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連梅
九月中旬的清晨,太陽剛爬出地平線。尚在睡夢中的我,被一陣陣“咣咣”的敲鑼聲和男人操著八音唄的吆喝聲驚醒:喲……嗬,喲……嗬,喲……
這急乎乎的男聲,和“咣咣”的鑼聲。前年和去年的九月,我都聽過。因此知道聲音來自于河?xùn)|,也知道是崔二爺在趕他家稻田里的鳥兒。
只是抬眼瞅著窗外,天還沒有大亮。一邊坐起穿衣服,一邊暗自琢磨:前兩年的九月,都是八點左右才聽到鑼聲和吆喝聲。今年咋這么早?難道,鳥兒們?yōu)榱顺缘舅攵疾灰X?它們?nèi)绱苏垓v,年已八旬開外的崔二爺身體咋經(jīng)受得?。?/p>
想到這里。我也穿好鞋子拉開門走到門口的瀝青路上。卻發(fā)現(xiàn)崔二爺站在自家的曬場上,與前后鄰居邱小華、蔡平說著什么。我耳朵卻依然鉆進他操著八音唄的吆喝聲,和“咣、咣“的敲鑼聲。
我愣了一會,好奇心驅(qū)使著我瞅向崔二爺家的稻田。只見一根插在里面的鐵棒上,一前一后綁著兩只圓形喇叭。聲音就是從那里飛出來的,我不由得拍著腦袋驚呼:原來,是用錄音機錄好了再放出來?,F(xiàn)在嚇唬鳥兒們都“科技化”啦!
吃完早飯,我心里突然來了意念,想出去轉(zhuǎn)轉(zhuǎn)看看,順便抓拍幾張村民們守護水稻的鏡頭。說走就走,我沿著家后面的水泥路向西小步跑著。呼吸著清新的空氣,從一個隊到另一個隊,道路兩旁幾乎都是遼闊的稻田,從眼前平坦地鋪開,遍地都是一望無際的“黃金甲”。
遠處發(fā)現(xiàn)一面飄揚的旗幟,在田野里招展。走近看,原來是西莊走路蹣跚的楊大叔,用一支細竹枝系著一個紅色的方便袋,沿著稻田揮舞。我明白了,他這是在驅(qū)鳥。水稻已經(jīng)逐漸飽穗了,黃燦燦的。對麻雀們來說,恰似在大地上攤開的大餅一樣秀色可餐。
對莊稼人來說,麻雀是賊,喜歡“趁火打劫”,又無處不在。看上某一片稻田,有時候它們會蜂擁而至,鋪天蓋地般像一張網(wǎng)從天而降,嘰嘰喳喳聲不絕于耳。小時候經(jīng)常會看到這樣的場景,真是壯觀。
驅(qū)逐麻雀,就要有人看守。過去這是孩子和老人的任務(wù),守著自己家的稻田,見麻雀飛來就大聲吆喝著,揮舞著手上的竹竿或農(nóng)具。但憑人守護不是最好的辦法,人有疲憊的時候,坐在地頭上打一個盹,麻雀們就會偷襲你的稻田。
于是,有了稻草人。用稻草簡易地扎成人的形態(tài),然后夸張地穿上人的衣服,拿草帽卡在露出衣服的竹棒頂端,再把它安插在稻田里。倘若那衣服肥大,風(fēng)兒吹來就會長袖善舞,對麻雀是一種驚悚。
轉(zhuǎn)彎處向北不遠處,我發(fā)現(xiàn)了三個稻草人的身影,晴朗的天空下。我們永遠不會知道,它給多少人帶來過童年的快樂?它們曾經(jīng)像少年的伙伴一樣,永遠溫暖在人的記憶里。
但是,今天的稻草人讓我和揮舞著旗幟的揚大叔聯(lián)系在了一起。這種突然而至的感覺,沒有轉(zhuǎn)眼即逝,卻扎根似的在心房里越越深??傆X得它與老人的命運相似,都是為這片稻田默默無聞地奉獻了一生,都是到了生命的暮年。
稻草人奉獻了糧食與種子,成了一個虛殼,依然支撐著一個守護的姿態(tài),守護著那些水稻。稻草人,就是那些稻草的風(fēng)燭殘年。那驅(qū)趕著麻雀的楊大叔,他的青春年華也一年年奉獻給自己的兒女了。如今的他,也像一個有趣的稻草人,驅(qū)趕著麻雀,興致勃勃地守護著當(dāng)下的這一片水稻,忘了流年。
這時,一陣“呯呯”的爆竹聲鉆進我的耳中。循聲望去,只見大渠西邊半里遠的稻田邊,一個男人正拿著爆竹在燃放。數(shù)十只麻雀已驚悚地拍翅飛離,時不時地還心存僥幸地回頭瞅瞅。猛然,第二個爆竹炸響了,數(shù)十只麻雀嚇得疾速飛向遠方。
走了大概二里路,手機時間顯示我離家出來有1個小時,該回去開門營業(yè)了。此刻,我也走到一個向東的轉(zhuǎn)彎處,從這里向東走一里路到盡頭的瀝青路,再向南走一里路就可以到家了。
走著走著,我看見一塊稻田邊插了數(shù)十根蘆竹,交叉綁著數(shù)十幾根紅布條,像在稻穗上方布下了“天羅地網(wǎng)”,每根紅布條上都有反光的晶亮在閃爍著。飛到附近水泥駱芽邊的水杉樹上、電線桿上的麻雀們,盯視著令它們涎水欲滴的金黃色稻穗,唯有“望洋興漢”地竊竊私語一陣,就灰溜溜地飛走尋找新的目標了。
我走近了,終于看清那閃光的東西原來是一張張圓形的舊碟片。不由得打心眼里暗自欽佩,勞動人民雖然是基層最平凡的普通人,為了守護逐漸成熟的稻穗,正在不斷地釋放心底潛在的智慧,向廣大的人民群眾致敬,為勤勞奮進的他們點贊。
——選自西部散文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