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存玲
閱讀綜述
散文就是通過寫人敘事或?qū)懢盃钗飦肀磉_某種觀點和情感的一種文體?!把詾樾穆暋?,在閱讀散文時,要注意分析抒情形象,理解作者要表達的情感。
一、分析形象
散文要借助一定的形象來進行抒情。抒情形象分為人物形象與物象。
1.分析人物形象的特點時,要關(guān)注:(1)少量的、分散的人物描寫文字;(2)人物的事件敘述;(3)人物的抒情句與議論句。
2.分析物象的特點時,要關(guān)注:(1)物象的外在特征或特點,包括形態(tài)、聲音、色彩、氣味等;(2)物象的內(nèi)在品質(zhì)(內(nèi)涵、本質(zhì)、精神);(3)物象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二、理解情感
1.依據(jù)文章內(nèi)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依據(jù)帶有感情色彩的語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依據(jù)含義深刻的語句、段落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時候作者的表達會較為含蓄,這就需要讀者聯(lián)系寫作背景來理解作者的情感。
典例呈現(xiàn)
那盞叫父親的燈
◎遲子建
父親在世時,每逢過年我都會得到一盞燈。
那不是尋常的燈。父親從門外撿回一個罐頭瓶,然后將一瓢開水倒進瓶里,啪的一聲,瓶底均勻地落下來,燈罩便誕生了,再用廢棉花將它擦得亮亮的。燈的底座是木制的,有花紋,從底座中心釘透一顆釘子,把半截紅燭固定在上面,待到夜幕降臨時,點燃蠟燭,再小心翼翼地落下燈罩。我提著這盞燈,覺得自己風光無限。
父親給我做這盞燈總要花上很多工夫。就說做燈罩,總要撿回五六個瓶子才能做成一個。盡管如此,每到除夕夜,父親總能讓我提上一盞稱心如意的燈。沒有月亮的除夕夜,這盞燈就是月亮了。
父親說過年要里里外外都是光明的,所以不僅我手中有燈,院子里也是有燈的。無論是高出屋脊的紅燈,還是安閑地坐在低處的冰燈,都讓人覺得溫暖。但它們再動人也不如父親送給我的燈美麗。因為有了年,就覺得日子是有盼頭的;因為有了父親,年也就顯得有聲有色;而如果又有了父親送我的燈,年則妖嬈迷人了。
然而,父親沒能走到老年就去世了。父親去世的當年我們沒有點燈,別人家的院子里燈火輝煌,我們家卻黑漆漆的。我坐在暗處想:點燈的時候父親還不回來,看來他是迷路了。我多想提著父親送我的燈到路上接他回來啊。爸爸,回家的路這么難找嗎?此后過年,我再也沒有提著燈的福氣了。
一進臘月,家里就忙了。姐姐會來信說忙到什么地步了,比如被子拆洗完了,年饃蒸完了,各種吃食也準備得差不多了,然后催我早點兒回家過年。不管我身在哪里,總是千里迢迢地冒著嚴寒往家奔,當然今年也不例外。臘月廿六我趕回家中,母親知道這個日子我會回去的,因為臘月廿七那天,我們要“請”父親回家過年。
我們?nèi)タ锤赣H了。給他獻過煙和酒,又燒了些紙錢,已經(jīng)成家立業(yè)的弟弟叩頭對父親說:“爸爸,我有自己的家了,今年過年去兒子家吧,我家住在……”弟弟把他家的住址門牌號重復了幾遍,怕父親記不住。我又補充說:“離綜合商場很近。”父親生前喜歡到綜合商場買皮蛋來下酒,那地方想必他是不會忘的。
父親的房子上落著雪,有時從樹林深處傳來幾聲鳥鳴。我們一邊召喚著父親回家過年,一邊離開墓地。因為母親住在姐姐家,所以我們都到這兒來了。姐姐的孩子小虎剛過周歲,已經(jīng)會走路了。一進門,母親就抱著小虎從里屋出來了,我點著小虎的腦門說:“把你姥爺領(lǐng)回來過年了。”小虎樂了,他一樂,大家也樂了。
可是,當晚小虎卻哭個不休。該到睡覺的時辰了,他就是不睡。母親關(guān)了燈,千般萬般地哄,他卻仍然嘹亮地哭著。直到天亮時,他才稍稍老實起來。姐夫說:“可能咱爸跟到這兒來了,夜里稀罕小虎了?!闭f得跟真事似的,我們都信了。父親沒有看過他的外孫,而他生前又是極喜歡孩子的。我們從墓地回來,紛紛到了姐姐家,他怎么會路過女兒的家門而不入呢?而他一進門就看見了小虎,當然更舍不得離開了。
母親決定把父親“送”到弟弟家去。早飯后,母親穿戴好,推著自行車,對父親說:“孩子也稀罕過了,跟我到兒子家去過年吧?!蹦赣H哄孩子似的說:“慢慢跟著走,街上熱鬧,可別東看西看的,把你丟了,我可就不管了?!蹦赣H把父親“送”走的當夜,小虎果然睡得很安穩(wěn)。
初三過后,父親要被“送”回去了。我多希望永遠也不要送他回去。天那么冷,他又有風濕病,一個人往回走會是什么樣的心情呢?
走在冷寂的大街上,忽然發(fā)現(xiàn)一個蒼老的賣燈人。那燈是六角形的,用玻璃做成的,玻璃上還貼著“?!弊?。我立刻想到了父親,正月十五這一天,父親的院子該有一盞燈的。我買下了一盞燈。天將黑時,將它送到了父親的墓地?!班辍钡貏澑鸩瘢車囊股皖潉恿艘幌?,父親的房子在夜色中顯得華麗醒目,凄切動人。
這是我送給父親的第一盞燈,那燈守著他,雖滅猶燃。
(選自《人民周刊》2020年11期,有刪改)
●借鑒
1.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談?wù)劊髡咄ㄟ^對各種“燈”的描述,寄托了哪些情感?
答:
【解析】本題考查如何理解作者所表達的情感。通讀全文,作者通過回憶父親過年為“我”做燈,表現(xiàn)了父親對“我”濃濃的愛;“燈”給了“我”溫暖與幸福,也表達了“我”對父親的懷念。
2.文章以“那盞叫父親的燈”為題,有什么好處?
答:
【解析】本題考查如何理解標題含義,分析物象的內(nèi)涵。①交代文章內(nèi)容并且一語雙關(guān);②點明文章主旨,父親做燈,想方設(shè)法滿足女兒的愿望,“燈”體現(xiàn)了濃濃的父愛;后來“我”給父親買燈、送燈祭奠父親,“燈”體現(xiàn)了“我”對父親的緬懷之情;③以“燈”為線索,寫父親做燈、“我”提燈過年、“我”送燈祭奠父親,表現(xiàn)了作者內(nèi)心深處對父親的思念。④具有象征意義。“燈”將一種內(nèi)心深處的想念之情、熱愛之心形象化了,那燈光所傳遞的是兩代人陰陽相隔卻無法斷絕的親情,含義豐富而深刻。
專項訓練
秋天的楓葉
◎林清玄
記得那一日,在某處山林。
楓樹牽著楓樹,幾乎毫無間隙地染滿了整個山嶺,綠的、黃的、橙的、橘的、紅的,我仿佛走入一個夢境,完全被暖色系所包圍。靜靜的楓樹已經(jīng)夠美了,風來的時候,就像遠方寄來的許多信件,飄灑在空中,旋轉(zhuǎn)、飛舞、回蕩,輕輕地落在腳邊。
林中的地上,楓葉已堆高到半尺,人只好踩著繁美的楓葉前行,每一步,碎去的楓葉都用沙啞的聲音唱著秋天的歌。就讓我一直沉醉在這樣的夢里吧!我漫步楓樹林,有一顆童話的心。
突然,從楓樹林邊飄來一陣濃郁的香氣,把我從夢境與童話中喚醒,尋著香氣與飛煙的所在,原來是路邊小店在油炸著食物。上前相認,炸的不是別的,正是一片一片楓葉,有綠、有黃、有紅。
楓葉被裹上了雞蛋白與面粉調(diào)勻的作料,放入油鍋中炸,稱作“揚物”或“甜不辣”。一下子,丟入的楓葉就浮出鍋面,每一片,都是整整齊齊的五角星,面粉中還隱隱透出色彩。
我萬萬沒想到,油炸過的楓葉還這么美;我更沒想到的是,楓葉竟然可以吃,還可以在路邊販售。我買了一盤楓葉炸成的餅,走到楓樹下的石椅,靜靜地品嘗,真正沒想到的是楓葉竟然如此美味!
其實,楓葉本身是沒有味道的,但是坐在千株萬株楓樹間,看著楓紅層層,楓葉飄飄,楓葉餅就好像飽含了秋天的味道,盈滿了童話與夢、歌聲與詩。
原來是用眼睛去看的,此刻卻用鼻子聞嗅,用舌尖品嘗,用所有的細胞與意識去親近秋天。我在秋天里,秋天也在我的腹中;我在楓葉里,楓葉也在我的胸中。
走出楓葉滿滿的山林,我想,在這波動紛擾的人生,使我們超脫的是專注,特別是專注在比塵俗生活更多的美境。
人生的美麗的確短暫,好好地活在當前的這一剎那,是人最真實的生活。一剎那實存于心,每在秋天,必會浮現(xiàn)。其他的日子,就像空中隨風飄落的楓葉,風吹過,就消失了。
(選自《林清玄精裝散文集》,有刪改)
●訓練
1.閱讀文章,談?wù)勛髡呓枨锾斓臈魅~抒發(fā)了什么樣的感情?
答:
2.作者是怎樣描寫秋天的楓葉的?
答:
(本期答案見下期中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