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魯民
寫文章的目的,一是讓人看懂,二是讓人接受,三是能傳播開來。所以,文章通俗易懂比故作高深好,簡明扼要比長篇大論好,接地氣比弄玄虛好,大師們都明白這個道理,因而下筆力求簡潔明了,作文盡量用語家常。
魯迅在《秋夜》里寫道:“在我的后園,可以看見墻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闭Z言風格與鄰人好友間拉家常差不多,誰都能聽懂。以至于作家劉震云賣醬油的母親曾對他說,當作家有什么難的,就像魯迅那樣的文章我也會寫:我的院子里有兩口缸,一口裝的是醬油,還有一口裝的也是醬油。
東坡學富五車,才華橫溢,但也不喜賣弄,偏愛家常文字。寫赤壁大戰(zhàn),來一句閑筆“小喬初嫁了”;雨中行路,寫下“也無風雨也無晴”;江邊賞景,寫下“春江水暖鴨先知”;中秋賞月,悟出“人有悲歡離合”,此等家常語比比皆是,通俗至極,卻又無比高雅,可謂大俗大雅。
學問大師錢鐘書,固有高深莫測的《管錐編》面世,但筆下更喜歡用家常話表達。他把婚姻說成“圍城”,可謂一語中的,入木三分。他管衣著暴露的鮑小姐叫“局部的真理”,辛辣而形象,幽默而接地氣,令人忍俊不禁。受他的影響,夫人楊絳也下筆家常,不疾不徐,娓娓道來,光看她的書名《我們仨》《洗澡》,就覺得煙火氣十足,離柴米油鹽很近。
尼采是哲學大師,但也不喜歡在概念、體系上繞來繞去,下筆常常是直截了當,樸實簡潔:“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敲響了很多人的警鐘?!暗膊荒軞⑺滥愕模罱K都會使你更強大”,激勵人們不懈奮斗,堅韌不拔?!懊慨敇湎蚬饷骱透咛幐咏恍r,它的根就會向泥土、向黑暗更深地扎進去”,鼓舞那些還在黑暗中奮斗的人,不放棄,不泄氣。
大師只寫家常文,首先是因為他們深諳此理:讓人聽懂是寫文章的最高境界,怎么清楚、怎么明白就怎么寫。其次,他們的水平與學問已經得到證實,無須再用大話、套話、故作高深的話來唬人。最后,他們明白,真理是樸實、簡明、直通人心的,不必有花哨的語言、煩瑣的術語、繞那么多圈子,只要如實寫來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