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澤軍
十七歲的雨季,既是一首歌,也是一段經(jīng)歷。這段經(jīng)歷,只與成長有關(guān)。十七歲的少年,在十七歲的人生路口,面對春暖花開,面對細雨綿綿,有過憧憬與期待,與明天一樣充滿著無數(shù)的未知,獨立感知世界,不再任性而為。
有天周末,外面下著小雨,除了屋檐滴下的雨聲,屋里靜悄悄的。少年坐在窗前,桌上擺著幾本書。這是父親出差前,特意交代的閱讀任務(wù),而少年此刻卻沒有看書的心思,耳邊是母親的叮嚀:好好讀書,將來做個能獨立生活的人。
少年和窗外的春雨一樣洋溢著浪漫和激情。歲月的流逝,使少年在不情愿中成長。成長的過程,讓少年擁有了太多的無奈,靜靜地聆聽窗外的細雨滴答。青春的浮躁,讓少年驛動的心難以平靜,心馳神往,不知道該往哪里去。
三月的春風,催開了門前的桃花。清代詩人袁枚云:“二月春歸風雨天,碧桃花下感流年。殘紅尚有三千樹,不及初開一朵鮮?!边@是詩人眼里盛開的桃花,是對春的贊美;而少年在三月的細雨綿綿里看到的,是桃花如約而至的灼華。什么也別說,開了就好。少年在三月和煦的春風里聞到的,是桃花歷久彌香的芬芳。什么也別說,來了就行。
十七歲的少年,更喜歡春天和連綿的雨季。有時呆在屋久了,少年和小伙伴們一起沖進雨里,嬉戲打鬧。如絲的春雨,淋濕了少年的頭發(fā)、衣服,但少年覺得自己的心還是干燥的,有股火辣辣的味道。這是青春賜予自己的三昧真火,使少年對未來對生活有了無窮的欲望,有了無數(shù)的憧憬。
然而,十七歲的少年,和窗外的春雨一樣若有所思。這樣的年紀,這樣的心情,或歡愉,或哭泣。少年要求別人理解,但少年又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刺一ㄊ㈤_,少年想要桃花一般的人生,燦爛絢麗;賞茉莉朵朵,少年幻想著和清香一起成長,甜蜜美好。
十七歲,注定是一個多夢的雨季。在天籟的寂靜里,少年可以任意而為,自由自在。十七歲的少年,忽然覺得童年離自己很遙遠,那是因為成長已慢慢靠近。不管愿意與否,都要緊握十七歲的脈搏,感受十七歲的心跳,聆聽十七歲的雨聲,和許多期待一起向前。
這就是十七歲的雨季,一段安靜而不失迷茫的歲月。
——選自西部散文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