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酒
如果一個18世紀波利尼西亞部落酋長家的小男孩穿越到今日,他最驚訝的應該是他手中那塊沖浪板的變遷,它見證了沖浪運動幾個世紀以來的演變歷程:
最初有著細密紋理的派珀(Paipo)木板,如今已被高科技的玻璃纖維和泡沫塑料板所取代,這種新材料板輕盈高速,充滿科技感,就像它身處的這個當今世界,精彩之處令人目眩神迷,如同哈利·波特走入了魔法世界。
小男孩大概也無法理解,在海浪上滑行竟然會變成一項職業(yè)運動,涌現(xiàn)出許多杰出選手,他們不只是體育英雄,更是一種文化象征,代表著沖浪精神與生活方式。各種沖浪品牌與商業(yè)賽事也隨之興起,使這項最初的休閑運動進化為一個蓬勃發(fā)展的產業(yè)。
從最初的生命崇拜與自然相親,到今日的極限沖浪與挑戰(zhàn)自我,沖浪運動折射出數(shù)百年來人類精神面貌的變遷。
一塊沖浪板,承載了人類幾個世紀的精神演變歷程。它見證了人們生活方式與價值觀的改變,也折射出人類對自然與生命追求的變化。
沖浪運動的發(fā)展史,也是人類生活與娛樂方式變遷的一面鏡子。從最初的貴族運動,到現(xiàn)代的大眾休閑項目,沖浪承載了人與自然、個人與社會的深刻互動。
讓我們回溯歷史,看看沖浪運動的前世今生。
沖浪的歷史
對于任何生活在溫暖海濱的人來說,乘浪玩水都應該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本能行為,就像是海豚、河貍等動物一樣,它們游水僅僅出于本能的愉悅。
而今天我們所談論的沖浪運動起源于太平洋的波利尼西亞群島,其最早的記述可以追溯至公元4世紀的夏威夷群島。在古老的波利尼西亞文化中,沖浪是人與自然靈性和諧的活動,夏威夷人口口相傳的圣歌里充滿了與沖浪相關的豐富詞匯。
對古代夏威夷人來說,沖浪不僅是一項全民癡迷的娛樂活動,也是一項神圣的活動,被視為向自然神祈禱獻祭的宗教儀式。
夏威夷人會選擇在雕刻有圖案的樹木與廟宇旁進行沖浪儀式,在祭祀人員“卡胡納”的指導下祈禱,感謝大海沒有吞噬自己。
除此之外,沖浪還具有重要的社會交際功能。沖浪者會相互競技并打賭,看誰沖得最遠、最快,能征服最大的浪花,而且會把任何東西——漁網,一兩只家禽,一口豬,一支獨木舟,或某種契約,甚至自己這條命,都押在比賽的結果上。
人們也通過展示沖浪技藝來獲得社會地位、人際關系,甚至收獲愛人的青睞。
浪漫主義詩人兼海洋游泳健將拜倫勛爵曾寫道:“擁有一張上好沖浪板的沖浪者,他的社會地位約等于在倫敦有一輛輕型馬車的時髦年輕人。”可見沖浪板已經代表著其主人的社會地位。
不過,夏威夷的男女老少騎著的各種大大小小的沖浪板往往比較粗糙,他們大多就地取材,用紋理細密的寇阿相思樹(Acacia Koa)制作,還有一些沖浪板由多油的松木如面包果樹和夏威夷刺桐制作。
大部分夏威夷人用的是7~13英尺長的阿拉亞(Alaia)沖浪板,薄而適中。一些小孩子騎著3英尺長16英寸寬的派珀(Paipo)沖浪板,短而且有個圓“鼻子”。
而最好的14.5~18英尺的歐羅板(Olo)沖浪板則只能由部落酋長使用,他們通常也是技術最好的沖浪者,憑借沖浪特技樹立自己的威權,擁有最好的私人海灘。
歐羅板也被古夏威夷王室作為身份地位的象征,它長達20英尺,寬2英尺,重200磅,沖浪板和底部都是圓形的,中間的厚度更是達到了8英寸——從貴重角度來講,它堪比現(xiàn)代的豪華游艇了。
在古老的波利尼西亞文化中,只有尊貴的人才能用歐羅板站著沖浪,平民則只能用阿拉亞板跪著或蹲著沖浪,否則會遭到嚴厲的懲罰。而且他們當時使用的沖浪板都是無鰭的,實木的板材又大又重,需要沖浪者手腳并用進行轉向,非常難操縱。
有一些沖浪行為甚至極其危險,需要莫大的勇氣,沖浪手們在海面上的火山巖中飛速穿行,一旦失誤就會撞上礁石,粉身碎骨。在當?shù)氐膫髡f中,一些異常兇猛的大浪被夏威夷人視為終極挑戰(zhàn)。
1778年,英國探險家詹姆斯·庫克船長指揮的“決心號”和“發(fā)現(xiàn)號”船隊抵達夏威夷群島,在考艾島的Waimea海灘登陸。令庫克船長和副手詹姆斯·金恩大為驚訝的是,夏威夷人站或跪在一塊塊長短不一的木板上在海浪上飛馳,時而整個身體陷入海浪,時而高高躍起,在陽光下畫出優(yōu)美的弧線。
這讓他們覺得,夏威夷人是與海浪共舞,而非與之角力。這種駕馭巨浪的才能讓他們感到無比驚奇。
不會游泳的庫克船長在他著名的航海日志中記錄了這場令人贊嘆的沖浪表演。這段日志最初也被認為是西方史料中第一次對“沖浪”一詞的記載,讓世人初識沖浪運動的魅力所在。[長期以來,庫克一直被認為是第一個用文字記載沖浪的人,但是后來斷定最早的文字記載來自外科醫(yī)生威廉·安德森,到2006年又被認為是植物學家約瑟夫·班克斯(Joseph Banks)]
此后,各種西方傳教團先后四次造訪夏威夷,他們?yōu)榱藢嵤﹤鹘逃媱澏饾u壓制夏威夷本地文化,他們認為沖浪是浪費生命的消遣,并禁止了草裙舞和戴花環(huán)。許多夏威夷人不得不放棄先前的生活方式,開始去教堂禮拜并去學校上學,當?shù)氐臎_浪文化急劇衰落。
盡管如此,沖浪文化依然屢禁不絕,總有人會突然放下手中的工作,被窗外的海浪吸引而去。這種出于本能和文化上的傳統(tǒng)力量在暗暗抵制著外來的宗教文化。記載中,有一位到訪夏威夷的軍官聲稱:“當?shù)厝硕汲撩栽谒麄児爬隙x的思想中,政府、警察和傳教士們應該時刻對此保持警惕?!?/p>
歐洲殖民者雖然在19世紀導致了夏威夷沖浪的衰落,但也是他們在20世紀復興了這項運動。隨著夏威夷王國的倒臺,夏威夷群島被正式納入美國的領土。美國接管夏威夷后,沖浪運動和夏威夷土著文化受到當?shù)卣Wo,成為開發(fā)夏威夷旅游的文化遺產。
早期夏威夷的宣傳手冊詳細描繪了島上翻涌的海浪和漂亮的珊瑚,還展示了各種游客休閑項目,定制了具有當?shù)靥厣亩燃儆媱潱晕澜绺鞯氐挠慰?。除了常見的網球、高爾夫和茶話會,還有沖浪、獨木舟等本地水上活動。
為大力推廣觀光事業(yè),當?shù)卣畬⒑┖蜎_浪作為重要的度假體驗內容之一。
沖浪英豪
海洋曾經被認為是一個巨大的,遍布能撕裂船只的怪物的危險區(qū)域,英國諺語說:“那些為了娛樂而出海的人,會為了消遣而下地獄?!?/p>
但在20世紀早期,海景畫家和詩人們已經讓大眾開始認為海洋是一個美麗、自我發(fā)現(xiàn)、性感甚至舒適的地方。
拜倫勛爵在《哈羅德游記》中寫道:“在這里,海洋是他的故鄉(xiāng)?!敝饾u地,海岸建筑也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它們開始面向大海,可供人觀賞美景,而不是朝向內陸。
精神逐漸健壯起來,開始學會享受生活的人們對海洋以及水上運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20世紀10年代,夏威夷的威基基海灘上已經建起了幾家豪華的旅游酒店,其中最宏偉的是擁有400個房間的皇家夏威夷酒店,這些酒店吸引著演員、運動員、國王和企業(yè)家源源不斷地入住。
到夏威夷旅游的人,包括各種名人,都在某種程度上成為沖浪的擁護者,這里可以與他們充沛至極的精力相匹配,這使得沖浪運動開始在夏威夷廣泛傳播,海邊休閑文化及生活方式隨之逐漸形成。
1907年,著名小說家杰克·倫敦和妻子游歷夏威夷,在海濱的莫阿納酒店(Moana Hotel)樹蔭下看著海浪出神,“突然,一道巨浪迸發(fā),在那洶涌的浪頭上出現(xiàn)了一個人的頭部。隨著海浪疾馳,他的肩膀、胸膛、腰身、腳踝也突然浮現(xiàn)在人們的眼前。這個人沒有一絲慌亂,沒有被怪獸般的浪頭吞噬,而是冷靜而傲慢地站在它們之上”。
這就是杰克·倫敦在威基基海灘上結識的喬治·弗雷斯(George Freeth),一個出生在夏威夷的混血兒,后來被稱為“加州沖浪第一人”。
就此喜歡上沖浪的杰克·倫敦,先從派珀板玩起,之后換成了全尺寸的長板。練習了一整個下午后,他學會了“抓浪”,一路“騎行”到沙灘,感到了莫大的愉悅,并因此寫下了《皇家運動:威基基沖浪》一文。他還在其他文章中把弗雷斯描寫成“在沖浪板上泰然自若,仿佛是一個被太陽曬成古銅色的年輕的神”。
由此弗雷斯被美國商人亨利·亨廷頓看中,當年就被帶到美國加州做水上表演。亨廷頓當時正要在加州發(fā)展海濱度假地,并為此斥巨資修建鐵路以便游客前來度假,他想利用弗雷斯的表演增加海灘對于公眾的吸引力。
結果證明亨廷頓的計劃是成功的,在混凝土的亨廷頓海灘碼頭落成典禮上,弗雷斯展示了“沖浪騎行”,這有如神助般“在水面行走”的表演吸引了成千上萬的游客,他所到之處,大量游客追隨觀看,熱情如潮水般洶涌。
在那之后,美國加州海灘又迎來了另外一位夏威夷人——杜克·卡哈納莫庫(Duke Kahanamoku),他后來被稱為“現(xiàn)代沖浪之父”,在夏威夷威基基海灘立著一尊他張開雙臂的雕像。曾蟬聯(lián)兩屆奧運游泳冠軍的杜克巡游各地,到處表演沖浪,并樂于分享沖浪知識。有人寫道:“他在板上是那樣輕松自在,以至于讓人感覺海浪看起來也沒那么危險了?!?/p>
他向許多好萊塢的大腕們介紹沖浪運動,吸引了大量媒體與觀眾關注。作為一位開拓者,他甚至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參與了一些電影的拍攝,通過銀幕這種現(xiàn)代媒介手段成功地將沖浪這一古老運動推廣到美國大陸和澳大利亞,使其逐漸成為一種流行文化,融入不同國家和地區(qū)人們的生活和娛樂當中。
在杜克參演的沖浪電影的觀眾中,有一個叫湯姆·布萊克(Tom Blake)的英俊少年就此迷戀上了沖浪運動。他是他那一代人當中真正對古代沖浪歷史和傳說感興趣的沖浪者,他先去夏威夷學習和體驗正宗的沖浪文化,然后回到加州向美國人宣傳和推廣夏威夷的異國風情。
布萊克對沖浪文化貢獻極大。他對沖浪板進行了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技術革新,在實心沖浪板上鉆了幾百個孔,再貼上一層外皮來減輕重量。這種沖浪板相比傳統(tǒng)的沖浪板更輕便,更好掌控,也更容易做出各種花式動作。這項專利直接讓無數(shù)壓根搬不動沉重的沖浪板的人加入了這項運動。
布萊克還擅長寫作和攝影。1935年,他寫書介紹夏威夷沖浪史,向美國大眾推廣沖浪文化。同年,他還在《國家地理雜志》上發(fā)表了多幅他拍攝的沖浪照片,附帶著他寫的文章。
在其中一張著名的相片上,英俊的布萊克面帶微笑,赤裸著健美的上身,身邊依次擺放著6塊由他制作的沖浪板,其瀟灑超然的形象氣質引發(fā)了美國年輕人的追捧和效仿,他把沖浪從一項運動提升到一種美妙的生活方式。
時勢造英雄,英雄也引領時勢。因為這三位沖浪運動的先驅者——喬治·弗雷斯、杜克·卡哈納莫庫和湯姆·布萊克的推廣,沖浪文化得以從夏威夷傳播至美國西海岸,并通過現(xiàn)代媒介手段傳遍全球,他們憑借個人魅力與影響力,推動著一項原本屬于古老民族的運動,實現(xiàn)了跨文化的傳播,這正是明星效應的力量。
現(xiàn)代百年沖浪文化
沖浪運動的核心魅力在于與海洋最真實的連接。當人站在浪潮之上,他能夠直接體會海風拂面與潮汐涌動,生命的本源仿佛觸手可及。
海、山、林,是人類歸依的地方,也是生命體驗與價值實現(xiàn)的源頭。
沖浪運動則是我們與這個生命源頭最直接的連接方式之一。它代表一種生態(tài)智慧,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一種生命方式與理念的重塑。這種影響來自體內,超越表象,觸及生命最深處。
站在浪潮與山海之間,擁抱天地之力,這難道不是我們最深切的向往嗎?沖浪運動正是對這種向往最直接的響應,一種生命狀態(tài)的重獲。
而沖浪文化,就是隨著這種生命體驗而逐漸發(fā)展興起的。
在20世紀40年代至60年代,沖浪運動在加利福尼亞蓬勃興起。加州馬里布海灘成為世界沖浪中心,在那里涌現(xiàn)出一批超級沖浪高手,他們的表演極大地推動了沖浪運動的流行。同時,“沖浪音樂”與“沖浪文化”也于此時在加州興起,深刻影響著一代又一代青年,使他們形成獨特的生活方式與價值取向。
1959年的電影《懷春玉女》(《Gidget》)中,一個少女透過青春期的視角曖昧地觀望著沖浪少年,生命、青春與海浪的律動,都伴著荷爾蒙的氣味深深地滲入了一代年輕男女們的青春潛意識中。
有史以來最具影響力的沖浪電影《無盡之夏》(《The Endless Summer》),記錄了亨廷頓海灘的一個高中畢業(yè)生羅伯特·奧古斯特和他的朋友邁克·海森滿世界追逐無可挑剔的完美海浪的故事?!稌r代》雜志稱:“這是對陽光、沙灘、皮膚和沖浪的贊歌?!?/p>
對于許多銀幕前的大眾來說,這部電影讓他們第一次看到了沖浪運動。而對于沖浪行業(yè)來說,這部電影徹底改變了這項運動,并導致了沖浪運動的熱潮。
電影將沖浪運動浪漫化,將單純的運動感升華為生命狀態(tài)的象征,如詩似畫地描繪著沖浪的感覺和夢想,點燃人們內心的沖浪激情。
20世紀60年代,沖浪運動加入了西方青年的反主流文化潮流,形成一種追求精神解放的“心靈沖浪”運動。因為沖浪愛好者的服裝、發(fā)型、理念和生活方式與主流社會格格不入,符合反主流文化精神,所以成為體現(xiàn)青年生命觀的象征。
沖浪音樂的流行令年輕人無法抗拒。每當人們聽到海灘男孩(The Beach Boys)的歌聲時,無法不對加州的陽光與海浪產生幻想。
1963年,簡和迪恩憑借他們的熱門歌曲《美國沖浪城》登上了音樂排行榜榜首,亨廷頓海灘成為經典的沖浪小鎮(zhèn)。同年,金熊作為一家民間音樂俱樂部在亨廷頓海灘市中心的太平洋海岸高速公路開業(yè)。在那里,被譽為“沖浪吉他之王”的迪克·戴爾(Dick Dale)以其獨特的沖浪搖滾樂征服了聽眾。
流行歌曲使得沖浪對年輕人產生了難以抗拒的吸引力。電影與電視開始大力宣傳沖浪生活方式,將其塑造為青春活力與個性自由的象征。借助沖浪電影、音樂和雜志等文化載體,沖浪運動在當時的西方社會引起強烈反響。也正是從那時開始,沖浪成為一種流行的青年亞文化,從加州傳播到世界各地。
美國和澳大利亞的沖浪運動如洪水般澎湃擴張,沖浪者駕馭巨浪的形象吸引了更多人參與,沖浪運動進入高速發(fā)展期。人們開始紛紛追求與海洋的聯(lián)結,在海浪中體會生命的熱情與活力。
各地超級沖浪高手的涌現(xiàn),通過比賽帶來沖浪運動的競技化,也給前沿性的表演和國家間的競賽(最早是美國和澳大利亞)提供了舞臺,并且編定出了表演的評分標準。崛起的世界沖浪之旅和背后的商業(yè)支持出現(xiàn)了職業(yè)沖浪的生活方式,沖浪成為正式的運動項目與職業(yè)選擇。
各種媒體手段也進一步推動著沖浪成為一種時代潮流和象征,影響了更廣大的群體,帶來了越來越大的沖浪消費者市場,使各地的沖浪商業(yè)蓬勃發(fā)展,甚至有海灘小店成長為大跨國公司。
現(xiàn)代沖浪文化不僅體現(xiàn)在其個人主義的沖浪精神,也開始包括在運動中得到的全神貫注的高峰體驗或快感以及人們遠離城市和現(xiàn)代社會,回歸原始自然的精神生活。
20世紀90年代后,適宜沖浪的海灘過于擁擠,沖浪者們開始發(fā)掘新海灘,客觀上促進了國際旅游和交流的發(fā)展,沖浪運動及其文化版圖逐漸擴大,開始加入了更多的環(huán)境保護文化主題內容。
宣揚海洋環(huán)境保護,倡導人與海洋的和諧共生——生命需求與環(huán)境保護相結合,才是沖浪運動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方向,這也是其獨特魅力所在。
時至今日,沖浪運動已發(fā)展為一項全球性的主流運動和生活方式:
沖浪愛好者已超過8000萬,沖浪手1500萬,且仍以每年12%~16%的速度增長。這表明其影響力和號召力不斷擴大,商業(yè)版圖也在持續(xù)擴張。
沖浪產業(yè)產值約為60億美元,為10多萬人提供就業(yè)機會,已形成龐大的產業(yè)鏈。這意味著沖浪不再僅僅是一項體育運動,更發(fā)展成一種商業(yè)模式和產業(yè)形態(tài)。世界各地著名沖浪點已成為重要的旅游資源和熱門景點。這使得更多人有機會親身體驗沖浪,推動了相關旅游業(yè)的發(fā)展。
國際沖浪日(International Surfing Day)由沖浪雜志和國際沖浪基金會創(chuàng)立于2005年。每年6月的第三個星期六,全世界沖浪愛好者都會以自己的方式慶祝這一天?!袄巳恕眰兺越M織海灘、沙丘清理等環(huán)保行動來回饋海洋生態(tài)環(huán)境,表達對沖浪運動、沖浪生活方式的熱愛,促進海洋資源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這種沖浪節(jié)日文化蘊含熱愛自然、環(huán)保、健康的理念,具有深刻的思想內涵和文化底蘊,成為一種生活理念和態(tài)度的象征,引領著更新、更現(xiàn)代的生活方式和社會價值觀。
經過長期的發(fā)展,沖浪運動已成為一種蔚為壯觀的社會文化現(xiàn)象,融入了社會生活本身。它不再是某一項單純的體育運動,而是代表一種生活狀態(tài)與世界觀。
水上運動文化
回顧20世紀以來的水上運動發(fā)展,沖浪運動代表著人類物質和精神生活的逐漸豐富、消費文化與體育產業(yè)的發(fā)展。作為水上運動的代表,從最初的精英運動到現(xiàn)代全民興趣項目,沖浪運動的發(fā)展軌跡展現(xiàn)了它如何從邊緣逐漸進入主流并深刻影響社會生活方式和文化理念。
各類新興的水上運動文化都代表著人類的生命追求從外在到內在的轉變,代表著人與自然關系的修復,代表著個人思想解放后的價值重定向。它已經成為一種生活方式與象征,體現(xiàn)著時代精神與民眾的心智變遷。
站在風與浪之間,以最真實的姿態(tài)追逐自由,這正是沖浪以及所有水上運動想帶給世人的美好生命體驗。
從最初追求極限、娛樂至上到現(xiàn)代強調身心兼修、環(huán)境保護與擔負社會責任,從個人解放到重建人與自然的和諧,從反叛主義到重塑價值取向,這些演變見證了人類意識的升華,也預示著未來水上運動的發(fā)展方向。
在可見的將來,沖浪運動以及各項水上運動都將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理念下繼續(xù)擴大其影響力,在商業(yè)開發(fā)中注重環(huán)境保護與社會責任,在文化傳播中突出生命體驗與人與自然的和諧。
(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