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翔玲
我的老家在福建的一個小漁村,家門口是湛藍的大海,屋子背后是豎著一片樹林的高山。那幾年,許多不知從哪來的外地人到村子里畫畫,他們租村里的房子住,吃了飯就架了個長方形的木板,在海灘上,堤岸上,或村口,或他們“家”的門口,畫畫。我對這些外來人特別好奇,他們說的普通話和村里人說的不一樣,語調(diào)是上升的,用字也不一樣,特別好聽。他們帶來的白紙有一種香香的木屑味,特別好聞,他們背上背著長方形的木板形象特別酷,他們還有好多各種各樣的筆,能夠把眼里看到的東西畫在白紙上。
我放了學就朝有畫板的地方跑,去看他們畫畫,他們眼光盯在一個地方看了很久很久,然后用尖的、扁的、圓的各種各樣的筆,在架子上的白紙上劃來劃去,身邊的景象就出現(xiàn)在白紙上。村子里的海,村子里的山,村子里的漁船,村子里細細白白的海灘……一幅幅的畫在他們那木架的白紙上特別真實,特別美。讓我想起書上的一句話,美得像一幅畫。看著看著,我心里就想,這些外來人的筆真神奇,咋就能把村莊畫的和相機拍出來的一模一樣呢。
小學五年級時,母親帶著我和姐姐從小漁村到省城與父親團聚,母親一時找不到工作,家里的開支全靠父親一人打工支撐著。
那天上課,美術(shù)老師要求大家用彩筆畫一幅畫。我打開鉛筆盒,里面只有兩支鉛筆、一把尺子、一把小刀和一塊橡皮擦。我鼓了鼓腮幫子,重重地合上鉛筆盒,塞進書包。聽著鉛筆嘩嘩啦啦的晃蕩聲,我有些沮喪,有些失落,還有些怪老師。
交作業(yè)那天,同學們拿著五顏六色的的畫稿,爭先恐后地往講臺上的老師面前遞,我悄悄地把畫稿向內(nèi)對折,默默地低下頭,站在擁擠的同學后面。
“王福民!”突然一聲吼,我渾身一震,是老師在喊我?;琶χ刑痤^,正迎著老師溫和中帶著鼓勵的目光。
“把畫稿給我?!崩蠋煹氖衷竭^身邊的同學抻得老長,我緩緩地向前挪了挪,把畫稿遞了上去,低頭不敢再看老師。
似乎過了一個世紀,猛聽到老師大聲說:“你們看,王福民這幅畫畫得多好哇?!蔽页泽@地抬起頭,見老師把我有意對折的畫稿展開來向著同學們。
“他沒有用彩筆?!瘪R上有同學反駁。
“雖然王福民同學沒有用彩筆,但他用鉛筆把光線表現(xiàn)出來了。這是素描中很重要的技巧,王福民同學應用得很好,小漁村在陽光照耀下的層次很豐富。這是他的家鄉(xiāng),對吧,福民?美極了!”
……
如今,已是美院教授的我把這幅畫掛在書房朝陽的墻上,陽光灑在畫上,畫中的水似乎波光粼粼一閃一閃地,像孩子的眼睛一眨一眨,山間樹木郁郁蔥蔥,像一片綠色的海洋寬廣無邊。學生們見了它,就嚷著要去漁村寫生,我盯著它,依舊覺得老師那目光在看著我。
選自《安徽文學》