發(fā)布的活動進行分類展示與搜索,以達到宣傳和教育的目的。
2)志愿項目:根據醫(yī)藥衛(wèi)生類各專業(yè)的特點,凝練具體專業(yè)特色的志愿服務項目,打造“1+3+N”品牌志愿服務項目,即以“衛(wèi)健康”為志愿服務品牌,以“心燭”志愿服務項目、“星語·星愿”志愿服務項目、“點亮小桔燈”志愿服務項目為支撐,以N 個暑期專項志愿服務項目為補充在平臺發(fā)布專業(yè)化志愿服務項目。
3)服務預約:供需雙方訪問志愿服務平臺,通過注冊登記后即可以選擇需要服務的項目進行在線預約,平臺管理員收到服務預約信息后,進行審核,同時系統自動統計參加志愿者的人數對志愿服務項目進行供需精準對接。
4)在線交流:注冊志愿者如果在參與志愿服務活動或者對接志愿服務項目過程中遇到任務難題需要幫助的時候,可以通過平臺上在線交流以此得到幫助和問題解答。同時,志愿者也可以將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的心得體會、注意事項、交流感悟等內容發(fā)布在公共交流區(qū),弘揚志愿服務精神。
基于數據中臺的佑康志愿服務平臺可以實時抓取可協調的資源,從根本上提高志愿服務供需方的精準對接,科學高效地量化志愿者的服務時長及服務質量,并為衛(wèi)生職業(yè)院校開展線上線下志愿服務活動提供了新的路徑,以數據引領志愿服務實踐的信息化,推動學生志愿服務可持續(xù)發(fā)展。
引用
[1] 趙春霞.基于Web技術的志愿者服務管理系統設計與實現[D].南京:南京理工大學,2017.
[2] 林宇帆,卜心田.基于數據中臺的高校檔案管理系統模型設計與實現[J].浙江檔案,2022(9):22-25.
[3] 謝裕清,王淵,江櫻,等.云環(huán)境下數據中臺能耗感知的微服務任務調度算法[J].計算機應用與軟件,2022,39(12):303-309.
[4] 曹海軍,閆曉玲.志愿服務撬動互助養(yǎng)老:互助養(yǎng)老何以持續(xù)?——以時間銀行為例[J].行政論壇,2022,29(6):143-149.
[5] 程付超,危宇豪.志愿服務信息綜合平臺的設計與實現[J].福建電腦,2020,36(12):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