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漢達 圖/糖二胖胖
鄭莊公是個很能干的國君,鄭國又很強,當時有不少諸侯國,像齊、魯、宋、衛(wèi)、陳等(齊,國都在今山東臨淄;魯,國都在今山東曲阜;宋,國都在今河南商丘;衛(wèi),國都在今河南淇縣;陳,國都在今河南淮陽)都跟鄭國有來往,尊重鄭莊公的意見,連周朝的天王都怕他三分,拿他沒奈何??墒撬凰?,四個兒子搶奪君位,鬧得鄭國的百姓沒有一天能過太平的日子。大兒子剛即位,老二把他轟走了。老二做了國君,老三又把他殺了。正好齊國的國君齊襄(xiāng)公打算擴張勢力,他派兵殺了老三,立老四為國君。鄭國就這么逐漸衰弱下去了。
那個齊襄公又霸道又荒唐。他對外欺負別的諸侯國,對內(nèi)壓迫老百姓,引起了好多人的不滿,連他自己的兩個兄弟都逃到別的國家避難去了。他那兩個兄弟是兩個母親生的,一個叫公子糾(jiū),母親是魯國人,他就躲到了魯國姥姥家。一個叫公子小白,他的母親是衛(wèi)國人,他就近躲到了莒(jǔ)國(在今山東莒縣)。兩個公子各有一個師父。公子糾的師父叫管仲,公子小白的師父叫鮑叔牙。管仲和鮑叔牙是中國歷史上最要好的一對朋友。有個成語叫“管鮑之交”,這個典故就出在這兒。
管仲和鮑叔牙兩個好朋友一塊兒做買賣,一塊兒打仗。買賣是合伙的,鮑叔牙有錢,本錢出得多,管仲家里窮,出的本錢少。賺了錢呢,本錢少的管仲倒多拿一份。鮑叔牙手下的人不服,說管仲“揩油”。鮑叔牙幫著管仲說:“沒有的事,他家里困難,等著錢使,我樂意多分點兒給他。朋友嘛,應(yīng)當互相幫助,有的幫助沒有的,這有什么奇怪呢?”說起打仗,更得把人笑壞了。一出兵,管仲能排在后頭他就排在后頭,退兵的時候,能跑在前頭他就跑在前頭。人家說他貪生怕死。鮑叔牙又替管仲分辯,說:“誰說管仲貪生怕死?他的母親老了,又多病,他不能不留著自己去奉養(yǎng)母親。照實說吧,像他那么勇敢的人天下少有。你們當他真不敢打仗嗎?”管仲聽見了這些話,就說:“唉,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只有鮑叔牙!”
公元前686 年,為了避難,管仲帶著公子糾逃到魯國,鮑叔牙帶著公子小白逃到莒國。不久,齊國發(fā)生了內(nèi)亂,有一幫人殺了齊襄公,另外立了國君。第二年春天,齊國的大臣又殺了那一幫人和新君,派使者到魯國來迎接公子糾,請他去做國君。魯國的國君魯莊公親自派兵護送公子糾和公子糾的師傅管仲回齊國去。管仲對魯莊公說:“公子小白在莒國,離齊國近,萬一他先進去搶了君位,那就麻煩了。不如讓我先帶領(lǐng)一隊人馬去擋住那一頭?!濒斍f公同意了。
管仲帶著幾十輛兵車趕緊往前走,到了莒國去齊國必經(jīng)之路上,一打聽,才知道莒國的兵馬在吃一頓飯的工夫之前就過去了。管仲一想:“哎呀,公子小白真的跑在頭里了,那還了得?”他就使勁地往前追,一氣兒跑了三十多里,真給他追上了。兩個師傅和兩國的兵車碰上了。管仲瞧見公子小白坐在車里,就跑過去說:“公子上哪兒去呀?”小白說:“回國辦喪事去。”管仲說:“有您哥哥,您就別去了,省得叫人家說閑話?!滨U叔牙雖說是管仲的好朋友,可是他為了自己的主人,就睜大了眼睛說:“管仲!各人有各人的事,你管得著嗎?”旁邊的士兵們挺兇地喝著,好像就要動手似的。
博物館里的珍貴記憶
這組青銅游鐘現(xiàn)藏于山東博物館,出土于山東臨沂莒南縣一座莒國的墓葬。游鐘是尺寸較小的編鐘,因為相對輕便,所以國君常在出游時攜帶、使用它們。
莒國地處山東半島東部,與齊國、魯國相比,國土面積小,國力微弱,名氣并不算大。但這個小國有一個特殊之處:它是由我國古代的少數(shù)民族夷建立的。
夷又稱東夷,早在商代時便登上了歷史舞臺,殷墟出土的很多甲骨,都記載了商人征討夷人的情況。西周時期,周人與淮夷、徐戎等夷人部族仍然沖突不斷。而到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伴隨著長期的交往,夷與華夏先民之間的差別越來越小,最終融入了華夏大家庭。這組青銅游鐘就是這一歷史進程的見證。
春秋時期,莒國常常成為齊、魯兩國政治斗爭失敗者的流亡地。在這些流亡者中,最著名的一位就是公子小白了,你也許更熟悉他的另一個稱呼——齊桓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