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雪
肺結核病是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慢性肺部感染性疾病,占各器官結核病總數(shù)的80%~90%。該病在全球流行,是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主要傳染病之一。因為我國人口基數(shù)較大,所以患病人群較多,尤其是免疫功能較差的兒童、青少年和老年人。本文以青少年肺結核為講述重點,旨在讓廣大青少年了解更多的肺結核知識,注重自己的健康。
導致青少年感染肺結核病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人口密度較高,為肺結核病傳播提供了基礎。學校是集體生活、學習的場所,若有一位青少年發(fā)生肺結核病,則有很高概率在人群中傳播,并導致多人感染。
身體抵抗力低。青少年處于生長發(fā)育高峰期,內(nèi)分泌系統(tǒng)并不穩(wěn)定,免疫功能較差,所以容易感染肺結核病。
發(fā)現(xiàn)不及時,學生之間隱性傳染。青少年發(fā)生肺結核病后,受身體因素等影響,短時間內(nèi)可能不會出現(xiàn)相關癥狀,難以得到家長、教師和其他同學的重視,導致疾病首次診斷延誤,或因診斷延誤致使傳染源持續(xù)在人群中傳播。
不重視肺結核病的宣傳教育。很多學校不重視肺結核病的宣傳教育,導致一些青少年因不了解該病,對傳播途徑與疾病危害等缺乏準確認知,所以不重視疾病,從而難以進行有效預防。
肺結核病的診斷要結合患者的病史、臨床癥狀、影像學檢查、實驗室診斷等。實驗室檢測到結核桿菌是最重要和典型的指標。實驗室診斷大概分3種,分別是細菌學檢查、免疫學檢查與分子生物學檢查。其中細菌學檢查是常用檢查方式,包括涂片染色鏡檢、分枝桿菌分離培養(yǎng)。其中涂片染色鏡檢是最基礎、最原始的一種檢測方法,適合在多種標本檢測中應用,操作簡單便捷,價格相對低廉,適合在基層醫(yī)院普及應用。若實驗室檢查顯示以下結果則說明患者患有結核病,例如:兩份痰標本直接涂片抗酸桿菌鏡檢陽性;分枝桿菌培養(yǎng)陽性,菌種鑒定為結核分枝桿菌復合群;分子生物學檢測顯示結核分枝桿菌核酸顯示陽性。
現(xiàn)在醫(yī)院多采用結核菌純蛋白衍生物來診斷青少年是否感染結核菌,這種檢查屬于結核菌菌體制作的純蛋白衍生物,不存在非特異性反應。檢查期間,在前臂屈側皮內(nèi)注射5單位,48~72小時后測量局部硬結反應橫徑、豎徑,得出平均直徑并記錄。若存在丘疹、水泡及淋巴管炎等反應,也需要標注。檢查標準:陰性:局部硬結的平均直徑范圍為0~4mm。弱陽性:局部硬結的平均直徑范圍為5~9mm。陽性:局部硬結的平均直徑范圍為10~19mm。強陽性:局部硬結的平均直徑范圍為20mm及以上或無論硬結大小均有局部水皰形成。這種檢查一般3個月內(nèi)不重復進行試驗,因其會提高假陽性結果出現(xiàn)幾率,容易誤導臨床診斷。
很多青少年肺結核病患者做完結核菌素純蛋白衍生物試驗后,結果顯示假陰性,導致一些家長對實驗室檢查項目產(chǎn)生質(zhì)疑。這一現(xiàn)象是不可避免的,這與青少年肺結核病患者的免疫能力低下、重度營養(yǎng)不良、免疫系統(tǒng)受到抑制等原因存在直接關系。為提升診斷準確性,臨床還需結合患者實際表現(xiàn),積極聯(lián)合其他方式診斷,讓更多肺結核患者更早明確診斷,及時治療。若高度懷疑患者發(fā)生肺結核,建議在進行實驗室檢查的同時,積極進行影像檢查和支氣管鏡檢查等。利用X線片,可輔助臨床明確是否存在結核病變,并確定病變范圍、部位、形態(tài)、密度、與周圍組織的關系、有無空洞等;通過胸部CT可以對X線片進行補充性診斷,肺結核患者的胸部CT表現(xiàn)為多灶性、多態(tài)性、多鈣化性,少腫塊、少結節(jié)堆積、少增強性,并以此方法判斷病變位置,有利于臨床盡早識別肺結核病與其他胸肺部病變;利用支氣管鏡能夠直接觀察肺部的病變部位。
機構:需加強學生的肺結核病篩查工作,盡早識別已經(jīng)發(fā)生該病的患者,及時安排患者與密切接觸者進行相關檢查,并盡快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此外,應做好相關宣傳教育,提升青少年對肺結核病的準確認知。
家庭:保持室內(nèi)通風良好可以降低感染結核病的風險;注意對空氣、衣物、食具、衛(wèi)生間等進行定期清潔和消毒;如果家庭成員出現(xiàn)咳嗽、咳痰、發(fā)熱等癥狀,應該及時就醫(yī)并接受結核病檢查。
青少年:加強身體鍛煉能夠增強身體素質(zhì),提高免疫力,對于預防肺結核桿菌有幫助;做好防寒保暖措施對預防肺結核也有一定幫助;還可以合理咨詢醫(yī)生選擇接種疫苗的方法進行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