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慧勤,劉新朋,胡曉輝
(河南省水利第一工程局集團有限公司,河南 鄭州 450000)
隨著我國水利事業(yè)持續(xù)推進,大批水利工程正處于興建階段,防滲墻設計施工是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1]。近些年,相關學者對防滲墻技術已展開研究,張發(fā)林[2]基于小浪底水利樞紐配套工程西霞院反調節(jié)水庫,研究了高壓旋噴灌漿施工技術的可行性;劉海濤[3]等通過研究高填方輸水明渠水泥攪拌樁防滲墻施工技術,發(fā)現(xiàn)水泥攪拌樁施工技術不僅可以用于地基處理,還可以合理滿足明渠防滲、加固作用;汪建[4]等以安徽績溪抽水蓄能電站為例,研究了考慮軟巖基礎的防滲墻施工技術;譚健波[5]以淠河某工程為實例,將摻加膨潤土的低強度塑性混凝土用于防滲墻,并研究其配合比,為防滲墻設計提出了相應的質量控制措施,降低了工程成本。目前,防滲墻主要分為3種:塑性混凝土防滲墻、攪拌防滲墻和高噴防滲墻[6]。本文兼顧三者的優(yōu)點,提出一種新型的防滲墻技術——高噴攪拌技術組合防滲墻,將有效地完成3 種工藝的連接搭建工作,使其能進行復雜地基防滲處理工作。
賈魯河綜合治理工程施工5 標包括河道治理和原址拆除重建后曹閘[7]。新建后曹閘位于河道樁號122+820處,屬于開敞式平底板閘,共7孔,單孔凈寬10 m,主要建筑物等級為1 級,100 a 一遇洪水設計流量、200 a 一遇洪水校核標準相應控泄流量均為634 m3/s,閘前正常蓄水位72 m。閘室段豎向防滲采用防滲墻,平均深度為底板以下10 m,墻厚0.4 m[8]。
場區(qū)位于黃淮沖積平原區(qū),地形平坦開闊,閘址附近微地貌屬平原河地貌。場區(qū)地層為黏砂多層結構,由第四系全新統(tǒng)砂壤土、粉砂、輕粉質壤土、細砂和上更新統(tǒng)重粉質壤土、細砂組成,地層分布較穩(wěn)定[9,10]。其中,輕粉質壤土含鈣質結核,最大結核粒徑可達10 cm 以上,且局部較多;細砂層屬于中密~密實狀,偶見3~5 cm 粒徑礫石;重粉質壤土屬于可塑~硬塑狀,局部呈堅硬狀,含少量粒徑1~3 cm 的鈣質結核。
賈魯河后曹閘防滲墻長度為168 m,閘底板以下10 m,厚40 cm,工程量約1800 m2,計劃工期1個月。
塑性混凝土防滲墻的材料不同于普通混凝土防滲墻,其選用黏土或膨潤土作為柔性墻體材料,使防滲墻變形模量與周圍土體相接近,能更好地適應地基變形。
2.1.1 工期
(1)CFG 影響。后曹閘基礎工程中混凝土防滲墻緊鄰CFG 樁的上游側。塑性混凝土防滲墻施工的液壓抓斗重量在60 t 以上,吊車、挖掘機、混凝土運輸車、土方外運車等設備工作重量很大,來回移動對CFG 樁及周圍地層有影響,一般需CFG 樁養(yǎng)護約14 d后才能進行混凝土防滲墻的施工。
(2)臨時工程影響。塑性混凝土防滲墻施工需制作鋼筋混凝土導墻,導墻需養(yǎng)護14 d 后才能進行主體工程施工,施工需建專用的制漿、儲漿、送漿系統(tǒng),并且需有專用混凝土排漿溝。臨時工程的施工及達到使用條件,約需1個月。
(3)施工及檢測影響。塑性混凝土防滲墻的施工及檢測需1.5個月。
綜上,塑性混凝土防滲墻的綜合施工時間需3個月。
2.1.2 成本
(1)塑性混凝土防滲墻施工需修建鋼筋混凝土導墻、具有一定強度的作業(yè)面和制漿、儲漿、送漿、排漿系統(tǒng),臨時工程費用高。
(2)塑性混凝土防滲墻施工需投入較多重型設備,如液壓抓斗成槽機、挖掘機、裝載機、吊車、渣土車等,且設備進出場需10 余臺板車及大車,設備進出場費用較高。
(3)塑性混凝土防滲墻成槽時,原地層需全部挖掘堆放、裝車外運,抓槽時需不間斷輸送泥漿護壁,土方及廢漿的外運及處置費用高。
綜上,該項目采用塑性混凝土防滲墻設計施工,經(jīng)估算工程綜合單價高。
2.1.3 效果
(1)使用抓斗、沖擊鉆等手段,能適用各種地層及深度。
(2)塑性混凝土防滲墻將原地層全部置換為混凝土,槽段長度一般為6~8 m,均一性、連續(xù)性最好,工程質量最有保證。
2.2.1 工期
攪拌樁防滲墻施工速度較快,可與CFG 樁同期施工,不占用節(jié)點工期,并且沒有臨時工期,綜合施工時間約需30 d。
2.2.2 成本
攪拌樁防滲墻在施工時沒有臨時工程費用,施工設備進場費用較低,并且由于原地層機械攪拌,不產(chǎn)生廢土及廢漿,沒有土方及廢漿外運及處置費用。此外,攪拌樁防滲墻水泥用量少,綜合單價低。
2.2.3 效果
攪拌樁防滲墻僅適用于軟塑~可塑土層和松散~稍密砂層,適用于15 m以內的深度,然而該工程防滲墻穿越的地層中有中密~密實細砂,局部結核較多,攪拌樁施工困難,局部無法施工。并且,由于攪拌樁防滲墻是原位機械攪拌,無置換、接頭多,因此其均一性及連續(xù)性均較差,強度低,滲透系數(shù)較大。
2.3.1 工期
高噴防滲墻的綜合施工時間約需40 d。高噴防滲墻施工與攪拌樁防滲墻施工相同,可與CFG 樁同期施工。高噴防滲墻施工可不占用節(jié)點工期,并且沒有臨時工程,放線后即可施工,施工及檢測約需40 d。
2.3.2 成本
高噴防滲墻施工設備進出場僅需3 輛大車,設備進出場費用低,并且其施工產(chǎn)生廢漿較少,廢漿處置費用少。高噴防滲墻的綜合單價低于塑性混凝土防滲墻,高于攪拌樁防滲墻。
2.3.3 效果
高噴防滲墻主要適用于各種土層、砂層、未膠結的礫石層,使用深度一般在20 m 以內,并且由于受地層、巖性、密實度、硬度、黏粒含量、結核及礫石的含量等影響,其均一性、成槽厚度不均一。
高噴攪拌防滲墻是在鉆孔、噴射一體機的噴射桿與高噴整流器之間加裝一個直徑0.5 m 的攪拌鉆頭,使其能在各種土層、砂層進行高噴攪拌施工。后曹閘防滲墻工程量小,土層、砂層復雜,采用高噴攪拌防滲墻優(yōu)點如下:①高噴能解決攪拌樁防滲墻鉆進困難的問題;②高噴能解決攪拌樁防滲墻搭接多、連續(xù)性較差的問題;③攪拌能彌補高噴不均一的問題;④攪拌能解決擺噴噴口處墻體較薄的問題,能擴大有效樁徑;⑤機械攪拌與高壓漿攪拌相結合,成槽均一性較好,搭接更有保證,滲透系數(shù)更小,其成墻效果比單一方法好,造價與高噴防滲墻相同;⑥機械選用造孔、高噴、攪拌一體機,省去部分施工環(huán)節(jié),適應各種土層、砂層、含礫土砂層的地層環(huán)境,可提高施工效率。
高噴攪拌防滲墻可優(yōu)勢互補,針對后曹閘防滲墻工程量小的情況和土層、砂層復雜問題,計劃選用高噴攪拌防滲墻進行試驗。
該試驗選定在后曹閘附近相同的地質條件區(qū)域,制作高噴攪拌防滲墻試驗樁。試驗工藝采用單管高壓旋噴攪拌樁、單管高壓擺噴攪拌樁及單管高壓定噴攪拌樁搭接,二管高壓旋噴攪拌樁與二管高壓擺噴攪拌樁、二管高壓定噴攪拌樁搭接,三管高壓旋噴攪拌樁與三管高壓擺噴攪拌樁、三管高壓定噴攪拌樁搭接的方式。
該試驗共9種施工工藝、3類組合,每類組合分3個不同的提升速度施工,共9 組,每組4 根樁,共36根樁。其中,單管法高壓旋噴攪拌樁鉆孔深度10 m、樁長10 m,其余試驗樁鉆孔深度6 m、樁長6 m。工藝試驗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工藝試驗流程
試驗目的主要包括以下5個方面:①確定合理的施工設備和施工工藝;②確定臺車提升速度、灌漿壓力、水灰比、流量等施工參數(shù);③驗證施工技術和資源配備是否滿足工程質量和施工工期要求;④驗證高噴攪拌樁的成樁直徑、均勻性、完整性、連續(xù)性、搭接厚度是否滿足設計指標和標準要求等;⑤高噴攪拌樁的抗壓強度、滲透系數(shù)能否滿足設計要求。
該試驗于后曹閘附近進行,2 個旋噴攪拌樁左右兩側各對應1 個擺噴攪拌樁、1 個定噴攪拌樁,每組4孔,試驗樁示意如圖2所示。單管法高壓旋噴攪拌樁鉆孔深度10 m,其余試驗樁鉆孔深度6.0 m。試驗主設備選用鉆孔、高噴、攪拌一體機。先施工旋噴攪拌樁,再施工定噴攪拌樁,最后施工擺噴攪拌樁。
圖2 試驗樁示意
根據(jù)相關規(guī)范及設計要求,灌漿水灰比1∶1,水泥采用P.O 42.5 普通硅酸鹽水泥,用量約300 kg/m,以3種提升速度分別為0.10、0.15、0.20 m/min進行試驗。試驗參數(shù)配置,詳見表1。
表1 試驗參數(shù)配置
高噴攪拌樁工藝試驗施工共分為4 個步驟:①進行施工準備,按照試驗方案樁位進行放樣定位,測放高噴攪拌樁灌漿孔軸線位置,并按擬定間距確定鉆孔中心位置;②進行設備安裝,安裝臺車、高壓泵、輸漿管、壓力表等設備,并檢查高壓設備、管路系統(tǒng),特別是管路規(guī)格是否符合設計要求且連接密封完好;③進行鉆孔噴漿,首先將臺車平置于牢固堅實的地方,鉆桿對準孔位中心,卷尺測量偏差均不超過50 mm,再借助水平十字尺和吊錘調整臺車,垂直度控制在0.5%以內;④采用P.O 42.5 普通硅酸鹽水泥作為注漿材料進行制漿,水灰比采用1∶1,配制完成的漿液使用密度計測得漿液密度為1.53 g/cm3,符合設計要求。隨后,為使注漿管順利置入預定位置,進行攪拌鉆孔。最后進行高噴攪拌注漿,檢查注漿流量、壓力和提升速度等參數(shù)并在現(xiàn)場進行記錄。高噴攪拌樁工藝試驗流程,如圖3所示。
圖3 高噴攪拌樁工藝試驗流程
測得的單管法、雙管法、三管法高噴攪拌樁具體試驗參數(shù),詳見表2—4。
表2 單管法高噴攪拌樁具體試驗結果
表3 二管法高噴攪拌樁具體試驗結果
表4 三管法高噴攪拌樁具體試驗結果
根據(jù)高壓旋噴攪拌樁初步試驗成果,經(jīng)過開挖檢查和檢測數(shù)據(jù)比對,發(fā)現(xiàn)不同的提升速度對成樁直徑、樁身的完整性、均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其中,三管法成樁直徑最大,抗壓強度最低,滲透系數(shù)最大;單管法成樁直徑最小,抗壓強度最高,滲透系數(shù)最小,同時采用0.5 m樁間距成樁搭接處成墻厚度最大、抗壓強度最高、滲透系數(shù)最小。通過施工期檢查驗收評定,單管法高壓旋噴攪拌樁采用0.5 m樁間距施工能有效保證成墻搭接厚度、成樁直徑、抗壓強度、滲透系數(shù)滿足設計要求。
綜上,高噴攪拌技術組合防滲墻施工技術具有較高的實用性,在賈魯河綜合治理工程后曹閘施工中得到了成功應用。試驗及實踐證明,高噴攪拌技術組合防滲墻能解決攪拌防滲墻鉆進困難及搭接多、連續(xù)性較差等方面的問題,并具有成槽均一性較好、搭接可靠性強、成墻效果好、滲透系數(shù)小、施工速度快等特點,值得向工程領域推廣,對同類工程的地基處理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