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帆,王文娜,周華珺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茂名醫(yī)院/茂名市中醫(yī)院婦產科,廣東 茂名 525000)
子宮腺肌癥(adenomyosis)[1,2]是指在位的子宮內膜(腺體及間質)侵入子宮肌層并在肌層生長、浸潤、蔓延,其臨床表現(xiàn)主要有月經過多、經期延長、繼發(fā)性漸進性痛經、子宮增大、不孕等。有研究報道[3-6],子宮腺肌癥發(fā)病率可達5%~70%,嚴重影響女性身心健康及生活工作。目前治療本病的方法主要有藥物治療及手術治療,其中藥物治療主要包括非甾體抗炎藥、激素類藥物等,但無法根治,停藥后易復發(fā),常抑制排卵,影響受孕,且副作用大。另有研究表明[7],長期藥物治療可增加乳腺癌風險,促進子宮內膜增長過度,亦有損傷卵巢功能,抑制排卵,降低患者受孕機率的可能,且藥物治療本病僅能在短期內緩解痛經等癥狀,無法徹底根除病根,且停藥后病情往往反復發(fā)作。單一藥物療效欠滿意,常需聯(lián)合外治提高療效。手術治療根治性解決辦法傾向于子宮全部切除或次全切除術,但此方法并不是適用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8]。對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長期藥物治療才是緩解臨床癥狀的主要方法[9]。不斷探索、尋找安全而有效的保守治療方法治療子宮腺肌癥是目前臨床醫(yī)師所面臨的熱點問題[10]。近年來,中藥在改善子宮腺肌癥患者的中醫(yī)證候、促進及改善生育功能等方面療效顯著,且無明顯副反應。本研究旨在探討自擬內異方聯(lián)合婦科灌腸液治療子宮腺肌癥的臨床療效,并觀察其對子宮肌層CDFI參數(shù)的影響,以期為臨床治療提供更多有效的數(shù)據(jù)。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 年11 月-2021 年12 月于茂名市中醫(yī)院婦產科醫(yī)治的子宮腺肌癥患者共90 例。納入標準:①符合第9 版婦產科學子宮腺肌病臨床診斷標準[1],屬于氣滯血瘀的中醫(yī)辨證分型標準;②入組前3 個月未予以其他治療方法。排除標準:①具有激素依賴的疾病者,如乳腺癌、宮頸癌、子宮內膜癌等;②合并有腫瘤、感染、結核等疾病者;③合并有心、腦、肝、腎和造血系統(tǒng)等嚴重原發(fā)性疾病者;④患有精神性疾病者;⑤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⑥對中藥排斥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治療A組、治療B 組和對照組,每組30 例。治療A 組年齡20~40 歲,平均年齡(31.47±6.16)歲;病程6 個月~9 年6 個月,平均病程(4.42±2.73)年;治療B 組年齡21~39 歲,平均年齡(31.40±5.61)歲;病程6 個月~10 年,平均病程(4.17±2.57)年;對照組20~40 歲,平均年齡(31.47±6.09)歲;病程6 個月~11 年,平均病程(31.47±6.09)年。三組年齡、病程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患者自愿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對照組予以散結鎮(zhèn)痛膠囊(江蘇康緣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30127,規(guī)格:每粒裝0.4 g)口服治療,1 次/d,4 粒/次,連服3 個月。治療B組單純予以自擬內異方口服治療,其藥物組成:赤芍15 g、當歸8 g、丹參15 g、桃仁8 g、黨參15 g、延胡索15 g、牡丹皮15 g、香附10 g、桂枝8 g、茯苓15 g、牡蠣20 g,500 ml 水煎成300 ml,飯后溫服,日服1 劑,復渣1 次,于月經干凈后開始連服14劑,共3個月經周期。治療A 組在自擬內異方的基礎上予以婦科灌腸液,組成:毛冬青、白花蛇舌草、蒲公英、敗醬草各30 g、生大黃、枳殼、丹參各15 g,煎成800 ml 藥液,經輸液管將藥物置入直腸,保留灌腸,于月經干凈后開始,1 次/d,14 d 為1 療程,共3 個月經周期。
1.3 觀察指標 觀察三組治療前、治療后和停藥3 個月后中醫(yī)證候積分、子宮體積大小和肌層多普勒血流信號參數(shù)變化情況。子宮體積計算公式為子宮體積=π×4/3×長徑×前后徑×橫徑。療效評定[11]:痊愈為患者主要臨床癥狀消失,療效指數(shù)為100%;顯效為患者主要臨床癥狀基本消失,70%≤療效指數(shù)<100%;有效為患者臨床癥狀好轉,30%≤療效指數(shù)<70%;無效為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療效指數(shù)<30%??傆行?(痊愈+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SPSS 26.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或方差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或秩和檢驗。以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三組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 三組治療3 個月后、停藥3 個月中醫(yī)證候積分均低于治療前,治療A 組、B 組中醫(yī)證候積分低于對照組,且治療A 組低于治療B 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三組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s,分)
2.2 三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A 組總有效率高于治療B 組及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三組臨床療效比較[n(%)]
2.3 三組子宮體積比較 三組治療3 個月后子宮體積均小于治療前,治療A 組小于治療B 組及對照組,且停藥3 個月后治療A 組子宮體積小于治療前,而治療B 組及對照組體積大于治療前,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三組子宮體積大小比較(±s,cm3)
表3 三組子宮體積大小比較(±s,cm3)
2.4 三組子宮肌層多普勒血流信號參數(shù)比較 三組治療3 個月后,PI、RI 值均低于治療前,且治療A組、B 組低于對照組,且治療A 組低于治療B 組(P<0.05);停藥3 個月后,治療A 組及B 組PI、RI 值仍低于治療前,且治療A 組低于治療B 組,而對照組PI、RI 值較治療前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三組子宮肌層多普勒血流信號參數(shù)比較(±s)
表4 三組子宮肌層多普勒血流信號參數(shù)比較(±s)
子宮腺肌癥歸屬于祖國醫(yī)學“痛經”“癥瘕”“月經過多”“經期延長”等范疇,本病的主要病機是瘀血內阻,氣血運行不暢[12],多由于外邪入侵、情志內傷、素體因素或手術損傷等原因,導致機體臟腑功能失調,氣血失和,沖任損傷,致部分經血不循常道而逆行,以致離經之血瘀積,留結于下腹部,阻滯沖任、胞宮、胞脈、胞絡而發(fā)病[13]。臨床證型分為氣滯血郁、寒凝血瘀、熱灼血瘀、氣虛血瘀、腎虛血瘀等。由于患者寒凝血脈或肝郁氣滯,或血熱灼傷脈絡,離經之血淤積,氣血運行不暢,氣機阻滯,則出現(xiàn)血淤滯于內,或氣虛,氣血運行失司,血運無力,故血行瘀滯,而出現(xiàn)經行前后及經行期間下腹疼痛;氣虛,固攝無力,故出現(xiàn)經量過多、行經時間延長等癥狀。
本研究結果顯示,三組治療3 個月后、停藥3 個月后中醫(yī)證候積分均低于治療前,治療A 組、B 組中醫(yī)證候積分低于對照組,且治療A 組低于治療B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A 組總有效率高于治療B 組及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三組治療3 個月后子宮體積均小于治療前,治療A 組小于治療B 組及對照組,且停藥3 個月后治療A 組子宮體積小于治療前,而治療B 組及對照組體積大于治療前,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三組治療3 個月后PI、RI 值均低于治療前,且治療A 組、B 組低于對照組,且治療A 組低于治療B 組(P<0.05);停藥3 個月后,治療A 組及B 組PI、RI 值仍低于治療前,且治療A 組低于治療B 組,而對照組PI、RI 值較治療前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針對氣滯血瘀型子宮腺肌癥患者,自擬內異方聯(lián)合婦科灌腸液相對于單純的自擬內異方口服及單純的散結鎮(zhèn)痛膠囊口服療效更加穩(wěn)定、長久,能夠調整患者的全身狀況、糾正臟腑的失調,提高生活質量。分析認為,自擬內異方組成有赤芍、當歸、丹參、桃仁、黨參、延胡索、牡丹皮、香附、桂枝、茯苓、牡蠣,方中桂枝溫通經脈而行瘀滯;茯苓健脾養(yǎng)心而利濕,黨參健脾益氣,補中氣而行氣血;香附疏肝解郁,理氣止痛,延胡索加強行氣化瘀止痛之功效;牡丹皮、丹參、赤芍、桃仁活血化瘀而破瘀塊;當歸養(yǎng)血活血,化瘀而生新;牡蠣軟堅散結消癥;赤芍、桂枝一陰一陽,茯苓、牡丹皮一氣一血,桃仁既破且散,共奏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功效。中藥保留灌腸是將中藥制劑,從肛門灌入腸道,通過直腸、結腸腸黏膜吸收,藥物經直腸直接吸收,吸收快,直達盆腔,使病灶血藥濃度高于口服湯劑[14]。同時,中藥保留灌腸避開了消化道,既減輕藥物對消化道的刺激,又避開了肝臟首過效應,提高了藥物的生物效用率。研究表明[15,16],中藥保留灌腸能有效提高盆腔對藥液的吸收,使盆腔包塊縮小,而且盆腔內靜脈豐富,與相應器官及其周圍形成痔瘡靜脈叢相吻合,中藥制劑進入腸道后經痔靜脈叢吸收,能夠有效改變盆腔內環(huán)境,促進血液循環(huán)及新陳代謝。子宮腺肌癥主要病機是瘀血內阻,氣血運行不暢。鑒于子宮腺肌癥患者的病程較長,隨著病情的發(fā)展,血瘀郁久?;療?,因此在口服活血化瘀中藥的同時配伍中藥保留灌腸能夠有效地行氣活血化瘀,清瘀熱。參黃排毒灌腸液主要組成有毛冬青、白花蛇舌草、蒲公英、敗醬草、生大黃、枳殼、丹參,方中毛冬青活血通絡止痛,祛瘀熱。有研究表明[17],毛冬青具有強而持久的擴張血管的作用;白花蛇舌草、蒲公英、敗醬草加強清瘀熱之功效,現(xiàn)代藥理學表明[18,19],白花蛇舌草、蒲公英、敗醬草在抗炎、鎮(zhèn)痛、抗氧化等方面有著良好的作用?!堆C論》說:“凡有所瘀,莫不壅塞氣道,久則變?yōu)楣钦?、干血、癆瘵”[20],久病、久瘀皆易傷陰,生地黃清熱涼血,養(yǎng)陰生津以助化瘀生新。丹參、赤芍活血化瘀,清泄?jié)駸幔讱ば袣饣錾⒔Y,調和氣血。三棱、莪術破血祛瘀,促進瘀血消散吸收。全方共奏活血散瘀,清瘀熱之功效。
綜上所述,自擬內異方聯(lián)合婦科灌腸液相較于單純的中藥或者中成藥口服更能有效改善氣滯血瘀型子宮腺肌癥患者中醫(yī)證候,且停藥后癥狀不易反彈,能夠降低子宮肌層多普勒血流信號中PI、RI 值,改善子宮動脈血流情況,提高氣滯血瘀型子宮腺肌癥患者臨床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