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柳宗元
主持人:杜佳勛
江蘇省南京市優(yōu)秀青年教師,任教于南京市金陵匯文學(xué)校。
統(tǒng)編語文教材八(上)第三單元拓展閱讀
《三峽》拓展閱讀
元和十二年,御史中丞裴公來蒞茲邦,都督二十七州事。盜遁奸革,德惠敷施。期年政成,而富且庶。當(dāng)天子平淮夷,定河朔,告于諸侯,公既施慶于下,乃合僚吏,登茲以嬉。觀望悠長,悼前之遺。于是厚貨居氓,移民于閑壤。伐惡木,刜①奧草,前指后畫,心舒目行。忽焉如飄浮上騰,以臨云氣。萬山面內(nèi),重江束隘,聯(lián)嵐含輝,旋視其宜。常所未睹,倏然互見,以為飛舞奔走,與游者偕來。乃經(jīng)工化材,考極相方。南為燕亭,延宇垂阿②,步檐更衣,周若一舍。北有崇軒,以臨千里。左浮飛閣,右列閑館。比舟為梁,與波升降。苞漓山,涵龍宮③,昔之所大,蓄在亭內(nèi)。日出扶桑④,云飛蒼梧⑤。海霞島霧,來助游物。其隙則抗月檻于回溪,出風(fēng)榭于篁中。晝極其美,又益以夜,列星下布,顥氣⑥回合,邃然萬變,若與安期、羨門⑦接于物外。則凡名觀游于天下者,有不屈伏退讓以推高是亭者乎?
(選自《柳宗元及其作品選》,顧易生、胡士明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注釋】
①刜(fú):砍。
②垂阿(ē):向下四垂的屋檐。
③龍宮:即龍隱洞,在桂林城東七星巖之前,兩崖壁立,仰視洞頂仿佛有龍形痕跡。
④扶桑:神話中樹木名,其下為日出之處。《山海經(jīng)·海外東經(jīng)》:“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p>
⑤蒼梧:山名,在今廣西梧州。
⑥顥(hào)氣:潔白盛大之氣。
⑦安期、羨門:傳說中的仙人。
鑒賞空間
酈道元在《三峽》一文中,抓住山水的特點(diǎn),寫出了三峽不同季節(jié)景物的特征。而這篇《桂州裴中丞作訾家洲亭記》也是多角度描寫了不同階段沙洲的美麗景色。
文章首先寫經(jīng)過裴氏整修后訾家洲的壯觀景象,“忽焉如飄浮上騰,以臨云氣”,突出沙洲因水汽彌漫而顯得空靈;接著采用空間順序?qū)戹ぜ抑尥そㄔ熘?,“比舟為梁,與波升降。苞漓山,涵龍宮”,凸顯了沙洲由于亭子的點(diǎn)綴而顯得寥廓廣袤。此外,作者先寫沙洲白晝“日出扶桑,云飛蒼梧”“其隙則抗月檻于回溪,出風(fēng)榭于篁中”的極美景象,接著筆鋒一轉(zhuǎn),寫了夜晚“列星下布,顥氣回合”的別樣風(fēng)韻。通過時(shí)間(修繕前后、晝夜差異)和空間(南北左右)的交替描寫,作者展示了沙洲如“仙境”一般的4D風(fēng)貌圖。和《三峽》詳寫水量豐沛的“夏水襄陵”,略寫枯水秋季的安排相似,本文詳寫白天的水汽和云氣,略寫夜晚的星辰。這也符合古代夜晚“照明和亮化”乏力,游客更喜歡白天游覽的客觀情況。
讀有所思
對比《三峽》閱讀并分析,同是水量豐沛,漓江和長江在寫法上有哪些不同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