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霞
(天津市第三中心醫(yī)院新生兒科,天津 300170)
新生兒皮膚紅斑(newborn skin erythema)是一種新生兒常見的良性膿包性皮膚病,其發(fā)病率高達48%~72%,新生兒出生后24~72 h 是發(fā)病高峰時間段,患兒頭部、軀干、臀部等部位出現(xiàn)皮疹,嚴重者可見小膿皰,若不及時采取干預措施,可導致患兒皮膚抵抗力下降,感染風險增大[1,2]。常規(guī)護理干預強調(diào)保持患兒皮膚干燥、清潔,促使皮疹自行消退,但其自消速度相對緩慢,護理效果不理想。優(yōu)質(zhì)皮膚護理具有較強的針對性,能夠為患兒營造舒適的休養(yǎng)環(huán)境,同時選擇最科學的皮膚護理方法,整合優(yōu)質(zhì)護理措施,可減輕患兒痛苦,預防皮膚破損、皮膚感染等情況的發(fā)生[3]?;诖耍狙芯客ㄟ^對198 例新生兒皮膚紅斑患兒臨床資料進行分析,旨在探討優(yōu)質(zhì)皮膚護理對護理效果、紅斑評分、紅斑消退時間及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天津市第三中心醫(yī)院收治的198例新生兒皮膚紅斑患兒作為研究對象,選取時間為2020 年6 月-2021 年5 月,按照隨機摸球法分成觀察組(n=99)與對照組(n=99)。觀察組男46例,女53例;日齡2~25 d,平均日齡(11.22±3.75)d;出生體重2617~3459 g,平均出生體重(2913.92±216.53)g;陰道分娩73 例,剖宮產(chǎn)26 例。對照組男48 例,女51例;日齡1~24 d,平均日齡(11.18±3.72)d;出生體重2593~3476 g,平均出生體重(2916.17±215.63)g;陰道分娩71 例,剖宮產(chǎn)28 例。兩組性別、日齡、出生體重、分娩方式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患兒家長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日齡<28 d,臨床資料完整;②均為足月生產(chǎn)。排除標準:①合并重要臟器功能障礙者;②早產(chǎn)兒;③母親患有妊娠合并癥者;④合并其他類型的皮膚病者;⑤出現(xiàn)新生兒窒息者。
1.3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干預,包括身體清潔、病情觀察、病房通風等,對家屬進行口頭宣教,保持干凈整潔的病房環(huán)境。觀察組給予優(yōu)質(zhì)皮膚護理干預,具體如下:①家屬健康宣教:向患兒家屬開展健康宣教,闡明新生兒紅斑是一種良性常見病,告知家屬無需過分擔憂,應加強觀察、重視護理,若有必要用藥,需在醫(yī)師指導下進行,避免自行用藥。指導患兒母親控制飲食,合理搭配飲食結構,減少魚、蝦、蟹、羊肉、大蔥等腥發(fā)食物的攝入,多食用冬瓜、銀耳、番茄等清熱利濕、滋陰補血的食物,忌辛辣刺激,忌煙酒,嚴格規(guī)避過敏原,避免過敏原通過乳汁間接影響患兒。合理控制喂養(yǎng)量,避免患兒消化不良加重紅斑。②皮膚清潔:每日為患兒沐浴1 次,沐浴時室溫保持在26 ℃~28 ℃,水溫保持在38 ℃~40 ℃。使用新生兒專用沐浴液,尤其注意頭頸部、腋窩、腹股溝等部位的清潔。沐浴時嚴格消毒,一人一巾,保持動作輕柔。在水中對患兒進行皮膚撫觸,10~15 min/次,避免來回清洗刺激患處,僅用溫水輕輕沖洗即可。沐浴結束后涂抹嬰兒專用潤膚露,在皮膚褶皺部位涂抹嬰兒專用爽身粉。盡量減少紙尿褲的使用,選擇吸水、透氣性好的棉布條,及時更換臟污的尿布,患兒每次大便后均使用溫水清洗臀部,并適當涂抹爽身粉。③衣物護理:為患兒準備專門的衣物、被褥、毛巾,選擇柔軟的純棉織物,做好防寒保暖工作,避免過度包被,防止汗液刺激患兒皮膚;及時更換帶有汗?jié)n、奶漬、尿漬的衣物,保障衣物寬松、干爽、潔凈。單獨準備洗滌換洗衣物所用的盆,洗滌時將化學洗滌劑沖洗干凈,并在衣物洗凈后放置于陽光下暴曬約15 min。④病房管理:嚴格執(zhí)行各項無菌操作,護理人員在接觸患兒前要洗手、修剪指甲。病房室溫保持在20 ℃~24 ℃,相對濕度保持在55%~65%,每天通風2 次,保障室內(nèi)空氣新鮮、光線適宜、無對流風。加強病房巡視力度,記錄患兒皮膚、大小便、吸吮等情況,密切觀察紅斑的部位、面積、顏色等,若有異常,及時告知醫(yī)生。
1.4 觀察指標 ①護理效果:患兒紅斑完全消退,判定為顯效;紅斑明顯減少,判定為有效;紅斑無明顯改善甚至面積增大,有膿皰出現(xiàn),判定為無效??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②紅斑評分:干預前、干預7 d 后評估。1 分:無紅斑跡象,2 分:可見明顯紅斑且<25%體表面積,3 分:可見明顯紅斑且<50%體表面積,4 分:可見明顯紅斑且≥50%體表面積。③紅斑消退時間:比較兩組紅斑消退時間。④生活質(zhì)量:干預前、干預7 d 后采用嬰幼兒生活質(zhì)量評估問卷(IDQOL)評估,共包含10 個條目,采用0~3 分計分,總分0~30 分,得分與生活質(zhì)量呈反比。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5.0 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護理效果比較 觀察組護理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效果比較[n(%)]
2.2 兩組紅斑評分比較 兩組干預后紅斑評分低于干預前,且觀察組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紅斑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紅斑評分比較(±s,分)
注:與同組干預前比較,aP<0.05
2.3 兩組紅斑消退時間比較 觀察組紅斑消退時間為(2.17±0.65)d,短于對照組的(3.52±0.68)d,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4.279,P=0.000)。
2.4 兩組生活質(zhì)量比較 兩組干預后IDQOL 評分低于干預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生活質(zhì)量比較(±s,分)
表3 兩組生活質(zhì)量比較(±s,分)
注:與同組干預前比較,aP<0.05
新生兒皮膚紅斑多為良性病變,輕度患兒無需治療即可痊愈,但新生兒的皮膚嬌嫩脆弱,易因疾病因素出現(xiàn)破損,最終并發(fā)感染,引起敗血癥、肺炎、腦膜炎等疾病[4,5]。新生兒皮膚紅斑最早見于顏面部,隨著病情發(fā)展,可向軀干及四肢蔓延,并由皮疹轉變?yōu)榧t斑包圍的小膿皰,因而早期護理干預對患兒紅斑消退有著重要意義[6]。優(yōu)質(zhì)皮膚護理能夠結合患兒實際情況選擇科學合理的護理措施,使患兒早日康復[7,8]。通過家屬健康宣教能夠幫助患兒家長緩和情緒,使其更好地配合護理工作,同時調(diào)整母親的飲食結構,可避免母體乳汁影響患兒病情[9]。皮膚清潔等措施能夠保持患兒皮膚潔凈、干爽,避免汗液刺激皮膚而加重病情,每日沐浴可有效清理皮脂、皮屑,避免細菌堆積在患兒皮膚表面,從而降低皮膚感染風險[10]。涂抹潤膚露、爽身粉等,可保護患兒角質(zhì)層,避免皮膚破損[11]。衣物護理能夠在防寒保暖的同時保持皮膚透氣,避免患兒體溫散失或體溫過高,減少溫度變化對皮膚造成的不利影響[12]。病房管理能夠為患兒提供舒適的休養(yǎng)環(huán)境,減少空氣中的細菌、灰塵刺激,預防交叉感染[13,14]。
本研究中,觀察組護理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優(yōu)質(zhì)皮膚護理能夠提高患兒護理效果。究其原因,優(yōu)質(zhì)皮膚護理能夠更好地增強患兒皮膚屏障功能,通過沐浴、涂抹潤膚露等措施增加皮膚含水量,保護角質(zhì)層完整性,避免外界刺激加重新生兒紅斑病情,從而促進護理效果的提高[15,16]。本研究中,兩組干預后紅斑評分低于干預前,觀察組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紅斑消退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提示優(yōu)質(zhì)皮膚護理能夠改善患者紅斑癥狀,縮短紅斑消退時間。究其原因,優(yōu)質(zhì)皮膚護理能夠從多方面入手,刺激患兒皮膚效應器,改善皮膚狀態(tài),緩解紅斑情況,而且能夠降低外界因素對患兒皮膚產(chǎn)生的刺激,縮短紅斑消退時間[17]。此外,兩組干預后IDQOL 評分低于干預前,觀察組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優(yōu)質(zhì)皮膚護理能夠提高患兒生活質(zhì)量。究其原因,優(yōu)質(zhì)皮膚護理能夠使患兒皮膚保持干爽狀態(tài),增加患兒體感舒適度,以最終促進生活質(zhì)量的提高。
綜上所述,優(yōu)質(zhì)皮膚護理應用于新生兒皮膚紅斑,對患兒紅斑情況有明顯改善作用,能夠促使紅斑消退,提高生活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