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保羅
杰昆·菲尼克斯是一位大器晚成的男演員,1974年出生于波多黎各。如果不說他的作品,恐怕大家都不知道他是誰?
《角斗士》里面,他扮演那位內(nèi)心自卑,卻陰狠毒辣的羅馬皇帝。他陷害忠良,由大明星羅素·克勞扮演的羅馬大將馬克西姆斯被這位皇帝害得家破人亡。這個片子讓人記住了杰昆·菲尼克斯的形象:黑頭發(fā)、黑眉毛、中等身材、神經(jīng)質(zhì),發(fā)起火來好像要咬人??傊?,不是主流的那種好人相貌。
2019年《小丑》上映,45歲的杰昆·菲尼克斯終于做了一回“大片男一號”,憑借厚積薄發(fā)的出色表演,他拿到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終于,他出人頭地了。盡管他是一位高產(chǎn)的演員,但在此之前,除了作為反派的《角斗士》之外,他的作品幾乎沒有什么知名度。
在好萊塢一直沒有當上萬人迷的一線頂流,這可能和他的“邊緣長相”有關(guān)。杰昆·菲尼克斯看上去也算俊朗,但有一種陰險氣質(zhì)。電影不是生活,男一號需要更加符合觀眾心里預(yù)設(shè)和主流審美的形象,所以擁有一種“邊緣長相”的他,在絕大多數(shù)電影中都無法扮演男一號。
最近,杰昆·菲尼克斯又拍了《拿破侖》,這是好萊塢十多年來第一次拍真正意義的史詩大片。他的“邊緣長相”也再次派上用場,扮演拿破侖。很多人認為,從遺留的畫像來看,拿破侖雖然長得不高,但也“天庭飽滿”,杰昆·菲尼克斯不一定符合要求。
但我認為,它們的氣質(zhì)是極度符合的。他們都是“邊緣人”,一個是好萊塢的“邊緣人”,一個是革命時代的“邊緣人”。
說拿破侖是“邊緣人”?這一定讓人覺得匪夷所思。是的,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拿破侖的確是法國上流社會的“邊緣人”,但“邊緣人”也往往更容易成功。
請注意,拿破侖的出生地是科西嘉島,是地中海的第四大島嶼,距離法國大陸170公里。1769年,拿破侖出生的時候,科西嘉島被強行并入法國,成為一個行省。
此后的200多年,直到現(xiàn)在,科西嘉島一直都有分離主義的勢力存在。他們一度組建武裝,襲擊政府機構(gòu),謀求獨立。比如,一個叫科西嘉國民解放陣線的組織,就曾經(jīng)鬧出很大動靜,他們到處搞爆破,讓法國政府很頭疼。
出生于國家的偏僻之地,此后長期都在軍隊服役,遠離巴黎這樣的政治經(jīng)濟中心和國家核心決策層,拿破侖的確是一個“邊緣人”。
1789年至1794年,是法國大革命的高潮時期,法國人推翻波旁王朝,處死皇帝路易十六。然而,大革命之中,也爆發(fā)了慘烈的大屠殺,舊貴族和革命者互相屠殺,革命者不同派別之間也互相屠殺。三年之內(nèi),巴黎的斷頭臺斬首了超過7萬人的“反革命分子”。這些人,很多都是法國政治、經(jīng)濟和知識界的最上層人物。
最后,還活著的精英們達成了共識:再這樣互相屠殺下去,所有人都沒有好結(jié)果,被殺掉只是早晚問題。于是,必須要有強力的人,來主導(dǎo)恢復(fù)社會秩序,讓國家和巴黎從暴亂中恢復(fù),徹底停止內(nèi)部的屠殺魔咒。
于是,拿破侖成為了最佳人選,他的“邊緣人”身份讓各方都滿意。他出生于偏遠地區(qū),家境一般,不是貴族,也不是革命者。在上層沒有根基,不屬于某個派系,因此不會偏袒任何一方。而且,他在軍隊中有號召力,起家于高技術(shù)兵種—炮兵上尉,代表未來戰(zhàn)爭的新方向。
1795年,在鎮(zhèn)壓保王黨武裝叛亂之后,拿破侖成為了法國陸軍準將兼巴黎衛(wèi)戍司令。從此,他走上了開掛之路,直到兵敗滑鐵盧。
政治是一個通過博弈達到平衡的藝術(shù)。因此,來自邊緣的人,往往最后能在各方利益的平衡中勝出。古今中外,這樣的案例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