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家松
(鄱陽湖醫(yī)院腫瘤科,江西 鄱陽 333100)
肺癌(lung cancer)是臨床常見的惡性腫瘤,臨床通常需要采用化療、放療等方式控制腫瘤病灶進展[1]。DP 化療方案是晚期(Ⅲ~Ⅳ)肺癌的一線方法,可通過化療殺滅癌細胞,但是也會對正常機體組織細胞產(chǎn)生一定損傷,從而導致患者出現(xiàn)白細胞減少、耐藥等現(xiàn)象,影響臨床化療療效[2,3]。隨著臨床對肺癌發(fā)病機制的不斷深入研究,認為PD-1 信號通路與腫瘤細胞生長具有密切的關系[4]。替雷利珠單抗是一種新型PD-1 抑制劑,但是其與化療聯(lián)合應用方面的研究較少,與單獨化療治療效果方面的對比研究更是存在差異[5]。本研究結(jié)合2020 年1 月-2021 年9 月我院接診的60 例晚期肺癌患者臨床資料,觀察替雷利珠單抗聯(lián)合DP 化療方案治療晚期肺癌的療效及對免疫功能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 年1 月-2021 年9 月鄱陽湖醫(yī)院接診的60 例晚期肺癌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 例。對照組男17 例,女13 例;年齡45~69 歲,平均年齡(54.18±2.09)歲。觀察組男20 例,女10 例;年齡44~70 歲,平均年齡(54.34±1.87)歲。兩組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患者自愿參加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均符合肺癌臨床診斷標準[6];②腫瘤分期均為晚期患者[7];③均經(jīng)病理診斷確診[8]。排除標準:①研究藥物過敏者[9];②合并其他惡性腫瘤者;③合并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應用DP 化療方案治療:第1 天將順鉑(云南植物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53021741,規(guī)格:6 ml∶30 mg)75 mg/m2加入250 ml 的0.9%的氯化鈉注射液中靜滴;同時將多西他賽(齊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1244,規(guī)格:0.5 ml∶20 mg)75 mg/m2加入250 ml 的0.9%的氯化鈉注射中靜滴,每3 周1 次,連續(xù)治療3 個周期。
1.3.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聯(lián)合替雷利珠單抗注射液(勃林格殷格翰生物藥業(yè)<中國>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20190045,規(guī)格:10 ml∶100 mg)治療,每次將200 mg 替雷利珠單抗注射液加入200 ml 的0.9%氯化鈉注射中靜滴,每3 周1 次,療程同對照組一致。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近期療效、免疫功能指標(CD3+、CD4+、CD4+/CD8+)、血清腫瘤標志物[癌胚抗原(CEA)、糖抗原125(CA125)]、毒副反應(白細胞減少、惡心嘔吐、脫發(fā)、骨髓抑制)、生存期(治療后1年,電話隨訪)。近期療效[10,11]:①完全緩解:影像學檢查病灶完全消失,且持續(xù)時間大于1 個月;②部分緩解:病灶體積減小50%及以上,且持續(xù)時間大于1 個月;③穩(wěn)定:瘤體體積減小小于50%,增長小于25%,且持續(xù)保持1 個月以上;④進展:病灶體積增長大于25%??陀^緩解率=(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總例數(shù)×100%;疾病控制率=(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穩(wěn)定)/總例數(shù)×100%。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統(tǒng)計軟件包SPSS 21.0 版本對本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客觀緩解率、疾病控制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兩組免疫功能指標比較 兩組治療后CD3+、CD4+、CD4+/CD8+均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免疫功能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免疫功能指標比較(±s)
2.3 兩組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 兩組治療后CEA、CA125 水平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s)
表3 兩組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s)
2.4 兩組毒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白細胞減少、惡心嘔吐、脫發(fā)、骨髓抑制發(fā)生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毒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n(%)]
2.5 兩組生存期比較 隨訪1 年,觀察組平均生存期為(11.29±2.01)個月,大于對照組的(6.02±1.87)個月,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4.895,P=0.025)。
肺癌早期缺乏特異性癥狀,多數(shù)患者確診時已處于中晚期,失去手術(shù)治療時機[12]。臨床無特效治療藥物,而化療是目前晚期肺癌治療的主要方式,其中DP 化療(順鉑+多西他賽)是臨床常用化療方法,可抑制腫瘤DNA 復制,控制腫瘤進展,但是對患者生存期無顯著改善[13,14]。因此,臨床尋找更有效的治療方案,延長晚期肺癌患者生存期仍然是臨床研究的熱點問題之一。替雷利珠單抗通過阻斷PD-1 與其配體結(jié)合,從而抑制了PD-1 信號通路的激活[15]。但替雷利珠單抗聯(lián)合DP 化療方案治療晚期肺癌的有效性、對免疫功能和生存期方面的影響研究無明確定論,尤其是較單純DP 化療對晚期肺癌患者的應用有效性、安全性缺乏臨床樣本研究證實[16]。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客觀緩解率、疾病控制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與單純DP 化療治療方案比較,替雷利珠單抗聯(lián)合DP 化療可有效提高客觀緩解率和疾病控制率,一定程度改善近期臨床療效,相對具有更優(yōu)的應用優(yōu)勢,該結(jié)論與葉炳南等[17]的研究基本相似。分析認為,替雷利珠單抗屬于人源化重組抗PD-1 單克隆抗體,通過改變機體PD-1 信號通路,從而干擾腫瘤微環(huán)境,T 細胞表達的PD-1 受體可與配體結(jié)合,抑制T 細胞增殖,激活T 細胞的免疫監(jiān)視,進而上調(diào)內(nèi)源性抗腫瘤免疫效應,有效抑制腫瘤生長,最終可有效提升臨床療效[18,19]。CD3+、CD4+、CD4+/CD8+均可反映免疫細胞的狀態(tài),其水平上升,提示聯(lián)合治療方案可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建立機體自身的防御,從而有效抑制腫瘤的生長。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兩組治療后CD3+、CD4+、CD4+/CD8+均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替雷利珠單抗聯(lián)合DP 化療可有效提升患者免疫功能,從而改善機體對腫瘤的抵抗作用。兩組治療后CEA、CA125 水平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在DP 化療基礎上聯(lián)合應用替雷利珠單抗可降低腫瘤指標水平。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為替雷利珠單抗的應用可干擾腫瘤細胞增殖,抑制腫瘤細胞的復制,從而有效降低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20]。觀察組白細胞減少、惡心嘔吐、脫發(fā)、骨髓抑制發(fā)生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聯(lián)合替雷利珠單抗治療不會增加毒副反應,具有良好的應用安全性。因替雷利珠單抗屬于非細胞毒性抗腫瘤藥物,不會對機體正常細胞組織造成損傷,從而不會增加臨床毒副反應[21]。此外,隨訪1 年,觀察組平均生存期大于對照組(P<0.05),提示隨訪1 年后,DP 化療基礎上聯(lián)合應用替雷利珠單抗治療患者生存期相對較長,可見應用替雷利珠單抗聯(lián)合化療可一定程度改善晚期肺癌患者生存期,具有良好的臨床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替雷利珠單抗聯(lián)合DP 化療方案治療晚期肺癌具有相對良好的近期療效,可改善患者免疫功能,降低腫瘤標志物水平,在不增加毒副反應的前提下,可延長患者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